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8706发布日期:2018-11-14 02:4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缆加工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电缆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由导线和绝缘套组成,绝缘套包覆在导线的外部,绝缘套起绝缘的作用。在生产电缆时,将绝缘套包覆在导线后需要对电缆降温。目前,对电缆的降温是将电缆放置在u形的卡槽内,而u形的卡槽是位于冷却水中的,通过冷却水对电缆降温。但是,目前这种电缆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存在如下缺点:

1、电缆在冷却后输出时,其表面水渍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长期如此则导致用水量加大,年综合费用增多。

2、电缆表面存在水渍痕迹则影响到其美观,需再进一步的对其进行清洁处理,步骤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缆在冷却后输出时,其表面水渍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长期如此则导致用水量加大,年综合费用增多,电缆表面存在水渍痕迹则影响到其美观,需再进一步的对其进行清洁处理,步骤较为繁琐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缆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擦拭系统、设备主体、监视窗、电缆收集框、检修箱、控制面板,所述擦拭系统设于设备主体内部并通过机关枢纽相连接,所述监视窗设于设备主体表面上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缆收集框共设有四个且分别设于设备主体上表面,所述电缆收集框与设备主体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检修箱设于设备主体前表面右下部并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镶嵌于设备主体前表面左下部,所述控制面板与设备主体电连接,所述擦拭系统由动力来源机构、电缆输送机构、电缆定位机构、电缆擦拭结构、中转结构、功率调节机构、进一步冷却机构、t型板、隔离板、外壳、管壁组成,所述动力来源机构设于外壳内下壁,所述动力源机构与功率调节机构电连接,所述t型板设于外壳内中下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缆输送机构设于t型板上表面且与动力来源机构通过传动相连接,所述电缆定位机构设于外壳内右中上壁且与电缆输送机构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管壁设于外壳内上壁右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缆擦拭结构设于管壁内部且其左部与中转结构通过拉动相连接,所述动率调节机构下部与中转结构通过拉动相连接,所述进一步冷却机构与功率调节机构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动力来源机构由驱动电机、轴杆圈托、轴杆、一号限位绳套、传动皮带、固定板、旋转杆、二号限位绳套、斜齿轮、连接板、伞齿轮、传动绳索组成,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外壳内下壁左侧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轴杆圈托设于外壳内下壁右侧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轴杆设于驱动电机右侧中部且其右端与轴杆圈托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一号限位绳套设于轴杆中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固定板设于t型板下表面左侧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固定板下端设有与旋转杆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旋转杆左端穿过固定板下端设有的圆孔并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二号限位绳套设于旋转杆中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限位绳套与一号限位绳套通过好攒动皮带相连接,所述斜齿轮设于旋转杆右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连接板设于固定板右侧中部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伞齿轮设于连接板前表面右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伞齿轮与斜齿轮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伞齿轮与电缆输送机构通过传动绳索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电缆输送机构由支撑架、转轴、传动轴带、输送轮组成,所述支撑架共设有3根且分别设于t型板上表面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转轴共设有3个且分别设于支撑架上端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转轴与伞齿轮通过传动绳索相连接,所述输送轮共设有3个且与转轴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输送轮分别通过传动轴带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电缆定位机构由弹簧杆、推块、连接轴、弧形垫、伸缩连接带组成,所述弹簧杆共设有2根且分别与外壳、t型板内侧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推块共设有2块且设于弹簧杆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连接轴共设有2根且设于推块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垫共设有2块并通过伸缩连接带相连接,所述弧形垫与连接轴左侧通过电焊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电缆擦拭结构由杆筒、一号弹簧、右推杆、模型板、毛刷、左推杆、支架、空心矩形框、二号弹簧、支杆组成,所述杆筒设于外壳内右上壁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右推杆右侧穿过管壁并伸入杆筒内部,所述右推杆与杆筒通过一号弹簧相连接,所述模型板共设有2块且设于右推杆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毛刷共设有两个且与模型板通过扣合相连接,所述左推杆左端穿过管壁,所述支架设于隔离板下表面右侧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空心矩形框设于支架下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左推杆左侧与空心矩形框通过二号弹簧相连接,所述支杆设于左推杆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支杆与中转结构通过拉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中转结构由支撑板、轨道轮、一号扣合杆、一号绳索、一号定滑轮、二号扣合杆、二号绳索、二号定滑轮组成,所述支撑板设于隔离板下表面右侧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轨道轮设于支撑板前表面下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扣合杆上端与二号扣合杆右端相互垂直并设于轨道轮前表面中心处,所述一号扣合杆下端与轨道轮通过扣合活动相连接,所述一号定滑轮设于t型板左侧上部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一号绳索一端与一号扣合杆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一号定滑轮与支杆缠绕相连接,所述二号定滑轮设于外壳内左上壁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二号绳索一端与二号扣合杆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二号定滑轮与功率调节机构通过缠绕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功率调节机构由u型框、变频板、导杆、三号弹簧、移动块、电刷、细杆组成,所述u型框设于隔离板下表面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变频板设于u型框内上部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变频板与驱动电机、进一步冷却机构电连接,所述导杆设于u型框内下部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移动块设于导杆右侧并通过三号弹簧相连接,所述电刷设于移动块上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刷与变频板电连接,所述细杆设于移动块前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细杆与二号绳索缠绕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进一步冷却机构由冷却器、主通道管、分截器、流通管、冷却板组成,所述冷却器设于外壳内上壁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冷却器与变频器电连接,所述主通道管与冷却器下表面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分截器与主通道管相连接,所述流通管共设有2根,所述冷却板共设有2块且分别设于管壁内侧,所述冷却板与管壁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电缆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将待需要冷却的电缆通过电缆收集框进入设备主体内部,并由控制面板启动设备并操作需要冷却的指令,通过监视窗检查电缆的冷却情况,驱动电机在控制面板的作用下启动并使得轴杆进行转动,利用传动皮带带动旋转杆同步旋转,斜齿轮随旋转杆同步运动,并与伞齿轮啮合使其转动,而转轴利用传动绳索与伞齿轮同时进行转动,接而在传动轴带的作用下使得电缆输送机构整体旋转,电缆在电缆输送机构的作用下往电缆定位机构内部输送,电缆从伸缩连接带穿过,并将其扩撑,而弧形垫则对电缆表面做保护输送,弹簧杆在弧形垫扩撑的作用下向两边压缩,电缆在电缆定位机构的作用下被固定并接由向上输送,同时的毛刷对电缆表面的水渍进行擦拭,右推杆与左推杆在电缆的扩撑作用下向两端移动,支杆在空心矩形框的向左移动作用下通过一号绳索拉动一号扣合杆做逆时针转动,进而二号扣合杆随一号扣合杆做逆时针转动,并通过二号绳索拉动细杆向左移动,移动块在细杆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杆,并通过电刷调节变频板的输出功率,冷却器在功率调节机构的作用下启动,并通过冷却板对往上输送的电缆再次进行冷却;相反地,当驱动电机停止运作时,则电缆输送机构停止对电缆的输送,进而弹簧杆则其弹力的作用下向内侧两端移动,并使得伸缩连接带与弧形垫处于收缩状态,从而恢复到初始状态,而、模型板不再与电缆进行接触时,右推杆分别在一号弹簧与二号弹簧的相互作用下相内侧两边移动,支杆与左推杆同步向右移动,并不再通过一号绳索对一号扣合杆具有拉动作用力,移动块在三号弹簧的向右弹力作用下带动细杆向右移动,冷却器在功率调节机构的作用下停止运作。

本发明的一种电缆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通过设有的擦拭系统,可对冷却后即将输出的带有水渍的电缆进行表面擦拭,同时也确保电缆表面的清洁以及年综合费用的减轻,并利用设有的进一步冷却机构,对擦拭完毕后的电缆做进一步的冷却,以提高电缆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缆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擦拭系统的结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擦拭系统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擦拭系统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擦拭系统-1、设备主体-2、监视窗-3、电缆收集框-4、检修箱-5、控制面板-6、动力来源机构-101、电缆输送机构-102、电缆定位机构-103、电缆擦拭结构-104、中转结构-105、功率调节机构-106、进一步冷却机构-107、t型板-108、隔离板-109、外壳-110、管壁-111、驱动电机-1010、轴杆圈托-1011、轴杆-1012、一号限位绳套-1013、传动皮带-1014、固定板-1015、旋转杆-1016、二号限位绳套-1017、斜齿轮-1018、连接板-1019、伞齿轮-10110、传动绳索-10111、支撑架-1020、转轴-1021、传动轴带-1022、输送轮-1023、弹簧杆-1030、推块-1031、连接轴-1032、弧形垫-1033、伸缩连接带-1034、杆筒-1040、一号弹簧-1041、右推杆-1042、模型板-1043、毛刷-1044、左推杆-1045、支架-1046、空心矩形框-1047、二号弹簧-1048、支杆-1049、支撑板-1050、轨道轮-1051、一号扣合杆-1052、一号绳索-1053、一号定滑轮-1054、二号扣合杆-1055、二号绳索-1056、二号定滑轮-1057、u型框-1060、变频板-1061、导杆-1062、三号弹簧-1063、移动块-1064、电刷-1065、细杆-1066、冷却器-1070、主通道管-1071、分截器-1072、流通管-1073、冷却板-107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擦拭系统1、设备主体2、监视窗3、电缆收集框4、检修箱5、控制面板6,所述擦拭系统1设于设备主体2内部并通过机关枢纽相连接,所述监视窗3设于设备主体2表面上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缆收集框4共设有四个且分别设于设备主体2上表面,所述电缆收集框4与设备主体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检修箱5设于设备主体2前表面右下部并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6镶嵌于设备主体2前表面左下部,所述控制面板6与设备主体2电连接,所述擦拭系统1由动力来源机构101、电缆输送机构102、电缆定位机构103、电缆擦拭结构104、中转结构105、功率调节机构106、进一步冷却机构107、t型板108、隔离板109、外壳110、管壁111组成,所述动力来源机构101设于外壳110内下壁,所述动力源机构101与功率调节机构106电连接,所述t型板108设于外壳110内中下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缆输送机构102设于t型板108上表面且与动力来源机构101通过传动相连接,所述电缆定位机构103设于外壳110内右中上壁且与电缆输送机构102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管壁111设于外壳110内上壁右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缆擦拭结构104设于管壁111内部且其左部与中转结构105通过拉动相连接,所述动率调节机构106下部与中转结构105通过拉动相连接,所述进一步冷却机构107与功率调节机构106电连接,所述动力来源机构101由驱动电机1010、轴杆圈托1011、轴杆1012、一号限位绳套1013、传动皮带1014、固定板1015、旋转杆1016、二号限位绳套1017、斜齿轮1018、连接板1019、伞齿轮10110、传动绳索10111组成,所述驱动电机1010安装于外壳110内下壁左侧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轴杆圈托1011设于外壳110内下壁右侧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轴杆1012设于驱动电机1010右侧中部且其右端与轴杆圈托1011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一号限位绳套1013设于轴杆1012中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固定板1015设于t型板108下表面左侧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固定板1015下端设有与旋转杆1016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旋转杆1016左端穿过固定板1015下端设有的圆孔并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二号限位绳套1017设于旋转杆1016中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限位绳套1017与一号限位绳套1013通过好攒动皮带1014相连接,所述斜齿轮1018设于旋转杆1016右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连接板1019设于固定板1015右侧中部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伞齿轮10110设于连接板1019前表面右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伞齿轮10110与斜齿轮1018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伞齿轮10110与电缆输送机构102通过传动绳索10111相连接,所述电缆输送机构102由支撑架1020、转轴1021、传动轴带1022、输送轮1023组成,所述支撑架1020共设有3根且分别设于t型板108上表面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转轴1021共设有3个且分别设于支撑架1020上端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转轴1021与伞齿轮10110通过传动绳索10111相连接,所述输送轮1023共设有3个且与转轴1021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输送轮1023分别通过传动轴带1022相连接,所述电缆定位机构103由弹簧杆1030、推块1031、连接轴1032、弧形垫1033、伸缩连接带1034组成,所述弹簧杆1030共设有2根且分别与外壳110、t型板108内侧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推块1031共设有2块且设于弹簧杆1030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连接轴1032共设有2根且设于推块1031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垫1033共设有2块并通过伸缩连接带1034相连接,所述弧形垫1033与连接轴1032左侧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缆擦拭结构104由杆筒1040、一号弹簧1041、右推杆1042、模型板1043、毛刷1044、左推杆1045、支架1046、空心矩形框1047、二号弹簧1048、支杆1049组成,所述杆筒1040设于外壳110内右上壁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右推杆1042右侧穿过管壁111并伸入杆筒1040内部,所述右推杆1042与杆筒1040通过一号弹簧1041相连接,所述模型板1043共设有2块且设于右推杆1042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毛刷1044共设有两个且与模型板1043通过扣合相连接,所述左推杆1045左端穿过管壁111,所述支架1046设于隔离板109下表面右侧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空心矩形框1047设于支架1046下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左推杆1045左侧与空心矩形框1047通过二号弹簧1048相连接,所述支杆1049设于左推杆1045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支杆1049与中转结构105通过拉动相连接,所述中转结构105由支撑板1050、轨道轮1051、一号扣合杆1052、一号绳索1053、一号定滑轮1054、二号扣合杆1055、二号绳索1056、二号定滑轮1057组成,所述支撑板1050设于隔离板109下表面右侧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轨道轮1051设于支撑板1050前表面下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扣合杆1052上端与二号扣合杆1055右端相互垂直并设于轨道轮1051前表面中心处,所述一号扣合杆1052下端与轨道轮1051通过扣合活动相连接,所述一号定滑轮1054设于t型板108左侧上部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一号绳索1053一端与一号扣合杆1052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一号定滑轮1054与支杆1049缠绕相连接,所述二号定滑轮1057设于外壳110内左上壁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二号绳索1056一端与二号扣合杆1055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二号定滑轮1057与功率调节机构106通过缠绕相连接,所述功率调节机构106由u型框1060、变频板1061、导杆1062、三号弹簧1063、移动块1064、电刷1065、细杆1066组成,所述u型框1060设于隔离板109下表面左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变频板1061设于u型框1060内上部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变频板1061与驱动电机1010、进一步冷却机构107电连接,所述导杆1062设于u型框1060内下部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移动块1064设于导杆1062右侧并通过三号弹簧1063相连接,所述电刷1065设于移动块1064上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刷1065与变频板1061电连接,所述细杆1066设于移动块1064前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细杆1066与二号绳索1056缠绕相连接,所述进一步冷却机构107由冷却器1070、主通道管1071、分截器1072、流通管1073、冷却板1074组成,所述冷却器1070设于外壳110内上壁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冷却器1070与变频器1061电连接,所述主通道管1071与冷却器1070下表面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分截器1072与主通道管1071相连接,所述流通管1073共设有2根,所述冷却板1074共设有2块且分别设于管壁111内侧,所述冷却板1074与管壁111相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电缆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将待需要冷却的电缆通过电缆收集框4进入设备主体2内部,并由控制面板6启动设备并操作需要冷却的指令,通过监视窗3检查电缆的冷却情况,驱动电机1010在控制面板6的作用下启动并使得轴杆1012进行转动,利用传动皮带1014带动旋转杆1016同步旋转,斜齿轮1018随旋转杆1016同步运动,并与伞齿轮10110啮合使其转动,而转轴1021利用传动绳索10111与伞齿轮10110同时进行转动,接而在传动轴带1022的作用下使得电缆输送机构102整体旋转,电缆在电缆输送机构102的作用下往电缆定位机构103内部输送,电缆从伸缩连接带1034穿过,并将其扩撑,而弧形垫1033则对电缆表面做保护输送,弹簧杆1030在弧形垫1033扩撑的作用下向两边压缩,电缆在电缆定位机构103的作用下被固定并接由向上输送,同时的毛刷1044对电缆表面的水渍进行擦拭,右推杆1042与左推杆1045在电缆的扩撑作用下向两端移动,支杆1049在空心矩形框1047的向左移动作用下通过一号绳索1053拉动一号扣合杆1052做逆时针转动,进而二号扣合杆1055随一号扣合杆1052做逆时针转动,并通过二号绳索1056拉动细杆1066向左移动,移动块1064在细杆1066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杆,并通过电刷1065调节变频板1061的输出功率,冷却器1070在功率调节机构106的作用下启动,并通过冷却板1074对往上输送的电缆再次进行冷却;相反地,当驱动电机1010停止运作时,则电缆输送机构102停止对电缆的输送,进而弹簧杆1030则其弹力的作用下向内侧两端移动,并使得伸缩连接带1034与弧形垫1033处于收缩状态,从而恢复到初始状态,而、模型板1043不再与电缆进行接触时,右推杆1042分别在一号弹簧1041与二号弹簧1048的相互作用下相内侧两边移动,支杆1049与左推杆1045同步向右移动,并不再通过一号绳索1053对一号扣合杆1052具有拉动作用力,移动块1064在三号弹簧1063的向右弹力作用下带动细杆1066向右移动,冷却器1070在功率调节机构106的作用下停止运作。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电缆在冷却后输出时,其表面水渍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长期如此则导致用水量加大,年综合费用增多,电缆表面存在水渍痕迹则影响到其美观,需再进一步的对其进行清洁处理,步骤较为繁琐,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的擦拭系统,可对冷却后即将输出的带有水渍的电缆进行表面擦拭,同时也确保电缆表面的清洁以及年综合费用的减轻,并利用设有的进一步冷却机构,对擦拭完毕后的电缆做进一步的冷却,以提高电缆的冷却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