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PIN式Type-C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4426发布日期:2018-08-17 22:39阅读:1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插PIN式Type-C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USB普遍地用在电子产品中,现有的USB包括Type-A、Type-B以及Type-C三种接口类型。其中Type-C接口具有更纤细和正反面插入都可以完成配对等特点,更适合在日益小型化的计算设备中使用。

目前,现有的Type-C插头连接器通常是将上下两排端子通过一体成型于塑胶块上,再组装于绝缘主体上,其制造工艺复杂,组装繁琐,且精度要求高,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也有些通过插装的方式组装端子的Type-C插头连接器,但其上下两排端子之间的结构配合复杂,导致端子与绝缘主体之间的结构适配复杂,上下两排端子之间需配合一起制造,需要复杂的制造模具,加大了生产成本。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插PIN式Type-C插头连接器,其简化了组装过程,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以及,降低了端子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简化了端子模具的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插PIN式Type-C插头连接器,包括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绝缘本体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屏蔽外壳;该绝缘本体内开设有用于安装端子的上排端子槽、下排端子槽,该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分别自后往前插入相应的上排端子槽、下排端子槽内;该上排端子槽、下排端子槽之间于绝缘本体上设置有挡板部;该绝缘本体自挡板部的周沿开设有用于安装于锁扣件的嵌入槽,该嵌入槽内嵌设有锁扣件,该锁扣件自后往前嵌入嵌入槽内;该绝缘本体上还设置有弹性接触件,该绝缘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弹性接触件的定位槽,该弹性接触件卡装于定位槽内,该弹性接触件与屏蔽外壳相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排端子槽、下排端子槽均具有第一限位部,当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分别自后往前插入相应的上排端子槽、下排端子槽内,所述上排端子的第二限位部、下排端子的第二限位部受限于相应第一限位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插接腔;所述弹性接触件包括主体部、分别连接于主体部两侧的两卡装部、自主体部前端往前一体弯折设置的第一弹性接触部以及自主体部表面一体凸设而成并与第一弹性接触部反向设置的第二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可弹性变形式凸露于插接腔内,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抵接于屏蔽外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均具有用于加强插装结合牢固度的紧固凸部,当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分别自后往前插入相应的上排端子槽、下排端子槽内,所述紧固凸部分别刺破紧固于相应的上排端子槽或下排端子槽内侧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扣件具有基部以及自基部两侧向前一体延伸而成的两锁扣臂;所述嵌入槽包括对称设置于挡板部两侧的第一嵌入槽、第二嵌入槽;两锁扣臂自后往前嵌入相应第一嵌入槽、第二嵌入槽内;所述基部的前侧受限于挡板部后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扣件两侧还对称设置有用于限位屏蔽外壳的两限位凸部,相应地,于屏蔽外壳上对称设置有两限位孔;所述屏蔽外壳自前往后套设于绝缘本体外,所述限位凸部适配于相应限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分别插PIN式插入相应的绝缘主体上的上排端子槽、下排端子槽内的结构设计,简化了端子的组装过程,使其组装简便,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以及,降低了端子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简化了端子模具的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无屏蔽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无屏蔽外壳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无屏蔽外壳);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又一分解示意图(无屏蔽外壳);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上排端子 11、第二限位部

12、紧固凸部 20、下排端子

21、第二限位部 22、紧固凸部

30、绝缘本体 31、上排端子槽

311、第一限位部 32、下排端子槽

321、第一限位部 33、挡板部

34、定位槽 341、卡装槽

342、通孔 35、插接腔

36、第一嵌入槽 37、第二嵌入槽

40、屏蔽外壳 41、限位孔

50、锁扣件 51、基部

52、锁扣臂 53、限位凸部

60、弹性接触件 61、主体部

62、卡装部 63、第一弹性接触部

64、第二弹性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上排端子10、下排端子20、绝缘本体30及包覆于绝缘本体30外的屏蔽外壳40,其中:

该绝缘本体30内开设有用于安装端子的上排端子槽31、下排端子槽32,该上排端子10、下排端子20分别自后往前插入相应的上排端子槽31、下排端子槽32内;该上排端子槽31、下排端子槽32之间于绝缘本体30上设置有挡板部33;该绝缘本体30自挡板部33的周沿开设有用于安装于锁扣件50的嵌入槽,该嵌入槽内嵌设有锁扣件50,该锁扣件50自后往前嵌入嵌入槽内;该绝缘本体30上还设置有弹性接触件60,该绝缘本体30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弹性接触件60的定位槽34,该弹性接触件60卡装于定位槽34内,该弹性接触件60与屏蔽外壳40相接触。

所述上排端子槽31、下排端子槽32均具有第一限位部311(321),当上排端子10、下排端子20分别自后往前插入相应的上排端子槽31、下排端子槽32内,所述上排端子10的第二限位部11、下排端子20的第二限位部21受限于相应第一限位部311(321)。

所述绝缘本体30的前端具有插接腔35,所述弹性接触件60设置有两个,并对称设置于绝缘本体30上下两侧;每个弹性接触件60包括主体部61、分别连接于主体部61两侧的两卡装部62、自主体部61前端往前一体弯折设置的第一弹性接触部63以及自主体部61表面一体凸设而成并与第一弹性接触部63反向设置的第二弹性接触部64;所述定位槽34内向插接腔35开设有通孔342,所述通孔342贯通定位槽34与插接腔35;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63位于通孔342内,并可弹性变形式凸露于插接腔35内;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64抵接于屏蔽外壳40;所述定位槽34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卡装卡装部62的两卡装槽341,所述卡装部62适配于相应卡装槽341内。

所述上排端子10、下排端子20均具有用于加强插装结合牢固度的紧固凸部12(22),当上排端子10、下排端子20分别自后往前插入相应的上排端子槽31、下排端子槽32内,所述紧固凸部12(22)分别刺破紧固于相应的上排端子槽31或下排端子槽32内侧壁。

所述锁扣件50具有基部51以及自基部51两侧向前一体延伸而成的两锁扣臂52;所述嵌入槽包括对称设置于挡板部33两侧的第一嵌入槽36、第二嵌入槽37;两锁扣臂52自后往前嵌入相应第一嵌入槽36、第二嵌入槽37内;所述基部51的前侧受限于挡板部33后侧。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50两侧还对称设置有用于限位屏蔽外壳40的两限位凸部53,相应地,于屏蔽外壳40上对称设置有两限位孔41;所述屏蔽外壳40自前往后套设于绝缘本体30外,所述限位凸部53适配于相应限位孔41内。当然,也可以其他形式将外壳与绝缘本体30固定在一起,只需满足外壳不脱落于绝缘本体30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其组装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将上排端子10、下排端子20自后往前装入相应的上排端子槽31、下排端子槽32内;然后将锁扣件50自后往前装入嵌入槽内;其次,将两个弹性接触件60通过卡装部62与卡装槽341的适配分别卡装于相应定位槽34内;最后,将屏蔽外壳40自前往后套入屏蔽外壳40外,直至限位凸部53适配于限位孔41内,从而完成整个组装过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分别插PIN式插入相应的绝缘主体上的上排端子槽、下排端子槽内的结构设计,简化了端子的组装过程,使其组装简便,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以及,降低了端子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简化了端子模具的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