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汇流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9560发布日期:2019-06-22 00:01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电汇流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驱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高强度电流应用的电汇流条。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所述电汇流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汇流条的电连接件被用在不同类型的连接器系统中。一个应用是汽车的应用,诸如用于连接到车辆的电池。在一些应用中,电池周围的间距,诸如电池的上面、电池的前面,到电池的一侧或另一侧,可能是有限的。可能没有空间让汇流条延伸到这样的空间,或者在电池周围可能没有空间来获得用于将汇流条连接到电池的电源端子的工具。此外,将汇流条连接和断开电池的电源端子可能是耗费时间的或者需要专用的、昂贵的工具。在一些应用中,两节电池需要串联或并联到一起并且需要汇流条将一节电池的电源端子连接到另一节电池的电源端子。将一节电池连接到另一节电池时会出现问题。例如,电池间的间距可因各个应用而不同。位置公差在相邻的两个电池之间有很大的范围。此外,振动可导致电池相对于彼此移动。

在这样的应用中需要柔性连接。提高电连接件的柔性的解决方案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这些解决方案通常使用许多薄的平行于彼此布置的电导体(多层组装膜),来提供柔性。在另一方面,当需要汇流条运载大电流时,汇流条的厚度增加并且这样的汇流条的生产是困难和昂贵的。在一些高强度电流应用中,需要考虑的系统的公差在一个窄的范围内,但仍然需要被考虑在内。对于这样的应用,需要平衡柔性和运载电流的能力。

因此,在本领域中有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中的电力应用的电汇流条,其提供必要量的机械柔性以及在电力装置之间运载高强度电流的能力。此外,提供一种易于制造且制造成本低廉的电汇流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汇流条,该电汇流条包括:适于连接到第一配对连接器的第一安装部、适于连接到第二配对连接器的第二安装部以及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的柔性段。汇流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扁平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扁平部。每个扁平部从第一安装部延伸到第二安装部,并且以堆叠结构布置。第一扁平部和第二扁平部由金属板制成。金属板的第一条从第一扁平部的主体边缘延伸到第二扁平部的主体边缘而形成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尺寸被设计成保持第一扁平部的第一接触表面与第二扁平部的第二接触表面紧密接触。第一扁平部包括从第一接触表面伸出且位于柔性段中的臂,并且其中第二扁平部包括位于柔性段中的开口,其中,所述臂被形成为伸入所述开口中,从而限制所述第一扁平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扁平部的运动。

所公开的发明结合了具有大量导电层的电汇流条的非柔性的优点和由固体材料制成的汇流条的高强度电流特性。在一些高强度电流应用中,必须考虑的公差例如在1-3mm的范围内。将汇流条组装到车辆中所需的柔性相当低。由三个彼此平行布置的固体部件制成的汇流条在组装汇流条时提供很小的柔性。固体扁平部能够相对于彼此非常小地移动。这种小的移动提供了小的柔性。在组装之后,固体部件组合起来提供运载高强度电流的能力。固体扁平部与从边缘延伸的金属条连接,金属条将扁平部保持在堆叠结构中。该连接件具有长度,其允许扁平部的移动。该连接件用作铰链,其允许折叠连接的扁平部。当部件被布置成接触表面彼此接触时,连接件防止使接触表面分离的运动。连接件优选地附接在安装部中。这使得电汇流条易于操控。臂伸出到开口中,并防止扁平部相对于彼此运动。如果要求更大的柔性,开口可以设计成稍大于臂的横截面。这使得臂在开口内几乎不移动。因此,扁平部可以相对于彼此稍微移动一点。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电汇流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提供金属板和工具冲压机器;

b)将金属板插入工具冲压机器;

c)冲压第一扁平部和第二扁平部,从而形成臂和开口;

d)将第一扁平部和第二扁平部折叠成堆叠结构,由此第一连接件限制第一扁平部和第二扁平部的运动;

e)移除载体条。

该方法使用一个工具冲压机器和一个金属板来生产电汇流条。该方法还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即,涉及堆叠以获得电汇流条的扁平部的数量方面是灵活的。

优选地,臂伸出穿过开口,并且其中臂端部接触第二扁平部的与第二接触表面对置的第三接触表面,以保持第一扁平部的第一接触表面与第二扁平部的第二接触表面紧密接触。紧密接触降低了电汇流条的电阻,因为汇流条充当固体部件。另一方面,当在组装到车辆中期间被推动时,扁平部相对于彼此几乎不可移动。

有利地,电汇流条由一块金属板制成。这降低了制造电汇流条的成本

优选地,所有接触表面都镀有锡。汇流条镀锡和端子镀银的组合在实践中工作良好。接触表面可以被电镀以防止腐蚀或降低电阻。

有利地,该电汇流条具有沿纵向轴线对齐的细长形状,其中第一连接件在第一扁平部的主体边缘和第二扁平部的主体边缘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的位置处附接到这些主体边缘。该实施方式使得能够针对第一连接件使用非常容易的设计。连接件必须仅仅是金属板的直条。

优选地,该电汇流条包括从第一安装部延伸到第二安装部的第三扁平部,该第三扁平部由金属板制成并且布置成堆叠结构,其中金属板的第二条从第一扁平部的主体边缘延伸到第三扁平部的主体边缘而形成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三扁平部包括与第三接触表面紧密接触的第四接触表面。根据要求和尺寸,额外的扁平部改善了电阻或柔性。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主体边缘平行于纵向轴线的位置处附接到主体边缘。该实施方式使得能够针对第一和第二连接件使用非常容易的设计。连接件必须是金属板的直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在第一扁平部的主体边缘和第三扁平部的主体边缘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的位置处附接到这些主体边缘上,并且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沿着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横向轴线布置在彼此对置的位置上。两个彼此对置的连接件提供了扁平部的稳定固定。接触表面保持在紧密接触中。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的延伸范围小于第二连接件的延伸范围。第一连接件适于将第一和第二扁平部保持在适当位置,其中第一和第二扁平部是靠近彼此的。第二连接件适于将第一和第三扁平部保持在适当位置,由于第二扁平部处于第一和第三扁平部之间,因此第一和第三扁平部彼此相距一定距离。

有利地,第三扁平部包括位于柔性段中的第二开口,其中,所述臂被形成为伸入所述第二开口中,从而限制所述第一扁平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扁平部和所述第三扁平部的移动。臂伸出到开口中,并防止扁平部相对于彼此移动。如果要求更大的柔性,开口可以设计成稍大于臂的横截面。这使得臂在开口内几乎不移动。因此,扁平部可以相对于彼此稍微移动一点。

优选地,臂伸出穿过第二开口,并且其中臂端部接触第三扁平部的与第四接触表面对置的第五接触表面,以保持第一扁平部的第一接触表面与第二扁平部的第二接触表面紧密接触,此外,还保持第二扁平部的第三接触表面与第三扁平部的第四接触表面紧密接触。紧密接触降低了电汇流条的电阻,因为汇流条充当固体部件。另一方面,当在组装到车辆中期间被推动时,扁平部相对于彼此移动几乎不可以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连接开口,并且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连接开口。开口容纳大功率设备的螺栓。螺栓通过螺纹连接而连接到安装部。螺纹连接将扁平部彼此压靠,并且以这种方式降低了电汇流条的电阻。

有利地,第一连接开口和第二连接开口中的至少一者配备有电端子。电端子在连接器开口中压缩,从而机械地连接扁平部。压配合连接还提供了扁平部和电端子之间的低阻抗的电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附接在载体条上的预组装的两部分电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附接在载体条上的预组装的三部分电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制造时的预组装的三部分电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制造时的预组装的三部分电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三部分电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配备有电端子的三部分电汇流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附接在载体条20上的预组装的两部分电汇流条10的立体图。电汇流条10包括:适于连接到第一配对连接器的第一安装部110、适于连接到第二配对连接器的第二安装部120和在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二安装部120之间的柔性段130。汇流条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扁平部140和至少一个第二扁平部150。每个扁平部140、150从第一安装部110延伸到第二安装部120,并且当电汇流条被最终确定时通过折叠两个扁平部而布置成堆叠结构。第一扁平部140和第二扁平部150由金属板30制成。金属板30的第一条180从第一扁平部140的主体边缘延伸到第二扁平部150的主体边缘而形成第一连接件181。第一连接件181的尺寸被设计成在堆叠结构中(见图5)保持第一扁平部140的第一接触表面142与第二扁平部150的第二接触表面152紧密接触。第一扁平部140包括从第一接触表面142伸出的臂186,该臂位于柔性段130中。第二扁平部150包括位于柔性段130中的开口188。臂186也由金属板30例如通过冲压制成。臂186形成为伸入开口中,从而限制第一扁平部140相对于第二扁平部150的移动。臂186伸出穿过开口188。臂端部187接触第二扁平部150的与第二接触表面152对置的第三接触表面154,以保持第一扁平部140的第一接触表面142与第二扁平部150的第二接触表面152紧密接触。图5中还示出了扁平部140、150的配合。该电汇流条10具有沿着纵向轴线x对齐的细长形状,其中第一连接件181在第一扁平部140的主体边缘和第二扁平部150的主体边缘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位置处附接到这些主体边缘。

图2示出了附接在载体条20上的预组装的三部分电汇流条10的立体图。电汇流条10包括从第一安装部110延伸到第二安装部120的第三扁平部160,第三扁平部由金属板30制成并被布置到堆叠结构(当最终确定第一扁平部140和第二扁平部150时)。金属板30的第二条182从第一扁平部140的主体边缘延伸到第三扁平部160的主体边缘而形成第二连接件183。第三扁平部160包括与第三接触表面154紧密接触的第四接触表面162。图5示出了扁平部140、150、160的配合。第一连接件181和第二连接件183在主体边缘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位置处附接到主体边缘。第二连接件183在第一扁平部140的主体边缘和第三扁平部160的主体边缘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位置处附接到这些主体边缘。第一连接件181和第二连接件183沿着垂直于纵向轴线x的横向轴线y布置在彼此对置的位置上。第一连接件181的延伸范围小于第二连接件183的延伸范围。第三扁平部160包括位于柔性段130中的第二开口189。臂186形成为伸入第二开口189中,从而限制第一扁平部140相对于第二扁平部150和第三扁平部160的移动。

图3和图4示出了制造时预组装的三部分电汇流条的立体图。电汇流条10由一片金属板30制成。接触表面142、152、154可以镀锡。在最终确定之前,将扁平部附接到载体条20上。在第一生产步骤中,从金属板30冲压三个扁平部。只有第一扁平部140保持连接到载体条20。在下一步骤中,使用第一连接件181作为铰链将第二扁平部150朝向第一扁平部140折叠,直到第二扁平部150接触第一扁平部140。然后,使用第二连接件183作为铰链将第三扁平部160朝向第二扁平部150折叠,直到第三扁平部160接触第二扁平部140。臂186穿过第一开口189和第二开口伸出。最后,臂端部187形成为接触第五接触表面164。可能需要使最终组装的汇流条10沿纵向轴线x变形以满足设定要求。

图5示出了三部分电汇流条10的立体图。三个扁平部140、150、150以堆叠结构布置。第一连接件181和第二连接件183在主体边缘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位置处附接到主体边缘。第二连接件183在第一扁平部140的主体边缘和第三扁平部160的主体边缘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位置处附接到这些主体边缘。第一连接件181和第二连接件183沿着垂直于纵向轴线x的横向轴线y布置在彼此对置的位置上。臂186伸出穿过第二开口189,并且其中臂端部187接触第三扁平部160的与第四接触表面162对置的第五接触表面164,以保持第一扁平部140的第一接触表面142与第二扁平部150的第二接触表面152紧密接触,此外,还保持第二扁平部150的第三接触表面154与第三扁平部160的第四接触表面162紧密接触。第一安装部110包括第一连接开口210,并且第二安装部120包括第二连接开口220。

图6示出了配备有电端子230的三部分电汇流条10的立体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开口220配备有电端子23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