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绞线放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2159发布日期:2019-01-02 21:5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绞线放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放线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对绞线放线支架。



背景技术:

放线架,是一种与绞线机或绕线机等配套,起到放线作用的辅助设备,随着家用电器、电子通讯行业的飞速发展,制作绞线的线材越来越细且线材数量多,现有的放线架是利用绞线机拉动线材,使胶轴在放线轴上转动而被动放线,然而对于一些体积大、重量重的胶轴,加工过程中容易存在断线的风险,为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绞线放线支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一种对绞线放线支架,包括机身、支撑座、中间支撑座、电机和牵引轮装置,机身前端面的上部设有两套牵引轮装置,机身靠近出线方向的一侧向外延伸设有导向轮支架,导向轮支架上设有导向轮立柱,导向轮立柱上设有导向轮,机身前端面下部的中间设有中间支撑座,机身前端面下部的中间两侧分别设有支撑座,中间支撑座上设有中间夹紧座,中间夹紧座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中间夹紧轴,各中间夹紧轴的轴身上分别设有皮带盘,各皮带盘分别经皮带对应连接一台电机,

支撑座的上部设有夹紧座,夹紧座内贯穿设有轴套,轴套的轴身上设有外螺纹,夹紧座内置有内螺纹,轴套与夹紧座通过螺纹的方式连接,轴套与中间夹紧轴相对的一端设有夹紧轴,另一端设有手轮;夹紧轴与相对的中间夹紧轴之间形成一个胶轴的安装工位。

优选地,牵引轮装置包括第一牵引轮、第二牵引轮和第三牵引轮,各牵引轮分别通过转轴与机身连接,其中,第一牵引轮与第二牵引轮左右设置,第二牵引轮与第三牵引轮上下设置,第二牵引轮的轮面上均布有四个绕线槽,第三牵引轮的轮面上均布有三个绕线槽。

优选地,皮带盘的外部设有防护罩。

优选地,机身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吊装耳,

优选地,机身的顶部设有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主动放线可以有效防止胶轴由于重量重再加工过程中出现断线而停机维护的问题,第二牵引轮及第三牵引轮采用多绕线槽牵引的方式可以进一步保证线材的张力,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较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身1,支撑座2,中间支撑座3,胶轴4,第一牵引轮5,第二牵引轮6,第三牵引轮7,导向轮支架8,导向轮立柱9,导向轮10,控制器11,吊装耳12,夹紧座21,轴套22,手轮23,夹紧轴24,中间夹紧座31,中间夹紧轴32,皮带盘33,防护罩3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对绞线放线支架,包括机身1、支撑座2、中间支撑座3、电机和牵引轮装置,机身1前端面的上部设有两套牵引轮装置,优选地,牵引轮装置包括第一牵引轮5、第二牵引轮6和第三牵引轮7,各牵引轮分别通过转轴与机身1连接,其中,第一牵引轮5与第二牵引轮6左右设置,第二牵引轮6与第三牵引轮7上下设置,第二牵引轮6的轮面上均布有四个绕线槽,第三牵引轮7的轮面上均布有三个绕线槽。机身1靠近出线方向的一侧向外延伸设有导向轮支架8,导向轮支架8上设有导向轮立柱9,导向轮立柱9上设有导向轮10,机身1前端面下部的中间设有中间支撑座3,机身1前端面下部的中间两侧分别设有支撑座2,中间支撑座3上设有中间夹紧座31,中间夹紧座3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中间夹紧轴32,各中间夹紧轴32的轴身上分别设有皮带盘33,各皮带盘33分别经皮带对应连接一台电机(电机图中未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通过电机及皮带可驱动皮带盘33转动从而使中间夹紧轴32转动带动胶轴4转动可实现主动放线。支撑座2的上部设有夹紧座21,夹紧座21内贯穿设有轴套22,轴套22的轴身上设有外螺纹,夹紧座21内置有内螺纹,轴套22与夹紧座21通过螺纹的方式连接,轴套22与中间夹紧轴32相对的一端设有夹紧轴24,另一端设有手轮23;夹紧轴24与相对的中间夹紧轴32之间形成一个胶轴4的安装工位。

为了进一步确保安全,优选地,皮带盘33的外部设有防护罩34。

为了方便设备吊装,优选地,机身1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吊装耳12,

为了进一步方便电机的控制优选地,机身1的顶部设有控制器11。

本实用新型使用前先通过转动手轮23使轴套22向左移动打开,将缠有线材的胶轴4放入夹紧轴24,然后反向转动手轮23使轴套22向右移动合拢,各胶轴4的线材分别经第一牵引轮5、第二牵引轮6及第三牵引轮7后由导向轮10引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由于第二牵引轮6的轮面上均布有四个绕线槽,第三牵引轮7的轮面上均布有三个绕线槽,其绕线形式多种多样,优选通过第二牵引轮6及第三牵引轮7反复绕线牵引可以进一步保证线材的张力,本实用新型采用主动放线可以有效防止胶轴由于重量重再加工过程中出现断线而停机维护的问题,第二牵引轮及第三牵引轮采用多绕线槽牵引的方式可以进一步保证线材的张力,提高产品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