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镍氢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299发布日期:2018-11-30 19:44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镍氢电池。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电动工具、太阳能和无绳电话等市场被镍镉电池所垄断,而镉具剧毒性,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2006年欧洲开始禁镉,因此,开发AAA(100-400mAh)、AA(100-800mAh)、 A(100-1000mAh)、C(200-1500mAh)和D(200-2000mAh)低容量镍氢电池用于电动工具、太阳能、无绳电话,取代镍镉电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镍氢电池通常采用将正极板、隔膜和负极板依次重叠后卷折制成电芯后将电芯放置至电池壳体内注入电解液后封口制定,镍氢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为氢氧化镍,负极活性物质为储氢合金粉。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但是由于电池是密闭型结构,需要电池内部气压维持在常压附近,当电池出现故障时,电池负极未能快速吸收、放出氢气时内部压力急剧上升,电池内部气体无法释放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镍氢电池,其负极片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吸收或放出氢气,而且有一定的安全保护设置防止因电池故障引起的爆炸,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电池使用时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镍氢电池,包括镍氢电池本体,其中镍氢电池本体由电池外壳以及安装在电池外壳内侧的电芯组件构成,其中电芯组件包括负极板、隔膜以及正极板,其中隔膜设于负极板与正极板之间位置,所述负极板的低端位置以及正极板的头端位置皆设有白边,其中负极板的低端白边焊接连接有负极集流片,正极板的头端白边焊接连接有正极集流片;且所述正极集流片焊接连接有正极柱,负极集流片焊接有负极柱,且负极柱以及正极柱与电池外壳的连接位置皆套设有绝缘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与正极板之间设置有抗刺穿膜,所述正极板与隔膜上分别设置有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每一个所述的第一通孔能够对应一个所述的第二通孔,所述电池外壳上设置若干个有通气孔,通气孔内塞有密封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抗刺穿膜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所述的抗刺穿膜能够防止正极板与隔膜直接接触,避免正极板上的毛刺刺穿隔膜,直接接触负极板导致短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抗刺穿膜的通过黏贴的方式固定于隔膜的一端并与正极板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位于正极板的第一通孔的面积与位于隔膜上的第二通孔的面积相同,使得产生的气体通过抗刺穿膜与隔膜迅速被负极板吸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位于电池外壳上的通气孔呈环状分布,同时在所述通气孔与密封塞之间设置有除氧片。当电池外壳内产生大量的气体,过高的气压会将密封塞顶起并均匀泄压,产生的气体从通气孔释放到外界,防止电池外壳内部气压过高而引起爆炸,;除氧片能够用于吸收电池壳外渗入氧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外壳外设置有散热套,所述散热套为铝质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散热套内充注有绝缘冷却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套采用摩擦连接的方式与电池外壳相互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外壳的外壁与散热套内壁之间涂有导热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套上设置有注油口,可通过注油口向散热套内加注冷却油,所述注油口利用密封塞封堵。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镍氢电池通过黏贴的方式在隔膜与正极板接触的一端加入抗刺穿膜,能够防止正极板与隔膜直接接触,避免正极板上的毛刺刺穿隔膜,直接接触负极板导致短路。

2、本实用新型镍氢电池在正极板以及隔膜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正极板的第一通孔的面积与位于隔膜上的第二通孔的面积相同,使得产生的气体通过抗刺穿膜与隔膜迅速被负极板吸收。

3、本实用新型镍氢电池在电池外壳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通气孔外设置有密封塞,所述的通气孔呈环状分布,当电池外壳内产生大量的气体,过高的气压会将密封塞顶起并均匀泄压,产生的气体从通气孔释放到外界,防止电池外壳内部气压过高而引起爆炸。

4、本实用新型镍氢电池在电池外壳外设置有散热套,通过散热套来维持电池在一定范围的安全温度内,避免出现电池过热的情况出现,所述的散热套采用摩擦连接的连接的方式与电池外壳相贴和,所述的散热套可以整体拆卸置换下来,因此可以实现有效回收。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散热结构的镍氢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具有散热结构的镍氢电池的俯视图;

图3是具有散热结构的镍氢电池的电芯组件展开结构图;

图中:1、电池外壳;2、负极板;3、隔膜;4、正极板;5、白边;6、正极集流片;7、负极集流片;8、正极柱;9、负极柱;10、绝缘胶圈;11、抗刺穿膜;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通气孔;15、散热套;16、注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附图所示,一种新型镍氢电池,包括镍氢电池本体,其中镍氢电池本体由电池外壳1以及安装在电池外壳1内侧的电芯组件构成,其中电芯组件包括负极板2、隔膜3以及正极板4,其中隔膜3设于负极板2与正极板4之间位置,所述负极板2的低端位置以及正极板 4的头端位置皆设有白边5,其中负极板2的低端白边5焊接连接有负极集流片6,正极板4的头端白边5焊接连接有正极集流片7;且所述正极集流片7焊接连接有正极柱8,负极集流片6焊接有负极柱 9,且负极柱9以及正极柱与电池外壳1的连接位置皆套设有绝缘胶圈1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3与正极板4之间设置有抗刺穿膜11,所述正极板4与隔膜3上分别设置有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每一个所述的第一通孔12能够对应一个所述的第二通孔13,所述电池外壳1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14,通气孔内塞有密封塞。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镍氢电池,所述的抗刺穿膜11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所述的抗刺穿膜11能够防止正极板与隔膜直接接触,避免正极板4上的毛刺刺穿隔膜,直接接触负极板2导致短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镍氢电池,所述的抗刺穿膜11的通过黏贴的方式固定于隔膜3的一端并与正极板4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镍氢电池,所述位于正极板4的第一通孔12 的面积与位于隔膜3上的第二通孔13的面积相同,使得产生的气体通过抗刺穿膜11与隔膜3迅速被负极板2吸收。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镍氢电池,所述的位于电池外壳1上的通气孔 14呈环状分布,同时在所述通气孔14与密封塞之间设置有除氧片。当电池外壳1内产生大量的气体,过高的气压会将密封塞顶起并均匀泄压,产生的气体从通气孔14释放到外界,防止电池外壳1内部气压过高而引起爆炸,;除氧片能够用于吸收电池壳外渗入的氧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镍氢电池,所述电池外壳外设置有散热套15,所述散热套为铝质材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镍氢电池,所述的散热套15内充注有绝缘冷却油。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镍氢电池,所述散热套15采用摩擦连接的方式与电池外壳1相互贴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镍氢电池,所述电池外壳1的外壁与散热套 15内壁之间涂有导热胶。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镍氢电池,所述散热套15上设置有注油口16,可通过注油口16向散热套15内加注冷却油,所述注油口16利用密封塞封堵。

本实施例提供的镍氢电池,设计重点在于:

1、本实施例中的镍氢电池通过黏贴的方式在隔膜与正极板接触的一端加入抗刺穿膜,能够防止正极板与隔膜直接接触,避免正极板上的毛刺刺穿隔膜,直接接触负极板导致短路。

2、本实施例中的镍氢电池在正极板以及隔膜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正极板的第一通孔的面积与位于隔膜上的第二通孔的面积相同,使得产生的气体通过抗刺穿膜与隔膜迅速被负极板吸收。

3、本实施例中的镍氢电池在电池外壳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通气孔外设置有密封塞,所述的通气孔呈环状分布,当电池外壳内产生大量的气体,过高的气压会将密封塞顶起并均匀泄压,产生的气体从通气孔释放到外界,防止电池外壳内部气压过高而引起爆炸。

4、本实施例中的镍氢电池在电池外壳外设置有散热套,通过散热套来维持电池在一定范围的安全温度内,避免出现电池过热的情况出现,所述的散热套采用摩擦连接的连接的方式与电池外壳相贴和,所述的散热套可以整体拆卸置换下来,因此可以实现有效回收。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