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分体式接地片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721发布日期:2018-10-19 22:2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具有分体式接地片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分体式接地片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通常为了更好地接地,会在外壳上特定设置有用于接地的结构,HDMI连接器也不例外。现有的HDMI连接器的接地结构通常是通过接地片来接地的,而其接地片通常是由HDMI连接器的外壳一体成型而成,其存在成型结构复杂,导致用于成型制作外壳的模具结构复杂,加大了制作成本。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分体式接地片的连接器,其实现了接地片与外壳之间的分体式结构设计,简化了制作模具,降低了制作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分体式接地片的连接器,包括外壳以及分体式组装于外壳上的接地片;该外壳一体连接有往外凸露的连接柱;该接地片包括有基部以及设置于基部上的接触部,该基部上开设有连接孔;该连接柱适配于连接孔内,并且,连接柱的外表面与连接孔的内壁面形成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冲压孔,所述外壳上自冲压孔的内壁面一体延伸形成有弯折弹性臂,前述连接柱自弯折弹性臂的外端一体向外延伸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柱设置有两个,冲压孔设置有两个,两个冲压孔的内壁面所连接的弯折弹性臂相应背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孔间距式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柱卡入相应的连接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冲压孔开设于外壳的顶壁上,所述连接柱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接地片设置于顶壁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便于连接柱适配于连接孔内的导引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内部包覆有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有绝缘本体及镶嵌成型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组;所述外壳具有一第一插接腔、止挡部;所述绝缘本体自后往前插入第一插接腔内,并绝缘本体的前侧受限于止挡部后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一体延伸而成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对称式设置于主体部两侧;所述外壳两侧的下端向下延伸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外壳之间形成有用于插接第一插接部的第二插接腔;当主体部自后往前插入第一插接腔时,所述第一插接部自后往前插入第二插接腔内,所述主体部的前侧受限于止挡部的后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凹设有用于绝缘本体限位的限位槽,相应地,所述外壳的两侧具有用于限位绝缘本体的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凸设于第一插接腔内;当主体部自后往前插入第一插接腔时,所述限位凸块适配于限位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部具有相互一体连接的横向板部、竖向板部,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横向板部上,所述竖向板部的两侧延伸有竖向弹性臂,所述接触部一体连接于竖向弹性臂一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向弹性臂上设置有镂空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外壳上分体式设置的接地片,保证了接地效果,同时,实现了接地片与外壳之间的分体式结构设计,简化了制作模具,降低了制作成本。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壳 11、连接柱

111、导引面 12、第一插接腔

13、止挡部 14、第二插接部

15、第二插接腔 16、限位凸块

17、冲压孔 18、弯折弹性臂

20、接地片 21、基部

22、接触部 23、横向板部

231、连接孔 24、竖向板部

25、竖向弹性臂 251、镂空部

30、绝缘本体 31、主体部

32、第一插接部 33、限位槽

40、端子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文中,以HDMI连接器为例作说明,其包括外壳10以及分体式组装于外壳10上的接地片20。

其中,该外壳10一体连接有往外凸露的连接柱11;该接地片20包括有基部21以及设置于基部21上的接触部22,该基部21上开设有连接孔231;该连接柱11适配于连接孔231内,并且,连接柱11的外表面与连接孔231的内壁面形成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柱11上设置有便于连接柱11适配于连接孔231内的导引面111。此处,优选将连接柱11设置于外壳10上,优选将连接孔231设置于接地片20上,以此,可简化接地片20的结构,同时,由于接地片整体通常较薄,若将连接柱设置于接地片上,可能会导致接地片结构平衡度较差,从而影响接地片安装于外壳上的稳定性;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连接柱设置于接地片上,将连接孔设置于外壳上,或者将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其他结构,只需满足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组装式设计,使得接地片与外壳分体式设置即可,在此,不做赘述;以及,接地片可适用于不同型号大小的连接器,大大提高了适用性,且拆装更换简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所述外壳10上开设有冲压孔17,所述外壳10上自冲压孔17的内壁面一体延伸形成有弯折弹性臂18,前述连接柱11自弯折弹性臂18的外端一体向外延伸而成;所述连接柱11设置有两个,冲压孔17设置有两个,两个冲压孔17的内壁面所连接的弯折弹性臂18相应背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孔231间距式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柱11卡入相应的连接孔231内;所述冲压孔17开设于外壳10的顶壁上,所述连接柱11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接地片20设置于顶壁上方。

所述外壳10的内部包覆有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有绝缘本体30及镶嵌成型于绝缘本体30上的端子组40;所述外壳10具有一第一插接腔12、止挡部13;所述绝缘本体30自后往前插入第一插接腔12内,并绝缘本体30的前侧受限于止挡部13后侧。

所述绝缘本体30具有主体部31及自主体部31向前一体延伸而成的第一插接部32,所述第一插接部32对称式设置于主体部31两侧;所述外壳10两侧的下端向下延伸有第二插接部14,所述第二插接部14与外壳10之间形成有用于插接第一插接部32的第二插接腔15;当主体部31自后往前插入第一插接腔12时,所述第一插接部32自后往前插入第二插接腔15内,所述主体部31的前侧受限于止挡部13的后侧。

所述主体部31的两侧凹设有用于绝缘本体30限位的限位槽33,相应地,所述外壳10的两侧具有用于限位绝缘本体30的限位凸块16;所述限位凸块16凸设于第一插接腔12内;当主体部31自后往前插入第一插接腔12时,所述限位凸块16适配于限位槽33内。此处,通过主体部31的前侧受限于止挡部13的后侧结合限位凸块16受限于限位槽33内的结构设计,使得绝缘本体30稳固安装于外壳10内,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且简单易拆装。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部21具有相互一体连接的横向板部23、竖向板部24,所述连接孔231设置于横向板部23上,所述竖向板部24的两侧延伸有竖向弹性臂25,所述接触部22一体连接于竖向弹性臂25一端;所述竖向弹性臂25上设置有镂空部25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外壳上分体式设置的接地片,保证了接地效果,同时,实现了接地片与外壳之间的分体式结构设计,简化了制作模具,降低了制作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