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0227发布日期:2020-02-22 03:0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键盘的按键结构主要包括有键帽、剪刀式连接件(scissor)及底板等等,所述剪刀式连接件是组装于键帽底部与底板上的卡勾,用以达到支撑与导引键帽升降的作用。

然而,剪刀式连接件除了组装流程较为复杂与困难之外,也占据了键帽下方大多数的使用空间,造成影响其他零件的设置。此外,对于发光式键盘来说,背光模块所产生的光线必须要经过底板与剪刀式连接件才能到达键帽位置处,造成光能损耗而无法有效利用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包括底板、多个键帽、电路板、多个复位件及多个组接结构。底板具有上表面,上表面设有多个组装区。多个键帽设置于底板上方并分别对应于多个组装区。电路板设置于多个键帽下方。多个复位件分别设置于底板与多个键帽之间,各键帽受各复位件的弹性顶抵。多个组接结构分别连接于底板与多个键帽之间,各组接结构包括组接件及长杆,组接件凸设于组装区上,长杆是相对于底板可升降地架设于组接件上。其中各键帽的包括夹持部,夹持部套设于长杆上,键帽经由夹持部以长杆为轴心相对于底板可摆动地连接于底板。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装置通过键帽组接于组接结构的长杆,可达到不需设置剪刀式连接件而降低键盘成本与装配的工序,此外,更能增加键帽下方可使用的空间,以利于其他零件的设置、或者对于发光键盘来说,更可减少光线受到阻挡而提高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键盘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键盘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键盘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键盘装置

10底板

11上表面

12组装区

13组接结构

14第一立板

141第一长槽

15第二立板

151第二长槽

16长杆

17勾件

171勾部

18下表面

19组接件

20复位件

30键帽

301侧缘

302触发块

31夹持部

32止挡件

40电路板

41透光孔

42电路触发部

43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键盘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键盘装置1包括底板10、多个复位件20、多个键帽30以及电路板40。其中电路板40设置于底板10上,多个键帽30设置在电路板40的上方,多个复位件20分别设置于多个键帽30与电路板40之间。

如图1与图2所示,底板10可为金属(例如铝、钢、合金等)或塑料材质所制成的硬质板体而具有支撑组件的功能。底板10包括相对的上表面11与下表面18,上表面11设有多个组装区12,所述组装区12为底板10上供键帽30对应组装的区域(例如图1中的多个虚线框格区域)。底板10的每个组装区12上设有一组接结构13,以分别供多个键帽30对应组接。

如图1与图2所示,各组装区12上的组接结构13包括组接件19与长杆16,其中长杆16是相对于底板10可升降地架设于组接件19上。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组接件19包括彼此间隔配置的第一立板14与第二立板15,其中第一立板14与第二立板15是由底板10的上表面11向上凸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板14与第二立板15是由底板10一体向上弯折延伸的板件(例如通过折弯冲压工序一体形成),且第一立板14与第二立板15彼此平行设置,在此第一立板14与第二立板15是平行于x轴且沿y轴方向间隔配置,且第一立板14与第二立板15靠近于组装区12的其中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立板14与第二立板15也可组接(例如通过黏着、焊接或扣接等方式)固定于底板10上,本实施例并不局限。

如图2所示,电路板40可开设有对应于第一立板14与第二立板15的二破孔43,第一立板14与第二立板15是向上穿出二破孔43而凸出电路板40表面。此外,第一立板14设有第一长槽141,第二立板15设有第二长槽1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长槽141与第二长槽151是沿立向延伸(如图2中的z轴方向延伸)且彼此对应在同一高度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槽141与第二长槽151可通过冲孔加工方式形成,但此并不局限。

如图1与图2所示,各组装区12上的组接结构13的长杆16可为金属或塑料材质所制成的圆形长条杆体,且长杆16穿设于第一立板14的第一长槽141与第二立板15的第二长槽151中。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长杆16是沿y轴方向穿设于第一长槽141与第二长槽151,且长杆16可沿第一长槽141与第二长槽151上、下滑移以趋近或远离底板10,例如在本图中,长杆16可沿z轴方向相对于底板10滑移并受到第一长槽141与第二长槽151限位而防止轻易脱出,此外,由于长杆16的两端未受固定,因此,长杆16亦可相对于第一长槽141与第二长槽151转动。

如图1与图2所示,组接结构13更包括有一勾件17,其中勾件17介于第一立板14与第二立板15之间并且位于长杆16一侧,且勾件17的顶端具有勾部171。在本实施例中,勾件17是由底板10一体向上弯折延伸的板件(例如通过折弯冲压工序一体形成),勾部171为勾件17顶端朝长杆16方向弯折的折板,且勾件17、第一立板14及第二立板15是靠近于组装区12的同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勾件17也可组接(例如通过黏着、焊接或扣接等方式)固定于底板10上,本实施例并不局限。

如图1与图2所示,多个复位件20分别设于底板10的各组装区12内,例如复位件20可黏着固定于组装区12的表面上,每个组装区12内的复位件20与勾件17分别位于长杆16的相对二侧。在本实施例中,各组装区12内的复位件20是设置在组装区12的中央区域,而长杆16与勾件17皆位于复位件20的同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复位件20可为一橡胶体(rubberdome)、一机械式开关或一弹片(例如金属弹片),此并不局限。

如图1至图3所示,多个键帽30设于底板10与电路板40上方并分别对应于多个组装区12,每个键帽30设有夹持部31与止挡件32,夹持部31位于键帽30的底部,止挡件32则位于键帽30的一侧,其中夹持部31套设于长杆16上,止挡件32卡抵于勾件17的勾部171,复位件20弹性顶抵于键帽30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20是弹性顶抵于键帽30底部的中央而使键帽30能维持在预定的高度,但此并不局限,复位件20是弹性顶抵键帽30底部的其他部位。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键帽30的夹持部31为一扣件以对应套接于长杆16外部,藉此,当键帽30相对于底板10摆动时,键帽30可相对于长杆16转动或者键帽30亦可同步带动长杆16于第一长槽141与第二长槽151中转动。止挡件32则为一体延伸于键帽30一侧的板件,在此止挡件32是位于勾件17的勾部171下方,由于复位件20向上弹性顶抵于键帽30,使止挡件32能够顶抵于勾部171而达到卡抵限位的作用。以下即进一步配合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装置1的作动流程。

请对照图3与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键帽30一侧更向下凸伸一触发块302,且键帽30具有远离勾件17的一侧缘301,触发块302是一体由侧缘301向下凸伸,但此并不局限,触发块302也可由键帽30的其他侧向下凸伸。电路板40可具有多个电路触发部42,例如电路板40上可布设有导电线路(图面省略绘示),各电路触发部42为连接于导电线路的电性接点,并且电路板40的各电路触发部42分别对应于各键帽30的触发块302。当使用者向下按压键帽30中央时,键帽30会向下抵压复位件20压缩而蓄积弹力,并且带动长杆16沿第一长槽141与第二长槽151向下滑移,使键帽30能够平均下降(如图4所示)而使触发块302可对应抵触于电路触发部42,以触发电路板40的导电线路而产生对应的信号。当使用者松开键帽30时,复位件20会顶抵键帽30向上移动,且键帽30能带动长杆16沿第一长槽141与第二长槽151向上滑移,并使触发块302可脱离于电路触发部42,此外,当键帽30的止挡件32顶抵于勾件17的勾部171以及长杆16向上抵靠至第一立板14与第二立板15时,即可使键帽30限位于预定高度而防止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板40可为一般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软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circuitboard,fpcb)或软硬复合电路板(rigid-flexpcb)等各式电路板,此并不局限。

再请对照图3与图5所示,当使用者向下按压键帽30的一侧时(如图5所示,在此为按压键帽30远离勾件17并设有触发块302的一侧),键帽30会以长杆16为轴心旋摆(在图5中为顺时针旋摆),使键帽30的受压侧朝电路板40接近,而使触发块302对应抵触于电路板40的电路触发部42,以触发电路板40的导电线路而产生对应的信号。并且,键帽30也会同时向下抵压复位件20压缩而蓄积弹力,键帽30相对于受压侧的止挡件32则持续向上弹性顶抵于勾件17的勾部171而达到止挡限位的作用。当使用者松开键帽30时,复位件20会顶抵键帽30向上移动,并使键帽30以长杆16为轴心旋摆复位(如图3所示),使触发块302脱离于电路板40的电路触发部42。此外,通过勾件17为由底板10一体向上弯折延伸的板件,使勾件17的勾部171在受到止挡件32向上顶抵时,可产生向下抵压的弹力以帮助键帽30复位。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装置1的键帽30是通过组接于组接结构13的长杆16而与底板10连接。相较于过去的键盘来说,可达到不需设置剪刀式连接件(scissor)而降低键盘成本与装配的工序。此外,更能增加键帽30下方可使用的空间,以利于其他零件的设置。对于发光键盘来说,更可减少光线受到阻挡而提高发光效率,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电路板40可开设有多个透光孔41,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装置1不需设置剪刀式连接件,因此当光线从透光孔41向上透出时,不会受到构件阻挡而能增加传递的键帽30的光量。

除上述优点之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长杆16穿设于第一立板14的第一长槽141与第二立板15的第二长槽151中,而能相对于第一长槽141与第二长槽151旋转或升降的结构设计,可使键帽30能提供两种不同的按压操作方式,例如图4的垂直升降的按压方式或者图5的钢琴式的按压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按压手感。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路板40的各电路触发部42也可分别对应于各复位件20的底部,当键帽30受到按压而下降时,可使复位件20压缩并向下抵触于电路触发部42,以触发电路板40的导电线路而产生对应的信号。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40于各组装区12中也可具有两个电路触发部42,其中一个电路触发部42对应于复位件20的底部,另一个电路触发部42对应于键帽30侧缘301的触发块302,使键帽30无论是以垂直升降的按压方式(如图4所示)或者钢琴式的按压方式(如图5所示),都能确保电路板40的至少其中一个电路触发部42受到触发而产生对应的信号,此实施例图面省略绘示。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复位件20弹性顶抵于键帽30的位置可邻近于触发块302,在本例中,所述侧缘301位于键帽30远离勾件17的一侧并设有触发块302,复位件20是顶抵于键帽30底部靠近触发块302的局部区域,使键帽30的侧向受到按压时(如图5所示),能进一步减少空行程的产生。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