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8738发布日期:2020-01-07 12:2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具有汇流件的电池模组,此种电池模组并无针对汇流件加强固定使其处于悬空状态,导致当所述汇流件受到拉扯时,与所述汇流件连接的软包电池的极耳将连带承受拉扯的拉力,造成所述软包电池受损的可能性。

另有一种具有汇流件的电池模组,此种电池模组的汇流件是通过热熔方式连接于固定软包电池的电池支架上,此种电池模组的汇流件固定方式使所述汇流件的位置无任何调整空间,且热熔固定汇流件的操作较复杂,不利于电池模组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用以限位汇流件的限位结构的电池模组。

本发明电池模组,包含支架单元、电池单元、第一固定架,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汇流件。所述支架单元包括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且位于相反两侧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多个并排地设于所述支架单元的电池,每一电池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出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一侧的第一极耳。所述第一固定架设于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汇流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且与所述电池的第一极耳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固定架体,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架体且用以限位所述第一汇流件的限位结构。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固定架的限位结构具有分别用以限位所述第一汇流件两侧的限位槽以及卡扣。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汇流件包括汇流部,以及多个用以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限位槽用以分别容纳所述连接部的尾端以限位所述连接部,所述卡扣用以压抵所述汇流部以限位所述汇流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固定架的限位结构还具有自所述固定架体延伸而成且供所述第一汇流件的汇流部的周缘靠抵以限位所述第一汇流件的限位凸条。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固定架体具有供所述第一极耳穿伸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固定架体还具有朝向所述支架单元的内侧面,以及相反于所述内侧面的外侧面,所述限位结构是设于所述外侧面,所述第一极耳是穿过所述通孔并显露于所述外侧面以与所述第一汇流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汇流件具有朝向所述固定架体的第一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二面,第一极耳还穿伸于所述第一汇流件且弯折以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件的第二面。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固定架通过卡扣结构固定于所述支架单元。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电池还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出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二侧的第二极耳,所述电池模组还包含设于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二侧的第二固定架,以及至少一个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且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的第二汇流件。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包含多个第一汇流件,每一电池还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出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一侧的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以及第二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件。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多个相叠置的多个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是分别设于所述电池支架之间。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电池支架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成且用以支撑所述第一极耳的极耳定位结构,每一第一极耳末端显露地夹置于两相邻的电池支架的极耳定位结构之间。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还包含多个覆设于所述电池的缓冲层。

本发明电池模组,借由设于支架单元且供第一汇流件设置的第一固定架,提供所述第一汇流件支撑力,以避免当所述第一汇流件受到拉扯时,与所述第一汇流件连接的第一极耳连带承受拉扯力量而造成电池损坏,且借由所述第一固定架使装设所述第一汇流件较为容易,有利于电池模组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第一固定架与两个第一汇流件的组装关系;

图4是图3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由另一视角观看的视图;

图6是一前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汇流件;

图7是图6沿vii-vii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及

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支架单元的多个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2,本发明电池模组10的一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10包含一支架单元1、一电池单元2、一第一固定架3、一第二固定架4、两个第一汇流件5,以及一第二汇流件6。

所述支架单元1包括沿着第一方向d1排列且位于相反两侧的第一侧11与第二侧12。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单元1还包括多个相叠置的多个电池支架13(本实施例中为五个),且所述电池支架13大致呈包围于所述电池单元2的框架状,但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支架单元1也可以为一体成形的支架结构,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支架13是各自具有多个与相邻的电池支架13相互配合的定位柱131以及定位孔132,以使所述相邻的电池支架13彼此相互定位。

所述电池单元2包括多个并排地设于所述支架单元1的电池21,在本实施例中,是以软包电池为例,但不以此为限,每一电池21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出所述支架单元1的第一侧11的一第一极耳211。在本实施例中,电池21数量为四个,但其数量也可以为三个以下或五个以上,每一电池21还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出所述支架单元1的第二侧12的一第二极耳212,且所述电池21是分别设于所述电池支架1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态样中,电池21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具有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的电池,不应以此为限制。

配合参阅图3至4,所述第一固定架3设于所述支架单元1的第一侧11,所述第一汇流件5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3且与所述电池21的第一极耳211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架4设于所述支架单元1的第二侧12,所述第二汇流件6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4且与所述电池21的第二极耳212电连接。由于所述第一固定架3与所述第二固定架4结构相同,所以以下由所述第一固定架3与所述第一汇流件5为例说明。每一第一汇流件5包括一汇流部51,以及两个用以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211电连接的连接部52,所述连接部52是自所述汇流部51延伸而成且彼此相间隔。所述第一固定架3包括一固定架体31,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架体31用以限位所述第一汇流件5的一限位结构32。所述固定架体31具有朝向所述支架单元1的一内侧面311,以及相反于所述内侧面311的一外侧面312,以及自所述内侧面311朝所述外侧面312贯穿地形成且供所述第一极耳211穿伸的通孔313。所述限位结构32是设于所述外侧面312且具有四个限位槽321、两个卡扣322以及一限位凸条323,所述限位槽321及卡扣322分别用以限位所述第一汇流件5两侧。更具体地说,所述限位槽321用以分别容纳所述连接部52的尾端以限位所述连接部52,所述卡扣322用以压抵所述汇流部51以限位所述汇流部51。而所述限位凸条323是自所述固定架体31延伸而成且供所述第一汇流件5的汇流部51的周缘靠抵以限位所述第一汇流件5。借由设于支架单元1且供第一汇流件5设置的第一固定架3,提供所述第一汇流件5支撑力,以避免当所述第一汇流件5受到拉扯时,与所述第一汇流件5连接的第一极耳211连带承受拉扯力量而造成电池损坏,且借由所述第一固定架3使装设所述第一汇流件5较为容易,有利于所述电池模组10制造。

参阅图5至7,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卡扣322具有一呈u字型且用以抵顶于所述汇流部51周缘处的弹性部322a,以及一呈凸块状地突出于所述弹性部322a且用以压抵所述汇流部51的压抵部322b,将所述第一汇流件5安装至所述第一固定架3时,是先将所述第一汇流件5的连接部52先插入对应的限位槽321,再推顶所述第一汇流件5的汇流部51并借由弹性部322a的弹性变形使所述汇流部51越过所述压抵部322b,以使所述压抵部322b压抵于所述汇流部51,进而使所述第一汇流件5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3上。

再者,配合电池与汇流件的数量,第二汇流件6具有一汇流部以及四个用以分别与所述第二极耳212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是自所述汇流部延伸而成且彼此相间隔。

再参阅图1至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四个电池21中,位于上方两者的极耳正负极方向一致,而位于下方两者的极耳正负极方向一致但与上方两者相反,借由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池21位于上方两者与下方两者的所述两个第一汇流件5,以及连接于所述电池21的所述第二汇流件6,使所述电池21中上方两者相互并联成组,而所述电池21中下方两者也相互并联成组,且所述两组电池21彼此串联,所述两个第一汇流件5其中一者为正极输出端,而其中另一者为负极输出端。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若所述四个电池21的极耳正负极方向皆一致,则仅需一个所述第一汇流件5但其连接部数量由两个变成四个,且此时所述第一汇流件5与所述第二汇流件6其中一者为正极输出端而其中另一者为负极输出端。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件5、第二汇流件6的数量与第一汇流件5及第二汇流件6的连接部的数量可依电池串并联需求而改变,其数量并非为本发明所要限制的重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211是穿过所述通孔313并显露于所述外侧面312以与所述第一汇流件5连接。更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汇流件5具有朝向所述固定架体31的一第一面53,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面53的一第二面54,所述第一极耳211是通过所述通孔313后穿伸于所述第一汇流件5的连接部52之间,且尾端弯折以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件5的第二面54,如此能使所述第一极耳211更容易地与所述第一汇流件5连接,但不以此为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先将所述第一极耳211弯折以覆盖于所述第一汇流件5的第二面54后(见图1及图2),再以激光焊接方式将所述第一极耳21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件5的第二面54。

另外,为了使所述第一极耳211能够更容易的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架3的通孔313与所述第一汇流件5以与所述第一汇流件5的第二面5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电池支架13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而成且用以支撑所述第一极耳211的极耳定位结构133,每一第一极耳211末端显露地夹置于两相邻的电池支架13的极耳定位结构133之间。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五个电池支架13中位于最上方于最下方者的极耳定位结构133各自具有一用以支撑所述第一极耳211的第一定位部133a,以及一用以支撑所述第二极耳212的第二定位部133b,其余三个所述电池支架13则各自具有两个用以支撑所述第一极耳211的第一定位部133a,以及两个用以支撑所述第二极耳212的第二定位部133b,所述第一极耳211末端显露地分别夹置于对应的电池支架13的第一定位部133a,所述第二极耳212末端显露地分别夹置于对应的电池支架13的第二定位部133b,借由所述极耳定位结构133的第一定位部133a与第二定位部133b,使所述第一极耳211与所述第二极耳212局部受其支撑而分别较容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架3与所述第二固定架4,进而使所述第一极耳211与所述第二极耳212能够更容易地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件5与第二汇流件6。以所述第一极耳211为例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211借由所述极耳定位结构133提供的支撑力还能更加容易地穿过所述第一汇流件5以与所述第一汇流件5的第二面54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架3是通过卡扣结构固定于所述支架单元1。更精确地说,所述支架单元1的具有多个形成于所述极耳定位结构133中位于顶部者及底部者的凹槽14(见图2及图8),而所述第一固定架3还具有两个分别用以供所述极耳定位结构133中位于顶部者及底部者靠抵的限位板体33,以及多个且分别自所述限位板体33延伸而成且与所述凹槽14相配合的固定卡扣34,借由所述限位板体33限制所述极耳定位结构133中位于顶部者及底部者之间的距离,进而固定所述支架单元1的电池支架13,且借由所述固定卡扣34与所述凹槽14的相互卡合,使所述第一固定架3固定于所述支架单元1。也就是说,用以将所述第一固定架3是固定于所述支架单元1的所述卡扣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所述凹槽14与所述固定卡扣34。另外,所述第一固定架3的限位板体33能进一步地限位所述支架单元1进而固定所述电池支架13。但是,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凹槽也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架3,而所述固定卡扣形成于所述支架单元1,或者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架3也可以是借由其他方式固定于所述支架单元1,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10还包含多个覆设于所述电池21的缓冲层7,实质上,所述缓冲层7在本实施例中为泡棉7,且所述泡棉7是受迫地夹置于所述电池21之间,以提供所述电池模组10缓冲,同时提供所述电池21适当的压力,进而保持所述电池21内各个结构界面的紧密接触,以及防止充放电过程中内部活性物质的分层与形变。但是,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泡棉(缓冲层)7也可以是夹置于所述电池21与支架单元1之间,或是省略所述泡棉(缓冲层)7,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变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耳212是与所述第一极耳211同向地延伸出所述支架单元1的第一侧11,所述第一极耳211以及第二极耳212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件5。在此另一变化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10可以不包含所述第二固定架4及第二汇流件6,所述第一极耳211为正极耳,而所述第二极耳212为负极耳,且所述电池模组10至少包含两个第一汇流件5,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汇流件5,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汇流件5其中一者为正极输出端,而其中另一者为负极输出端,不应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本发明电池模组10,借由设于支架单元1且供第一汇流件5设置并具有限位结构32的第一固定架3,提供所述第一汇流件5支撑力,以避免当所述第一汇流件5受到拉扯时,与所述第一汇流件5连接的第一极耳211连带承受拉扯力量而造成电池损坏,且借由所述第一固定架3使装设所述第一汇流件5较为容易,有利于电池模组10制造。此外,借由所述极耳定位结构133提供所述第一极耳211支撑力,使所述第一极耳211能够更容易的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架3的通孔313,而使所述第一极耳211能够更容易地位于第一固定架3的外侧面312处的所述第一汇流件5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