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端子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9965发布日期:2018-06-30 13:4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端子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采用USB Type-C连接器端子来传输数据并充电, 例如,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设置USB Type-C连接器端子用于充电及数据的传输。 其具有传输速度快,整体尺寸小、支持从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的“正反插”功能 及提供较高的充电电流以提高充电效率的优点。

在连接器端子中具有多个接线端子用于构建电气信号的传输通道。接线端 子分两排设于连接器端子中,每一接线端子用于传递对应的电气信号。如传递 电压信号的电压通道、传输数据的数据通道等。其中,相邻或相对的接线端子 之间间隔设置。由于,接线端子之间相互独立,其在连接器端子上的组装工艺 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及电子设备。

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绝缘件、附 着于所述绝缘件外的外壳、和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绝缘件内的第一端子组和第 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相对设置于所述绝缘件内,且所述第 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所述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分 别由两根以上间隔设置的弹性端子组成,每一所述弹性端子用于传递一电气信 号,至少一根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弹性端子与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弹性端 子部分固连,其中,至少部分固连的两弹性端子所传递的电气信号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至少一第一弹性端子,所述第二端子 组包括至少一第二弹性端子,所述第一弹性端子与第二弹性端子的一端固连, 且在所述第一弹性端子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端子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插接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端子与所述第二弹性端子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端子与所述第二弹性端子通过折弯部连接成 一体,所述折弯部折弯以使所述第二弹性端子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弹性端子相对 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端子固连至第一弹性端子,所述第二弹性端 子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端子的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端子与第二弹性端子镭射或焊接固连呈一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端子包括功能部、焊接部及接线部,所述第 二弹性端子与所述焊接部固连且与所述功能部相对设置以形成插接空间,所述 接线部用于传递电气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端子还包括容纳于所述绝缘件的支撑件,所述 支撑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包括基底部及管体部,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 第二端子组的其中一端至少部分凸出所述基底部,另一端位于所述管体部内且 相对设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的电子设备包 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端子。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连接器端子中将部分电气信号相同的弹性端子导电连接,在传递电气信号 时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弹性端子以传递电气信号,其电气信号传递方便。第一端 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相对的两弹性端子传递相同的电气信号,两弹性端子固连呈 一体结构后装配至绝缘件,降低连接器端子的装配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器端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端子组与部分第二端子组的结构 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弹性端子与第二弹性端子一体成 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弹性端子与第二弹性端子通过焊 接或镭射工艺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中,绝缘件10;基底部11;管体部12;外壳20;第二端子组30;第二 弹性端子31;折弯部32;插接空间33;第一端子组40;第一弹性端子41;功 能部411;焊接部412;接线部413;支撑件50;第一支撑部51;第二支撑部 52;连接部53;电子设备60;处理组件61,存储器62,电源组件63,多媒体 组件64,音频组件65,输入/输出(I/O)的接口66,传感器组件67,通信组件 68,处理器69。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 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 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 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 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 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 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 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 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 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 “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端子包括绝缘件10、附着于绝 缘件10外的外壳20、和至少部分容纳于绝缘件10内的第一端子组40和第二端 子组30。绝缘件10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可采用塑料注塑工艺加工而成。第一端 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用于传递相应的电气信号,如电流信号,数据传输信 号等。其中第一端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至少部分凸出绝缘件10材料的表面, 以使第一端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能与连接器端子匹配的接头电性连接。第 一端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相对设置于绝缘件10内,且第一端子组40与第 二端子组30之间形成一插接空间33。

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端子设为USB TYPE-C接口,第一端子组 40与第二端子组30分别为USB TYPE-C接口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在绝缘件 10上设有扁平长孔形的插接口,第一端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位于该插接口 相对的两内侧壁处。其中,第一端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至少部分凸出插接 口的内侧壁。第一端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在插接口内相对设置的空间处形 成插接空间33。

第一端子组40及第二端子组30分别由两根以上间隔设置的弹性端子组成, 每一弹性端子用于传递一电气信号。至少一根位于第一端子组40的弹性端子与 位于第二端子组30的弹性端子部分固连,以使两者导电连接。其中,至少部分 固连的两弹性端子所传递的电气信号相同。

当连接器端子设为USB TYPE-C接口时,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子组40与第二 端子组30至少部分弹性端子传递的电气信号相同。例如,USB TYPE-C接口支 持从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的“正反插”功能,第一端子组40绕中心转动180度后, 至少部分弹性端子的电气信号与第二端子组30中的弹性端子的电气信号重合。

第一端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相对设置,两者至少部分电气信号是相同 的。例如,连接器端子设为USB TYPE-C接口时,其第一端子组40的电气信号 和第二端子组30的电气信号如下表所示对应分布:

如上表格所示,A1~A12分别代表第一端子组40的弹性端子,B1~B12分别 代表第二端子组30的弹性端子。表格中虚线所框圈内两弹性端子相对设置,且 所传递的电气信号相同。

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将A12与B1、A9与B4、A4与B9、A1与B12 等传递相同的电气信号且两两相对的弹性端子至少部分固连,以使相对设置的 两者可通过固连部分传递相同的电气信号。并且将相对的两弹性端子装配形成 一体结构,可减少连接器端子的接线数量,提高信号线的接线效率。进一步地, 将传递相同的电气信号的两弹性端子固连以形成一体结构,可降低弹性端子与 绝缘件10之间的装配复杂度。

如图3所示,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组40包括至少一第一弹性 端子41,第二端子组30包括至少一第二弹性端子31。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 弹性端子31的一端固连,且在第一弹性端子41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端子31的 另一端之间形成插接空间33。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 31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在连接器端子内,相对设置的两弹性端子且传递信号相 同的均可视为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

以连接器端子设为USB TYPE-C接口为例进行说明。如,第一弹性端子41 设为第一端子组40中的A12、A9、A4或A1,第二弹性端子31设为第二端子 组30中相对应的B1、B4、B9或B12。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均 为细长条状结构,并局部折弯。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用于接线 的一端固定连接,以使两者的重合并导电连接,外接的信号线电性连接至第一 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重合的一端,即可将信号线的信号传递至第一 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或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接收到 的信号沿信号线传出,导电连接效率高。第一弹性端子41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 端子31的另一端互相展开分离,以形成一插接空间33。其中,第二弹性端子 31固连至第一弹性端子41,两者形成类似于“Y”字形结构。第一弹性端子41 与第二弹性端子31互相展开,以形成具有弹性性能的插接空间33。接头插入第 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之间的插接空间33,并与其中一侧导通以传 递电气信号。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固定连接,其包 括两种形成:1)、由一完整的零件折弯而成。2)、由两种或两个以上零件组合而 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一体成型。在一可选 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通过折弯部32连接成一体, 折弯部32折弯以使第二弹性端子31转动至与第一弹性端子41相对设置。

第一弹性端子41、第二弹性端子31和折弯部32构成一平面结构,即构成 “Y”字形结构。将第一弹性端子41和第二弹性端子31按预设形状进行第一次 折弯。其中,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折弯的方向相同,或者根据 预设形状要求将两者折弯成预设形状,如折弯成“Z”“C”等类似字形。再将 折弯部32进行二次折弯以使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相对设置,如, 将折弯部32折弯弯曲180度,以使第二弹性端子31经过第一次折弯后形成的 折弯部32位与第一弹性端子41经过第一次折弯后形成的折弯部位相对设置, 从而在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之间形成插接空间33。

第一弹性端子41、第二弹性端子31和折弯部32构成一平面结构,其可采 用一平板材料采用冲压、切割、焊接等方式加工而成,构成一整体结构。第一 弹性端子41、第二弹性端子31和折弯部32采用同一材料制成,其导电性能好, 加工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为两独立的零件,如 两者为条状的金属件,通过焊接或镭射工艺固连呈一体结构。第一弹性端子41 与第二弹性端子31分别折弯形成预设形状,并在两者的预设部位进行焊接或镭 射工艺,以使两者通过连接部53位导电连接。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 子31为独立部件,其各自的形状及耦合部位形状加工灵活,两者加工成一体后 装配至绝缘件10,其装配方便,与其他的弹性端子配合效果好。

如图4所示,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端子41包括功能部411、 焊接部412及接线部413,功能部411自焊接部412的第一端折弯形成。焊接部 412与功能部411处于不同平面,如两者折弯形成“Z”字形结构等,功能部411 相对于焊接部412具有弹性形变的效果。功能部411用于与接头电性连接,以 传递电气信号。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功能部411的端部设有一“V”字形或 “C”字形的弧形面,该弧形面用于引导接头插入并与接头电性连接。采用弧形 面可降低摩擦力,改善与接头之间弹性接触效果。

接线部413位于焊接部412的另一端,其中,两者可处于同一平面,第二 弹性端子31固连于焊接部412并与焊接部412导电接触,接线部413向外延伸。 或者焊接部412与接线部413处于不同的平面,如焊接部412与接线部413呈 “Z”字形结构,第二弹性端子31固连于焊接部412并与焊接部412导电接触。 接线部413用于传递电气信号,可相对于第二弹性端子31弯曲向外延伸。调节 焊接部412与接线部413之间的结构形状,可改善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 端子31固连后安装至绝缘件10的接线部413位,丰富弹性端子的接线方案, 方便布局及装配。

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端子31固连至第一弹性端子41,第二弹 性端子31的长度小于第一弹性端子41的长度。第二弹性端子31固连至焊接部41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端子31设有应变部及固定部。其中,固定部与 焊接部412固连,应变部与功能部411正对设置。第二弹性端子31与焊接部412 固连且与功能部411相对设置以形成插接空间33,接头可插入该插接空间33并 与应变部和/或功能部411电性连接,以传递电气信号。第二弹性端子31的总长 度小于第一弹性端子41的总长度,即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公用 一个接线部413,减少了信号线与弹性端子的连接数量,提高接线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弹性端子41与第二弹性端子31的结构可互换,以调 整两者在插接端子中的安装位置,提高装配及接线的便捷性。

如图2所示,连接器端子与接头为插拔连接,并且连接器端子与接头为紧 配连接。在插拔过程中,连接器端子中第一端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所受的 摩擦力大。同时插拔力大易影响连接器端子的形状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连 接器端子还包括容纳于绝缘件10的支撑件50,支撑件50的宽度大于第一端子 组40及第二端子组30的宽度。支撑件50呈“U”或“H”字形或其他类似形 状,其宽度大于第一端子组40或第二端子组30的最大宽度,使得连接器端子 在插拔过程中,将插拔力作用于支撑件50上,从而降低对第一端子组40及第 二端子组30结构分布的影响。

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支撑件50呈“H”形,包括第一支撑部51、第二 支撑部52及连接第一支撑部51与第二支撑部52的连接部53。支撑件50构成 一平面结构,第一端子组40位于支撑件50的一侧,第二端子组30位于支撑件 50的另一侧。第一端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位于第一支撑部51与第二支撑部 52限定的范围内。支撑件50被绝缘件10所包裹,用于稳定绝缘件10的形状及 改善连接器端子的受力形变状况,支撑效果好。

绝缘件10用于将第一端子组40及第二端子组30隔离开。在一实施例中, 绝缘件10包括基底部11及管体部12,第一端子组40和第二端子组30的其中 一端至少部分凸出基底部11,另一端位于管体部12内且相对设置。

在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管体部12呈扁平管状结构,基底部11为实心结 构用于包裹第一端子组40及第二端子组30。第一端子组40及第二端子组30自 基底部11延伸至管体部12,其中,第一端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至少部分凸 出管体部12的内侧表面,以使接头插入管体部12后与第一端子组40和/或第二 端子组30电性连接以传递电气信号。

基底部11与管体部12呈台阶状结构,可提高连接器端子的安装效率,改 善连接器端子的插拔受力状况。第一端子组40与第二端子组30及支撑件50打 入绝缘材料中,并在绝缘材料固化成型为绝缘件10后固定于绝缘件10内,安 装位置稳定,定位及绝缘效果好。外壳20罩设于绝缘件10外并与绝缘件10的 外侧表面相匹配。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69;用于存储处理器69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连 接器端子。

例如,电子设备6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 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6,电子设备6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61,存储 器62,电源组件63,多媒体组件64,音频组件65,输入/输出(I/O)的接口68, 传感器组件67,以及通信组件68。

处理组件61通常控制电子设备6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 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6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 个处理器69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 件6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61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 如,处理组件61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64和处理组件61之 间的交互。

存储器62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60的操作。这 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6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 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6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 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 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63为电子设备6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63可以包括电 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6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 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64包括在电子设备6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 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 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 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 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64包括一个前置摄像 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电子设备6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 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 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65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65包括一 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6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 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 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62或经由通信组件68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 65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输入/输出(I/O)的接口68为处理组件61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 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 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67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60提供各个方面 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67可以检测到设备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 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电子设备6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67还可以检 测电子设备60或电子设备6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电子设备60接触的 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6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60的温度变化。传感 器组件67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 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67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 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67还可以包括加 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68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6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 通信。电子设备6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 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68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 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 68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 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 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6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 (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 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 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 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