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直立式双层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9177发布日期:2018-10-30 23:2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型直立式双层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超薄型直立式双层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如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MP3机、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等,这些设备通常需要依靠USB连接器实现与计算机的连接。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通串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由于USB连接器具有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以致使用十分之广泛。

作为一种重要类型的电连接器,双层USB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电脑主机;现有的双层USB连接器一般包括有绝缘框架、以上下分布方式插装固定于绝缘框架中的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分别安装于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上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分别套设于该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外围的第一金属壳和第二金属壳以及安装于绝缘框架外围的金属壳体,其中,该第一金属壳与第一绝缘座之间形成第一插接空间,该第二金属壳与第二缘座之间形成第二插接空间。上述结构的双层USB连接器零部件多,组装起来较为繁琐,且需要设计多组冲压和塑胶模具,成本较高,工序复杂,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薄型直立式双层USB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超薄型直立式双层USB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中部成型有中间隔板以及位于中间隔板两侧的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第一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插设于该绝缘本体上,且该第一端子组中第一端子上的第一接触部显露于该第一舌板表面外;第二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插设于该绝缘本体上,且该第二端子组中第二端子上的第二接触部显露于该第二舌板表面外;金属外壳,其套设于该绝缘本体外围;呈U字形的金属夹套,其套设于该中间隔板上,并与金属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夹套一侧面与金属外壳及第一舌板之间形成第一插接槽,且该金属夹套一侧面成型有第一弹性抵压臂,该第一弹性抵压臂置于第一插接槽中;所述金属夹套另一侧面与金属外壳及第二舌板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且该金属夹套另一侧面成型有第二弹性抵压臂,该第二弹性抵压臂置于第二插接槽中;所述金属外壳成型有若干第三抵压臂,该第三抵压臂置于该第一插接槽和/或第二插接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本体下端成型有若干第一定位插孔以及成型于该第一定位插孔旁侧并向上凸起的定位夹块,所述金属外壳下端成型有若干第一定位插片,该定位插片插设于该第一定位插孔中,且该定位夹块与所述金属外壳下端外表面抵压定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外壳下端成型有若干第一铆压片,该第一铆压片与所述绝缘本体铆合定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夹块上端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金属外壳下端成型的接地脚穿过绝缘本体下端面以显露于该绝缘本体下端面外;所述绝缘本体下端成型有若干垫高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两定位夹块之间形成有呈直角状的限位槽;所述金属外壳下端成型有若干呈直角状的限位板,该限位板卡嵌于该限位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夹套包括有主体板以及沿该主体板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贴合于所述中间隔板两侧面,且该第一夹板两端均成型有第一弹性抵压部,该第一弹性抵压部与金属外壳弹性抵压;该第二夹板两端均成型有第二弹性抵压部,该第二弹性抵压部与金属外壳弹性抵压。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板两端均成型有第二铆压片,该金属外壳上端两端设置有与该第二铆压片适配的铆压位,该第二铆压片铆合定位于该铆压位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夹板两端均成型有第一孔位,令第一弹性抵压部形成呈V字形的弹性凸条;所述第二夹板两端均成型有第二孔位,令第二弹性抵压部形成呈V字形的弹性凸条。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夹板下端成型有第二定位插片,该第二定位插片上冲切形成有第一定位卡片;所述第二夹板下端成型有第三定位插片,该第三定位插片上冲切形成有第二定位卡片;所述绝缘本体于中间隔板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第三定位插孔,且该第二、第三定位插孔内壁还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卡槽,所述第二、第三定位插片分别穿设于该第二、第三定位插孔中,且该第一、第二定位卡片分别与第一、第二卡槽卡合定位,令金属夹套固定套接于该中间隔板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本体上插装有吸附盖,该吸附盖上端设置有一吸附平面,且该吸附盖侧边设置有一缺口;所述绝缘本体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0mm;所述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端口内壁均设置有倒C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结构的绝缘本体,其结构更加稳固,且本实用新型零部件少,结构简单,组装起来更为简便,需要设计冲压和塑胶模具组少,成本较低,工序简单,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金属夹套两侧面成型的第一、第二弹性抵压臂用于增强插拔力,保证插头能够稳定插入第一插接口或第二插接口中,并形成稳定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拆卸金属外壳后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拆卸金属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装载吸附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9所示,为一种超薄型直立式双层USB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以及套设于该绝缘本体1外围的金属外壳4和套接于绝缘本体1上并与该金属外壳4固定连接的金属夹套5。

所述绝缘本体1中部成型有中间隔板11以及位于中间隔板11两侧的第一舌板12及第二舌板13;所述第一端子组2插设于该绝缘本体1上,且该第一端子组2中第一端子21上的第一接触部22显露于该第一舌板12表面外;所述第二端子组3插设于该绝缘本体1上,且该第二端子组3中第二端子31上的第二接触部311显露于该第二舌板13表面外。

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引脚部及第二端子的第二引脚部均垂直伸出于绝缘本体下端面外,以呈直立状态。

所述金属夹套5呈U字形,其套设于该中间隔板11上,并与金属外壳4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金属夹套5一侧面与金属外壳4及第一舌板12之间形成第一插接口10,且该金属夹套5一侧面成型有第一弹性抵压臂501,该第一弹性抵压臂501置于第一插接口10中;所述金属夹套5另一侧面与金属外壳4及第二舌板13之间形成第二插接口20,且该金属夹套5另一侧面成型有第二弹性抵压臂502,该第二弹性抵压臂502置于第二插接口20中;所述金属外壳4成型有若干第三抵压臂41,该第三抵压臂41置于该第一插接口10和/或第二插接口20中。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结构的绝缘本体,其结构更加稳固,且本实用新型零部件少,结构简单,组装起来更为简便,需要设计冲压和塑胶模具组少,成本较低,工序简单,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金属夹套5两侧面成型的第一、第二弹性抵压臂用于增强插拔力,保证插头能够稳定插入第一插接口10或第二插接口20中,并形成稳定通信。

所述第一插接口10和第二插接口20端口内壁均设置有倒C角100,此该倒C角100具有引导作用,便于外界插头快速插入该第一插接口10或第二插接口20中。

所述绝缘本体1下端成型有若干第一定位插孔101以及成型于该第一定位插孔101旁侧并向上凸起的定位夹块102,所述金属外壳4下端成型有若干第一定位插片401,该第一定位插片401插设于该第一定位插孔101中,且该定位夹块102与所述金属外壳4下端外表面抵压定位,以此保证金属外壳4稳定装配于该绝缘本体1上。再者,所述金属外壳4下端成型有若干第一铆压片402,该第一铆压片402与所述绝缘本体1铆合定位,进一步保证金属外壳4与该绝缘本体1装配结构的稳定性。另外,两定位夹块102之间形成有呈直角状的限位槽103;所述金属外壳4下端成型有若干呈直角状的限位板404,该限位板404卡嵌于该限位槽103中,再进一步保证金属外壳4与该绝缘本体1装配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定位夹块102上端设置有引导斜面,可引导金属外壳4下端的第一定位插片401顺利插设于该第一定位插孔101中;所述金属外壳4下端成型的接地脚403穿过绝缘本体1下端面以显露于该绝缘本体1下端面外。

所述绝缘本体1下端成型有若干垫高脚14,在本实用新型与PCB板装配后,该垫高脚14与PCB板接触,使该绝缘本体1下端与PCB板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以利于产品过REFLOW制程时,回流焊机器中热空气对流,使焊接材料更加容易熔化,产品焊接更牢固。

所述金属夹套5包括有主体板51以及沿该主体板51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3,该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3分别成型有所述的第一弹性抵压臂501和第二弹性抵压臂502。该第一夹板52和第二夹板53分别贴合于所述中间隔板11两侧面,且该第一夹板52两端均成型有第一弹性抵压部521,该第一弹性抵压部521与金属外壳4弹性抵压;该第二夹板53两端均成型有第二弹性抵压部531,该第二弹性抵压部531与金属外壳4弹性抵压,以此使金属夹套5与中间隔板11组装后与金属外壳4形成干涉,提升金属夹套5与金属外壳4接触的稳定性。另外,所述主体板51两端均成型有第二铆压片511,该金属外壳4上端两端设置有与该第二铆压片511适配的铆压位405,该第二铆压片511铆合定位于该铆压位405上,以此进一步提升金属夹套5与金属外壳4接触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夹板52两端均成型有第一孔位,令第一弹性抵压部521形成呈V字形的弹性凸条;所述第二夹板53两端均成型有第二孔位,令第二弹性抵压部531形成呈V字形的弹性凸条。

所述第一夹板52下端成型有第二定位插片522,该第二定位插片522上冲切形成有第一定位卡片523;所述第二夹板53下端成型有第三定位插片532,该第三定位插片532上冲切形成有第二定位卡片533;所述绝缘本体1于中间隔板11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第三定位插孔104、105,且该第二、第三定位插孔104、105内壁还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卡槽106、107,所述第二、第三定位插片522、532分别穿设于该第二、第三定位插孔104、105中,且该第一、第二定位卡片523、533分别与第一、第二卡槽106、107卡合定位,令金属夹套5固定套接于该中间隔板11上,且其装配结构十分稳固。

所述绝缘本体1上插装有吸附盖6,该吸附盖6上端设置有一吸附平面,且该吸附盖6侧边设置有一缺口61,此吸附盖可以自由拆取,并在吸附盖上设有吸附平面,方便在回流焊制程中,采用自动机械装置吸附产品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并且吸附盖大于产品卡合部件外形尺寸,以利回流焊后拆取吸附盖。

所述绝缘本体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0mm,使本实用新型体现小,厚度薄,利于超薄机型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结构的绝缘本体,其结构更加稳固,且本实用新型零部件少,结构简单,组装起来更为简便,需要设计冲压和塑胶模具组少,成本较低,工序简单,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金属夹套5两侧面成型的第一、第二弹性抵压臂用于增强插拔力,保证插头能够稳定插入第一插接口10或第二插接口20中,并形成稳定通信。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