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绝缘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8216发布日期:2018-10-13 00:1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芯绝缘片。



背景技术:

锂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环保等特点,在众多方面例如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以及储能领域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因为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而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大部分动力电池在装配时都是直接将裸电芯入壳封装,导致因裸电芯直接与铝壳接触而造成锂电池短路并引起电动车汽车起火甚至爆炸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如何解决锂电池的应用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动力电池研究的热点。

目前,为了避免裸电芯直接与铝壳接触而造成锂电池短路,大部分锂电池生产厂家采用的是在裸电芯外侧覆盖一层绝缘片,来将裸电芯与铝壳阻隔。具体是在裸电芯入壳封装前,先利用绝缘片贴着裸电芯的外侧面折成中空方体结构,然后再将包有裸电芯的中空方体结构绝缘片放入铝壳内,最后再利用电池盖板进行封装。其中,为了保证裸电芯上沿能够与电池盖板上的正负极耳相接触,因此需要由绝缘片折成的中空方体结构的上侧是呈开口状态的,同时为了保证绝缘片与电芯盖板之间不存在间隙,一般会在电芯盖板的下侧连接盖板支架,然后将中空方体结构的绝缘片上侧与盖板支架采用电烙铁等工具以热熔方式固定在一起,由此使得中空方体结构的绝缘片与盖板固定在一起。

然而,由于热熔方式并不具备较高的连接强度,而电动汽车在行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颠簸或磕碰,这样会对安装造汽车上的动力电池造成震动和冲击而导致绝缘片与盖板支架的热熔处断裂,从而造成绝缘片脱落使得裸电芯上侧存在直接与铝壳接触而引发短路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芯绝缘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芯绝缘片与盖板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芯绝缘片,包括第一基片、第二基片以及第三基片,第一基片的下侧边与第二基片的上侧边相连接且第二基片的下侧边与第三基片的上侧边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基片的左、右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侧折片,所述的第三基片的左、右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二侧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片的上侧边位于第一侧折片的上侧边外,且在位于第一侧折片上侧边外的第一基片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

在使用时,将第一基片沿着与第二基片的连接处以及第三基片沿着第二基片的连接处均向上折起90度,由此使得绝缘片呈U字型;然后将裸电芯放置在折成U字型的绝缘片内,再将两第一侧折片沿着与第一基片的连接处向折成U字型的绝缘片内侧翻折90度,两第二侧折片沿着与第三基片的连接处向折成U字型的绝缘片内侧翻折90度,由此使得绝缘片被进一步折成上侧开口的中空方体结构。

由于在绝缘片呈片状结构时第一基片的上侧边位于第一侧折片的上侧边外,因此当绝缘片折成上侧开口的中空方体结构后,由第一基片构成的绝缘片一侧面高度自然要高于中空方体结构其余侧面的高度,也就是说该高出的部分成为了绝缘片折成中空方体结构后能够用于连接的结构。这样一来,只需在对应的盖板支架内侧设置与第一定位孔形状相同的第一连接体,然后在将折成中空方体结构的绝缘片与盖板支架连接时将由第一基片构成的绝缘片一侧面高出的部分伸入两个盖板支架之间并使第一连接体嵌入第一定位孔内就可以使绝缘片与盖板之间形成了凹凸配合的连接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很好地提高绝缘片与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然后只需再以绝缘胶带进行固定,就可以保证绝缘片与盖板支架之间的有效连接,避免了因绝缘片脱落而导致裸电芯直接与铝壳接触并引发短路。

在上述的电芯绝缘片中,所述的第一定位孔为长方形孔,且各第一定位孔的长边均与第一基片的上侧边相平行。

将第一定位孔设置为长方形孔,且各第一定位孔的长边均与第一基片的上侧边相平行,可以使各第一定位孔的面积和尽可能地大,从而尽可能地增大绝缘片与盖板支架之间的连接面积以提高连接强度。

在上述的电芯绝缘片中,所述的第三基片的下侧边位于第二侧折片的下侧边外,且在位于第二侧折片下侧边外的第二基片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

当绝缘片折成上侧开口的中空方体结构时,第三基片与第一基片是相平行的,那么将第三基片的下侧边设置为位于第二侧折片的下侧边外就会使由第三基片构成的绝缘片一侧面高度也要要高于中空方体结构除第一基片外的其余侧面的高度,也就是说该高出的部分也成为了绝缘片折成中空方体结构后能够用于连接的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增加了本绝缘片与盖板之间的连接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绝缘片与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的电芯绝缘片中,所述的第二定位孔为长方形孔,且各第二定位孔的长边均与第三基片的下侧边相平行。

将第二定位孔设置为长方形孔,且各第二定位孔的长边均与第三基片的下侧边相平行,可以使各第二定位孔的面积和尽可能地大,从而尽可能地增大绝缘片与盖板支架之间的连接面积以提高连接强度。

在上述的电芯绝缘片中,所述的第一定位孔的数量与第二定位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当第一基片与第三基片分别折起呈相对状态时各第一定位孔与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正对。

第一定位孔的数量设置为与第二定位孔的数量相同,且当第一基片与第三基片分别折起呈相对状态时各第一定位孔与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正对,这样可以使折成上侧开口的中空方体结构的绝缘片与两盖板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较为对称,稳定性更好。

一种电芯绝缘片,包括第一基片、第二基片以及第三基片,第一基片的下侧边与第二基片的上侧边相连接且第二基片的下侧边与第三基片的上侧边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基片的左、右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侧折片,所述的第三基片的左、右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二侧折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侧折片的上侧边位于第一基片的上侧边外,且在位于第一基片上侧边外的第一侧折片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定位孔。

由于在绝缘片呈片状结构时第一侧折片的上侧边位于第一基片的上侧边外,因此当绝缘片折成上侧开口的中空方体结构后,由第一侧折片构成的绝缘片一侧面高度自然要高于中空方体结构其余侧面的高度,也就是说该高出的部分成为了绝缘片折成中空方体结构后能够用于连接的结构。这样一来,只需在对应的盖板支架内侧设置与第三定位孔形状相同的第一连接体,然后在将折成中空方体结构的绝缘片与盖板支架连接时将由第一侧折片构成的绝缘片一侧面高出的部分伸入两个盖板支架之间并使第三连接体嵌入第三定位孔内就可以使绝缘片与盖板之间形成了凹凸配合的连接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很好地提高绝缘片与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然后只需再以绝缘胶带进行固定,就可以保证绝缘片与盖板支架之间的有效连接,避免了因绝缘片脱落而导致裸电芯直接与铝壳接触并引发短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芯绝缘片通过将第一基片的上侧边位于第一侧折边的上侧边外或是将第一侧折片的上侧边位于第一基片的上侧边外,使得折成上侧开口的中空方体结构的绝缘片上形成了能够与盖板支架进行实体连接的结构,很好地提高了绝缘片与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绝缘片与盖板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避免了因绝缘片脱落而导致裸电芯直接与铝壳接触并引发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芯绝缘片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基片;1a、第一定位孔;2、第二基片;2a、圆形通孔;3、第三基片;3a、第二定位孔;4、第一折痕;5、第二折痕;6、第一侧折片;7、第一侧折痕;8、第二侧折片;9、第二侧折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电芯绝缘片,包括第一基片1、第二基片2与第三基片3,第一基片1的下侧边与第二基片2的上侧边相连接且在第一基片1与第二基片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折痕4,第二基片2的下侧边与第三基片3的上侧边相连接且在第二基片2与第三基片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折痕5,第一折痕4与第二折痕5相平行,第二基片2上贯穿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2a。

第一基片1的左、右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侧折片6,且第一基片1与两第一侧折片6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一侧折痕7,且两第一侧折痕7相平行并与第一折痕4相垂直。第一基片1的下侧边与第一侧折片6的下侧边相齐平,第一基片1的上侧边位于第一侧折片6的上侧边外,且在位于第一侧折片6外的第一基片1上贯穿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a。

第三基片3的左、右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二侧折片8,且第三基片3与两第二侧折片8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二侧折痕9,且两第二侧折痕9相平行且与第二折痕5相垂直。第三基片3的上侧边与第二侧折片8的上侧边相齐平,第三基片3的下侧边位于第二侧折片8的下侧边外,且在位于第二侧折片8外的第三基片3上贯穿设置有第二定位孔3a。

第一基片1与第三基片3的形状及大小均相同,第一侧折片6与第二侧折片8的形状及大小均相同,且第三基片3左侧边与对应第二侧折片8之间的第二侧折痕9和第一基片1左侧边与对应第一侧折片6之间的第一侧折痕7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三基片3右侧边与对应第二侧折片8之间的第二侧折痕9和第一基片1右侧边与对应第一侧折片6之间的第一侧折痕7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a与第二定位孔3a均为长方形孔,第一定位孔1a的数量为三个且各第一定位孔1a的长边均与第一基片1的上侧边相平行。第二定位孔3a的数量与第一定位孔1a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第二定位孔3a的长边均与第三基片3的下侧边相平行,且当第一基片1与第三基片3分别折起呈正对状态时第一定位孔1a与对应的第二定位孔3a相正对。

在使用时,将第一基片1沿着第一折痕4相对于第二基片2向上折起90度以及第三基片3沿着第二折痕5相对于第二基片2向上折起90度,由此确保第一基片1与第三基片3相互平行,从而使得绝缘片呈U字型;然后将裸电芯放置在折成U字型的绝缘片内,再将第一基片1两侧的第一侧折片6分别沿着对应的第一侧折痕7向折成U字型的绝缘片内侧翻折90度,第三基片3两侧的第二侧折片8分别沿着对应的第二侧折痕9向折成U字型的绝缘片内侧翻折90度,各侧折片均翻折完成后使得绝缘片呈上端开口的中空方体结构,且呈中空方体结构的绝缘片各内侧面分别贴合在裸电芯对应的外侧面上。

由于在绝缘片呈片状结构时第一基片1的上侧边位于第一侧折片6的上侧边外且第三基片3的下侧边位于第二侧折片8的下侧边外,因此当绝缘片折成中空方体结构后,由第一基片1构成的绝缘片一侧面高度与由第三基片3构成的绝缘片一侧面高度自然要高于绝缘片另外两个侧面的高度,且第一定位孔1a位于由第一基片1构成的绝缘片一侧面的上沿,第二定位孔3a位于由第三基片3构成的绝缘片一侧面的上沿,由此就使得绝缘片折成中空方体结构后的上端形成了能够用于连接的结构。

这样一来,只需在其中一个盖板支架的内侧设置与第一定位孔1a形状相同的第一连接体,在另一个盖板支架的内侧设置与第二定位孔3a形状相同的第二连接体,然后在将折成中空方体结构的绝缘片与两个支架连接时将由第一基片1构成的绝缘片一侧面高出的部分伸入两个盖板支架之间并使第一连接体嵌入第一定位孔1a内,由第三基片3构成的绝缘片一侧面高出的部分伸入两个盖板支架之间并使第二连接体嵌入第二定位孔3a内。通过第一连接体嵌入第一定位孔1a内以及第二连接体嵌入第二定位孔3a内使得折成中空方体结构的绝缘片与两个盖板支架之间形成了具有一定强度的连接结构,然后再辅以胶带进行固定,就可以保证绝缘片与盖板支架之间的有效连接,避免了因绝缘片脱落而导致裸电芯直接与铝壳接触并引发短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侧折片6的上侧边位于第一基片1的上侧边外,且在位于第一基片1上侧边外的第一侧折片6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定位孔。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