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ESD保护器件触发电压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93057发布日期:2019-03-02 01:07阅读:9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ESD保护器件触发电压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esd保护器件的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降低esd保护器件触发电压的方法,适用于集成电路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制成的日益先进,在工艺加工,运输,测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esd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esd保护器件设计中,一般使用电阻,二极管,三极管,mos管和可控硅管等,在这些esd保护器件中mos管的使用最为广泛。

基于mos管的esd保护器件大多都是多指mos设计,由相同的多个mos管单元并联排列构成,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版图示意图如图2所示,这里以四个nmos管并联为例说明,但是不限于四个nmos管并联排列,可以是6个、8个、10个……,但不能是奇数个nmos管并联排列。如图1所示,nmos管的栅极,源极和衬底接地,漏极接i/o端口或电源端口。如图2所示,外围环形的是衬底接触(1),黑色方块是接触孔(2),一共四个nmos并联,它们的栅极分别是3a,3b,3c,3d。3a对应的nmos管的漏极和3b对应的nmos管的漏极共用(4a),3c对应nmos的漏极和3d对应nmos管的漏极共用(4b),3b对应的nmos管的源极和3c对应的nmos管的源极共用(5b),这四个nmos的漏极通过金属(6)连接到i/o端口或电源端口,这四个nmos的栅极,源极通过金属连接到地。

如图3所示是它的截面图,5a和4a分别形成寄生晶体管t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t1的基极通过r1(衬底寄生电阻)接到衬底接触,5b和4a分别形成寄生晶体管t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t2的基极通过r2(衬底寄生电阻)接到衬底接触,5b和4b分别形成寄生晶体管t3的发射极和集电极,t3的基极通过r3(衬底寄生电阻)接到衬底接触,5c和4b分别形成寄生晶体管t4的发射极和集电极,t4的基极通过r4(衬底寄生电阻)接到衬底接触,这四个nmos管的栅极、漏极、源极和衬底接触都被silicide(7)覆盖,有的esd保护电路中,为了提高esd防护能力,会去掉漏极的silicide。

如图4所示是图3中最左侧一根nmos的放大截面图,详细标注了ldd注入的位置。在集成电路的制造加工中,ldd注入的目的是为了抑制热载流子效应,ldd注入提高了器件抑制热载流子方面的可靠性,但是由于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并且不同的ldd注入角度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不利于esd保护电路的设计,增加了esd保护电路设计的难度。

在i/o端口或电源端口出现正esd脉冲时,漏极和衬底寄生二极管雪崩击穿,产生电子空穴,空穴流向衬底,形成衬底电流,t1~t4的发射极和集电极都一样,流向衬底的电流都一样,所以t1~t4的开启主要是受衬底电阻的影响,t2和t3更靠近中间,远离衬底接触,衬底电阻更大,这导致t2和t3先开启,t1和t4后开启,随着esd电流的增加可能出现t2和t3已经烧坏,t1和t4没有开启的现象,这种开启不均匀的现象造成esd保护器件能力下降。

即使很大的mos管,如果不解决导通均匀性的问题,它的esd防护能力,也不会有所提高。解决指状mos均匀导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采用gcnmos(gatecouplednmos)结构提高栅极电压,或提高esd保护器件的衬底电流,降低触发电压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esd保护器件触发电压的方法,以增加其esd保护能力。

esd保护器件由并联排列的多个nmos管组成,所述nmos管的栅极,源极和衬底接地,漏极接i/o端口或电源端口,所述的nmos管的漏极被ldd阻挡层盖住,没有ldd注入。当i/o端口或电源端口出现正的esd脉冲时,由于漏极没有ldd注入,寄生二极管的击穿电压降低,esd保护器件的触发电压降低,使得多指nmos管可以同时导通放电,并且比被保护器件的失效电压低,能够较好的保护内部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工艺加工简单,只需要增加一层ldd阻挡层,阻碍ldd注入到漏极即可。

2.相对其它降低esd触发电压的方法,不需要其它器件辅助,能更好的节约芯片面积。

3.因为esd保护器件的栅极接地,漏极可以接较高频率的信号,不会触发esd保护器件而漏电。

4.因为esd保护器件的栅极接地,当漏极接到电源,对电源的上电时间没有要求,不会有误触发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现有的基于nmos管的esd保护器件原理图;

图2现有的基于nmos管的esd保护器件版图示意图;

图3现有的基于nmos管的esd保护器件版图横截面图;

图4带ldd注入的esd保护器件版图横截面图;

图5基于nmos管的esd保护器件电压-电流测试图;

图6本专利描述的基于nmos管的esd保护器件版图示意图;

图7基于本专利的不带ldd注入的esd保护器件版图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点和优点能更明显易理解,下文特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做详细说明如下:

基于nmos管的esd保护器件电压-电流测试图如图5所示,黑色曲线为现有的基于nmos管的esd保护器件的电压-电流测试曲线,当i/o端口或电源端口出现正的esd脉冲时,在vt1之前,esd保护器件不会导通,只有微小的漏电,随着esd能量的增加,nmos的漏极和衬底寄生pn结发生雪崩击穿,产生电子空穴,空穴流向衬底,由于存在衬底寄生电阻,寄生晶体管被触发,触发电压为vt1,随后出现负阻现象,esd保护器件上的电压下降到vh,随着esd能量的继续增加,esd保护器件开始泄放esd电荷,直到(vt2,it2)而失效,如果vt2等于vt1,或vt2小于vt1,就会出现导通均匀性问题。如果vt1大于被保护器件的失效电压,esd保护器件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使得vt1降低到vt1’,并且低于被保护器件的失效电压,如图5中的黑色虚线,使得并联排列的多个nmos都能导通,能够很好的保护被保护器件。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描述的基于nmos管的esd保护器件原理图,和现有的基于nmos管的esd保护器件原理图一样,不用辅助器件,这个器件本身就可以当成一个esd保护电路。

如图6所示是本专利描述的基于nmos管的esd保护器件版图示意图,以四个nmos为例进行说明,这四个nmos的栅极分别是3a,3b,3c,3d。3a对应nmos的漏极和3b对应nmos的漏极共用(4a),3c对应nmos的漏极和3d对应nmos的漏极共用(4b),3b对应nmos的源极和3c对应nmos的源极共用(5b),这四个nmos的漏极通过金属(6)连接到i/o端口或电源端口,关键是这四个nmos的漏极被ldd阻挡层(8)盖住。

如图7所示是本专利的不带ldd注入的esd保护器件版图横截面图,以图6中最左侧的一根mos为例。5a和4a分别形成寄生晶体管t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t1的基极通过r1(衬底寄生电阻)接到衬底接触,关键是t1的集电极没有ldd注入。因为二极管的击穿电压和掺杂浓度相关,掺杂浓度越高,击穿电压越低,和现有的带ldd的nmos相比,去掉ldd后,漏极掺杂浓度变高,降低了二极管的击穿电压,一般降低2v左右,所以能有效提高esd器件在esd事件中的均匀导通性,在被保护器件失效前开启,泄放完esd电荷。

注意,在本文件中使用的任何术语不应当被认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并且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可以做出很多修改和增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