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7103发布日期:2018-10-16 20:1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英文全称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简称oled)是主动发光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高对比度、广视角、低功耗、体积更薄等优点,而且可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和卷对卷(rolltoroll)工艺制备,易于实现柔性显示,是目前平板显示技术中受到关注最多的技术之一。

目前,随着oled显示行业的不断发展,对oled器件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良好的视角特性等。但是现有的oled器件在应用时,当光从一侧耦合输出时,在不同视角方向上就会出现亮度的差异及色度的漂移等问题,光谱出现了谱峰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oled器件在不同视角方向上色度偏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光吸收层;

所述光吸收层中开设有暴露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光面的开口,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还设置有散射层;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微腔结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

l=nλ

其中,n≥2,n为正整数。

可选地,577nm≥λ≥492nm,n≥3。

可选地,还包括填充在所述开口中的第一透明介质层,所述散射层设置在第一透明介质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介质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表面与所述光吸收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表面齐平;所述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开口最大宽度的1/5。

可选地,所述散射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

可选地,所述光吸收层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同层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覆盖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透明介质层;所述光吸收层与所述第一透明介质层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介质层上。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若干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为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设置有滤光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还包括设置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光面上的光吸收层,所述光吸收层开设有暴露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光面的开口,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还设置有散射层;

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微腔结构;

具有微腔结构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微腔光程li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波长λi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有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均具有微腔结构;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

可选地,577nm≥λ2≥492nm,n2≥3。

可选地,还包括填充在所述开口中的第一透明介质层,所述散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介质层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基板上设置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光吸收层,其中光吸收层中开设有暴露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光面的开口,即垂直方向上的光吸收层所在高度大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所在高度,且,光吸收层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光方向的两侧。由此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大角度光可以被出光方向两侧的光吸收层吸收,而小角度的出射光以及正向出射光可以正常发射出去,即是说,光吸收层能够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中将大角度光滤出,由此有效减小了由于大角度光色度偏离而造成的发光器件在不同视角上的色度偏移。

另外,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设置有散射层,散射层的设置有助于将过滤后的正向或小角度的出射光散射出去,在减小色偏的同时也改善了视角。

本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微腔结构,并且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

l=nλ

其中,n≥2,n为正整数。

即,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即可实现二阶微腔、三阶微腔、四阶微腔或更高微腔,增强了微腔效应,进而窄化了光谱,提高了色域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577nm≥λ≥492nm,n≥3。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为3阶或更高阶,通过增强了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强度,扩展了其色域面积。解决了传统的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扩展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开口中还填充有第一透明介质层,由此,第一透明介质层可以作为散射层的附着体,散射层可以层叠于第一透明介质层上设置,便于制备过程中散射层的形成,同时,由于该介质层为透明的,因此不会影响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出射光的正常出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一透明介质层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表面与光吸收层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表面齐平,如此避免了因光吸收层太低而导致不能对大角度光充分吸收,同时也避免了因光吸收层太高而导致光吸收层影响正向光或小角度光的正常出射。另外,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开口最大宽度的1/5,由此进一步保证光吸收层能够充分吸收大角度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散射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由此保证有机发光二极管经出光面出射的光均可以经散射层散射后再发射到空气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吸收层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同层设置,由此可简化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在基板上,且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透明介质层;光吸收层与第一透明介质层直接设置在第二透明介质层上。第二透明介质层的设置避免了在形成光吸收层与第一透明介质层时,对有机发光二极管造成破坏的情况发生,对有机发光二极管起到保护的作用。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若干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为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设置有滤光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即m种发光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实现全彩显示。即,可以是多种具有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实现全彩显示;也可以是由多个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经滤光片滤出不同波长的光,混合成全彩显示;还可以是由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共同组成全彩显示。因此适用于不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范围较广。

具有微腔结构的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满足以下关系式:li=niλi;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即,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均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且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即可实现二阶微腔、三阶微腔、四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增强了微腔效应,进一步窄化了光谱,进而提高了色域面积。

另外,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光面上设置有光吸收层,光吸收层开设有暴露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光区的开口,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还设置有散射层。由此,光吸收层能够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中将大角度光滤出,由此有效减小了由于大角度光色度偏离而造成的发光器件在不同视角上的色度偏移;散射层的设置有助于将过滤后的正向或小角度的出射光散射出去,在减小色偏的同时也改善了视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板;2-有机发光二极管;3-光吸收层;31-开口;4-散射层;41-透明本体;42-散射粒子;5-第一透明介质层;6-第二透明介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1,设置在基板1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2和光吸收层3。其中,基板1可以为玻璃基板1或聚合物基板1等。光吸收层3可以为黑矩阵,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吸光功能的材料制成,例如黑色光刻胶等。有机发光二极管2和光吸收层3可以直接设置于基板1上,也可以与基板1之间增加中间层,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其中,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均对应一个子像素单元,例如红光子像素或绿光子像素或蓝光子像素等。

本实施例中,光吸收层3中开设有暴露有机发光二极管2出光面的开口31,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出光面上还设置有散射层4。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出光面一般为全部暴露出,也可以部分暴露出,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散射层4一般设置在光吸收层3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出光面指的是图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光线出射面,即图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上表面,图中箭头方向为光线出射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基板1上设置有有机发光二极管2和光吸收层3,其中光吸收层3中开设有暴露有机发光二极管2出光面的开口31,即垂直方向上的光吸收层3所在高度大于有机发光二极管2所在高度,且,光吸收层3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2出光方向的两侧。由此当有机发光二极管2发出的大角度光可以被出光方向两侧的光吸收层3吸收,而小角度的出射光以及正向出射光可以正常发射出去,即是说,光吸收层3能够从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出射光中将大角度光滤出,由此有效提高了色纯度,减小了由于大角度光色度偏离而造成的发光器件在不同视角上的色度偏移。

另外,在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出光面上设置有散射层4,散射层4的设置有助于将过滤后的正向或小角度的出射光散射出去,在减小色偏的同时也改善了视角。

本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2具有微腔结构,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中,当腔长与光波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选择和加强,实现光谱窄化,即产生微腔效应。

具体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为反射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为半反半透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微腔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式:

l=nλ

其中,n≥2,n为正整数。

l具体是指发光层发出的光经过第一电极层反射,再经过第二电极层反射,回到起始位置这一过程中传播的路程以及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反射相移所产生的等效路程。其中,传播的路程一般为光所经过的各层的厚度与对应的折射率的乘积之和的两倍。

即,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即可实现二阶微腔、三阶微腔、四阶微腔或更高微腔,增强了微腔效应,进而窄化了光谱,提高了色域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577nm≥λ≥492nm,n≥3。即将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设置为3阶或更高阶,通过增强了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强度,扩展了其色域面积。解决了传统的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扩展的技术难题。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填充在开口31中的第一透明介质层5,散射层4设置在第一透明介质层5远离基板1的一侧上。其中,第一透明介质层5可以为光刻胶。

由此,第一透明介质层5可以作为散射层4的附着体,散射层4可以层叠于第一透明介质层5上设置,便于制备过程中散射层4的形成,同时,由于该介质层为透明的,因此不会影响有机发光二极管2中出射光的正常出射。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透明介质层5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表面与光吸收层3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表面齐平;光吸收层3的厚度大于开口31最大宽度的1/5。如此避免了因光吸收层3太低而导致不能对大角度光充分吸收。另外,光吸收层3的厚度大于开口31最大宽度的1/5,由此进一步保证光吸收层3能够充分吸收大角度光。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光吸收层3的厚度小于开口31最大宽度。避免了因光吸收层3太高而导致光吸收层3影响正向光或小角度光的正常出射。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散射层4在基板1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2。由此保证有机发光二极管2经出光面出射的光均可以经散射层4散射后再发射到空气中。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光吸收层3和有机发光二极管2同层设置。即,光吸收层3和有机发光二极管2可以同层设置在基板1上,可简化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光吸收层3的高度需高于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高度,这样才能对大角度的出射光进行吸收。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在基板1上,且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第二透明介质层6;光吸收层3与第一透明介质层5直接设置在第二透明介质层6上。其中,第二透明介质层6可以为透明无机层,例如二氧化硅层或三氧化二铝层等。

第二透明介质层6的厚度为30nm-1000nm,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明介质层6的厚度优选为200nm。第二透明介质层6的设置避免了在形成光吸收层3与第一透明介质层5时,对有机发光二极管2造成破坏的情况发生,对有机发光二极管2起到保护的作用。

另外,第二透明介质层6可以仅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2,此时光吸收层3与第二透明介质层6可以同层制备。第二透明介质层6也可以整面铺设于基板1上,并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2,此时光吸收层3与第二透明介质层6不是同层制备,光吸收层3设置于该第二透明介质层6的上方。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散射层4的折射率介于1.3-3之间。本实施例中,折射率优选为2。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散射层4的厚度可以介于200nm-10μm之间。本实施例中,厚度值优选为5μm。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透明介质层5的折射率介于1.3-3之间,本实施例中,折射率优选为1.8。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散射层4包括透明本体41,以及设置在透明本体41中的散射粒子42。其中,透明本体41可以为透光涂层,散射粒子42可以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本实施例中,散射粒子42的粒径为100nm-1000nm。散射粒子42在散射层4中的体积比为5%-100%。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散射粒子42的粒径为550nm,在散射层4中体积比为60%。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若干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为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设置有滤光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根据需要出射光的波长选择滤光片的种类为红色滤光片或绿光滤光片或蓝光滤光片。

即m种发光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实现全彩显示。其中,发光单元为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设置有滤光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即,可以是多种具有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实现全彩显示,如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实现全彩显示;也可以是由多个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经滤光片滤出不同波长的光,如滤出红光、绿光、蓝光后混合成全彩显示;还可以是由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共同组成全彩显示。因此适用于不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范围较广。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种发光波长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微腔结构,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中,当腔长与光波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选择和加强,实现光谱窄化,即产生微腔效应。

具有微腔结构的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l具体是指发光层发出的光经过第一电极层反射,再经过第二电极层反射,回到起始位置这一过程中传播的路程以及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反射相移所产生的等效路程。其中,传播的路程一般为光所经过的各层的厚度与对应的折射率的乘积之和的两倍。

即,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均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且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即可实现二阶微腔、三阶微腔、四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增强了微腔效应,进一步窄化了光谱,进而提高了色域面积。

优选地,ni不全相同,即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微腔效应的阶数即强度不全相同,即可根据不同的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的微腔效应的阶数,进而实现最佳的光谱窄化效果以及最佳的色域面积。

例如,由于蓝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本身的色坐标与高色域标准的蓝光色坐标较为接近,红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通过光谱红移来实现色域的扩展,而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一样实现色域的扩展。因此,可以将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设置成大于红光和蓝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例如将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n设置为3或更高,红光和蓝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则设置为2,由此可实现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强度与红光和蓝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强度相匹配,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高色域。

本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还包括设置有机发光二极管2出光面上的光吸收层3,光吸收层3开设有暴露各有机发光二极管2出光面的开口,各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出光面上还设置有散射层4。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有有机发光二极管均具有微腔结构;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即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包括三种发光波长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且该三种波长之间具有单一性,例如λ1为红光波长,λ2为绿光波长,λ3为蓝光波长,通过传统的三基色实现全彩显示。

其中,n2>n1,n2>n3,即绿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大于红光和蓝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这是由于蓝光器件本身的色坐标与高色域标准的蓝光色坐标较为接近,红光器件可以通过光谱红移来实现色域的扩展,而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的扩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着重将绿光器件的微腔效应增强,以与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的高色域相匹配,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高色域。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577nm≥λ2≥492nm,n2≥3。即绿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为3阶或更高阶,显著增强了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强度,扩展了其色域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还包括填充在开口31中的第一透明介质层5,散射层4设置在第一透明介质层5上。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透明介质层5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表面与光吸收层3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表面齐平;光吸收层3的厚度大于开口31最大宽度的1/5。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散射层4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2;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板1上,且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2的第二透明介质层6;光吸收层3与第一透明介质层5直接设置在第二透明介质层6上。

关于散射层4、第一透明介质层5和第二透明介质层6,可参见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本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3种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分别是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三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均具有微腔结构。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1=630nm,n1=2,l1=1260nm;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2=520nm,n2=3,l2=1560nm;

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3=460nm,n3=2,l3=920nm。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00nm)/ito(10nm)/cupc(20nm)/tpd(200nm)/cbp:ir(piq)3(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本实施例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00nm)/ito(10nm)/cupc(20nm)/tpd(280nm)/cbp:ir(ppy)3(10%,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本实施例中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00nm)/ito(10nm)/cupc(20nm)/tpd(110nm)/cbp:dpvbi(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另外,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光面上设置有光吸收层,光吸收层开设有暴露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光面的开口,开口内填充有第一透明介质层。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还设置有散射层。光吸收层的厚度为开口最大宽度的2/5。其中,本实施例中,开口的最大宽度为30μm,光吸收层厚度为12μm。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光吸收层的厚度为开口最大宽度的3/5,即光吸收层的厚度为18μm。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光吸收层的厚度为开口最大宽度的1/5,即光吸收层的厚度为6μm。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1=630nm,n1=3,l1=1890nm;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2=520nm,n2=4,l2=1560nm;

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3=460nm,n3=2,l3=920nm。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00nm)/ito(10nm)/cupc(20nm)/tpd(380nm)/cbp:ir(piq)3(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本实施例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00nm)/ito(10nm)/cupc(20nm)/tpd(430nm)/cbp:ir(ppy)3(10%,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本实施例中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00nm)/ito(10nm)/cupc(20nm)/tpd(110nm)/cbp:dpvbi(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由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成,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分别设置红光滤光片、绿光滤光片和蓝光滤光片。

本实施例中,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

红光单元:ito(10nm)/ag(100nm)/ito(100nm)/cupc(20nm)/tpd(20nm)/cbp:ir(ppy)3(15%):ir(piq)3(0.2%)(30nm)/tpbi(30nm)/li2co3(1nm)/hat-cn(10nm)/cupc(20nm)/tpd(20nm)/cbp:dpvbi(3%,30nm)/tpbi(3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绿光单元:ito(10nm)/ag(100nm)/ito(180nm)/cupc(20nm)/tpd(20nm)/cbp:ir(ppy)3(15%):ir(piq)3(0.2%)(30nm)/tpbi(30nm)/li2co3(1nm)/hat-cn(10nm)/cupc(20nm)/tpd(20nm)/cbp:dpvbi(3%,30nm)/tpbi(3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蓝光单元:ito(10nm)/ag(100nm)/ito(10nm)/cupc(20nm)/tpd(20nm)/cbp:ir(ppy)3(15%):ir(piq)3(0.2%)(30nm)/tpbi(30nm)/li2co3(1nm)/hat-cn(10nm)/cupc(20nm)/tpd(20nm)/cbp:dpvbi(3%,30nm)/tpbi(3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红光滤光片、绿光滤光片和蓝光滤光片的波长分别为:630nm、522nm和456nm;对应的阶数ni分别为2、3、2。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红光和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具有微腔结构。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光吸收层的厚度为开口最大宽度的1/6。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开口内没有填充第一透明介质层。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不设置散射层。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不设置光吸收层。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n1=n2=n3=2。

本对比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00nm)/ito(10nm)/cupc(20nm)/tpd(200nm)/cbp:ir(piq)3(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本对比例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00nm)/ito(10nm)/cupc(20nm)/tpd(130nm)/cbp:ir(ppy)3(10%,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本对比例中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ito(10nm)/ag(100nm)/ito(10nm)/cupc(20nm)/tpd(110nm)/cbp:dpvbi(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测试例

采用分光光度计(购自photoresearch,型号为pr-705)对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进行cie(色坐标)偏移测试,具体是测试屏体从0度旋转至60度视角时色坐标的最大偏移量。并对上述器件的色域面积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设置有光吸收层和散射层,有效减小了由于大角度光色度偏离而造成的发光器件在不同视角上的色度偏移,同时有助于将过滤后的正向或小角度的出射光散射出去,在减小色偏的同时也改善了视角。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