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体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4296发布日期:2019-01-16 00:1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腔体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体滤波器。



背景技术:

腔体滤波器作为一种频率选择装置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在通信基站系统中,主要用于选择通信信号,滤除通信信号频率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

现有的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设于腔体内的多个抽头腔及连接抽头腔与输入/输出端口的连接杆,即信号由输入端口通过连接杆传输至抽头腔,最终传输至输出端口。当腔体滤波器的端口位置特殊而导致连接杆较长时,将连接杆安装至腔体内会使连接杆弯曲不平,造成连接杆阻抗不能达到所需值,会引起腔体与连接杆之间的匹配失调,使端口的时延数据不稳定,从而使腔体内产生干扰谐振,最终导致腔体滤波器在调试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端口时延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和覆盖在所述腔体上的盖板;所述腔体上设有传输端口,所述腔体内设有与所述传输端口对应的端口抽头腔,所述端口抽头腔与所述传输端口之间设有谐振腔;所述谐振腔与所述传输端口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所述谐振腔内设有谐振杆,所述谐振杆的谐振频率可调。

优选地,所述腔体内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端口抽头腔。

优选地,所述端口抽头腔与所述传输端口之间设有多个谐振腔。

优选地,所述端口抽头腔与所述谐振腔之间还设有用于微调耦合量的调节组件。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为设于所述腔体内并凸伸出所述盖板的耦合螺杆,所述耦合螺杆可沿所述盖板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耦合螺杆的轴线、所述端口抽头腔的谐振杆的轴线和所述谐振腔的谐振杆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腔体滤波器,通过在端口抽头腔与传输端口之间增加谐振腔,减小了连接杆的长度,避免了腔体与连接杆之间的匹配失调。且调节谐振腔内的谐振杆的谐振频率而使频率波峰靠近或远离腔体滤波器的通带,从而增加或减少端口抽头腔与传输端口的耦合量,进而调节传输端口的时延值,时延值的可调保证了腔体滤波器的一致性,可满足高抑制腔体滤波器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常规的腔体滤波器的HFSS模型分析结果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实施例的HFSS模型分析结果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腔体滤波器;11、输入端口;12、谐振腔; 121、谐振杆;13、抽头腔;14、抽头腔;15、谐振腔;151、谐振杆;16、耦合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1,包括腔体、覆盖在腔体上的盖板、传输端口、与传输端口对应的端口抽头腔、设于传输端口与端口抽头腔之间的谐振腔及连接谐振腔与传输端口的连接杆。通过在传输端口增加谐振腔而减小了连接杆的长度,避免了腔体与连接杆之间的匹配失调。

具体地,本实施例以传输端口为输入端口为例进行阐述。其它实施例中,传输端口可以为输出端口。可根据实际需要只在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设置谐振腔,也可以同时在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设置谐振腔。

端口抽头腔包括并联设置的端口抽头腔13和端口抽头腔14而使腔体滤波器1具有两通道。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更多的与端口抽头腔13和端口抽头腔14并联的端口抽头腔,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

谐振腔12串联于端口抽头腔13与输入端口11之间,并通过连接杆17 与输入端口11相连。谐振腔15串联于端口抽头腔14与输入端口11之间,并通过连接杆18与输入端口11相连,信号通过输入端口11从外部进入腔体滤波器1,首先通过连接杆17和连接杆18传输至谐振腔12和谐振腔15,再传输给端口抽头腔13和端口抽头腔14,最终传输到腔体滤波器1的输出端口而输出至外部。

较优地,谐振腔12内设有谐振杆121,通过调节谐振杆121的谐振频率而使频率波峰靠近或远离腔体滤波器1的通带,从而增加或减少端口抽头腔 13与输入端口11的耦合量,进而增大或减小输入端口11的时延值。

同理,谐振腔15内设有谐振杆151,通过调节谐振杆151的谐振频率而使频率波峰靠近或远离腔体滤波器1的通带,从而增大或减小输入端口11 的时延值。

进一步地,端口抽头腔13和谐振腔12之间还设有调节组件,用于微调耦合量。具体地,调节组件为设于腔体内并凸伸出盖板的耦合螺杆16,耦合螺杆16可沿盖板上下移动。通过调节耦合螺杆16在腔体内的长度改变耦合量,进而微调输入端口11的时延值。本实施例中,耦合螺杆16的轴线、端口抽头腔13的谐振杆的轴线和谐振腔12的谐振杆12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具体地,耦合螺杆16与盖板螺接。通过旋转耦合螺杆16而调节其伸入腔体内的长度。

同理,端口抽头腔14和谐振腔15之间也设有耦合螺杆16。其结构、原理与端口抽头腔13和谐振腔12之间的耦合螺杆16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将本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1与常规的腔体滤波器进行HFSS模型分析,得出本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1以及常规的腔体滤波器中的时延值。建模分析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2为常规的腔体滤波器1的HFSS模型分析结果,图3为本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1的HFSS模型分析结果。

将图2和图3的建模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在频率3500.00MHz~ 3600.00MHz之间,常规的腔体滤波器较之本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1出现了较严重的谐振干扰。

再将图2和图3的建模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在频率为3405.00MHz 时,常规的腔体滤波器1的时延非常弱,基本无法读数;本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1通过谐振腔与耦合螺杆的调节,其时延值为13.13ns,达到了理想的端口时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在频率为3555.00MHz时,常规的腔体滤波器 1的时延较弱,为5.00ns;本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1通过谐振腔与耦合螺杆的调节,其时延值为13.09ns,达到了理想的端口时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于本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通过在端口抽头腔与输入端口之间增加谐振腔,减小了连接杆的长度,避免了腔体与连接杆之间的匹配失调。且调节谐振腔内的谐振杆的谐振频率而使频率波峰靠近或远离腔体滤波器的通带,从而增加或减少端口抽头腔与输入端口的耦合量,进而增大或减小输入端口的时延值。端口时延值的可调性避免了由于加工而导致腔体滤波器时延值的偏差,保证了腔体滤波器时延值的一致性。

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端口抽头腔离输入端口之间的距离而设置多个谐振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腔体滤波器,通过在端口抽头腔与传输端口之间增加谐振腔,减小了连接杆的长度,避免了腔体与连接杆之间的匹配失调。且调节谐振腔内的谐振杆的谐振频率而使频率波峰靠近或远离腔体滤波器的通带,从而增加或减少端口抽头腔与传输端口的耦合量,进而调节传输端口的时延值,时延值的可调保证了腔体滤波器的一致性,可满足高抑制腔体滤波器的要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