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0m-3m无源探测的感应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8053发布日期:2018-11-07 08:06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用于地下0m-3m无源探测的感应线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材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地下0m-3m无源探测的感应线圈。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地下资源的开采利用也日益增多,但是鉴于地下情况的未知性,以及以前在地下铺设天然气等管道时没有统一、精确的地下管道分布图纸,所以造成了如今在对地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可能引发事故的情况。

感应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耦合的设备。在读写器和应答器处各有一个线圈,读写器连接正弦信号产生电磁信号,应答器的感应线圈接收读写器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启动芯片。由于感应线圈有可能会埋在土里,会面临土壤的挤压以及长时间的化学腐蚀,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对感应线圈的要求就非常严格。目前投入使用的产品都有感应不准确,感应距离过短以及使用寿命短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革,来解决这些不足之处。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地下0m-3m无源探测的感应线圈,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其电磁转化率高,感应距离以及灵敏度都显著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是通过如下方法制造的:导线采用耐腐蚀、高耐热等级的热熔自粘超细漆包线,在同一平面上,由内往外依次贴紧缠绕导线;每缠绕预定圈数的导线之后,用万用表测试缠绕线圈的基础参数,其中,基础参数包括电感、q值以及电容;当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预定门限值时,将当前缠绕线圈作为最优缠绕线圈;其中,感应线圈包装在固定的塑料封闭圆盘中,并且感应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都作为引线使用以及将起始端和结束端上10±2mm的绝缘层剥掉,露出线芯。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线要选择多股线。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缠绕预定圈数的导线之后,用万用表测试缠绕线圈的基础参数,当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预定门限值时,将当前缠绕线圈作为最优缠绕线圈具体为:每缠绕4-5圈导线之后,用万用表测试缠绕线圈的基础参数;当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第一预定门限值时,每缠绕1-2圈导线之后,用万用表测试缠绕线圈的基础参数;当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第二预定门限值时,对缠绕圈数进行微调,直到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第三门限值;当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第三门限值时,将当前缠绕线圈作为最优缠绕线圈。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线圈的起始端与线圈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过渡连接,感应线圈的结束端与线圈之间通过第二圆弧过渡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圆弧的半径为0.8-1.0cm,第二圆弧的半径为1.0-1.2c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感应线圈的导线和发射线圈的导线是同一种类型的材料。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感应线圈的基础参数是根据发射线圈的基础参数以及给所述发射线圈提供的某频率的交流电压来微调所述感应线圈的形状和参数而改变的。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线圈内径为18.5±0.5cm,外径为30.5±0.5c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线圈绝缘层的厚度为0.008-0.0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感应线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由多股线绕成的感应线圈,其电磁转化率高,感应距离以及灵敏度都显著提高。绝缘层采用漆包线工艺,在原有漆包线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耐腐蚀、高耐热等级热熔自粘超细漆包线,能同时满足接收线圈的功能性要求和绕圈后的外观尺寸要求,也保证了接收线圈在土壤中不会改变其原有的物理参数。感应线圈需要包装在固定的塑料封闭圆盘中,确保在地下3米处不会出现损坏、变形的情况,同时保证了感应线圈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感应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感应线圈;2-起始端;3-第一圆弧;4-第二圆弧;5-结束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应线圈1,感应线圈1是通过如下方法制造的:在同一平面上,由内往外依次贴紧缠绕导线,由于贴紧缠绕,它的电磁转化效率,感应距离和灵敏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每缠绕预定圈数的导线之后,用万用表测试缠绕线圈的基础参数,其中,基础参数包括电感、q值以及电容;当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预定门限值时,将当前缠绕线圈作为最优缠绕线圈;其中,感应线圈包装在固定的塑料封闭圆盘中,并且感应线圈的起始端2和结束端5都作为引线使用以及将起始端和结束端上10±2mm的绝缘层剥掉,露出线芯。优选地,导线要选择多股线。

每缠绕预定圈数的导线之后,用万用表测试缠绕线圈的基础参数,当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预定门限值时,将当前缠绕线圈作为最优缠绕线圈具体为:每缠绕4-5圈导线之后,用万用表测试缠绕线圈的基础参数;当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第一预定门限值时,每缠绕1-2圈导线之后,用万用表测试缠绕线圈的基础参数;当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第二预定门限值时,对缠绕圈数进行微调,直到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第三门限值;当电感、q值以及电容的变化小于第三门限值时,将当前缠绕线圈作为最优缠绕线圈。具体而言,随着圈数的增加,电感、q值都会不断增加,而电容减小。但是一味的增加圈数使得电感、q值增加并没有用,要使得缠绕线圈的基础参数最佳需要确保采取如下步骤:当缠绕线圈继续缠下去电感和q值的增加较之前已经极速放缓时,开始每缠绕2-3圈就用万用表测试缠绕线圈的基础参数:电感、q值、电容。当发现缠绕线圈继续缠下去,电感和q值的增加对于缠绕的圈数而言已经微不足道时,就要开始微调线圈,经过多次微调找到一个最优化的圈数下的基础参数就是这个单层多股线圈的最优基础参数。当然,为了达到最优的感应情况,还需要参考发射线圈的各项基础参数和形状等。首先需要保证发射线圈和感应线圈的导线是同一种类型的材料,其次在发射线圈和感应线圈的内径和形状都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发射线圈的基础参数以及给它提供的某频率的交流电压来微调感应线圈的形状和参数来改变基础参数。同时也需要保证感应线圈在土壤中不会改变其原本的物理参数和形状等,所以线圈要在同一平面上由内往外依次贴紧缠绕并且要做好线圈的隔离效果,感应线圈的隔离材料可以使用塑料材质的黄色圆盘,这样既可以保证不会影响到感应线圈的磁场,也可以做到隔离土壤等外界因素对感应线圈的影响,同时也保证了感应线圈在土壤中不会因外力发生形变。

感应线圈的起始端与线圈之间通过第一圆弧3过渡连接,感应线圈的结束端与线圈之间通过第二圆弧4过渡连接。第一圆弧3的半径为0.8-1.0cm,第二圆弧4的半径为1.0-1.2cm,这样使得这个感应线圈的基础参数不受影响且方便连接外围电路同时给线圈通电。导线是采用耐腐蚀、高耐热等级的热熔自粘超细漆包线。

优选地,需要在缠绕前确定单层线圈的内径为18.5±0.5cm,因为经过实验比较发现在18.5±0.5cm的内径条件下,线圈的基础参数最佳并且这样能够增大接收的磁场面积以及提高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