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快速插接多级柱状蓄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1337发布日期:2018-10-09 22:0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结构,确切地说是一种电动汽车快速插接多级柱状蓄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等设备的推广和普及,各类设备对蓄电池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在使用中发现的,当前的蓄电池组机构往往均采用传统的机构,虽然基本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存在蓄电池组结构复杂,体积相对较大,从而严重影响了蓄电池组安装、使用及维护作业的便捷性,同时也导致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严重影响了车辆等设备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当前的蓄电池组均缺乏有效的调温、降温能力和资源回收能力,从而导致蓄电池组在运行过程中,均需要配备大量的降温、调温设备,在增加了蓄电池组设备运行及维护能耗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蓄电池组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增加了对空间占用的体积,并对蓄电池组的运行性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当前的电动车辆等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空间利用率等均不同程度受到了电池组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蓄电池组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快速插接多级柱状蓄电池结构,该发明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化程度高,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简化蓄电池组的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能力,从而在极大的提高蓄电池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电能的综合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汽车快速插接多级柱状蓄电池结构,包括承载壳、密封堵头、定位架、接线电极、蓄电池、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差发电装置及控制电路,承载壳为空心管状结构,其末端和顶端均与密封堵头连接,并构成闭合腔体结构,定位架嵌于承载壳内,与承载壳同轴分布并与承载壳内表面滑动连接,定位架将承载壳内分给为至少三个相互独立的定位腔,各定位腔均与承载壳轴线平行分布,定位腔内设至少一条隔板,并通过隔板将定位腔沿承载壳轴线自上而下均分为至少两个承载槽,蓄电池均嵌于各承载槽内并分别与控制电路和接线电极电气连接,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差发电装置均若干,环绕承载壳轴线嵌于承载壳内表面,且各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差发电装置间相互间隔分布并分别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接线电极嵌于承载壳末端位置的密封堵头外表面,控制电路嵌于承载壳顶端位置的密封堵头的外表面,且接线电极与控制电路间相互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壳外表面和内表面均设若干导向滑槽,所述的导向滑槽环绕承载壳轴线均布,且所述的导向滑槽均与承载壳轴线间平行分布,其中所述的定位架和隔板均通过导向滑槽与承载壳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架包括芯轴、翅板、接线端子及导线,所述翅板至少两条,环绕芯轴轴线均布,且所述的翅板前端面与承载壳内表面滑动连接,后端面与芯轴外表面连接,所述的芯轴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的导线若干,并分别嵌于芯轴内,所述的导线两端均与接线端子电气连接,所述的接线端子分别嵌于芯轴上端面、下端面和与承载槽对应的侧表面,其中芯轴上端面的接线端子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下端面的接线端子与接线电极电气连接,侧表面的接线端子与承载槽内的蓄电池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壳内表面另设绝缘阻燃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单片机为基础的控制电路,且所述的控制电路另设充放电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及串口通讯电路。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化程度高,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简化蓄电池组的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能力,从而在极大的提高蓄电池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电能的综合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快速插接多级柱状蓄电池结构,包括承载壳1、密封堵头2、定位架3、接线电极4、蓄电池5、半导体制冷机构6、温差发电装置7及控制电路8,承载壳1为空心管状结构,其末端和顶端均与密封堵头2连接,并构成闭合腔体结构,定位架3嵌于承载壳1内,与承载壳1同轴分布并与承载壳1内表面滑动连接,定位架3将承载壳1内分给为至少三个相互独立的定位腔12,各定位腔12均与承载壳1轴线平行分布,定位腔12内设至少一条隔板9,并通过隔板9将定位腔12沿承载壳1轴线自上而下均分为至少两个承载槽13,蓄电池5均嵌于各承载槽13内并分别与控制电路8和接线电极4电气连接,半导体制冷机构6、温差发电装置7均若干,环绕承载壳1轴线嵌于承载壳1内表面,且各半导体制冷机构6、温差发电装置7间相互间隔分布并分别与控制电路8电气连接,接线电极4嵌于承载壳1末端位置的密封堵头2外表面,控制电路8嵌于承载壳1顶端位置的密封堵头2的外表面,且接线电极4与控制电路8间相互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壳1外表面和内表面均设若干导向滑槽10,所述的导向滑槽10环绕承载壳1轴线均布,且所述的导向滑槽10均与承载壳1轴线间平行分布,其中所述的定位架3和隔板9均通过导向滑槽10与承载壳1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架3包括芯轴31、翅板32、接线端子33及导线34,所述翅板32至少两条,环绕芯轴31轴线均布,且所述的翅板32前端面与承载壳1内表面滑动连接,后端面与芯轴31外表面连接,所述的芯轴31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的导线34若干,并分别嵌于芯轴31内,所述的导线两端均与接线端子33电气连接,所述的接线端子33分别嵌于芯轴31上端面、下端面和与承载槽13对应的侧表面,其中芯轴31上端面的接线端子33与控制电路8电气连接,下端面的接线端子33与接线电极4电气连接,侧表面的接线端子33与承载槽13内的蓄电池5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壳1内表面另设绝缘阻燃层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8为基于单片机为基础的控制电路,且所述的控制电路另设充放电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及串口通讯电路。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承载壳、密封堵头、定位架、接线电极、蓄电池、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差发电装置及控制电路进行组装备用。

在使用时,由承载壳对密封堵头、定位架、接线电极、蓄电池、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差发电装置及控制电路进行整体承载,并安装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位于接线电极实现蓄电池进行充放电作业时的电路连接点,通过控制电路实现对各蓄电池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对充放电电流、电压进行调整并对各蓄电池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通过半导体制冷机构实现对蓄电池运行进行降温作业,通过温差发电装置对蓄电池因运行产生高温时进行发电作业,实现电能回收利用。

在进行运行过程中,另通过定位架对各蓄电池间进行有效的承载并隔离,在提高蓄电池定位能力的同时,有效防止蓄电池间相互干扰。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化程度高,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简化蓄电池组的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能力,从而在极大的提高蓄电池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电能的综合利用率。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