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折弯的端子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7578发布日期:2019-04-20 03:3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折弯的端子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插端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折弯的端子组装机。



背景技术:

端子作为电气连接配件,尺寸小、结构比较精密,稍有外力即有可能发生变形。端子对于电气连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旦端子连接不良会导致整个电气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且因端子不良导致电气系统异常后,需要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检修排查才能发现异常端子,时间精力浪费非常大。

现有一种新型四针连接器,其结构如图16所示,其内部并排插装有四组端子17,且端子17的上端部设有折弯部18,对此,需要在安装端子时即需要保证端子的连接质量,避免端子受外力而发生变形。为此,需要一种能够保证端子质量的端子送料机构,以确保在端子连接导线等电气元件前品质正常,目前连接器组装主要还是以人工为主,由人来完成装配的工作,该工作模的弊端是:装配人员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出错率高。并且人工作业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及设备,严重浪费成本及空间,高品质高效率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插端子机构,用于自动化装配领域,能够快速、准确、稳定的将端子插入端子插座内,以达到对连接器高品质、高效率装配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折弯的端子组装机,它包括机架1、配电控制箱、设置在机架1上相互配合的转盘3和转盘驱动装置,所述转盘3上边缘间隔均匀设置有治具组件9,所述治具组件9包括设置在转盘3上边缘的治具底座11,所述治具底座11上设置有与端子插座10插套配合的插座定位座13,且插座定位座13的内部开设有与插座内端子17穿插配合的插孔14,所述治具底座11的底部于插座定位座13的左右两侧穿插设置有退料上顶杆15,且退料上顶杆15上于治具底座11的内部套设有复位弹簧19,所述插座定位座13的内部穿插设置有与插孔14对应的端子检测杆16,且端子检测杆16上于治具底座11的内部套设有复位弹簧19,所述转盘3的周围于机架1上依次设置有与治具组件9配合的插座压入装置4、第一端子送料机构5、第二端子送料机构6和次品取放装置7,所述插座压入装置4、第一端子送料机构5、第二端子送料机构6和次品取放装置7均与配电控制箱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座压入装置4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压入支架401,所述压入支架401上方靠近转盘3的一侧竖直朝下设置有下压气缸404,所述下压气缸404的输出端连接有下压板403,所述下压板403的下端连接有与端子插座10配合的插座压头402,所述下压气缸404与配电控制箱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送料机构5和第二端子送料机构6均包括并排设置在机架1上的插端子支架501和端子送料振动盘508,以及连接在端子送料振动盘508上的端子输送轨道507,所述插端子支架501前侧设置有与端子输送轨道507对接配合的端子调距装置502,所述插端子支架501的上端竖直朝下设置有插端子气缸503,所述插端子气缸503的输出端连接有与插端子支架501滑动配合的端子下压连接板505,所述端子下压连接板505上于端子调距装置502的右侧设置有端子夹持装置506,且端子夹持装置506与转盘3上的治具组件9上下对齐。

优选的,所述端子调距装置502包括设置在插端子支架501上的端子调距座511,所述端子调距座511的下端水平连接有端子调距板512,所述端子调距板512的底部开设有与端子17对应配合的端子调距槽536,且端子调距槽536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宽并与产品连接器内的端子插孔的间距相同。

优选的,所述端子调距座511的下方于插端子支架501上水平设置有端子定位气缸509,所述端子定位气缸509的输出端连接有端子定位滑座515,所述端子定位滑座515的右端设置有竖直朝下的端子导向气缸516,所述端子导向气缸516的输出端连接有与端子输送轨道507对接配合的端子分料块518,且端子分料块518内的端子17上端与端子调距槽536滑动配合,且端子分料块518的中间开设有与端子输送轨道507连通的分料槽,所述端子定位滑座515上水平设置有端子导向挡板514,所述端子导向挡板514的右端面位于分料槽上方并且与端子输送轨道507对接,所述端子导向挡板514的后侧设置有与端子17配合的端子定位块517。

优选的,所述端子夹持装置506包括固连在端子下压连接板505前侧呈“L”形状的端子夹持连接板519,所述端子夹持连接板519上固定连接有夹持安装座520,所述夹持安装座520的下端竖直连接有端子限位连接板527,所述端子限位连接板527的下端安装有与端子调距板512对接配合的端子限位块526,且端子限位块526的底部开设有与端子调距槽536连通的端子限位槽537,所述夹持安装座520的右侧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限位进给气缸521,所述限位进给气缸521的输出端连接有限位进给连接板522,所述限位进给连接板522的下端沿左右方向设置有夹料进给气缸523,所述夹料进给气缸523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料连接板524,所述夹料连接板524的下端安装有与端子17配合的端子夹料主爪525。

优选的,所述夹持安装座520的右侧设置有与治具组件9上下对齐的下压定位装置,所述下压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夹持安装座520右侧的端子插入定位座528,所述端子插入定位座528上竖直穿插并滑动配合有上定位杆533,所述上定位杆533的下端与设置在治具底座11上的下定位杆12对齐,且上定位杆533上套设并且滑动配合有下压滑座531,所述下压滑座531与固设在夹持安装座520上的导向滑块530滑动配合,所述上定位杆533上于下压滑座531的上方套设有定位缓冲弹簧529,所述下压滑座531的左侧安装有与端子夹料主爪525配合的端子夹料副爪534,所述端子夹料副爪534的下端与端子夹料主爪525扣合。

优选的,所述端子夹持装置506的下方设置有与端子检测杆16配合的端子下端检测装置,所述端子下端检测装置包括设在机架1上的端子检测底座802,所述端子检测底座802上竖直朝上设置有端子检测进给气缸801,所述端子检测进给气缸801的输出端连接有与端子检测杆16穿插配合的对射式光电开关803,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803与设置在端子检测底座802上的位移传感器804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次品取放装置7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次品检测支架701,所述次品检测支架701的上端水平设置有左右滑台气缸702,所述左右滑台气缸702的输出端连接有左右平移座703,所述左右平移座703的底部设置有前后滑台气缸704,所述前后滑台气缸704的输出端连接有检测前后平移座705,所述检测前后平移座705上竖直朝下设置有上下滑台气缸706,所述上下滑台气缸706的输出端水平连接有检测连接板707,所述检测连接板707的右端设置有与端子17上端部配合的光电传感器708、左端水平设置有次品夹取气缸710,所述次品夹取气缸710的输出端连接有与端子插座10配合的次品夹取爪709。

优选的,所述次品取放装置7和插座压入装置4之间设置有与退料上顶杆15配合的退料装置2,所述退料装置2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退料支架201,所述退料支架201上设置有与治具组件9对应的退料气缸202,所述退料气缸202的输出端连接有退料顶板203,所述退料顶板203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与退料上顶杆15对接配合的退料下顶杆204。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治具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治具组件的正视剖视图。

图5为第一端子送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调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压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端子调距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次品取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端子下端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退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插座压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产品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7为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机架;2、退料装置;201、退料支架;202、退料气缸;203、退料顶板;204、退料下顶杆;3、转盘;4、插座压入装置;401、压入支架;402、插座压头;403、下压板;404、下压气缸;5、第一端子送料机构;501、插端子支架;502、端子调距装置;503、插端子气缸;505、端子下压连接板;506、端子夹持装置;507、端子输送轨道;508、端子送料振动盘;509、端子定位气缸;511、端子调距座;512、端子调距板;513、端子定位托杆;514、端子导向挡板;515、端子定位滑座;516、端子导向气缸;517、端子定位块;518、端子分料块;519、端子夹持连接板;520、夹持安装座;521、限位进给气缸;522、限位进给连接板;523、夹料进给气缸;524、夹料连接板;525、端子夹料主爪;526、端子限位块;527、端子限位连接板;528、端子插入定位座;529、定位缓冲弹簧;530、导向滑块;531、下压滑座;533、上定位杆;534、端子夹料副爪;535、分料齿;536、端子调距槽;537、端子限位槽;6、第二端子送料机构;7、次品取放装置;701、次品检测支架;702、左右滑台气缸;703、检测左右平移座;704、前后滑台气缸;705、检测前后平移座;706、上下滑台气缸;707、检测连接板;708、光电传感器;709、次品夹取爪;710、次品夹取气缸;9、治具组件;10、端子插座;11、治具底座;12、下定位杆;13、插座定位座;14、插孔;15、退料上顶杆;16、端子检测杆;17、端子;18、折弯部;19、复位弹簧;801、端子检测进给气缸;802、端子检测底座;803、检测器支架;804、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结构为:一种带折弯的端子组装机,它包括机架1、配电控制箱、设置在机架1上相互配合的转盘3和转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上边缘间隔均匀设置有治具组件9,所述治具组件9包括设置在转盘3上边缘的治具底座11,所述治具底座11上设置有与端子插座10插套配合的插座定位座13,且插座定位座13的内部开设有与插座内端子17穿插配合的插孔14,所述治具底座11的底部于插座定位座13的左右两侧穿插设置有退料上顶杆15,且退料上顶杆15上于治具底座11的内部套设有复位弹簧19,所述插座定位座13的内部穿插设置有与插孔14对应的端子检测杆16,且端子检测杆16上于治具底座11的内部套设有复位弹簧19,所述转盘3的周围于机架1上依次设置有与治具组件9配合的插座压入装置4、第一端子送料机构5、第二端子送料机构6和次品取放装置7,所述插座压入装置4、第一端子送料机构5、第二端子送料机构6和次品取放装置7均与配电控制箱电性连接,提供了一种自动插端子机构,用于自动化装配领域,能够快速、准确、稳定的将端子插入端子插座内,以达到对连接器高品质、高效率装配的目的。

如图15所示,所述插座压入装置4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压入支架401,所述压入支架401上方靠近转盘3的一侧竖直朝下设置有下压气缸404,所述下压气缸404的输出端连接有下压板403,所述下压板403的下端连接有与端子插座10配合的插座压头402,所述下压气缸404与配电控制箱电性连接,通过下压气缸404向下推动插座压头402,使端子插座10套紧在插座定位座13上,确保插端子的精准度。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端子送料机构5和第二端子送料机构6均包括并排设置在机架1上的插端子支架501和端子送料振动盘508,以及连接在端子送料振动盘508上的端子输送轨道507,所述插端子支架501前侧设置有与端子输送轨道507对接配合的端子调距装置502,所述插端子支架501的上端竖直朝下设置有插端子气缸503,所述插端子气缸503的输出端连接有与插端子支架501滑动配合的端子下压连接板505,所述端子下压连接板505上于端子调距装置502的右侧设置有端子夹持装置506,且端子夹持装置506与转盘3上的治具组件9上下对齐,通过端子送料振动盘508将端子送至调距装置502中,由调距装置502将端子的间距调整成与产品连接器内的端子插孔的间距相同,确保端子的精准插入,结构设计巧妙,并且定位精准。

如图6、图11所示,所述端子调距装置502包括设置在插端子支架501上的端子调距座511,所述端子调距座511的下端水平连接有端子调距板512,所述端子调距板512的底部开设有与端子17对应配合的端子调距槽536,且端子调距槽536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宽并与产品连接器内的端子插孔的间距相同,通过端子沿着端子调距槽536滑动,自动调整端子的间距,结构设计巧妙,操作方便。

如图6、图7所示,所述端子调距座511的下方于插端子支架501上水平设置有端子定位气缸509,所述端子定位气缸509的输出端连接有端子定位滑座515,所述端子定位滑座515的右端设置有竖直朝下的端子导向气缸516,所述端子导向气缸516的输出端连接有与端子输送轨道507对接配合的端子分料块518,且端子分料块518内的端子17上端与端子调距槽536滑动配合,且端子分料块518的中间开设有与端子输送轨道507连通的分料槽,所述端子定位滑座515上水平设置有端子导向挡板514,所述端子导向挡板514的右端面位于分料槽上方并且与端子输送轨道507对接,所述端子导向挡板514的后侧设置有与端子17配合的端子定位块517,通过端子定位气缸509带动端子定位滑座515,使端子导向气缸516推动端子分料块518,使其沿着端子调距板512底部滑动,从而调节端子的间距,通过端子挂料板514确保四组端子保持一排,使四组端子同时滑动,同时通过端子定位块517挡住内侧的端子,使端子向外侧滑动调距,提高了端子定位精准度,结构设计巧妙,操作方便。

如图8所示,所述端子夹持装置506包括固连在端子下压连接板505前侧呈“L”形状的端子夹持连接板519,所述端子夹持连接板519上固定连接有夹持安装座520,所述夹持安装座520的下端竖直连接有端子限位连接板527,所述端子限位连接板527的下端安装有与端子调距板512对接配合的端子限位块526,且端子限位块526的底部开设有与端子调距槽536连通的端子限位槽537,所述夹持安装座520的右侧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限位进给气缸521,所述限位进给气缸521的输出端连接有限位进给连接板522,所述限位进给连接板522的下端沿左右方向设置有夹料进给气缸523,所述夹料进给气缸523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料连接板524,所述夹料连接板524的下端安装有与端子17配合的端子夹料主爪525,通过端子限位块526进一步提高端子定位的精准度。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夹持安装座520的右侧设置有与治具组件9上下对齐的下压定位装置,所述下压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夹持安装座520右侧的端子插入定位座528,所述端子插入定位座528上竖直穿插并滑动配合有上定位杆533,所述上定位杆533的下端与设置在治具底座11上的下定位杆12对齐,且上定位杆533上套设并且滑动配合有下压滑座531,所述下压滑座531与固设在夹持安装座520上的导向滑块530滑动配合,所述上定位杆533上于下压滑座531的上方套设有定位缓冲弹簧529,所述下压滑座531的左侧安装有与端子夹料主爪525配合的端子夹料副爪534,所述端子夹料副爪534的下端与端子夹料主爪525扣合,通过端子夹料副爪534与端子夹料主爪525配合夹紧端子,同时由上定位杆533进行定位,确保端子送料位置的精准。

如图13所示,所述端子夹持装置506的下方设置有与端子检测杆16配合的端子下端检测装置,所述端子下端检测装置包括设在机架1上的端子检测底座802,所述端子检测底座802上竖直朝上设置有端子检测进给气缸801,所述端子检测进给气缸801的输出端连接有与端子检测杆16穿插配合的对射式光电开关803,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803与设置在端子检测底座802上的位移传感器804电性连接,通过端子检测进给气缸801向上顶起对射式光电开关803,通过检测端子检测杆16的下端是否平齐,从而检测出端子的插入深度是否一致,确保了端子插入的精准度。

如图12所示,所述次品取放装置7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次品检测支架701,所述次品检测支架701的上端水平设置有左右滑台气缸702,所述左右滑台气缸702的输出端连接有左右平移座703,所述左右平移座703的底部设置有前后滑台气缸704,所述前后滑台气缸704的输出端连接有检测前后平移座705,所述检测前后平移座705上竖直朝下设置有上下滑台气缸706,所述上下滑台气缸706的输出端水平连接有检测连接板707,所述检测连接板707的右端设置有与端子17上端部配合的光电传感器708、左端水平设置有次品夹取气缸710,所述次品夹取气缸710的输出端连接有与端子插座10配合的次品夹取爪709,通过光电传感器708能够检测出端子的上端是否平齐,进一步检测端子的插入深度,同时通过次品夹取爪709将次品卸下,保证产品质量。

如图14所示,所述次品取放装置7和插座压入装置4之间设置有与退料上顶杆15配合的退料装置2,所述退料装置2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退料支架201,所述退料支架201上设置有与治具组件9对应的退料气缸202,所述退料气缸202的输出端连接有退料顶板203,所述退料顶板203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与退料上顶杆15对接配合的退料下顶杆204,通过推料气缸202向上顶起退料下顶杆,然后将退料上顶杆15顶起,从而将端子插座10顶出插座定位座13,方便产品的卸料。

具体使用时,先将端子放置在端子送料振动盘508内,同时将端子插座10放置在治具组件9上进行定位,然后转盘3带动治具组件9至插座压入装置4下方,然后通过下压气缸404向下推动插座压头402,使端子插座10套紧在插座定位座13上,然后转盘3继续转动治具组件9,依次送至第一端子送料机构5和第二端子送料机构6的下方,然后折弯部18朝上并沿着端子输送轨道507送至端子分料块518内,同时端子定位气缸509推动端子定位滑座515,从而使端子挂在端子挂料板514的一侧,然后端子定位气缸509继续推动端子定位滑座515,使端子挂料板514推动端子沿端子调距板512底部的端子调距槽536滑动,通过端子挂料板514确保四组端子保持一排,使四组端子同时滑动,同时通过端子定位块517挡住内侧的端子,使端子向外侧滑动调距,然后调距后的四组端子被推入端子限位块526底部的端子限位槽537内,然后端子导向气缸516向下推动端子分料块518,然后由端子定位气缸509带动端子分料块518复位,使其与端子输送轨道507对接,然后限位进给气缸521推动限位进给连接板522向端子限位块526靠近,同时夹料进给气缸523推动端子夹料主爪524向端子靠近,使端子夹料主爪524与端子夹料副爪534合拢,夹住端子的下端,然后由插端子气缸503向下动作,同时由上定位杆533进行定位,确保端子送料位置的精准,最终将端子插入端子插座10内,并且端子插入到插孔14内,同时将端子检测杆16向下压住,然后通过端子检测进给气缸801向上顶起对射式光电开关803,通过检测端子检测杆16的下端是否平齐,从而检测出端子的插入深度是否一致,确保了端子插入的精准度,然后转盘3继续转动治具组件9至次品取放装置7的下方,通过光电传感器708能够检测出端子的上端是否平齐,进一步检测端子的插入深度,同时通过次品夹取爪709将次品卸下,保证产品质量,然后转盘3继续转动治具组件9至下料处,通过推料气缸202向上顶起退料下顶杆,然后将退料上顶杆15顶起,从而将端子插座10顶出插座定位座13,方便产品的卸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