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石墨烯超表面宽带可调的吸波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0866发布日期:2019-01-14 19:06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石墨烯超表面宽带可调的吸波器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石墨烯超表面宽带可调的吸波器,属于微纳光电子学领域。

(二)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电磁辐射充斥人们周围,促使研究学者加深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基于电磁超表面的吸波器一经提出,由于其相比于传统吸波器,利用超表面的局域强电磁耦合谐振,主要依靠电损耗和磁损耗实现完美吸波,造就其结构简单、吸收效率高、质量轻薄等显著优势。

通过对石墨烯超表面结构的精心设计,我们可以制作出宽带可调的石墨烯超表面吸波器,并非由传统吸波器为了使得入射到结构表面的电磁波能够无反射,全部以透射波的形式向前传播进入到结构内部,并且能够以任何形式的能量将其吸收的特点。宽带可调的石墨烯超表面吸波器在更多的实际生产生活中提供了更高的利用价值。比如射频识别技术、隐身技术、电磁防护、电磁兼容与屏蔽等。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吸收率高基于石墨烯超表面宽带可调的吸波器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步骤(1).在频率为15thz~25thz的电磁波工作带宽内,研究石墨烯超表面不同形状尺寸的孔径结构的电磁特性,通过对结构单元的设计,找出多个可以响应不同频率波段的结构,从而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入射电磁波进行调制;

步骤(2).通过扫描参数得出最优化吸波器结构,根据传输线理论,通过介质层进行阻抗变换来实现阻抗匹配;

步骤(3).确定最优参数结构的吸波器,根据从吸波率、阻抗匹配、衰减特性所阐述的吸波器物理机制,得出此吸波器的吸收率接近100%。说明了自由空间与该结构在谐振频率点实现完美阻抗匹配,磁谐振和电谐振实现了同步。

所述的步骤(3)中,对于入射的电磁波,有一部分会直接被反射到自由空间形成反射波,剩余的部分以透射波形式入射至结构内部,一部分以欧姆损耗转换成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一部分以透射波形式继续向前传播。因此,电磁波吸收率表达式为:

a(ω)=1-r(ω)-t(ω)=1-|s11|2-|s21|2(1)

其中,r(ω)、t(ω)分别为反射率和透射率,s11、s21分别为吸波器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s21也可以认为是材料对电磁波的损耗系数。减少透射率相对容易,此结构采用一定厚度的金属板来消除电磁波的透射。即t(ω)=0。即吸收率的公式简化为:

a(ω)=1-r(ω)=1-|s11|2(2)

良好的阻抗匹配对入射至电磁超表面的电磁波尽其最大可能不产生反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传输线理论可知,介质层可以进行阻抗变换来实现阻抗匹配,此时等效表面阻抗z1与自由空间阻抗z0相等。其反射系数表示为:

其中μ、ε分别是吸波材料的磁导率和介电常数,而μ0和ε0是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吸收性能越好,它的反射系数就要越低,当等效表面阻抗与自由空间阻抗相等时,即z1=z0≈377ω。磁导率和介电常数表示为:μ/ε=μ0/ε0此时,反射系数r=0,说明入射电磁波可以无反射地进入结构内部。

根据等效介质理论可知,超表面等效相对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分别为:

εr(ω)=ε1+ε2、μr(ω)=μ1+μ2(4)

可得等效折射率为:n(ω)=n1+in2,归一化复阻抗为:

z(ω)=re(ω)+ix(ω),透射系数的大小即:

s21=[sin(nkd)-icos(nkd)]-1e-ikd(5)

对(5)进行欧拉变换,得到一指数形式:

由此吸波率变为:

a(ω)=1-r(ω)-t(ω)=1(7)

在反射系数为零的情况下,要使得吸收率最大,通过增大折射率、介电常数以及磁导率虚部来减少透射率来实现。

(四)附图说明

图1是石墨烯超表面宽带可调吸波器的结构图形。

图2是电磁波入射到吸波器产生的物理机制。

图3是通过仿真出来的吸波器对电磁波的吸收率和反射率曲线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基于石墨烯超表面宽带可调吸波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此吸波器包括三层结构,在频率为15thz~25thz的电磁波工作带宽内,研究石墨烯超表面不同形状尺寸的孔径结构的电磁特性,通过对结构单元的设计,找出多个可以响应不同频率波段的结构,从而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入射电磁波进行调制。如附图1所示,此结构一共包含三层,从上往下分别是:不同圆形排列组合的石墨烯超表面结构,厚度为1725nm的二氧化硅介质层和厚度为100nm,电导率为4.56×107s/m的金属底板。

步骤(2).上层圆形结构具体参数为:中心圆环的内径和外径分别是300nm和1350nm,分散在与x轴成正负45°的方向上的四个圆形的半径均为95nm;结构周期为2750nm。此时的电磁波我们只需要考虑它的反射率和吸收率。

而反射率为:

r(ω)=|s11|2(1)

吸收率为:

a(ω)=1-r(ω)=1-|s11|2(2)

首先设置仿真区域为15thz~25thz,石墨烯的费米能级设为0.9ev,弛豫时间为1ps。电磁波垂直表面入射此吸波器。根据传输线理论和等效介质层理论可知:

反射系数为:

透射系数为:

如附图3所示:在16.97thz、20.21thz和23.18thz三处出现了谐振频率点。而相对应的是,反射率的曲线则是在相同谐振频率点处出现明显的谷峰。值得提出的是,这三处谐振频率点吸收基本都达到100%。

由上述的阻抗和反射率公式,我们值得注意当超表面结构相对于自由阻抗的实部为1,虚部为0,则说明了自由空间与该结构在谐振频率点实现完美阻抗匹配,磁谐振和电谐振实现了同步。说明了自由空间与该结构在谐振频率点实现完美阻抗匹配,也就是说,照射到结构的入波能量完全进了结构内部而没有透射和反射出去,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谐振。此时电磁波几乎全部进入到结构内部,反射分量达到了最小,实现了完美吸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