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503发布日期:2018-11-07 21:0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有机发光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分别率高、电能消耗低、对比度高、视角广以及能够做成超薄器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件领域。

图1是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该显示面板包括开口区103和围绕开口区103的非开口区104。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101和阴极102,其中,阴极102覆盖于显示面板的开口区103和非开口区104。通常,为了使显示面板保持较高的透光率,阴极102的厚度往往较小,这容易导致位于非开口区104的阴极102自身出现断裂口105,断裂口105包括阴极102部分断开和完全断开,阴极102部分断开则会使阴极102的电阻增加,降低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阴极102完全断开则会造成导致显示面板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区和围绕所述开口区的非开口区;

位于所述开口区内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

位于所述非开口区内的像素限定层,所述第二电极覆盖所述像素限定层;

以及位于所述非开口区内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和/或,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且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靠近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背离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

所述发光层覆盖所述像素限定层的第三表面以及部分第二表面;

所述导电层覆盖所述像素限定层的第二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发光层部分交叠。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层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合。

还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覆盖层覆盖各所述开口区和所述非开口区。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导电层与所述覆盖层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的0.5-1.0倍。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层为吸光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层为掺杂有铁或铬的导电膜,所述导电膜为石墨烯、聚乙炔、聚吡咯;或者,

所述导电层为纳米金或纳米铂。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位于非开口区内的导电层,导电层至少位于第二电极背离基板的一侧,或者,导电层位于像素限定层和第二电极之间,且导电层与第二电极电连接;通过在第二电极靠近基板或背离基板的一侧设置至少一层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的导电层,不仅能避免第二电极发生断路,还可以减小第二电极本身的电阻,提高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以及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虚线部分对应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限定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201,基板201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区207和围绕开口区207的非开口区208;位于开口区207内的发光单元202,发光单元202包括第一电极212、发光层222和第二电极232;第一电极212位于基板201上,发光层222位于第一电极212背离基板201一侧;第二电极232设置于发光层222背离第一电极212的一侧;位于非开口区208内的像素限定层203,第二电极232覆盖像素限定层203;以及位于非开口区208内的导电层204,导电层204位于第二电极232背离基板201的一侧,且导电层204与第二电极232电连接。

图3是图2中虚线部分对应的结构的放大图,可选地,为了使开口区207保持较高的光透性,第二电极232的厚度通常较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条件等原因,在第二电极232上容易出现断开区,虚线206示出了第一断开区216和第二断开区226,其中第一断开区216使第二电极232自身的连接不佳,造成第二电极232本身的电阻增大,但并没有造成第二电极232断开成两部分,造成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匀性降低;而第二断开区226则会导致第二电极232完全断开,造成显示面板不能正常显示。

因此,当在第二电极背离基板201的一侧设置导电层204时,204可以电连接第二电极232,降低由于在制造过程中造成的第二电极232断路的几率。示例性地,请继续参考图3,导电层204不仅可以电连接第二电极232,还可以填充第二电极232断开的部分,从而避免第二电极232在非开口区208出现断路,提高了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匀性。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相比,图4中导电层204的设置位置不同。具体地,参见图4,导电层204位于像素限定层203和第二电极232之间;且导电层204与第二电极232电连接。这样导电层204同样可以起到电连接第二电极232,避免第二电极232断路的作用。

继续参见图2和图4,通过设置与第二电极232导电层204,导电层204与第二电极232电连接,相当于增加了位于非开口区208的第二电极232的厚度。由于第二电极232的厚度增加,第二电极232的电阻会相应地减小,第二电极232的导电能力增强,同样可以起到增强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位于非开口区内的导电层,导电层位于第二电极背离基板的一侧,或者,导电层位于像素限定层和第二电极之间,且导电层与第二电极电连接;通过在第二电极靠近基板或背离基板的一侧设置至少一层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的导电层,不仅能避免第二电极发生断路,还可以减小第二电极本身的电阻,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以及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示出显示面板的导电层204设置于第二电极232和像素限定层203的之间,图3仅示出显示面板的导电层204设置于第二电极232远离基板201的一侧。这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两个具体示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在实际设置时,可选地,在第二电极232和像素限定层203之间,以及在第二电极232远离基板201的一侧,可以同时设置与第二电极232电连接的导电层204。

可选地,在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导电层204可以采用镀膜工艺生成。示例性地,导电层204可以使用掩膜板,利用蒸镀、磁控溅射或脉冲激光沉积等镀膜工艺生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镀膜方法,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限定层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2和图5,像素限定层203包括靠近基板201的第一表面213、背离基板201的第二表面223以及连接第一表面213和第二表面223的第三表面233;发光层222覆盖像素限定层203的第三表面233以及部分第二表面223;导电层204覆盖像素限定层的第二表面223的至少部分区域。可选地,第一表面213的一部分与基板201连接,另一部分位于第一电极212背离基板201一侧。发光层222还可以根据需要只覆盖部分第三表面233而不覆盖第二表面223;同理,导电层204还可以覆盖像素限定层的第二表面223的全部区域以及第三表面233靠近第二表面223的部分区域。

可选地,导电层204可以与发光层222部分交叠。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不影响开口区207的发光和显示,导电层204只设置于非开口区208并与位于非开口区208的第二电极232电连接。因此,当导电层204与发光层222部分交叠时,其交叠的范围仅限于非开口区,所以导电层204只能与发光层222部分交叠。

或者,可选地,导电层204在基板201上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层222在基板201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合;此时,导电层204仅设置于位于两个相邻的发光层222之间。导电层204的设置可以视实际需要而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限定导电层204位于非开口区208,而不做其他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层205,覆盖层205可以位于第二电极232背离基板201的一侧,覆盖层205可以覆盖各开口区207和围绕开口区207的非开口区208。可选地,开口区207能够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光,为了使开口区207发出的光能够被导出,覆盖层205通常为透光的半导体材料,一般来说,覆盖层205的光导出率越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越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越好。

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导电层204位于第二电极232背离基板201的一侧,且导电层204与覆盖层205电连接。通常,第二电极232一般为金属材料,覆盖层205为半导体材料;同时,为了使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透光率,第二电极232的厚度往往很小;这很容易导致第二电极232与覆盖层205形成欧姆接触。欧姆接触通常产生于半导体和金属的接触面处,欧姆接触会产生欧姆电阻。对于显示面板,第二电极232和覆盖层205之间的欧姆电阻越小时,显示面板的功耗越小;如果第二电极232和覆盖层205之间形成欧姆接触并产生欧姆电阻,会增加整个显示面板的功耗,同时会一定程度地降低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通过在第二电极232和覆盖层205之间设置导电层204,可以避免第二电极232和覆盖层205之间形成欧姆接触,产生欧姆电阻,降低显示面板功耗。

如果导电层204的厚度太小时,不能显著改善第二电极232和导电层204之间的连接关系,对降低第二电极232和导电层204之间的欧姆接触的效果不佳;如果导电层204的厚度过大,则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整体尺寸,对整个显示面板的加工工艺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可选地,导电层204的厚度可以为第二电极232的厚度的0.5-1.0倍。

进一步地,导电层204可以为吸光材料。由于覆盖层205覆盖了开口区207以及非开口区208,在显示面板工作时,位于非开口区208部分的覆盖层205会反射来自外界的杂散光,被反射的杂散光会与开口区207发出的光混在一起,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降低用户的视觉体验。因此,当导电层204为吸光材料时,导电层204可以吸收杂散光,减少杂散光反射率,增加显示面板的显示对比度,增强显示效果。此外,在显示面板关闭时,吸光材料还可以增强显示面板的全黑效果。

请参考图2,当导电层204位于第二电极232和覆盖层205之间时,对于显示面板的非开口区208,来自外界的杂散光进入到显示面板背离基板201的一侧时,杂散光首先穿过显示面板的覆盖层205并到达导电层204背离基板的一侧,由于导电层204为吸收材料,因此,杂散光在覆盖层205和导电层204交界面处被导电层204吸收。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当导电层204位于第二电极232和像素限定层203之间时,对于显示面板的非开口区208,来自外界的杂散光进入到显示面板背离基板201的一侧时,杂散光首先穿过显示面板的覆盖层205,到达第二电极232。由于第二电极232为透光结构,因此到达第二电极232的杂散光一部分进一步穿过第二电极232并到达第二电极232与导电层204的交界面,进而被导电层204吸收。另一部分在第二电极232与覆盖层205的交界面反射,其形成的发射光会与开口区207发出的光混在一起,进入使用者眼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显然,从吸收杂散光的角度考虑,图2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对杂散光的减反射效果优于图4中提供的显示面板。

由于显示面板对杂散光的吸收能力越强,其显示效果越好。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导电层204位于覆盖层205和第二电极232之间时,显示面板对杂散光的吸收多,反射少,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达到最佳。因此,优选地,为了使显示面板具有较强的吸光效果,可以把导电层204设置于覆盖层205和第二电极232之间。

可选地,导电层204可以为掺杂有铁或铬的导电膜,该导电膜可以为石墨烯、聚乙炔、聚吡咯;或者,导电层204可以为纳米金或纳米铂。示例性地,石墨烯是一种导电性良好的材料,其在常温下有很高的电导率;掺杂铁或铬不仅可以提高石墨烯导电膜的导电性能,还能提高石墨烯的光吸收率。而纳米金是以高纯度的金属金为原料,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把金属金制作成直径为15nm以下金颗粒,大大提高了金属金固有的电学和光学特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区和围绕开口区的非开口区;位于开口区内的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位于基板上,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基板一侧;第二电极设置于发光层背离第一电极的一侧;位于非开口区内的像素限定层,第二电极覆盖所述像素限定层;以及位于非开口区内的导电层,导电层位于第二电极背离基板的一侧,和/或,导电层位于像素限定层和第二电极之间;且导电层与第二电极电连接。导电层可以与发光层部分交叠,或者导电层也可以与发光层在基板上的投影不重合。导电层可以为吸光材料。

通过在第二电极靠近基板或背离基板的一侧设置至少一层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的导电层,能够减少第二电极断路的情况发生,增强非开口区对外界杂散光的吸收能力,能够降低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当导电层设置于第二电极和覆盖层之间时,还可以避免第二电极和覆盖层之间发生欧姆接触,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提高显示面板对外界杂散光的吸收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或电脑等。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