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0226发布日期:2018-08-29 00:41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电源或负载,在模块实现性能扩大时,主要是独立的并联结构或串联结构,单个模组单元不能共用,不能任意调用模组单元组合实现并联或串联。

上述问题是在模组组合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个模组单元不能共用,不能任意调用模组单元组合实现并联或串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包括模组本体,模组本体包括两个以上的模组单元,模组本体设有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还包括电极连接件、两个以上的连接电极和汇总电极,汇总电极包括正汇总电极和负汇总电极,正极连接端连接正汇总电极,负极连接端连接负汇总电极,模组单元设有电极片,电极片包括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分别连接电极连接件,模组单元通过连接电极与相邻的模组单元串联或并联。

进一步地,电极连接件包括上连接部、中间部和下连接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分别连接在中间部的两端,上连接部、中间部和下连接部共同形成U型。

进一步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分别设有螺孔一,上连接部或下连接部通过螺钉一与模组单元的电极片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电极设有螺孔二,连接电极通过螺钉二与电极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电极采用一字形或L形,正汇总电极和负汇总电极分别连接在不同的连接电极上。

进一步地,通过电极连接件来调整安全间距,使得模组本体的正负极电极安全间距间距>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各个模组单元共享固定结构,通过连接电极将各模组单元并联后组配到汇总电极上,就实现电源或负载的电流及功率等倍扩大,或者通过连接电极将各模组单元串联后组配到汇总电极上,就实现电源或负载的电压及功率等倍的扩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在各模组单元并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在各模组单元并联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在各模组单元串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在各模组单元串联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组单元并联时连接电极与模组单元的电极片以及汇总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组单元串联时连接电极与模组单元的电极片以及汇总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模组单元,2-电极连接件,3-连接电极,4-正汇总电极,5-负汇总电极,6-正电极片,7-负电极片;

21-上连接部,22-中间部,23-下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

一种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如图1和图3,包括模组本体,模组本体包括两个以上的模组单元1,模组本体设有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如图2和图4,还包括电极连接件2、两个以上的连接电极3和汇总电极,汇总电极包括正汇总电极4和负汇总电极5,正极连接端连接正汇总电极4,负极连接端连接负汇总电极5,模组单元1设有电极片,电极片包括正电极片6和负电极片7,正电极片6和负电极片7分别连接电极3连接件2,模组单元1通过连接电极3与相邻的模组单元1串联或并联。

该种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各个共享固定结构,通过连接电极3将各并联后组配到汇总电极上,就实现电源或负载的电流及功率等倍扩大,或者通过连接电极3将各串联后组配到汇总电极上,就实现电源或负载的电压及功率等倍的扩大。

如图5,电极连接件2包括上连接部部21、中间部22和下连接部23,上连接部21和下连接部23分别连接在中间部22的两端,上连接部21、中间部22和下连接部23共同形成U型。上连接部21和下连接部23分别设有螺孔一,上连接部21或下连接部23通过螺钉一与的电极片连接。连接电极3设有螺孔二,连接电极3通过螺钉二与电极连接件2连接。连接电极3采用一字形或L形,正汇总电极4和负汇总电极5分别连接在不同的连接电极3上。

实施例的实现性能扩大时,通过共享电极连接件2与连接电极3串联或并联组配到汇总电极上,在模组单元1串联/并联进行转换时,不需要额外再增加过多组件,只需对电极连接件2与连接电极3进行重新组配,即可完成并联(串联)结构,实现功率(电流、电压)性能的扩大。模组单元1设有2个电极片,电极片通过锡焊在模组单元1电路板上。电极片冲两个使用螺钉连接电极3连接件2的通孔。

实施例中,连接电极3冲若干个通孔,用于连接电极3连接件2或汇总电极。汇总电极冲若干个螺纹孔或通孔,用于使用螺钉连接连接电极3。

如图2,实施例并联组合结构具体是,先将的正电极片6、负电极片7分别和电极连接件2通过螺钉配件进行锁附,然后使用其中一个连接电极3和连接正电极的电极连接件2通过螺钉配件进行锁附,然后使用另一个连接电极3和连接负电极的电极连接件2通过螺钉配件进行锁附,两个连接电极3分别和正汇总电极4、负汇总电极5通过螺钉配件进行锁附,从而组成了并联组合结构。

如图4,该种用于电源或负载的模组串并联转换结构,各串联组合具体是,先将各的电极片和电极连接件2通过螺钉配件进行锁附,然后将连接电极3和电极连接件2通过螺钉配件进行锁附,并通过多个连接电极3和电极连接件2将各的正极片、负极片一一进行串联,作为模组本体的正极连接端、负极连接端的连接电极3分别和正汇总电极4、负汇总电极5通过螺钉配件进行锁附,从而组成了串联组合结构。

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图1,各共享固定结构通过电极连接件2和连接电极3并联后组配到汇总电极上,实现电源或负载的电流及功率3倍的扩大。如图3,各共享固定结构通过电极连接件2和连接电极3串联后组配到汇总电极上,实现电源或负载的电压及功率3倍的扩大。

实施例的正负连接电极3的间距保证≥10mm,确保电压击穿和爬电。实施例通过电极连接件2来调整这个安全间距,此电极连接高度为17mm,正负极电极安全间距为:36mm-24.6mm=11.4mm,间距>10mm,以满足安全间距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