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真空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3803发布日期:2018-09-28 20:2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永磁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户外永磁高压真空断路器具有高可靠性、长寿命、免维护等优势,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电磁机构和弹簧机构的高压真空断路器。永磁高压真空断路器将永久磁铁应用于操动机构中,使真空断路器中灭弧室内的动触头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的保持通过永久磁铁实现,取代了传统的锁扣装置。这种磁力机构包括永久磁铁、分闸控制线圈及合闸控制线圈,机械传动结构简单,仅有几个活动部件,故障率低。这种户外永磁高压真空断路器一般是采用永久磁铁实现双稳态保持,当合闸控制线圈通电后,动铁心带动主轴向动触头合闸方向运动,并由永久磁铁保持在合闸位置;当分闸控制线圈通电后,分闸控制线动铁心反向运动,动铁心带动主轴向动触头分闸方向运动,同样由永久磁铁将其保持在分闸位置。主轴通过拐臂杆及绝缘拉杆作用于真空灭弧室内的动触头,实现其合闸或分闸,灭弧室内的动触头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均采用永久磁铁锁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永磁真空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永磁真空断路器,包括固定横担、真空灭弧室、电流互感器,所述固定横担下方设置有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下方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上方设置有防爆装置,所述防爆装置下方设置机壳,所述机壳下方设置复位器,所述复位器一端设置绝缘拉杆,所述绝缘拉杆下方设置所述真空灭弧室,所述真空灭弧室下方设置绝缘盒,所述绝缘盒一侧设置所述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两侧设置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两侧设置进出线套管。

上述结构中,当动、静触头在所述绝缘拉杆的作用下分闸时,触头间产生电弧,触头表面在高温下挥发出蒸汽,由于触头设计为特殊形状,在电流通过时产生一磁场,电弧在此磁场作用下沿触头表面切线方向快速运动,在所述绝缘盒上凝结了部分金属蒸汽,电弧在过所述真空灭弧室时就熄灭了,触头间的介质强度又迅速恢复起来。

为了进一步提高断路效果,所述固定横担与所述起吊装置通过六角沉头螺钉连接,所述起吊装置下方焊接所述上盖,所述上盖两侧均匀焊接所述防爆装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断路效果,所述上盖与所述机壳的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所述机壳内部安装所述复位器,所述复位器一端铰接所述绝缘拉杆,所述复位器与电源通信连接。

为为了进一步提高断路效果,所述绝缘拉杆一端焊接至所述真空灭弧室,所述真空灭弧室底部焊接所述绝缘盒。

为了进一步提高断路效果,所述机壳一侧通过所述固定螺钉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所述机壳两外侧均匀焊接所述进出线套管,所述进出线套管内部连接至所述真空灭弧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永磁真空断路器的设计,使得断路器短路效果更好,工作安全系数更高,断路器工作寿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1、固定横担;2、起吊装置;3、上盖;4、防爆装置;5、机壳;6、复位器;7、绝缘拉杆;8、真空灭弧室;9、绝缘盒;10、电流互感器;11、固定螺钉;12、进出线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永磁真空断路器,包括固定横担1、真空灭弧室8、电流互感器10,固定横担1下方设置有起吊装置2,起吊装置2下方设置有上盖3,上盖3上方设置有防爆装置4,防爆装置4下方设置机壳5,机壳5下方设置复位器6,复位器6一端设置绝缘拉杆7,绝缘拉杆7下方设置真空灭弧室8,真空灭弧室8下方设置绝缘盒9,绝缘盒9一侧设置电流互感器10,电流互感器10两侧设置固定螺钉11,固定螺钉11两侧设置进出线套管12。

上述结构中,当动、静触头在绝缘拉杆7的作用下分闸时,触头间产生电弧,触头表面在高温下挥发出蒸汽,由于触头设计为特殊形状,在电流通过时产生一磁场,电弧在此磁场作用下沿触头表面切线方向快速运动,在绝缘盒9上凝结了部分金属蒸汽,电弧在过真空灭弧室8时就熄灭了,触头间的介质强度又迅速恢复起来。

为了进一步提高断路效果,固定横担1与起吊装置2通过六角沉头螺钉连接,起吊装置2下方焊接上盖3,上盖3两侧均匀焊接防爆装置4,上盖3与机壳5的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机壳5内部安装复位器6,复位器6一端铰接绝缘拉杆7,复位器6与电源通信连接,绝缘拉杆7一端焊接至真空灭弧室8,真空灭弧室8底部焊接绝缘盒9,机壳5一侧通过固定螺钉11连接电流互感器10,机壳5两外侧均匀焊接进出线套管12,进出线套管12内部连接至真空灭弧室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