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7664发布日期:2018-08-04 14:5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色域广、对比度高、自发光、轻薄可折叠的优点,在显示和照明等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利用OLED制作双面显示面板是OLED应用的趋势。双面显示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大OLED面板的显示面积,并发挥出OLED面板轻薄的优势。已有的双面显示OLED面板多采用透明阴极和透明阳极、单个子像素上下出光的方案。采用类似技术的OLED面板具有全透明的特点,然而由于它上下透光,所以同时也具有对比度较低的缺陷。另外,还有使用相互独立的顶出光和底出光OLED器件来达到双面显示的目的,这种方式获得的显示对比度较高,但是线路布局较为复杂,较多的走线限制了像素密度的提高,且此方案里单面的像素数量是所有像素的一半,所以像素密度本身就较低,布线对像素密度的影响因而更加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能够有效的减少面板在制作进程中的布线数量,从而可以减小因布线数量过多对像素密度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面显示面板,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薄膜晶体管、正面显示像素以及反面显示像素;所述正面显示像素包括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层、第一阴极;所述反面显示像素包括第二阳极、第二发光层及第二阴极;所述第一阳极及所述第二阳极分别和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所述双面显示装置包括双面显示面板,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薄膜晶体管、正面显示像素以及反面显示像素;所述正面显示像素包括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层、第一阴极;所述反面显示像素包括第二阳极、第二发光层及第二阴极;所述第一阳极及所述第二阳极分别和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通过采用单个薄膜晶体管控制两相邻的子像素,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还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以及有效的减少面板在制作进程中的布线数量,从而可以减小因布线数量过多对像素密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双面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发光层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像素单元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双面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双面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薄膜晶体管11、正面显示像素12以及反面显示像素13。

其中,正面显示像素12包括第一阳极A1、第一发光层B1、第一阴极C1。其中,第一发光层B1设置于第一阳极A1及第一阴极C1之间。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阴极C1为不透明或半透明阴极,用于防止第一发光层B1的光从双面显示的反面出射,且该第一阴极C1还可以进一步用于阻隔来自双面显示面板10反面的环境光入射,提高显示对比度。

第一阳极A1为透明阳极,即该第一阳极A1为全透明结构,其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具体可以由氧化铟锡(ITO,Indium Tin Oxide)制成。

其中,可以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第一发光层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第一发光层B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具体包括依次向下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b1、电子传输层b2、OLED功能层b3、空穴传输层b4以及空穴注入层b5。其中,第一阴极C1覆盖在电子注入层b1上,第一阳极A1覆盖在空穴注入层b5的下侧。第一阳极A1和第一阴极C1之间的电压可以使得空穴由空穴注入层b5以及空穴传输层b4注入到OLED功能层b3,同时电子由电子注入层b1以及电子传输层b2注入到OLED功能层b3,空穴和电子在OLED功能层b3相遇,激发OLED功能层b3的有机材料发光。当然,本申请中只是示意性的列举了PM-OLED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OLED。

进一步参阅图1,反面显示像素13包括第二阳极A2、第二发光层B2、第二阴极C2。其中,第二发光层B2设置于第二阳极A2及第二阴极C2之间。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阳极A2为不透明或半透明阳极,用于防止第二发光层B2的光从双面显示的正面出射,且该第二阳极A2还可以进一步用于阻隔来自双面显示面板10正面的环境光入射,提高显示对比度。

第二发光层B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且和图2中第一发光层B1的结构类似,详细结构请参见图2及其上文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的第一阳极A1及第二阳极A2分别和薄膜晶体管11的漏极D电连接,即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正面显示像素112和反面显示像素13分别由同一薄膜晶体管驱动,因而二者具有相同的驱动电流,使得二者的发光亮度一致。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正面显示像素和反面显示像素集成在同一驱动背板上,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还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有效的提高双面显示的面积。

请进一步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像素单元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中每一像素单元包括一薄膜晶体管11、正面显示像素12以及反面显示像素13。如图,薄膜晶体管11包括栅极G、源极S以及漏极D。其中,薄膜晶体管11的栅极G连接扫描线14,薄膜晶体管11的源极S连接数据线15,薄膜晶体管11的漏极D分别连接正面显示像素12以及反面显示像素13。

下面就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工作原理做简单描述:

扫描线14的扫描信号使得薄膜晶体管11的栅极G打开,数据线15将数据信号分别写入正面显示像素12以及反面显示像素13,使得正面显示像素12以及反面显示像素13中的第一阳极A1及第一阴极C1、第二阳极A2及第二阴极C2之间产生电压差,以分别激发第一发光层B1及第二发光层B2发光,且本申请中因第一阴极C1为不透明或半透明阴极,用于防止第一发光层B1的光从双面显示的反面出射,第二阳极A2为不透明或半透明阳极,可以进一步用于阻隔来自双面显示面板10正面的环境光入射,使得该双面显示面板可以实现双面显示。

进一步,该正面显示像素12以及反面显示像素13由同一薄膜晶体管11驱动,流入该正面显示像素12以及反面显示像素13的电流相同,因此二者的亮度相同,且具有较好的对比度。

上述实施方式,通过采用单个薄膜晶体管控制两相邻的子像素,可以有效的减少面板在制作进程中的布线数量,从而可以减小因布线数量过多对像素密度的影响。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双面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本申请中的双面显示装置20包括上述是实施方式中任一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10。

请参阅图1,该双面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11,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薄膜晶体管11、正面显示像素12以及反面显示像素13。

正面显示像素12包括第一阳极A1、第一发光层B1、第一阴极C1。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阴极C1为不透明或半透明阴极,用于防止第一发光层B1的光从双面显示的反面出射,且该第一阴极C1还可以进一步用于阻隔来自双面显示面板10反面的环境光入射,提高显示对比度。

反面显示像素13包括第二阳极A2、第二发光层B2、第二阴极C2。其中,第二发光层B2设置于第二阳极A2及第二阴极C2之间。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阳极A2为不透明或半透明阳极,用于防止第二发光层B2的光从双面显示的正面出射,且该第二阳极A2还可以进一步用于阻隔来自双面显示面板10正面的环境光入射,提高显示对比度。

第一阳极A1及第二阳极A2分别和薄膜晶体管11的漏极D电连接,即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正面显示像素12和反面显示像素13分别由同一薄膜晶体管驱动,因而二者具有相同的驱动电流,使得二者的发光亮度一致。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正面显示像素及反面显示像素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请详见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通过采用单个薄膜晶体管控制两相邻的子像素,将正面显示像素和反面显示像素集成在同一驱动背板上,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还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以及有效的减少面板在制作进程中的布线数量,从而可以减小因布线数量过多对像素密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通过采用单个薄膜晶体管控制两相邻的子像素,在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还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以及有效的减少面板在制作进程中的布线数量,从而可以减小因布线数量过多对像素密度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