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重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597发布日期:2019-01-08 21:4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重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重轮。



背景技术:

支重轮作为履带起重机的主要承载结构件,主要作用是支撑履带起重机的重量。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499100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8月2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支重轮滚轮,包括有侧盖、浮封圈、轮体、轴、铜铁套、实心销、滚轮;轴的两侧包括有侧盖,侧盖通过实心销与轴固定连接;轴的表面包裹有钢铁套;钢铁套的外面设置有轮体,钢铁套的中间设置有滚轮;钢铁套的安装轴上安装有浮封圈。

该支重轮滚轮在长久使用后,因轴和钢铁套之间、钢铁套和轮体之间存在磨损而导致废屑进入到润滑油中,若是润滑油长期长久不更换,此时容易影响轮体的运转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重轮,具有方便更换润滑油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支重轮,包括轮轴、套设在轮轴的轴套、套设在轴套上的轮体、设置在轮轴两端的端盖、设置在端盖和轮体之间的密封件,所述轮轴的一端开设有注油孔,所述轮轴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注油孔不相通的出油孔;所述轮轴一端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与注油孔相通的第一流通孔,所述轴套靠近注油孔的一端设置有当轴套转动时能与第一流通孔相通的第二流通孔;所述轮轴的另一端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与出油孔相通的第三流通孔,所述轴套靠近出油孔的一端设置有当轴套转动时能与第三流通孔相通的第四流通孔;所述轮轴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封闭注油孔和出油孔的封闭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的第一环槽,所述轮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三流通孔和第四流通孔的第二环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体靠近轴套的内壁上形成有呈螺旋状延伸的油腔,所述油腔的一端与第二流通孔相通,所述油腔的另一端与第四流通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套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油腔相通的进油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体靠近油腔的开口边缘处均形成有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注油孔、出油孔相通的螺纹孔,所述封闭件为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上的油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轴的两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与端盖的内壁相抵紧的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体靠近端盖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供端盖的部分嵌入的安装槽,所述密封件为设置在端盖和轮体之间的浮动油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需要对润滑油进行更换时,先打开注油孔和出油孔处的封闭件;再将润滑油注入到注油孔内,润滑油通过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进入到轮轴、轴套和轮体之间;继而润滑油随着第四流通孔、第三流通孔进入后出油孔后排出;在此过程中能将原先的润滑油挤出,使得润滑油中的废屑排出;

2、在轮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的第一环槽,在轮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三流通孔和第四流通孔的第二环槽,此时在更换润滑油时方便润滑油进行流动;

3、轮体内的油腔能增加润滑油的储存量,从而使得润滑油能长时间的对轮轴、轴套和轮体之间进行润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轮轴;11、注油孔;12、出油孔;13、第一流通孔;14、第三流通孔;15、第一环槽;16、第二环槽;17、螺纹孔;18、环形凹槽;2、轴套;21、第二流通孔;22、第四流通孔;23、进油孔;3、轮体;31、油腔;32、圆角;33、安装槽;4、端盖;5、密封件;6、封闭件;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支重轮,如图1所示,包括轮轴1、套设在轮轴1上的轴套2、套设在轴套2上的轮体3、设置在轮轴1两端的端盖4、设置在端盖4和轮体3之间的密封件5。

如图1所示,在轮轴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注油孔11和出油孔12,注油孔11和出油孔12不相通。同时在轮轴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注油孔11、出油孔12相通的螺纹孔17,且在两个螺纹孔17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封闭注油孔11和出油孔12的封闭件6,该封闭件6为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7上的油嘴。

如图1所示,在轮轴1一端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与注油孔11相通的第一流通孔13,在轮轴1的另一端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与出油孔12相通的第三流通孔14。同时在轮轴1的一端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流通孔13相通的第一环槽15,在轮轴1的另一端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三流通孔14相通的第二环槽16。

如图1所示,轴套2套设在轮轴1上,且在轴套2靠近注油孔11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环槽15相通的第二流通孔21,在轴套2靠近出油孔12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环槽16相通的第四流通孔22。同时在轴承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油孔23。

如图1所示,轮体3套设在轴套2上,且在轮轴1靠近轴套2的内壁上形成有呈螺旋状延伸的油腔31,轮体3靠近油腔31的开口边缘处形成有圆角32。油腔31的一端与第二流通孔21相通,油腔31的另一端与第四流通孔22相通。同时油腔31和多个进油孔23相通,使得储存在油腔31中的润滑油方便进入到轮轴1和轴套2之间。

如图1所示,在轮轴1的两端开设有环形凹槽18,两个端盖4分别过盈配合在轮轴1的两端,且在环形凹槽18内嵌设有与端盖4的内壁相抵紧的密封圈7。同时在轮体3靠近端盖4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供端盖4的部分嵌入的环形凹槽18,密封件5为设置在端盖4和轮体3之间的浮动油封。

实施原理:在需要对润滑油进行更换时,先打开注油孔11和出油孔12处的封闭件6;再将润滑油注入到注油孔11内,润滑油通过第一流通孔13和第二流通孔21进入到轮轴1、轴套2和轮体3之间;继而润滑油随着第四流通孔22、第三流通孔14进入后出油孔12后排出;在此过程中能将原先的润滑油挤出,使得润滑油中的废屑排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