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8988发布日期:2018-08-28 23:1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属于电缆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主要由活动接头、中间连接管和外套管组成,中间连接管首设有一凸台,其中部为缩径段,尾端为锥形头,活动接头从中间连接管的锥形头端套在中间连接管上,外套管过赢配合套在中间连接管上靠近活动接头位置,外套管尾端与中间连接管之间留有环形间隙;该同轴电缆连接器使用时,将同轴电缆的外护套、屏蔽层和绝缘层相继截去一部分,露出芯线导体,使同轴电缆的端头由内向外呈阶梯形分布,将芯线导体连同绝缘层一起从锥形头端轴向插入中间连接管内,芯线导体可从活动接头内伸出,屏蔽层和外护套套在中间连接管外,并基本可以将外套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的环形间隙填满,此时,以专用工具径向挤压外套管,使其局部变形,将绝缘层和屏蔽层压紧在中间连接管外,即完成了该同轴电缆连接器与同轴电缆的连接,此后,可以通过活动接头将该同轴电缆与其他同轴电缆或电器设备的射频端子相连。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具有连接方便的优点,但也有其固有的不足:主要在于通过挤压使外套管变形,在外套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的环形间隙变得不均匀,不能保证屏蔽层的一周均能和中间连接管接触良好,导致屏蔽不良,信号损耗大,传递不稳定,易受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缺陷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使得中间连接管能与屏蔽层更好接触,信号传递更加稳定,同时,兼具施工便捷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活动接头、导针组件、中间连接管、外套管和尾管,导针组件包括导针外座、导针内座和导针,导针外座的端部设有限位凸台,导针外座依次穿过活动接头和外套管端部并与外套管形成过盈配合,导针内座从导针外座尾部插入导针外座内,导针的尾部膨胀并位于导针内座内,导针的端部穿过导针内座和导针外座从活动接头伸出,导针的尾部具有用于容纳同轴电缆芯线导体的插口,中间连接管套接在外套管内,中间连接管端部与外套管形成过盈配合并具有阶梯状限位结构,中间连接管尾部设有锥形头,中间连接管尾部与外套管之间留有环状间隙,导针内座的尾部伸入中间连接管端部内,尾管从外套管尾部配合插入外套管,尾管端部包括一外环状结构和一内环状结构,外环状结构和内环状结构在其尾部通过若干均布的连接部微连接,外环状结构套接在外套管外部,内环状结构套接在外套管内部,尾管中部为一可伸入外套管内部的缩径段,尾管尾部设有与外套管尾端相对应的限位台阶。

该装置使用时,将同轴电缆端头环形切开,使其由内向外呈阶梯形分布,将其从尾管尾部轴向插入,芯线导体连同绝缘层一起插入中间连接管内,芯线导体伸入插口内,屏蔽层和外护套套在中间连接管外的环状间隙内,此时,用工具轴向挤压尾管,导致连接部断开,外环状结构完全套接在外套管尾部,内环状结构在轴向力作用下继续向内运动,持续挤压同轴电缆,屏蔽层和外护套被挤压变形并与中间连接管相压紧,芯线导体端部与导针接触。此时,限位台阶和密封圈恰好抵触在外套管尾部。卸去轴向力,尾管可保持对外护套的挤紧状态,该技术方案使得尾管从圆周方向挤紧外护套,屏蔽层能与中间连接管良好接触,避免了屏蔽不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信号传递更加稳定,损耗小,同时,本发明连接牢靠,不易松脱。该装置能可靠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固定。

为了保证导针在导针内座中位置能够保持固定,导针的尾部外壁上设有凸台,导针内座对应凸台的位置设有与凸台相配合的凹槽。

为了便于同轴电缆插入,插口、导针内座和/或尾管的尾部开口呈喇叭状。

为了在同轴电缆插入时,其屏蔽层和外护套更为顺利地套接在中间连接管外的环状间隙内,尾管的端部开口呈喇叭状。

为进一步保证密封,避免内部氧化,活动接头内对应限位凸台两侧的位置和/或限位台阶端部位置设有密封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图。

图3为尾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向示图。

图5为挤压尾管前的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图6为挤压尾管后的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其中,1活动接头,2导针组件,201导针外座,202导针内座,203导针,3中间连接管,301锥形头,4外套管,5尾管,501外环状结构,502外环状结构,503连接部,504限位台阶,6插口,7凸台,8环状间隙,9密封圈,10芯线导体,11绝缘层,12屏蔽层,13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活动接头1、导针组件2、中间连接管3、外套管4和尾管5。在对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前,首先明确在本发明中,所有结构均以靠近活动接头的一端为端部,相对地另一端为尾部。

如图1所示,导针组件2包括导针外座201、导针内座202和导针203。导针外座201的端部设有限位凸台,导针外座201依次穿过活动接头1和外套管4端部并与外套管4形成过盈配合。活动接头1内对应限位凸台两侧的位置设有密封圈9。导针内座202从导针外座201尾部插入导针外座201内。导针内座202采用绝缘体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导针203的尾部膨胀并位于导针内座202内,导针203的端部穿过导针内座202和导针外座201从活动接头1伸出,导针203的尾部具有用于容纳同轴电缆芯线导体的插口6。如图2所示,导针3的尾部外壁上设有凸台7,导针内座202对应凸台7位置设有与凸台7配合的凹槽。插口6、导针内座202尾部开口呈喇叭状。

如图1所示,中间连接管3套接在外套管4内,中间连接管3端部与外套管4形成过盈配合并具有阶梯状限位结构,中间连接管3尾部设有锥形头301,中间连接管3尾部与外套管4之间留有环状间隙8,导针内座202的尾部伸入中间连接管3端部内。

如图1、3、4所示,尾管5从外套管4尾部配合插入外套管4,尾管5端部包括一外环状结构501和一内环状结构502,外环状结构501和内环状结构502在其尾部通过若干均布的连接部503微连接,外环状结构501套接在外套管4外部,内环状结构502套接在外套管4内部,尾管5中部为一可伸入外套管4内部的缩径段,尾管5尾部设有与外套管4尾端相对应的限位台阶504。限位台阶504端部位置设有密封圈9。尾管5的端部和尾部开口均呈喇叭状。尾管5可采用聚甲醛等材料通过注塑一次成型。

使用时,将同轴电缆端头环形切开,使其由内向外呈阶梯形分布,将其从尾管5尾部轴向插入,芯线导体10连同绝缘层11一起插入中间连接管3内,芯线导体10伸入插口6内,屏蔽层12和外护套13套在中间连接管3外的环状间隙8内,此时,用工具轴向挤压尾管5,导致连接部503断开,外环状结构501完全套接在外套管4尾部,内环状结构502在轴向力作用下继续向内运动,持续挤压同轴电缆,屏蔽层12和外护套13被挤压变形并与中间连接管3相压紧,芯线导体10端部与导针203接触。此时,限位台阶504和密封圈9恰好抵触在外套管4尾部。卸去轴向力,尾管5可保持对外护套13的挤紧状态,该技术方案使得尾管5从圆周方向挤紧外护套13,屏蔽层12能与中间连接管3良好接触,避免了屏蔽不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信号传递更加稳定,损耗小,同时,其连接牢靠,不易松脱。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