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电解电容器全自动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7859发布日期:2019-03-27 09:4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全自动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电解电容器全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电容器,又称电容,是一种储能元件,其结构可分为固定产品、半可变产品、可变产品三种,它的特点是容量大,但是漏电大,误差大,稳定性差,常用作交流旁路和滤波,在要求不高时也用于信号耦合,电解电容有正、负极之分,使用时不能接反。它是由铝圆筒做负极,里面装有液体电解质,插入一片弯曲的铝带做正极而制成的产品,称作铝电解电容器。

目前,铝电解电容器的传统制造工艺过程主要由自动卷绕机、自动烘干机、自动含浸机、自动组立机、产品传送装置和自动老化测试机完成。这些机器独立完成各个工序,相互之间没有组合连接成一条生产线。这种单独分开的工艺存在如下不足:各个工序间的半成品需要周转箱进行中间转运,延长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降低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铝电解电容器全自动生产线,省去中间转运环节,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电解电容器全自动生产线,包括自动卷绕机、自动烘干机、自动含浸机、自动组立机、产品传送装置和自动老化测试机,所述自动卷绕机、所述自动烘干机、所述自动含浸机和所述自动组立机之间依次通过输送皮带连接,所述自动组立机通过所述产品传送装置与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连接;所述全自动生产线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卷绕机、所述自动烘干机、所述自动含浸机、所述自动组立机和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卷绕机包括卷绕箱体,所述卷绕箱体的外缘设有多个卷绕针,所述卷绕针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卷绕箱体的中央设有冷压模具,所述卷绕箱体的一侧设有贴胶机。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的一侧壁上设有烘干进料口,所述烘干箱体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烘干出料口;所述烘干箱体内部设有烘干风机,所述烘干风机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含浸机包括含浸箱体,所述含浸箱体的一侧壁上设有含浸进料口,所述含浸箱体的另一侧壁上设有含浸出料口;所述含浸箱体的内部设有多个含浸槽,所述含浸槽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含浸槽的上方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安装有排架,所述排架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含浸槽的内部设有真空泵、加热器和液压机构,所述真空泵和所述液压机构分别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所述含浸箱体的内部还设有第一机械手和离心机,且所述第一机械手和所述离心机位于所述含浸槽的同一侧,所述离心机与所述含浸槽上的含浸出料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组立机包括组立机架,所述组立机架的一侧设有芯包进料口,另一侧设有产品出料口;所述组立机架上依次设有铆盖机构、装壳机构、封口机构和套管机构;所述铆盖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二机械手;所述铆盖机构与所述装壳机构之间设有第一检测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三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产品出料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连接;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的老化进料平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包括老化进料平台、充电加温老化机构、老化测试分选机构和老化良品出料平台;所述充电加温老化机构与所述老化进料平台连接,所述老化测试分选机构分别与所述充电加温老化机构及所述老化良品出料平台连接;所述老化测试分选机构与所述老化良品出料平台之间设有第二检测机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产品传送装置将自动卷绕机、自动烘干机、自动含浸机、自动组立机和自动老化测试机进行连线,并通过PLC控制系统分别与自动卷绕机、自动烘干机、自动含浸机、自动组立机和自动老化测试机连接,以连续、自动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代替传统手工装配方式,省去了中间转运环节,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了人工操作限制,且节约了生产的成本,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电解电容器全自动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卷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含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组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老化测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动卷绕机,11-卷绕箱体,12-芯苞,13-冷压模具,14-贴胶机,2-自动烘干机,21-烘干箱体,22-烘干进料口,23-烘干出料口,3-自动含浸机,31-含浸箱体,32-含浸进料口,33-含浸槽,34-导轨,35-排架,36-第一机械手,37-离心机,38-含浸出料口,4-自动组立机,41-组立机架,42-芯包进料口,43-铆盖机构,44-装壳机构,45-封口机构,46-套管机构,47-第二机械手,48-第一检测机构,49-产品出料口,5-产品传送装置,51-第一传送机构,52-第二传送机构,53-第三传送机构,6-自动老化测试机,61-老化进料平台,62-充电加温老化机构,63-老化测试分选机构,64-第二检测机构,65-老化良品出料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铝电解电容器全自动生产线,由自动卷绕机1、自动烘干机2、自动含浸机3、自动组立机4、产品传送装置5和自动老化测试机6组成。所述自动卷绕机1、所述自动烘干机2、所述自动含浸机3和所述自动组立机4之间分别通过输送皮带连接,且所述自动卷绕机1、所述自动烘干机2、所述自动含浸机3和所述自动组立机4沿所述输送皮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自动组立机4通过所述产品传送装置5与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6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全自动生产线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卷绕机1、所述自动烘干机2、所述自动含浸机3、所述自动组立机4和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6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接,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中所述自动卷绕机1、所述自动烘干机2、所述自动含浸机3、所述自动组立机4和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6的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并且,所述自动卷绕机1、所述自动烘干机2、所述自动含浸机3、所述自动组立机4和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6均与数据采集工控机通讯连接,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中所述自动卷绕机1、所述自动烘干机2、所述自动含浸机3、所述自动组立机4和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6的生产数据的采集。

如图2所示,所述自动卷绕机1包括卷绕箱体11,所述卷绕箱体11的外缘设有多个卷绕针,用于将阳极箔、阴极箔、电解纸进行卷绕,形成所述铝电解电容器的芯苞12。所述卷绕针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PLC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卷绕长度、卷绕速度和卷绕时间。所述卷绕箱体11的中央设有冷压模具13,所述冷压模具13用于将正负极导箔条自动铆接在正负极箔上。所述卷绕箱体11的一侧设有贴胶机14,所述贴胶机14用于将卷绕完成的芯包贴上终止胶带。卷绕完成并贴上终止胶带的芯包自动排列上输送皮带。

如图3所示,所述自动烘干机2包括烘干箱体21,所述烘干箱体21的左侧壁上设有烘干进料口22,所述烘干箱体21的右侧壁上设有烘干出料口23,所述烘干进料口22与所述烘干出料口23相齐,通过设置在所述烘干箱体21内部的输送皮带,将卷绕后的芯包从所述烘干进料口22送入,从所述烘干出料口23送出。所述烘干箱体21内部设有烘干风机,所述烘干风机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PLC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以减小芯苞12中的水份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如图4所示,所述自动含浸机3包括含浸箱体31,所述含浸箱体31的左侧壁上设有含浸进料口32,所述含浸箱体31的右侧壁上设有含浸出料口38,所述含浸进料口32与所述含浸出料口38相齐,通过设置在所述含浸箱体31内部的输送皮带将烘干后的芯包从含浸进料口32送入,从含浸出料口38送出。所述含浸箱体31的内部设有多个含浸槽33,所述含浸槽33的上方设有导轨34,所述导轨34上安装有排架35,所述排架35与所述导轨34滑动连接,用于对待含浸的芯包进行夹持。所述含浸槽33的上方设有密封盖,用于对放入芯包后的所述含浸槽33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含浸槽33的内部设有真空泵、加热器和液压机构,所述真空泵用于对所述含浸槽33进行抽真空,从而吸入电解液。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用于对吸入的所述电解液进行加热。所述液压机构与所述加热器连接,用于对所述含浸槽33内的所述电解液进行加液压,采用液压技术取代现有的正压空气加压技术,大大缩短了含浸时间,从而减少了芯苞12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避免了半成品受外部环境污染造成的质量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含浸箱体31的内部还设有第一机械手36和离心机37,所述第一机械手36和所述离心机37设置在所述含浸槽33的同一侧。所述离心机37与所述含浸槽33的侧壁上的含浸出料口38连接,用于对含浸后的芯包进行离心。所述第一机械手36用于将含浸槽33中的芯包取出送入所述离心机37,并将离心后的芯包送入所述自动组立机4。所述含浸槽33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对含浸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液位、电解液等性能参数进行实时检测。整个过程无需人为操作,避免了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

如图5所示,所述自动组立机4包括组立机架41,所述组立机架41的一侧设有芯包进料口42,所述组立机架41的另一侧设有产品出料口49,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输送皮带,将含浸后的芯包从所述芯包进料口42送入,从所述产品出料口49送出。所述组立机架41上设有铆盖机构43、装壳机构44、封口机构45和套管机构46,且所述铆盖机构43、所述装壳机构44、所述封口机构45和所述套管机构46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所述芯包进料口42与所述产品出料口49之间。所述铆盖机构43的一侧设有第二机械手47,通过所述第二机械手47对铆接好的盖板折压与芯苞12进行对齐,与原有手工操作相比,减小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铆盖机构43与所述装壳机构44之间设有第一检测机构48,通过所述第一检测机构48对铆盖品质进行实时检测,杜绝了人工操作失误带来的质量隐患,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如图6所示,所述产品传送装置5包括第一传送机构51、第二传送机构52和第三传送机构53。所述第一传送机构51的一端与所述自动组立机4的产品出料口49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2连接,所述第三传送机构53的一端与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6的老化进料平台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2连接,且所述第一传送机构51和所述第三传送机构53分别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2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51用于将组立后的产品向上推送至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2上。所述第二传送机构52用于将组立后的产品传送至所述第三传送机构53上。所述第三传送机构53用于将传送至所述第三传送机构53的产品向下推送至所述老化进料平台61上。

如图7所示,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6包括老化进料平台61、充电加温老化机构62、老化测试分选机构63和老化良品出料平台65。所述充电加温老化机构62与所述老化进料平台61连接,用于对组立后的产品施加额定电压和温度,在通电过程中每只产品对应的夹具上都串联1只热敏电阻,确保通过每只产品的电流恒定在额定范围以内,进行再化成。每只产品表面采用激光刻印机二维码编号,并保存每只产品的测试参数。所述老化测试分选机构63分别与所述充电加温老化机构62及所述老化良品出料平台65连接,用于对每只产品进行老化测试,以筛选出合格品。所述老化测试分选机构63与所述老化良品出料平台65之间设有第二检测机构64,通过所述第二检测机构64对合格品进行外观缺陷检测,以剔除外观不良品,杜绝了人工操作失误带来的质量隐患,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产品传送装置5将所述自动卷绕机1、所述自动烘干机2、所述自动含浸机3、所述自动组立机4和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6进行连线,并通过所述PLC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自动卷绕机1、所述自动烘干机2、所述自动含浸机3、所述自动组立机4和所述自动老化测试机6连接,以连续、自动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代替传统手工装配方式,省去了中间转运环节,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了人工操作限制,且节约了生产的成本,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