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散热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018发布日期:2019-01-13 16:46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高效散热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高效散热锂电池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电池一般是采用酸铅蓄电池,其体积大,重量重,而锂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自放电少、寿命长,是长寿命高可靠性仪器和仪表的理想能源,因工作温度范围高,也是汽车电子首选支持电源。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对温度变化较敏感,特别是车辆上运用的大容量、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车辆上的装载空间有限,所需电池数目较大,电池均为紧密排列连接。当车辆在高速、低速、加速、减速等交替变换的不同行驶状况下运行时,电池会以不同倍率放电,以不同生热速率产生大量热量,加上时间累积以及空间影响会产生不均匀热量聚集,从而导致电池组运行环境温度复杂多变。如果长时间积累,会造成部分电池过充电或过放电,如果电池组在高温下得不到及时通风散热,将会导致电池组系统温度过高或温度分部不均匀,最终将降低电池充放电循环效率,影响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发挥,严重时导致热失控,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的高效散热锂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效散热锂电池组,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内部的若干个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将箱体分成若干个用于放置并联电芯的放置槽,所述散热板与电芯之间设有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胶片的两面分别与散热板和电芯贴合;所述散热板内部阵列有导热通道,所述导热通道内通过有冷却介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箱体的侧面和底面均贴合有散热板。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散热板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或冷却风。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散热板自靠近导热硅胶片一次向背离导热硅胶片一次分别包括导热层、铝制基层和红外转化层,所述铝制基层靠近导热层一侧表面阵列有若干个第一凹槽,背离导热层一侧表面阵列有若干个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均填充有导热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一方面,设有散热板和导热硅胶片,且导热硅胶片的两面分别与散热板和电芯贴合,电芯的热量,通过导热硅胶片传导至散热板,再通过散热板传递至外部,防止电芯温度过高,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第二方面,散热板内部阵列有导热通道,所述导热通道内通过有冷却介质,传递至散热板的热量,经导热通道内部的冷却介质快速带走热量,防止电芯温度过高,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第三方面,在箱体内部设有散热板和导热硅胶片,且导热硅胶片直接和电芯接触,导热硅胶片具有较好的弹性势能,增加了锂电池组整体的抗冲击性。

2、箱体的侧面和底面均贴合有散热板,通过散热板快速将箱体内部的热量传递至箱体外部,防止电芯温度过高,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3、散热板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或冷却风,适用范围广,冷却效果好,防止电芯温度过高,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4、散热板自靠近导热硅胶片一次向背离导热硅胶片一次分别包括导热层、铝制基层和红外转化层,所述铝制基层靠近导热层一侧表面阵列有若干个第一凹槽,背离导热层一侧表面阵列有若干个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均填充有导热介质,当热量传递至散热板时,先经导热层快速传导至铝制基层,再经铝制基层和内部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快速传递至红外转化层,经红外转化层将热量转化为红外线而辐射到外界环境中,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A处放大图和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高效散热锂电池组100,包括箱体110,设置于箱体110内部的若干个散热板120,所述散热板120将箱体110分成若干个用于放置并联电芯130的放置槽,所述散热板120与电芯130之间设有导热硅胶片140,导热硅胶片140的两面分别与散热板120和电芯130贴合;所述散热板120内部阵列有导热通道121,所述导热通道121内通过有冷却介质。

箱体110的侧面和底面均贴合有散热板120,通过散热板120快速将箱体110内部的热量传递至箱体110外部,防止电芯130温度过高,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散热板120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或冷却风,适用范围广,冷却效果好,防止电芯130温度过高,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散热板120自靠近导热硅胶片140一次向背离导热硅胶片140一次分别包括导热层120a、铝制基层120b和红外转化层120c,所述铝制基层120b靠近导热层120a一侧表面阵列有若干个第一凹槽120d,背离导热层120a一侧表面阵列有若干个第二凹槽120e,且第一凹槽120d和第二凹槽120e内均填充有导热介质,当热量传递至散热板120时,先经导热层120a快速传导至铝制基层120b,再经铝制基层120b内部的第一凹槽120d、第二凹槽120e快速传递至红外转化层120c,经红外转化层120c将热量转化为红外线而辐射到外界环境中,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一方面,设有散热板120和导热硅胶片140,且导热硅胶片140的两面分别与散热板120和电芯130贴合,电芯130的热量,通过导热硅胶片140传导至散热板120,再通过散热板120传递至外部,防止电芯130温度过高,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第二方面,散热板120内部阵列有导热通道121,所述导热通道121内通过有冷却介质,传递至散热板120的热量,经导热通道121内部的冷却介质快速带走热量,防止电芯130温度过高,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第三方面,在箱体110内部设有散热板120和导热硅胶片140,且导热硅胶片140直接和电芯130接触,导热硅胶片140具有较好的弹性势能,增加了锂电池组100整体的抗冲击性。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原理为:

电芯130工作产生的热量,经导热硅胶片140传递至散热板120,在散热板120内,先经导热层120a传递至铝制基层120b,再传递至红外转化层120c,经红外转化层120c辐射至外界,散热效果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