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8129发布日期:2018-11-07 08:0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多层膜电容器,属于电容器领域。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由两个电极及其间的介质材料构成的,介质材料是一种电介质,当被置于两块带有等量异性电荷的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时,由于极化而在介质表面产生极化电荷,遂使束缚在极板上的电荷相应增加,维持极板间的电位差不变,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也是电容器的一种,目前技术公用的设备在使用时,由于金属化薄膜电容在长期工作条件下易出现容量丢失以及自愈后均可导致容量减小,缩短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容量减小会降低电路的工作效率,影响电路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设备的整体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膜电容器,以解决目前技术公用的设备在使用时,由于金属化薄膜电容在长期工作条件下易出现容量丢失以及自愈后均可导致容量减小,缩短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容量减小会降低电路的工作效率,影响电路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设备的整体使用性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层膜电容器,其结构包括螺母、正极接线柱、陶瓷环、橡胶垫圈、固定片、固定孔、电容补偿装置、凸块、传输导线、控制面板、负极接线柱,所述负极接线柱焊接于电容补偿装置上表面的左端,所述正极接线柱嵌在电容补偿装置上表面的右端,所述陶瓷环嵌套在正极接线柱的外圈,所述橡胶垫圈贴合在陶瓷环的下端,所述螺母间隙配合咋正极接线柱的上端,所述固定片焊接于电容补偿装置的右表面,所述固定孔嵌在固定片的下端,所述控制面板通过螺丝固定在电容补偿装置正面的上端,所述传输导线的上端胶连接于控制面板的下端,所述凸块贴合在电容补偿装置正面的下端,所述正极接线柱与负极接线柱处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电容补偿装置由主体电容器结构、右补偿结构、电机驱动结构、槽片结构、轴向传动结构、凸轮结构、左补偿结构、装置外壳组成,所述主体电容器结构嵌在装置外壳内部的上端,所述右补偿结构间隙配合在主体电容器结构下表面的右端,所述电机驱动结构贴合在主体电容器结构下表面的中段,所述左补偿结构嵌于主体电容器结构下表面的左端,所述凸轮结构嵌在左补偿结构的下端,所述轴向传动结构活动连接于电机驱动结构的下端,所述轴向传动结构的左端与凸轮结构的右端相贴合,所述槽片结构的左端与轴向传动结构的下端传动连接,所述槽片结构的上端与右补偿结构的下端机械连接。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主体电容器结构由左固定块、铝合金外壳、负极连接线、缩紧框架、金属铝箔层、塑料膜层、连接槽、正极连接线组成,所述左固定块焊接于铝合金外壳左表面的下端,所述负极连接线胶连接于铝合金外壳上表面的左端,所述正极连接线胶连接于铝合金外壳上表面的右端,所述缩紧框架过盈配合在铝合金外壳的外圈,所述连接槽嵌在铝合金外壳下表面的右端,所述铝合金外壳的右端与右补偿结构的上端间隙配合,所述铝合金外壳的下端与电机驱动结构相贴合,所述左固定块与左补偿结构的上端间隙配合。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右补偿结构由右补偿电容、插板、活动架、右限位柱、滑动块、左滑动板、滚筒连接杆、第一滚筒、滚筒同步带、第二滚筒组成,所述右限位柱焊接于右补偿电容上表面的右端,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于右补偿电容下表面的右端,所述插板嵌在右补偿电容的上表面,所述活动架的上端与滑动块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架的下端与左滑动板滑动连接,所述滚筒连接杆的上端与活动架机械连接,所述滚筒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一滚筒活动连接,所述滚筒同步带的右端环绕连接于第一滚筒的外圈,所述第一滚筒通过滚筒同步带与第二滚筒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滚筒与槽片结构的上端间隙配合,所述左滑动板的左端与电机驱动结构活动连接。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电机驱动结构由太阳轮、行星轮、配合槽杆、上u型架、驱动电机、同步轮、第一交叉带组成,所述同步轮过盈配合在驱动电机的下端,所述第一交叉带的右端环绕连接于同步轮的外圈,所述同步轮通过第一交叉带与太阳轮传动连接,所述太阳轮活动连接于上u型架的内部,所述行星轮啮合在太阳轮的内圈,所述配合槽杆的中段与行星轮间隙配合,所述配合槽杆的上端与上u型架的上端间隙配合,所述配合槽杆的下端与轴向传动结构的上端机械连接,所述上u型架的左端与左补偿结构的右端活动连接。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槽片结构由l型架、上转轮、槽片、转轮同步带、第一直齿轮、水平杆、齿板、下转轮、小推动杆组成,所述槽片的左端与l型架机械连接,所述槽片的右端与上转轮间隙配合,所述小推动杆的中段与槽片活动连接,所述转轮同步带的上端环绕连接于上转轮的外圈,所述上转轮通过转轮同步带与第一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直齿轮的下端与齿板间隙配合,所述齿板的左端活动连接于下转轮的正面,所述齿板的右端与水平杆的上端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杆的左端与下转轮间隙配合,所述小推动杆的下端与l型架的下端间隙配合,所述l型架的左端与轴向传动结构相贴合。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轴向传动结构由第二交叉同步带、下转轴固定座、下转轴、下连接杆、摆杆、上连接杆、摆杆固定座组成,所述下转轴固定座的右端与下转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交叉同步带的左端环绕连接于下转轴的下端,所述下转轴的上端与下连接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下连接杆的上端与摆杆机械连接,所述摆杆间隙配合在摆杆固定座的左端,所述上连接杆的下端与摆杆活动连接,所述下转轴固定座的左端与凸轮结构的右端相贴合。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凸轮结构由减速电机、第三交叉带、第一转盘、凸轮同步带、大推杆、凸轮、下u型架组成,所述第三交叉带的右端间隙配合在减速电机的上端,所述减速电机通过第三交叉带与第一转盘传动连接,所述凸轮同步带的右端环绕连接于第一转盘的外圈,所述第一转盘通过凸轮同步带与凸轮传动连接,所述大推杆与凸轮的前端间隙配合,所述下u型架的上端与大推杆滑动连接,所述大推杆的上端与左补偿结构的下端间隙配合。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左补偿结构由转盘同步带、输送带、连杆、曲柄、第二转盘、复合杆、左补偿电容、第二直齿轮、左限位杆组成,所述曲柄的右端与连杆的左端机械连接,所述连杆的右端与输送带的外圈机械连接,所述转盘同步带的右端环绕连接于第二转盘的外圈,所述输送带的下端通过转盘同步带与第二转盘传动连接,所述复合杆的下端间隙配合在第二转盘的正面,所述复合杆的上端活动连接于第二直齿轮的正面,所述第二直齿轮的左端与左补偿电容的右端相啮合,所述左限位杆焊接于左补偿电容上表面的左端。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多层膜电容器,在工作时,操作者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设备的正负极接电,当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自身原因,电容量会下降,此时通过控制面板对设备进行控制,然后开启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转动,然后驱动电机通过同步轮与第一交叉带带动太阳轮,然后太阳轮使行星轮转动,然后行星轮带动配合槽杆,使配合槽杆上下移动,然后在第二交叉同步带、下转轴固定座、下转轴、下连接杆、摆杆、上连接杆、摆杆固定座的配合下,使下转轮转动,然后下转轮带动齿板,使齿板带动第一直齿轮,然后第一直齿轮通过转轮同步带带动上转轮,上转轮使槽片摆动,然后槽片带动小推动杆,使小推动杆上下移动,然后小推动杆带动第二滚筒,使第二滚筒转动,然后第二滚筒通过滚筒同步带带动第一滚筒,使第一滚筒转动,然后第一滚筒带动滚筒连接杆,使滚筒连接杆向上移动,然后滚筒连接杆推动活动架,在右限位柱与滑动块的配合下,将右补偿电容向上推动,使插板插入连接槽,对主体电容进行补充,当再使用一段时间后,开启减速电机,使减速电机转动,然后减速电机通过第三交叉带带动第一转盘,使第一转盘转动,然后第一转盘通过凸轮同步带带动凸轮,使凸轮转动,然后凸轮通过大推杆带动曲柄,使曲柄摆动,然后通过连杆使输送带转动,输送带通过转盘同步带带动第二转盘,使第二转盘转动,然后第二转盘带动复合杆,使第二直齿轮转动,第二直齿轮顺时针转动,使左补偿电容向上移动,在左限位杆的配合下,使左补偿电容与主体电容贴合并内部电连接。

本发明一种多层膜电容器,通过设有电容补偿装置,根据每单位时间电容的损耗量来计算,多长时间后电容的损失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补充备用电容,通过设备的内部传动,使备用电容与主体电容相接触,并内部电连接,增加电容器的电介质体积,使电容量恢复到原有的大小,使电路恢复正常使用,就不需要更换整个电容器,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并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的附图作详细地介绍,以此让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层膜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容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槽片结构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左补偿结构补偿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螺母-1、正极接线柱-2、陶瓷环-3、橡胶垫圈-4、固定片-5、固定孔-6、电容补偿装置-7、凸块-8、传输导线-9、控制面板-10、负极接线柱-11、主体电容器结构-71、右补偿结构-72、电机驱动结构-73、槽片结构-74、轴向传动结构-75、凸轮结构-76、左补偿结构-77、装置外壳-78、左固定块-711、铝合金外壳-712、负极连接线-713、缩紧框架-714、金属铝箔层-715、塑料膜层-716、连接槽-717、正极连接线-718、右补偿电容-721、插板-722、活动架-723、右限位柱-724、滑动块-725、左滑动板-726、滚筒连接杆-727、第一滚筒-728、滚筒同步带-729、第二滚筒-7210、太阳轮-731、行星轮-732、配合槽杆-733、上u型架-734、驱动电机-735、同步轮-736、第一交叉带-737、l型架-741、上转轮-742、槽片-743、转轮同步带-744、第一直齿轮-745、水平杆-746、齿板-747、下转轮-748、小推动杆-749、第二交叉同步带-751、下转轴固定座-752、下转轴-753、下连接杆-754、摆杆-755、上连接杆-756、摆杆固定座-757、减速电机-761、第三交叉带-762、第一转盘-763、凸轮同步带-764、大推杆-765、凸轮-766、下u型架-767、转盘同步带-771、输送带-772、连杆-773、曲柄-774、第二转盘-775、复合杆-776、左补偿电容-777、第二直齿轮-778、左限位杆-77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膜电容器:其结构包括螺母1、正极接线柱2、陶瓷环3、橡胶垫圈4、固定片5、固定孔6、电容补偿装置7、凸块8、传输导线9、控制面板10、负极接线柱11,所述负极接线柱11焊接于电容补偿装置7上表面的左端,所述正极接线柱2嵌在电容补偿装置7上表面的右端,所述陶瓷环3嵌套在正极接线柱2的外圈,所述橡胶垫圈4贴合在陶瓷环3的下端,所述螺母1间隙配合咋正极接线柱2的上端,所述固定片5焊接于电容补偿装置7的右表面,所述固定孔6嵌在固定片5的下端,所述控制面板10通过螺丝固定在电容补偿装置7正面的上端,所述传输导线9的上端胶连接于控制面板10的下端,所述凸块8贴合在电容补偿装置7正面的下端,所述正极接线柱2与负极接线柱11处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电容补偿装置7由主体电容器结构71、右补偿结构72、电机驱动结构73、槽片结构74、轴向传动结构75、凸轮结构76、左补偿结构77、装置外壳78组成,所述主体电容器结构71嵌在装置外壳78内部的上端,所述右补偿结构72间隙配合在主体电容器结构71下表面的右端,所述电机驱动结构73贴合在主体电容器结构71下表面的中段,所述左补偿结构77嵌于主体电容器结构71下表面的左端,所述凸轮结构76嵌在左补偿结构77的下端,所述轴向传动结构75活动连接于电机驱动结构73的下端,所述轴向传动结构75的左端与凸轮结构76的右端相贴合,所述槽片结构74的左端与轴向传动结构75的下端传动连接,所述槽片结构74的上端与右补偿结构72的下端机械连接,所述主体电容器结构71由左固定块711、铝合金外壳712、负极连接线713、缩紧框架714、金属铝箔层715、塑料膜层716、连接槽717、正极连接线718组成,所述左固定块711焊接于铝合金外壳712左表面的下端,所述负极连接线713胶连接于铝合金外壳712上表面的左端,所述正极连接线718胶连接于铝合金外壳712上表面的右端,所述缩紧框架714过盈配合在铝合金外壳712的外圈,所述连接槽717嵌在铝合金外壳712下表面的右端,所述铝合金外壳712的右端与右补偿结构72的上端间隙配合,所述铝合金外壳712的下端与电机驱动结构73相贴合,所述左固定块711与左补偿结构77的上端间隙配合,所述右补偿结构72由右补偿电容721、插板722、活动架723、右限位柱724、滑动块725、左滑动板726、滚筒连接杆727、第一滚筒728、滚筒同步带729、第二滚筒7210组成,所述右限位柱724焊接于右补偿电容721上表面的右端,所述滑动块725滑动连接于右补偿电容721下表面的右端,所述插板722嵌在右补偿电容721的上表面,所述活动架723的上端与滑动块725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架723的下端与左滑动板726滑动连接,所述滚筒连接杆727的上端与活动架723机械连接,所述滚筒连接杆727的下端与第一滚筒728活动连接,所述滚筒同步带729的右端环绕连接于第一滚筒728的外圈,所述第一滚筒728通过滚筒同步带729与第二滚筒721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滚筒7210与槽片结构74的上端间隙配合,所述左滑动板726的左端与电机驱动结构73活动连接,所述电机驱动结构73由太阳轮731、行星轮732、配合槽杆733、上u型架734、驱动电机735、同步轮736、第一交叉带737组成,所述同步轮736过盈配合在驱动电机735的下端,所述第一交叉带737的右端环绕连接于同步轮736的外圈,所述同步轮736通过第一交叉带737与太阳轮731传动连接,所述太阳轮731活动连接于上u型架734的内部,所述行星轮732啮合在太阳轮731的内圈,所述配合槽杆733的中段与行星轮732间隙配合,所述配合槽杆733的上端与上u型架734的上端间隙配合,所述配合槽杆733的下端与轴向传动结构75的上端机械连接,所述上u型架734的左端与左补偿结构77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槽片结构74由l型架741、上转轮742、槽片743、转轮同步带744、第一直齿轮745、水平杆746、齿板747、下转轮748、小推动杆749组成,所述槽片743的左端与l型架741机械连接,所述槽片743的右端与上转轮742间隙配合,所述小推动杆749的中段与槽片743活动连接,所述转轮同步带744的上端环绕连接于上转轮742的外圈,所述上转轮742通过转轮同步带744与第一直齿轮74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直齿轮745的下端与齿板747间隙配合,所述齿板747的左端活动连接于下转轮748的正面,所述齿板747的右端与水平杆746的上端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杆746的左端与下转轮748间隙配合,所述小推动杆749的下端与l型架741的下端间隙配合,所述l型架741的左端与轴向传动结构75相贴合,所述轴向传动结构75由第二交叉同步带751、下转轴固定座752、下转轴753、下连接杆754、摆杆755、上连接杆756、摆杆固定座757组成,所述下转轴固定座752的右端与下转轴753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交叉同步带751的左端环绕连接于下转轴753的下端,所述下转轴753的上端与下连接杆754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下连接杆754的上端与摆杆755机械连接,所述摆杆755间隙配合在摆杆固定座757的左端,所述上连接杆756的下端与摆杆755活动连接,所述下转轴固定座752的左端与凸轮结构76的右端相贴合,所述凸轮结构76由减速电机761、第三交叉带762、第一转盘763、凸轮同步带764、大推杆765、凸轮766、下u型架767组成,所述第三交叉带762的右端间隙配合在减速电机761的上端,所述减速电机761通过第三交叉带762与第一转盘763传动连接,所述凸轮同步带764的右端环绕连接于第一转盘763的外圈,所述第一转盘763通过凸轮同步带764与凸轮766传动连接,所述大推杆765与凸轮766的前端间隙配合,所述下u型架767的上端与大推杆765滑动连接,所述大推杆765的上端与左补偿结构77的下端间隙配合,所述左补偿结构77由转盘同步带771、输送带772、连杆773、曲柄774、第二转盘775、复合杆776、左补偿电容777、第二直齿轮778、左限位杆779组成,所述曲柄774的右端与连杆773的左端机械连接,所述连杆773的右端与输送带772的外圈机械连接,所述转盘同步带771的右端环绕连接于第二转盘775的外圈,所述输送带772的下端通过转盘同步带771与第二转盘775传动连接,所述复合杆776的下端间隙配合在第二转盘775的正面,所述复合杆776的上端活动连接于第二直齿轮778的正面,所述第二直齿轮778的左端与左补偿电容777的右端相啮合,所述左限位杆779焊接于左补偿电容777上表面的左端。

在工作时,操作者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设备的正负极接电,当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自身原因,电容量会下降,此时通过控制面板10对设备进行控制,然后开启驱动电机735,使驱动电机735转动,然后驱动电机735通过同步轮736与第一交叉带737带动太阳轮731,然后太阳轮731使行星轮732转动,然后行星轮732带动配合槽杆733,使配合槽杆733上下移动,然后在第二交叉同步带751、下转轴固定座752、下转轴753、下连接杆754、摆杆755、上连接杆756、摆杆固定座757的配合下,使下转轮748转动,然后下转轮748带动齿板747,使齿板747带动第一直齿轮745,然后第一直齿轮745通过转轮同步带744带动上转轮742,上转轮742使槽片743摆动,然后槽片743带动小推动杆749,使小推动杆749上下移动,然后小推动杆749带动第二滚筒7210,使第二滚筒7210转动,然后第二滚筒7210通过滚筒同步带729带动第一滚筒728,使第一滚筒728转动,然后第一滚筒728带动滚筒连接杆727,使滚筒连接杆727向上移动,然后滚筒连接杆727推动活动架723,在右限位柱724与滑动块725的配合下,将右补偿电容721向上推动,使插板722插入连接槽717,对主体电容进行补充,当再使用一段时间后,开启减速电机761,使减速电机761转动,然后减速电机761通过第三交叉带762带动第一转盘763,使第一转盘763转动,然后第一转盘763通过凸轮同步带764带动凸轮766,使凸轮766转动,然后凸轮766通过大推杆765带动曲柄774,使曲柄774摆动,然后通过连杆773使输送带772转动,输送带772通过转盘同步带771带动第二转盘775,使第二转盘775转动,然后第二转盘775带动复合杆776,使第二直齿轮778转动,第二直齿轮778顺时针转动,使左补偿电容777向上移动,在左限位杆779的配合下,使左补偿电容777与主体电容贴合并内部电连接。

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根据每单位时间电容的损耗量来计算,多长时间后电容的损失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补充备用电容,通过设备的内部传动,使备用电容与主体电容相接触,并内部电连接,增加电容器的电介质体积,使电容量恢复到原有的大小,使电路恢复正常使用,就不需要更换整个电容器,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并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以此来解决目前技术公用的设备在使用时,由于金属化薄膜电容在长期工作条件下易出现容量丢失以及自愈后均可导致容量减小,缩短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容量减小会降低电路的工作效率,影响电路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设备的整体使用性能的问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