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换开关电器的操作旋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596发布日期:2019-01-08 21:4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换开关电器的操作旋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换开关电器,具体涉及一种转换开关电器的操作旋钮。



背景技术:

转换开关电器用于供电系统中当主供电源出现故障时,既能避免故障电源向负载供电,又能可靠选择合格电源投入正常的运行,以保证供电不间断。转换开关电器通常包括常用断路器、备用断路器以及转换开关的转换操作机构。通常,转换操作机构包括一传动轴,通过旋转传动轴实现电源转换。

但是目前,转换开关电器的上盖上没有安装操作手柄或扳手等手动操作工具,而是直接在上盖上开孔,将传动轴的端部露出,当需要手动操作转换开关时,再将配套的手柄或扳手与传动轴的端部配合手动操作开关分合闸。

因此,与其配套的手动操作工具不易存放,容易丢失,而且在外观上并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换开关电器的操作旋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转换开关电器的操作旋钮,包括上盖、定位件、旋钮;所述旋钮底部穿过上盖与上盖可旋转配合,所述旋钮底部与定位件固定连接,并通过定位件与上盖限位配合;所述旋钮底部形成有能与转换开关电器传动轴相配合的轴或孔。

所述上盖上形成有呈圆形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中心形成有圆形的通孔;所述旋钮与凹陷槽相适配,并嵌入凹陷槽内,所述旋钮底部形成有与通孔适配的转轴,所述旋钮顶部形成有呈“一”字型的操作手柄。

所述凹陷槽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旋钮与第一环形凸台接触配合。

所述上盖底部对应通孔的外圈设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定位件与第二环形凸台接触配合。

所述转轴底部中心形成有方形孔。

所述定位件通过螺栓与转轴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件上设有与方形孔对应的方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旋钮底部通过定位件与上盖限位配合,与现有分体式的操作工具相比,避免丢失,而且外表面看更加美观。

另外,旋钮底部直接通过轴孔套接的配合方式与转换开关电器的传动轴配合,装配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换开关电器操作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换开关电器操作旋钮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转换开关电器的操作旋钮,包括上盖1、定位件2、旋钮3。

所述旋钮3底部穿过上盖1与上盖1可旋转配合,所述旋钮3底部与定位件2固定连接,并通过定位件2与上盖1限位配合;所述旋钮3底部中心形成有能与转换开关电器传动轴相配合的方形孔33。

其中,定位件2通过螺栓与旋钮3底部固定连接,组装方便,而且对应的,所述定位件2上设有与方形孔33对应的方形通孔,不仅便于转换开关电器的传动轴穿过与方形孔33配合,而且使得定位件2与转换开关电器的传动轴之间也可有一定的周向限位作用。

由于旋钮3底部通过定位件2与上盖1限位配合,使得旋钮牢固安装,避免丢失,而且从外表面看无紧固件,外观更加美观。另外,旋钮3底部直接通过方形孔33套接在转换开关电器的传动轴外,装配起来非常方便。

当然,旋钮3底部孔的形状与转换开关电器的传动轴的形状不局限于方形,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

而且,也可以是在转换开关电器的传动轴顶部中心设置孔,而在旋钮3底部对应设置相应结构的轴。

如图所示,所述上盖1上形成有呈圆形的凹陷槽11,所述凹陷槽11中心形成有圆形的通孔12;所述旋钮3与凹陷槽11相适配,并嵌入凹陷槽11内,所述旋钮3底部形成有与通孔12适配的转轴31,所述旋钮3顶部形成有呈“一”字型的操作手柄32。

将旋钮3整体陷入凹陷槽11 内,避免凸出,不仅使得结构体积更小,旋转旋钮3时,还能对旋钮起到一个中心定位作用,稳定性更好,操作手柄32呈“一”字型,方便手持操作旋转。

其中,在所述凹陷槽11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凸台13,所述旋钮3与第一环形凸台13接触配合,大大减少旋钮3与上盖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减少摩擦力,转动操作时,更加轻松,而且减少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盖1底部对应通孔12的外圈设有第二环形凸台14,所述定位件2与第二环形凸台14接触配合,使得定位件2与上盖1之间也减少能减少接触面积,减少摩擦,操作轻松,减少磨损。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