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0350发布日期:2018-11-07 08:21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由动力电池直接提供车辆的部分或全部动力的车辆,例如纯电动车辆或一些类型的混合动力车辆,通常需要在车辆内布置大容量的动力电池,以提供足够的瞬时功率和尽可能长的续航里程。

功力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温度过高直接会影响电池的工作性能和寿命,甚至发生过热、电解液溢出、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隐患。因此,需要在车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设置冷却系统以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使其工作在最佳的温度区域。即使这样,动力电池依然可能会因为诸如碰撞或短路等一些不完全可控的原因发生过热、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

为了确保电池的安全使用,需要对其温度进行监控,并且在温度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安全性不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护壳,护壳内放置有电池,所述护壳的底部和顶部均开有风口,所述风口上均设有防尘网和风阀,防尘网均位于风阀远离护壳的一侧,位于下方的风口内设有多个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设置在防尘网和风阀之间,所述护壳的内壁上等距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护壳的内壁垂直,所述导热片的端部与电池表面接触,所述护壳内设有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布在其中几个导热片上,所述护壳的外壁上等距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护壳的外壁表面垂直,所述散热片上等距开设有通孔,所述护壳的外部环绕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插装在通孔内,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均与冷却水池连通,所述冷却水池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护壳外部设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内设有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车载电源、风阀、变频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变频器通过导线与送风机和循环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尘网包括矩形的网框,所述网框上设有滤网,所述网框的边缘卡在风口内壁上设置的与之形状匹配的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送风机设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护壳底部两侧。

优选的,所述护壳的底部设有多个垫块,所述电池放置在垫块上,所述垫块为软质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微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显示屏、异常警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微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参数设定模块、数据比对模块、数据存储模块。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导热片均为黄铜片。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然后配合风机和水泵,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降温,能够提高安全性,另外设置了变频器,根据温度等级选择风机和水泵的功率,减少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的护壳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的防尘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中:护壳1、散热片2、冷却管3、风阀4、防尘网5、电池6、导热片7、垫块8、电控盒9、送风机10、冷却水池11、网框12、滤网13、循环泵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护壳1,护壳1内放置有电池6,护壳1的底部设有多个垫块8,电池6放置在垫块8上,垫块8为软质橡胶制成。护壳1起到保护电池6的作用,垫块8采用软质橡胶制成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少震动对电池6造成的损害。垫块8分布在护壳1内部拐角处,能够防止尖锐处对电池6造成碰伤。

护壳1的底部和顶部均开有风口,风口上均设有防尘网5和风阀4,防尘网5包括矩形的网框12,网框12上设有滤网13,网框12的边缘卡在风口内壁上设置的与之形状匹配的卡槽内。防尘网5起到阻挡灰尘进入护壳1内的作用,且采用网框12与卡槽卡接的方式,能够方便对防尘网进行更换,避免长期使用造成防尘网阻塞,影响散热。

防尘网5均位于风阀4远离护壳1的一侧,位于下方的风口内设有多个送风机10,送风机10设置在防尘网5和风阀4之间。送风机10设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护壳1底部两侧。散热状态下送风机10和风阀4开启,加速护壳1内部的空气流动,从而达到提升散热速度的作用,风阀4在平时关闭能够减少灰尘进入护壳1内部。

护壳1的内壁上等距设有导热片7,散热片2、导热片7均为黄铜片。散热片7起到延展护壳1内壁表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的作用,散热片2、导热片7采用黄铜片能够有效提高热交换效率。

导热片7与护壳1的内壁垂直,导热片7的端部与电池6表面接触,护壳1内设有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布在其中几个导热片7上,护壳1的外壁上等距设有散热片2,散热片2与护壳1的外壁表面垂直,散热片2上等距开设有通孔,护壳1的外部环绕有冷却管3,冷却管3插装在通孔内,冷却管3的两端均与冷却水池11连通,冷却管3上设有循环泵14,冷却水池11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护壳1内部温度,温度过高则开启送风机10或者循环泵14进行散热,散热片2用于对护壳1的外壁表面积进行延展,从而提升散热效率,在循环泵14的作用下,冷却管3内循环流动冷却液,冷却管3内的冷却液通过散热片2的导热带走热量返回冷却水池11中,第二温度传感器对冷却水池11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如果过高则发出警报。

护壳1外部设有电控盒9,电控盒9内设有微控制器,微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车载电源、风阀4、变频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变频器通过导线与送风机10和循环泵14连接。微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显示屏、异常警示模块。微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参数设定模块、数据比对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屏用于显示测量的温度值以及异常报警信息,参数设定模块用于对温度值进行预先设定,数据比对模块用于将温度测定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按照分级采用不同的降温方式,例如温度较低时只开启送风机10或者循环泵14,温度较高时采用送风机10和循环泵14共同工作的方式散热,通过变频器能够改变风机10或者循环泵14的功率,在温度较低时低功率工作,温度高时高功率工作,从而适当地节省电能,当温度过高时则通过异常警示模块对驾驶人进行警示,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测量数据,方便对电池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护壳,护壳内放置有电池,所述护壳的底部和顶部均开有风口,所述风口上均设有防尘网和风阀,防尘网均位于风阀远离护壳的一侧,位于下方的风口内设有多个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设置在防尘网和风阀之间,所述护壳的内壁上等距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护壳的内壁垂直,本发明采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然后配合风机和水泵,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降温,能够提高安全性,另外设置了变频器,根据温度等级选择风机和水泵的功率,减少能源消耗。

技术研发人员:叶礼璋;达永东;梁静云;万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襄阳九州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23
技术公布日:2018.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