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执行工作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7708发布日期:2018-12-25 19:5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执行工作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执行工作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机器人在通电使用时,需要将插头插接安装在输电基座上,插头与输电基座通常通过摩擦配合连接,当意外触碰到插头时,插头容易从输电基座中脱落,从而产生意外断电现象,影响机器人使用,而且,经常连接机器人的线缆长度难以调节,经常拖放在地面上,容易沾染灰尘,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执行工作控制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自动执行工作控制装置,包括基座以及与所述基座配合使用的端头部,所述基座左侧端面内设有开腔,所述开腔右侧内壁连通设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绕线架,所述绕线架内设有接电机构,所述开腔上侧的所述基座左侧端面转动配合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底部末端固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侧端面内左右贯穿设有过线腔,所述过线腔内顶壁内上下延伸设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顶端与所述第一滑动腔顶壁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贯穿所述固定块前侧端面设有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推柄,所述推柄伸出所述第二滑动腔前侧端面外,所述过线腔后侧内壁内设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导线轮,所述第一导线轮后侧端动力配合配合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后侧内壁内,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内设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底部端面内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导线轮相对的第二导线轮,所述传动块顶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顶壁内,所述基座上下两侧端面右侧处还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电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绕线架左侧端面内并与所述开腔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端头部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一插腔,所述第一插腔右侧内壁连通设有第二插腔,所述第一插腔底壁连通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三滑动腔,所述第三滑动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锁定块,所述第三滑动腔右侧内壁连通设有上下延伸设有第四滑动腔,所述第四滑动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锁定块一体式设置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下侧的所述第四滑动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块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四滑动腔右侧内壁连通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五滑动腔,所述第五滑动腔顶壁与所述第二插腔底壁连通,所述第五滑动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块一体式设置的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滑动块顶端固设有第一接电块,所述第一接电块与市电连接,所述第四滑动腔底壁连通设有第六滑动腔,所述第六滑动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与所述第二滑动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推动块底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底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固设于所述第六滑动腔内底壁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腔上侧的所述转动腔左侧内壁内固设有位置感应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绕线架底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固设于所述转动腔内底壁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头部右侧端固设有与所述第二插腔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二接电块,所述第二插腔底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锁定块插接配合连接的锁定腔,所述锁定块左侧端固设有与机器人连接的线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下两侧端面右侧处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右侧端面与所述基座右侧端面齐平,且所述固定板内左右贯穿设有螺栓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初始状态时,第一插腔与开腔对准,推动块处于第六滑动腔底壁,此时,锁定块完全滑入第三滑动腔内,且第一接电块处于第二插腔下侧,传动块处于第二传动腔顶端,此时,第二导线轮与第一导线轮分离,挡板由于第一弹簧的顶压力下滑将过线腔完全封闭,从而便于机器人通电使用。

当需要为机器人通电连接时,将线缆从过线腔内卡入上下两侧的第二导线轮与第一导线轮之间,然后,将端头部与第一插腔对准并完全插入,然后,启动第三电机带动锁定块上滑并插入锁定腔内将端头部锁定,并继续启动第三电机克服第二弹簧的顶压力带动第三滑动块上滑使第一接电块与第二接电块抵接,此时机器人时处于通电状态,然后,启动第四电机带动绕线架转动即可将线缆缠绕在绕线架上,从而便于线缆绕起,防止线缆随意拖放在地面上,避免了线缆沾染灰尘以及有效防止人们意外触碰导线缆,而且,可便捷将端头部锁定,防止端头部意外脱落,增加使用稳定性。

当机器人通电使用完毕需要将端头部拉出时,启动第二电机带动传动块下滑使线缆挤压在第二导线轮与第一导线轮之间,然后,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导线轮逆时针转动,同时,反向启动第三电机带动锁定块以及第一接电块回到初始状态,从而通过摩擦力将线缆以及端头部拉出,然后,反向启动第二电机使传动块回到初始状态,然后,手动向上推动推柄使挡板完全滑出过线腔,将线缆向前拿出即可,其拉出操作简单方便,可对机器人便捷断电,而且无需人工手动将线缆拉出,自动化程度高,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自动执行工作控制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固定块左剖示图;

图3是本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执行工作控制装置,包括基座100以及与所述基座100配合使用的端头部114,所述基座100左侧端面内设有开腔113,所述开腔113右侧内壁连通设有转动腔122,所述转动腔122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绕线架101,所述绕线架101内设有接电机构101,所述开腔113上侧的所述基座100左侧端面转动配合安装有连杆102,所述连杆102底部末端固设有固定块103,所述固定块103前侧端面内左右贯穿设有过线腔105,所述过线腔105内顶壁内上下延伸设有第一滑动腔136,所述第一滑动腔136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挡板132,所述挡板132顶端与所述第一滑动腔136顶壁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一弹簧135,所述第一滑动腔136右侧内壁贯穿所述固定块103前侧端面设有第二滑动腔134,所述第二滑动腔134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挡板132固定连接的推柄133,所述推柄133伸出所述第二滑动腔134前侧端面外,所述过线腔105后侧内壁内设有第一传动腔108,所述第一传动腔108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导线轮107,所述第一导线轮107后侧端动力配合配合安装有第一电机137,所述第一电机137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腔108后侧内壁内,所述第一传动腔108内顶壁内设有第二传动腔104,所述第二传动腔104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传动块117,所述传动块117底部端面内设有凹腔116,所述凹腔116内转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导线轮107相对的第二导线轮115,所述传动块117顶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纹杆118,所述第一螺纹杆118顶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电机119,所述第二电机119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腔104内顶壁内,所述基座100上下两侧端面右侧处还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接电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绕线架101左侧端面内并与所述开腔113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端头部114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一插腔151,所述第一插腔151右侧内壁连通设有第二插腔148,所述第一插腔151底壁连通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三滑动腔153,所述第三滑动腔153内滑动配合安装有锁定块154,所述第三滑动腔153右侧内壁连通设有上下延伸设有第四滑动腔152,所述第四滑动腔152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锁定块154一体式设置的第一滑动块145,所述第一滑动块145下侧的所述第四滑动腔152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滑动块140,所述第二滑动块140与所述第一滑动块145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43,所述第四滑动腔152右侧内壁连通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五滑动腔147,所述第五滑动腔147顶壁与所述第二插腔148底壁连通,所述第五滑动腔147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块140一体式设置的第三滑动块144,所述第三滑动块144顶端固设有第一接电块146,所述第一接电块146与市电连接,所述第四滑动腔152底壁连通设有第六滑动腔150,所述第六滑动腔150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推动块142,所述推动块142与所述第二滑动块140固定连接且所述推动块142底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纹杆141,所述第二螺纹杆141底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三电机155,所述第三电机155固设于所述第六滑动腔150内底壁内,从而便于自动接电工作,增加使用安全性与稳定性。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开腔113上侧的所述转动腔122左侧内壁内固设有位置感应器121,从而便于自动控制所述第一插腔151与所述开腔113对准。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绕线架101底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四电机123,所述第三电机123固设于所述转动腔122内底壁内,从而便于自动驱动所述绕线架101转动。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端头部114右侧端固设有与所述第二插腔148插接配合连接的第二接电块112,所述第二插腔148底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锁定块154插接配合连接的锁定腔111,所述锁定块154左侧端固设有与机器人连接的线缆106,从而便于对端头部114进行锁定与通电连接。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100上下两侧端面右侧处的固定板161,所述固定板161右侧端面与所述基座100右侧端面齐平,且所述固定板161内左右贯穿设有螺栓孔162,从而便于将所述基座100固定安装。

初始状态时,第一插腔151与开腔113对准,推动块142处于第六滑动腔150底壁,此时,锁定块154完全滑入第三滑动腔153内,且第一接电块146处于第二插腔148下侧,传动块117处于第二传动腔104顶端,此时,第二导线轮115与第一导线轮107分离,挡板132由于第一弹簧135的顶压力下滑将过线腔105完全封闭。

当需要为机器人通电连接时,将线缆106从过线腔105内卡入上下两侧的第二导线轮115与第一导线轮107之间,然后,将端头部114与第一插腔151对准并完全插入,然后,启动第三电机155带动锁定块154上滑并插入锁定腔111内将端头部114锁定,并继续启动第三电机155克服第二弹簧143的顶压力带动第三滑动块144上滑使第一接电块146与第二接电块112抵接,此时机器人时处于通电状态,然后,启动第四电机123带动绕线架101转动即可将线缆106缠绕在绕线架101上。

当机器人通电使用完毕需要将端头部114拉出时,启动第二电机119带动传动块117下滑使线缆106挤压在第二导线轮115与第一导线轮107之间,然后,启动第一电机137带动第一导线轮107逆时针转动,同时,反向启动第三电机155带动锁定块154以及第一接电块146回到初始状态,从而通过摩擦力将线缆106以及端头部114拉出,然后,反向启动第二电机119使传动块117回到初始状态,然后,手动向上推动推柄133使挡板132完全滑出过线腔105,将线缆106向前拿出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初始状态时,第一插腔与开腔对准,推动块处于第六滑动腔底壁,此时,锁定块完全滑入第三滑动腔内,且第一接电块处于第二插腔下侧,传动块处于第二传动腔顶端,此时,第二导线轮与第一导线轮分离,挡板由于第一弹簧的顶压力下滑将过线腔完全封闭,从而便于机器人通电使用。

当需要为机器人通电连接时,将线缆从过线腔内卡入上下两侧的第二导线轮与第一导线轮之间,然后,将端头部与第一插腔对准并完全插入,然后,启动第三电机带动锁定块上滑并插入锁定腔内将端头部锁定,并继续启动第三电机克服第二弹簧的顶压力带动第三滑动块上滑使第一接电块与第二接电块抵接,此时机器人时处于通电状态,然后,启动第四电机带动绕线架转动即可将线缆缠绕在绕线架上,从而便于线缆绕起,防止线缆随意拖放在地面上,避免了线缆沾染灰尘以及有效防止人们意外触碰导线缆,而且,可便捷将端头部锁定,防止端头部意外脱落,增加使用稳定性。

当机器人通电使用完毕需要将端头部拉出时,启动第二电机带动传动块下滑使线缆挤压在第二导线轮与第一导线轮之间,然后,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导线轮逆时针转动,同时,反向启动第三电机带动锁定块以及第一接电块回到初始状态,从而通过摩擦力将线缆以及端头部拉出,然后,反向启动第二电机使传动块回到初始状态,然后,手动向上推动推柄使挡板完全滑出过线腔,将线缆向前拿出即可,其拉出操作简单方便,可对机器人便捷断电,而且无需人工手动将线缆拉出,自动化程度高,值得推广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