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01642发布日期:2020-07-07 14:3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显示屏面积越来越大,会挤压移动终端其他诸如摄像头等器件的空间,并会对摄像头等光学器件造成遮挡,相关技术中,会在显示屏与摄像头相对的位置开孔,以解决显示屏遮挡摄像头的问题,但是显示屏开孔会减少屏幕的显示面积,降低移动终端的机械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在水平方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显示屏在厚度方向包括:

第一膜层、以及依次叠加在所述第一膜层上的第一电极、第二膜层和第二电极;

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中设置有驱动元件,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不设置驱动元件;

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有发光元件;

所述第一膜层还包括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驱动元件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有发光元件;

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上设置有第四电极;

设置在第一区域的发光元件分别与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驱动元件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分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

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

位于第一区域的发光元件分为多个第一组,每个第一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

位于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分为多个第二组,每个第二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

每个第一组分别与一个第二组一一对应;

每个第一组中的发光元件,以及与该第一组一一对应的第二组中的发光元件均由同一驱动元件驱动发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设置在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相互分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元件不驱动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发光元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分为多个第二组,每个第二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

每个第二组中的发光元件均由同一个的驱动元件驱动发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设置在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相互分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组中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相同,以及/或者每个第二组中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组中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互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以及/或者每个第二组中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互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组中的发光元件呈以下任意一种形式布置:直线、折线、曲线、或阵列,以及/或者每个第二组中的发光元件呈以下任意一种形式布置:直线、折线、曲线、或阵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的材料不同于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一膜层的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的厚度不同于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一膜层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层在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位置开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制备上述显示屏,

所述方法包括:

在目标层上沉积金属层;

对所述金属层进行光刻及刻蚀处理,形成驱动元件的源极金属和漏极金属;

在所述源极金属和所述漏极金属上沉积导电材料层;

对所述导电材料层进行光刻及刻蚀处理,形成第三电极;

其中,所述源极金属与所述漏极金属相分隔,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源极金属或所述漏极金属电性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上述的显示屏,和/或

上述方法所制备的显示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位于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中设置驱动元件,且在显示屏的第二区域不设置驱动元件,在位于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发光元件,并使发光元件分别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连接驱动元件,以使位于第一区域的驱动元件可以驱动位于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发光。由此无需在第二区域设置驱动元件,既可以大大增加第二区域的透光效果,有利于位于显示屏下的器件采光,无需在显示屏上开孔,又可以实现第二区域的显示效果,且无需额外的驱动信号线和驱动元件驱动发光元件发光,有效减少显示屏的器件冗余。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厚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厚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厚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厚度方向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屏在水平方向包括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所述显示屏在厚度方向包括:

第一膜层103、以及依次叠加在所述第一膜层103上的第一电极105、第二膜层104和第二电极106;

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101的第一膜层103中设置有驱动元件1031,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102不设置驱动元件1031;

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102的第二膜层104中设置有发光元件1041;

所述第一膜层103还包括第三电极107,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102的发光元件104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105和所述第二电极106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105与所述第三电极107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极107与所述驱动元件1031电性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屏可以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驱动元件可以为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发光元件的材料可以包括诸如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或者高分子聚合物发光材料。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可以分别由具有一定透光率的材料(例如透光率大于80%的材料)制成,其中,透光率可以用于表示光线透过介质的能力。这样,显示屏器件之间的缝隙可以透射光线,使得显示屏具有透光效果。

例如,第一膜层可为复合层,使用材料可以包括诸如氮化硅、氧化硅等无机材料和聚酰亚胺等有机材料。第二膜层的材料可以包括诸如聚酰亚胺等有机材料。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以进一步增加显示屏的透光效果。本公开实施例所说的“透明”,并不是限制透光率为100%,而是具有一定的透光率,能起到透光效果即可。例如,透明材料可以包括诸如铟锡氧化物(ito,indiumtinoxide)或铟锌氧化物(izo,indium-dopedzincoxide)等透明导电氧化物,又如,透明材料可以包括金属银、银镁合金等金属材料,其中,可以使金属银、银镁合金具有很小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纳米至10纳米),以使其具备一定的透光率(例如透光率大于80%)。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材料不做限定,只要该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关于显示屏的各部件的材料的描述仅为举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任意合适的材料,本公开对显示屏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显示屏在厚度方向可以包括:第一膜层103、第一电极105、第二膜层104和第二电极106,其中,第一电极105可以叠加在第一膜层103上,第二膜层104可以叠加在第一电极105上,第二电极106可以叠加在第二膜层104上。可以在位于显示屏的第一区域101的第一膜层103中设置驱动元件1031,并可以在位于显示屏的第二区域102的第二膜层104中设置发光元件1041,可以在显示屏的第二区域102不设置驱动元件1031。可以在第一膜层103中设置第三电极107,第三电极107可以横跨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发光元件1041可以分别与第一电极105和第二电极106电性连接,第一电极105可以与第三电极107电性连接,例如通过第一电极105与第三电极107之间的导电接触孔连接,第三电极107可以与驱动元件1031电性连接,例如,第三电极107可以与驱动元件1031中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这样,驱动元件1031可以驱动发光元件1041发光。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位于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中设置驱动元件,且在显示屏的第二区域不设置驱动元件,在位于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发光元件,并使发光元件分别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连接驱动元件,以使位于第一区域的驱动元件可以驱动位于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发光。由此无需在第二区域设置驱动元件,既可以大大增加第二区域的透光效果,有利于位于显示屏下的器件采光,无需在显示屏上开孔,又可以实现第二区域的显示效果,且无需额外的驱动信号线和驱动元件驱动发光元件发光,有效减少显示屏的器件冗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区域,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面积与第二区域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形状可以包括诸如圆形、矩形、三角形、多边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做限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位置关系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的边缘、第一区域环绕第二区域或第二区域环绕第一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光元件的形状可以包括诸如圆形、矩形、三角形、多边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极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可以为阴极。第三电极可以为第一电极与驱动元件之间的连接线。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厚度方向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图2与图1之间的区别在于,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101的第二膜层104中设置有发光元件1041;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101的第一膜层103上设置有第四电极108;设置在第一区域101的发光元件1041分别与所述第四电极108和所述第二电极106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极108与所述驱动元件1031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第四电极108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106可以为阴极。其中,第四电极108可以叠加在第一膜层103上,第二膜层104可以叠加在第四电极108上,第二电极106可以叠加在第二膜层104上。可以在位于显示屏的第一区域101的第二膜层104中设置发光元件1041,该发光元件1041可以分别与第四电极108和第二电极106电性连接,第四电极108可以与驱动元件1031电性连接(例如,第四电极108可以与驱动元件1031中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这样,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设置在显示屏第一区域的驱动元件同时驱动设置在第一区域的发光元件和设置在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发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电极可以与第一电极相互分隔,这样,第四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缝隙可以透射光线,可以进一步增加显示屏的透光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电极也可以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位于第一区域的发光元件分为多个第一组,每个第一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位于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分为多个第二组,每个第二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每个第一组分别与一个第二组一一对应;每个第一组中的发光元件,以及与该第一组一一对应的第二组中的发光元件均由同一驱动元件驱动发光。

举例来讲,图3和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第一组20可以包括一个发光元件1041,每个第一组20中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通过第四电极108与一个驱动元件1031电性连接。每个第二组30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元件1041,各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的个数可以相同。在每个第二组30中,发光元件1041均可以电性连接至同一个第一电极(图中未示出),该第一电极可以与一个第三电极107电性连接,该第三电极107可以与一个驱动元件1031电性连接。每个第一组20可以分别与一个第二组30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一组20中的发光元件1041,以及与该第一组20一一对应的第二组30中的发光元件1041均由同一驱动元件1031驱动发光。

例如,如图3所示,每个第一组20的发光元件1041以及与该第一组20对应的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沿显示屏水平方向的横向呈直线型布置,并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呈矩阵布置。

例如,如图4所示,每个第一组20的发光元件1041以及与该第一组20对应的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沿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纵向呈直线型布置,并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呈矩阵布置。

举例来讲,图5和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第一组20可以包括一个发光元件1041,每个第一组20中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通过第四电极108与一个驱动元件1031电性连接。每个第二组30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元件1041,各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的个数可以互不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在每个第二组30中,发光元件1041均可以电性连接至同一个第一电极(图中未示出),该第一电极可以与一个第三电极107电性连接,该第三电极107可以与一个驱动元件1031电性连接。每个第一组20可以分别与一个第二组30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一组20中的发光元件1041,以及与该第一组20一一对应的第二组30中的发光元件1041均由同一驱动元件1031驱动发光。

例如,如图5所示,每个第一组20以及与该第一组20对应的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沿显示屏水平方向的横向呈直线型布置,并且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呈交错布置。

例如,如图6所示,每个第一组20以及与该第一组20对应的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沿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纵向呈直线型布置,并且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呈交错布置。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驱动元件可以不驱动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发光元件。

举例来讲,如图1所示,设置在第一区域101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分别与第四电极108和第二电极106电性连接,第四电极108可以电性连接至设置显示屏中第三区域的驱动元件(图中未示出),第三区域可以为显示屏中除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以外的区域,以使得设置在第三区域的驱动元件可以驱动设置在第一区域101的发光元件1041发光。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分为多个第二组,每个第二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每个第二组中的发光元件均由同一个的驱动元件驱动发光。

举例来讲,图7和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各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的个数可以相同,在每个第二组30中,发光元件1041均可以电性连接至同一个第一电极(图中未示出),该第一电极可以与一个第三电极107电性连接,该第三电极107可以与一个驱动元件1031电性连接。不同的第二组30可以对应一个不同的驱动元件1031。

例如,如图7所示,每个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沿显示屏水平方向的横向呈直线型排列,并且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呈矩阵布置。

例如,如图8所示,每个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沿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纵向呈直线型排列,并且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呈矩阵布置。

举例来讲,图9和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各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的个数可以互不相同或部分相同,在每个第二组30中,发光元件1041均可以电性连接至同一个第一电极(图中未示出),该第一电极可以与一个第三电极107电性连接,该第三电极107可以与一个驱动元件1031电性连接。不同第二组30可以对应一个不同的驱动元件1031。

例如,如图9所示,每个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沿显示屏水平方向的横向呈直线型排列,并且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呈交错布置。

例如,如图10所示,每个第二组30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沿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纵向呈直线型排列,并且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呈交错布置。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水平方向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显示屏可以具有两个第一区域101和一个第二区域102,其中一个第一区域101可以沿显示屏水平方向的横向分布在第二区域102的一侧,另一个第一区域101可以沿显示屏水平方向的横向分布在第二区域102的另一侧。第二区域102中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呈矩阵布置,第二区域102中每行发光元件1041可以包括两个第二组30,每行中,其中一个第二组30中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由设置在第二区域102一侧的第一区域101种的驱动元件1031驱动,另一个第二组30中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由设置在第二区域102另一侧的第一区域101的驱动元件1031驱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第一组和各第二组的发光元件的布置方式也可以呈折线、曲线、或阵列(例如三角形阵列、圆形阵列等)中的任意一种,各第一组和各第二组的发光元件的布置方式可以相同,互不相同,或部分相同,在此不做限定。各第一组和各第二组的发光元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串联、并联或者混联中的任意一种,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设置在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可以相互分隔。这样,可以进一增加第二区域的透光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组中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相同,以及/或者每个第二组中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相同。

例如,如图3所示,每个第一组20和每个第二组30中发光元件1041的发光颜色可以均相同(图中未示出),这样,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可以显示一致的颜色。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组中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互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以及/或者每个第二组中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互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

例如,如图3所示,若第一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1041,则可以设置每个第一组20中,部分发光元件1041的发光颜色为红色,设置另一部分发光元件1041的发光颜色为绿色,并可以设置其余发光元件1041的发光颜色为蓝色。不同组的发光元件1041的发光颜色的分布可以相同,互不相同,或部分相同。若第二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1041,则可以设置每个第二组30中,部分发光元件1041的发光颜色为红色,设置另一部分发光元件1041的发光颜色为绿色,并可以设置其余发光元件1041的发光颜色为蓝色。不同组的发光元件1041的发光颜色的分布可以相同,互不相同,或部分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显示的需要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设置不同的发光元件的颜色分布以达到需要的显示效果,本公开对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和分布方式不做限定。这样,无需额外的驱动电路,仅通过变换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和分布方式,即可使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显示出多变的色彩。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调整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例如,采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或采用不同材质的发光材料等,本公开对调整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的方法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的材料可以不同于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一膜层的材料。例如,可以在第一膜层的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位置开孔,并填充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等透明度较高的材料,由此既能够对第二发光元件形成支撑,增加屏幕的机械强度,又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二区域的透明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的厚度可以不同于位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一膜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使得位于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一膜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的厚度,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显示屏在第二区域的透明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层在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位置开孔。可以进一步增加显示屏在第二区域的透明度。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制备上述显示屏,如图1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200,在目标层上沉积金属层;

步骤1201,对所述金属层进行光刻及刻蚀处理,形成驱动元件的源极金属和漏极金属;

步骤1202,在所述源极金属和所述漏极金属上沉积导电材料层;

步骤1203,对所述导电材料层进行光刻及刻蚀处理,形成第三电极;

其中,所述源极金属与所述漏极金属相分隔,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源极金属或所述漏极金属电性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常来讲,光刻及刻蚀处理可以表示为集成电路制造中利用光学-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物理刻蚀方法,将电路图形传递到单晶表面或介质层上,形成有效图形窗口或功能图形的工艺技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厚度方向的截面图。如图13所示,第一膜层103可以包括:基板(glass)1032、缓冲层(buffer)1033、栅绝缘层(gi)1034,层间电介质层(ild)1035、平坦层(pln)1036。驱动元件1031可以包括源极金属10311,驱动半导体层10312,栅极10313和漏极金属10314。第二膜层104可以包括发光元件1041和像素定义层(pdl)1042。

基板1032的材料可以包括玻璃、石英、陶瓷或塑料、聚酰亚胺等绝缘材料。可以在基板1032上形成缓冲层1033。缓冲层1033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等。缓冲层1033可以用于防止诸如杂质或湿气之类的不必要成分穿透基板1032,并且用于形成平坦的表面。

可以在缓冲层1033上形成驱动元件1031的驱动半导体层10312。驱动半导体层10312的材料可以包括多晶硅以及重掺杂区。可以在驱动半导体层10312上和缓冲层1033上形成栅绝缘层1034,栅绝缘层1034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等。可以对栅绝缘层1034进行光刻及刻蚀处理,形成两个贯穿栅绝缘层1034的第一通孔,每个第一通孔可以与驱动半导体层10312相对。可以在栅绝缘层1034上形成栅极10313。可以在栅绝缘层1034和栅极10313上形成层间电介质层1035(目标层的示例)。

可以对层间电介质层1035进行光刻及刻蚀处理,形成两个贯穿层间电介质层1035的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可以与一个第一通孔正对。可以在层间电介质层1035上沉积金属层,在形成金属层的过程中,金属层的材料也可以沉积在每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形成导电接触孔。可以对该金属层进行光刻及刻蚀处理,形成驱动元件1031的源极金属10311和漏极金属10314。接着,可以在源极金属10311和漏极金属10314上沉积导电材料层,可以对导电材料层进行光刻及刻蚀处理,形成第三电极107。其中,第三电极107可以与漏极金属10314电性连接(或者,第三电极107可以与源极金属10311电性连接)。源极金属10311与漏极金属10314可以在层间电介质层1035上相分隔,源极金属10311、漏极金属10314可以分别通过导电接触孔与驱动半导体层10312电性连接。其中,显示屏的第二区域可以不设置驱动元件1031。

可以在层间电介质层1035、源极金属10311、漏极金属10314和第三电极107上形成平坦层1036。并可以对平坦层1036进行光刻及刻蚀处理,形成贯穿平坦层1036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可以正对于第三电极107,第四通孔可以正对于漏极金属10314。接着,可以在平坦层1036上形成金属层,并可以使该金属层的金属沉积至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中形成导电接触孔。可以对该金属层进行光刻及刻蚀处理,形成第一电极105和第四电极108,并可以使得第一电极105和第四电极108正对于导电接触孔(其中,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可以电性连接也可以相分隔,第一电极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包括多个相互分隔的电极,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电极和第四电极的具体形态不做限定),这样,第一电极105可以通过导电接触孔与第三电极107电性连接,第四电极108可以通过导电接触孔与漏极金属10314电性连接。

可以在平坦层1036上形成第二膜层104,第二膜层104可以包括发光元件1041和像素定义层1042,像素定义层1042可以形成在第四电极108、第一电极105和平坦层1036上,发光元件1041可以被像素定义层1042限制在第二膜层104中,设置在第一区域101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与第四电极108电性连接,设置在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1041可以与第一电极105电性连接,其中,发光元件1041和可以例如包括有机发光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中的一层或多层。例如,显示屏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元件1041,各发光元件1041和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发光元件1041可以通过正对于该发光元件1041的接触孔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极105。

可以在第二膜层104上形成第二电极106,发光元件1041和可以与第二电极106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元件所在的第一膜层可包括基板、缓冲层、栅绝缘层、层间电介质层、平坦层等绝缘层,还可包括栅极、源极、漏极等金属层。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去除上述任意一层或多层绝缘层或者金属层,本公开实施例关于显示屏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驱动元件的结构、材料的描述仅为举例而非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驱动元件的具体结构和材料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位于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中设置驱动元件,且在显示屏的第二区域不设置驱动元件,在位于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发光元件,并使发光元件分别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连接驱动元件,以使位于第一区域的驱动元件可以驱动位于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发光。由此无需在第二区域设置驱动元件,既可以大大增加第二区域的透光效果,有利于位于显示屏下的器件采光,无需在显示屏上开孔,又可以实现第二区域的显示效果,且无需额外的驱动信号线和驱动元件驱动发光元件发光,有效减少显示屏的器件冗余。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例如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在此不做限定。如图1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显示屏7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可以包括第一区域701、第二区域702和第三区域703,其中,第三区域703可以显示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画面,第一区域701和第二区域702可以具有一定的透明度,第二区域702可以具有显示功能。可以例如在电子设备的面板上与第二区域702相对的位置设置诸如摄像头等的光学器件(图中未示出),这样光学器件可以获取到透过显示屏第二区域702射入的光线,进而进行拍摄图像、视频或识别解锁等工作。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位于显示屏的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中设置驱动元件,且在显示屏的第二区域不设置驱动元件,在位于显示屏的第二区域的第二膜层中设置发光元件,并使发光元件分别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连接驱动元件,以使位于第一区域的驱动元件可以驱动位于第二区域的发光元件发光。由此无需在第二区域设置驱动元件,既可以大大增加第二区域的透光效果,有利于位于显示屏下的器件采光,无需在显示屏上开孔,又可以实现第二区域的显示效果,且无需额外的驱动信号线和驱动元件驱动发光元件发光,有效减少显示屏的器件冗余。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