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C形密排线簧插孔及线簧丝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6002发布日期:2019-04-05 21:48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C形密排线簧插孔及线簧丝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簧插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c形密排线簧插孔及线簧丝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插合是阳性接触件与阴性接触件配对插合。阳性接触件也称插针(pin),一般为刚性零件。阴性接触件也称插孔(socket),一般为弹性接触件,也是接触对的关键。它依靠弹性结构在与刚性插针插合时发生弹性变形而发生弹性力与阳性接触件形成紧密接触,完成电流和信号连接。接触件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流和信号传输的质量。

插孔的结构种类很多,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的连接器弹性接触件为:劈槽式插孔、普通线簧插孔、冠簧插孔等形式。劈槽式插孔特点是可通过大电流但可靠性较差;普通线簧插孔可靠性较好但不能通过大电流;冠簧插孔价格便宜但插拔力大,可靠性较劈槽式要好一些。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对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如医疗类电子的检测、测量类仪器仪表、电讯、汽车和一些特殊行业,如军工、核工业、航天航空等都需要高可靠性的连接器来传输信号。以上几种形式在要求极高可靠性连接器中都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要求。

密绕式线簧插孔则可在现有基础上大大提高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它是由弹性丝在孔内一根挨一根紧密排列,当插针插入插孔时,每一根弹性丝都与插针成双曲面线性接触,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接触可靠性也呈数量级增加。

在线簧插孔的电连接器中,大电流的稳定传输需要线簧与插针的接触面积大,线簧的密排稳定,而现有的线簧插孔中存在插拔频繁后容易出现乱丝或者线簧丝的弯折部过渡段与基体接触不紧密,有缝隙,影响整个插孔的接触电阻等电气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线簧插孔在大电流传输过程中,线簧密排插孔的线簧丝插拔频繁后容易出现乱丝或者弯折部的过渡段与基体接触不紧密降低电传输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双c形密排线簧插孔及线簧丝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c形密排线簧插孔,包括外套、内套和线簧丝,所述外套套装在所述内套外侧,所述线簧丝密排在所述内套中,所述内套的外侧壁中部沿径向设置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外套的内壁接触使得所述内套与前套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两侧形成两个环形凹槽,所述线簧丝包括a段、b段、c段和d段,c段和d段为a段两端的弯折段,所述b段为a段与两个弯折段的过渡段,所述a段位于所述内套内并与内套内壁的母线呈扭角,所述b段的两端连接段为圆弧段b1和圆弧段b3,所述b段的中间段为直线段b2,所述b段向c段反向扭转,所述d段向c段反向扭转,c段和d段分别位于两个环形凹槽中。

本发明设计原理为:将线簧丝设置成两端弯折的双c形,使得整个线簧丝的两端牢固固定,避免在插针的插拔过程中出现乱丝的问题,而位于内套内的a段与母线呈扭角,使得线簧丝在内套的中部形成一个纵切截面投影为双曲线,形成双曲面网络,当圆柱形插针插入线簧孔后,弹性金属丝包络在插针表面,其丝的一段与插针呈多点线状接触,整个插孔与插针构成多线并联接触系统,即一个线簧孔相当于若干对片簧孔并联,有利于大电流传输,这样就实现结构稳固不会出现乱丝,而将b段的中间段设计为直线段,这样可以保证b段弯折时与基体能够更好地贴合,有效防止线簧之间存在缝隙而不能密排,影响整体电传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接触件的电气性能以及可靠性。

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双c形密排线簧插孔,所述外套包括前套和后套,所述环形凸起与前套的内壁接触,外套采用前套和后套两部分连接,使得线簧丝的装配更容易。

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双c形密排线簧插孔,所述前套与所述后套压接。

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双c形密排线簧插孔,所述压接的具体方式为:相互压接的位于下方的端部上表面设置凹槽,位于上方的端部的下表面设置向下的凸起,所述凸起卡入所述凹槽形成压接部。

本发明优选一种双c形线簧丝的加工工艺,所述前套的前端内弯形成的端部直径小于所述内套的直径,这样内套可以被限位在所述外套中,使得结构稳固。

一种双c形线簧丝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直线线簧丝的两端进行同一平面的弯折形成圆弧段b1;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线簧丝在保留直线段b2后,对弯折的两端进行二次弯折形成圆弧段b3;

步骤3:将b段向c段反向扭转形成扭转角;

步骤4:将d段向c段反向扭转形成扭转角。

所述步骤1中所用的设备为弹簧机。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线簧丝制成双向弯折的双c结构,弯折部位于环形槽中,使得线簧丝的两个固定端稳固不易脱落,有效防止乱丝,并且a段与内套的内壁母线形成扭角,通过将b段的中间段设置为直线段,使得线簧丝的b段能与所述基体紧密贴合,而且能在内套的中部形成喉圆,使得插针插入时,能接触紧密,保证电传输。

2.本发明采用先平面弯折,再扭转成立体扭角的加工方式,工艺过程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单根线簧丝的平面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单根线簧丝的成立体扭角后的右侧视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前套,2-后套,3-线簧丝,30-a段,31-b段,310-直线段b2,311-圆弧段b1,312-圆弧段b3,32-c段,33-d段,4-压接部,5-内套,6-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双c形密排线簧插孔,包括外套、内套5和线簧丝3,所述外套套装在所述内套5外侧,所述线簧丝3密排在所述内套5中,所述内套5的外侧壁中部沿径向设置环形凸起6,所述环形凸起6与所述外套的内壁接触使得所述内套5与前套1在所述环形凸起6的两侧形成两个环形凹槽,所述线簧丝3包括a段30、b段31、c段32和d段33,c段32和d段33为a段30两端的弯折段,所述b段31为a段30与两个弯折段的过渡段,所述a段30位于所述内套5内并与内套5内壁的母线呈扭角,所述b段31的两端连接段为圆弧段b1311和圆弧段b3312,所述b段31的中间段为直线段b2310,所述b段31向c段32反向扭转,所述d段33向c段32反向扭转,c段32和d段33分别位于两个环形凹槽中。

将线簧丝3设置成两端弯折的双c形,使得整个线簧丝3的两端牢固固定,避免在插针的插拔过程中出现乱丝的问题,而位于内套5内的a段30与母线呈扭角,使得线簧丝3在内套5的中部形成一个纵切截面投影为双曲线,形成双曲面网络,当圆柱形插针插入线簧孔后,弹性金属丝包络在插针表面,其丝的一段与插针呈多点线状接触,整个插孔与插针构成多线并联接触系统,即一个线簧孔相当于若干对片簧孔并联,有利于大电流传输,这样就实现结构稳固不会出现乱丝,而将b段31的中间段设计为直线段,这样可以保证b段31弯折时与基体能够更好地贴合,有效防止线簧之间存在缝隙而不能密排,影响整体电传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接触件的电气性能以及可靠性。

所述外套包括前套1和后套2,所述环形凸起6与前套1的内壁接触,外套采用前套1和后套2两部分连接,使得线簧丝3的装配更容易。

所述前套1与所述后套2压接。

所述压接的具体方式为:相互压接的位于下方的端部上表面设置凹槽,位于上方的端部的下表面设置向下的凸起,所述凸起卡入所述凹槽形成压接部4。

所述前套1的前端内弯形成的端部直径小于所述内套5的直径,这样内套5可以被限位在所述外套中,使得结构稳固。

实施例2

如图2-图3所示,一种双c形线簧丝3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直线线簧丝3的两端进行同一平面的弯折形成圆弧段b1311;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线簧丝3在保留直线段b2310后,对弯折的两端进行二次弯折形成圆弧段b3312;

步骤3:将b段31向c段32反向扭转形成扭转角;

步骤4:将d段33向c段32反向扭转形成扭转角。

所述步骤1中所用的设备为弹簧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