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8062发布日期:2018-08-14 17:4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其中,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电动汽车进入到公共交通和私家车领域,有效地缓解了大气污染、城市热岛等环境问题,但目前电动汽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电动汽车的充电电池蓄电能力不足,导致电动汽车的有效行驶里程不足,其次是电动汽车的充电电池充电时间过久,充电过程无法用车,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目前为解决电动汽车充电过久的问题,电动汽车厂商纷纷研发高压、超高压充电桩以期缩短充电电池充电时间,现有与高压、超高压充电桩配套的设施普遍存在需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良好配合,针对不同形状和规格的第二电极不具备普遍适应性。这种电极需要耗费大量的铜材和提高加工精度来保证可靠的导电性,不仅成本较高,还存在一旦烧蚀就很难在保证可靠地接触,导致后期维护成本很高,难以很好的推广。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以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充电针对不同形状和规格的第二电极不具备普遍适应性、充电电极使用寿命短、电接触不良的问题。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包括通过相互接触实现电导通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用于第二电极抵接的柔性导电带、以及用于支撑柔性导电带的固定装置,所述柔性导电带设置于固定装置上,并由固定装置赋予柔性导电带张力,实现柔性导电带对第二电极的包覆式接触。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所述固定装置的主体为弓状结构,弓状结构两端形成用于连接柔性导电带的接头。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为弓形板,柔性导电带两端连接至弓形板两端。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为弓形弹性板,弓形弹簧钢板两端形成用于连接柔性导电带的接头,柔性导电带两端分别与弓形弹性板两端连接并通过弓形弹性板张紧。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为板簧结构,其两端形成用于固定柔性导电带的接头,柔性导电带两端分别与对应接头连接。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所述接头为位于固定装置弓状主体两端的弯曲部,该弯曲部与弓状主体一体成型,其中,弯曲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柔性导电带两端对应第一连接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一、第二连接孔及相应紧固件的配合实现柔性导电带与接头的连接。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所述固定装置的弓状主体中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电极位置的固定孔。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所述柔性导电带为具有导电性能的铜编织带、碳纤维编织带、铜层叠带、碳纤维层叠带、铜纤维和碳纤维复合带。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所述柔性导电带由导电材料包裹或层叠机械性能增强材料形成,所述机械增强材料为金属条板或橡胶条板,所述导电材料为层叠机械增强材料两侧的铜层叠带或碳纤维层叠带,或者为包裹机械增强材料的铜编织带、碳纤维编织带或铜纤维和碳纤维复合带。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所述柔性导电带由外周包覆铜编织带的金属条板组成,所述金属条板两侧设置有硅橡胶层。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为金属电极或石墨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操作繁琐、易出现电接触不良和安全事故等问题,本发明充电用包覆式电极通过结构创新很好地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麻烦且危险的问题,基于本发明充电电极,电动汽车充电无须人工操作,无须电极精确对准,操控汽车靠近充电设备即能实现两充电电极接触。本发明充电电极能够在电接触过程中形成电极包覆效果,确保两电极的充分接触,避免电接触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包覆式电极,其中,包括通过相互接触实现电导通的第一电极100和第二电极200,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00包括用于第二电极抵接的柔性导电带110、以及用于支撑柔性导电带的固定装置120,所述柔性导电带设置于固定装置上,并由固定装置支撑柔性导电带,柔性导电带的柔韧性能够确保其对第二电极的包覆式接触,而固定装置能够进一步提升柔性导电带对第二电极的包覆效果。

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时,柔性导电带通过形变使其与第二电极接触面紧密贴合,实现电导通,柔性导电带自身具备的柔性、可形变性能也确保了这一效果的实现。

固定装置可为柔性导电带提供张力,使柔性导电带始终处于张紧状态,并在第二电极抵接柔性导电带时,通过固定装置的形变使的柔性导电带的形变变成可能,也使得柔性导电带在自身结构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充分形变,从而能够实现柔性导电带对第二电极充分包覆的效果,大大增加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接触面积,避免出现电接触不良的问题。任何能够为柔性导电带提供

基于以上表述,任何具备电导通性能的可形变材料所制备的柔性导电带均适用于本发明,任何通过结构形变能够为柔性导电带提供张紧力的固定装置也适用于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的主体为弓状结构,弓状结构两端形成用于连接柔性导电带的接头。弓状结构的固定装置能够始终为柔性导电带提供良好支撑作用,并且弓状结构的固定装置能够随柔性导电带形变逐渐变大而产生逐渐变强的抵抗恢复力,从而确保张紧装置始终能够为柔性导电带提供足够的张力,确保柔性导电带与第二电极的接触效果。

同时弓状结构的固定装置为一体成型,使得固定装置具备结构强度高、抗拉力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所述接头为位于固定装置弓状主体两端的弯曲部,该弯曲部与弓状主体一体成型,其中,弯曲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柔性导电带两端对应第一连接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11,通过第一、第二连接孔及相应紧固件的配合实现柔性导电带与接头的连接。接头的设置能够增大柔性导电带和固定装置的连接面积,分散柔性导电带形变对连接位点的作用力,从而避免柔性导电带和固定装置的连接位点受力过大,造成柔性导电带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出现。较佳的是,弯曲部为沿弓状主体两端平滑过弯曲,弯曲方向为朝向弓状主体躬起方向,第一连接孔位于弯曲部弯曲前端,较佳的是,弯曲部弯曲前端所在平面与柔性导电带所在平面水平。

固定装置的弓状主体由水平中间段和位于水平中间段两端的弯弧段,较佳的是,弯弧段与水平中间段的夹角角度为120-170度。弯曲部弯曲前端所在平面低于水平中间段所在平面。

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为弓形板,柔性导电带两端连接至弓形板并通过弓形板张紧。所述弓形板与柔性导电带等宽,柔性导电带在接头位置贴覆弓形板弯曲,最后通过紧固件固定两者连接,这样就是柔性导电带两端与接头充分接触,充分分散柔性导电带形变时的作用力。

具体的,所述固定装置为弓形弹性板,例如弓形弹簧钢板,弓形弹性板两端形成用于连接柔性导电带的接头,柔性导电带两端分别与弓形弹性板两端连接并通过弓形弹性板张紧。弓形弹性板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刚度,弓形弹性板具备良好的形变恢复力和结构强度,从而满足本发明固定装置的技术要求。

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为板簧结构,如图1所示,其两端形成用于固定柔性导电带的接头,柔性导电带两端分别与对应接头连接。板簧结构的固定装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固定装置的形变恢复力,提升柔性导电带形变恢复时的稳定性,使得第一电极的形变恢复快速到位,也能够进一步延长第一电极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固定装置的弓状主体中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电极位置的固定孔112。第一电极通过固定装置上固定孔实现位置固定。其中,固定孔设置于固定装置的中心点上。固定孔也可设置为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固定孔对称分布于固定装置中心点两侧。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导电带为具有导电性能的铜编织带、碳纤维编织带、铜层叠带、碳纤维层叠带、铜纤维和碳纤维复合带。所述柔性导电带可以为铜编织带或铜层叠带,铜编织带或铜层叠带均能提供良好的柔韧包裹或层叠效果,另一较佳材料是碳纤维编织带或碳纤维层叠带,或者采用铜纤维和碳纤维复合编织带,碳纤维同样具备良好的韧性和导电性能,具有编织或层叠状态的铜纤维或碳纤维带自身具备弹性,从而能够对第二电极进行包裹或层叠接触。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导电带由导电材料包裹或层叠机械性能增强材料形成,所述机械增强材料为金属条板或橡胶条板,所述导电材料为层叠机械增强材料两侧的铜层叠带或碳纤维层叠带,或者为包裹或层叠机械增强材料的铜编织带、碳纤维编织带或铜和碳纤维复合带。机械性能增强材料能够增强柔性导电带的弹性回复力和支撑强度,对于延长柔性导电带的使用寿命、提升柔性导电带对第二电极的包裹或层叠效果有很大帮助。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为金属电极或石墨电极。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的接触面可以为平面或弧面,较佳的是,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的接触面为弧面,其弧面弧度方向对应第一电极长度方向。设置弧形接触面的第二电极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时,第一电极对第二电极的包覆效果。另外,第二电极以宽度方向接触第一电极,具体实施例中,设置适宜长度的第二电极使得第二电极无须精确对准第一电极,即能实现与第一电极的有效接触,从而降低了充电操作难度。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极为碳刷,从而提供良好的导电性能,而第一电极柔性导电带的铜编织带+弹簧钢片的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对碳刷的磨损,对碳刷起到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操作繁琐、易出现电接触不良和安全事故等问题,本发明充电用包覆式电极通过结构创新很好地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麻烦且危险的问题,基于本发明充电电极,电动汽车充电无须人工操作,无须电极精确对准,操控汽车靠近充电设备即能实现两充电电极接触。本发明充电电极能够在电接触过程中形成电极包覆效果,确保两电极的充分接触,避免电接触不良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本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