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感线圈的防呆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5494发布日期:2019-04-09 22:2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感线圈的防呆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线圈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感线圈的防呆工装。



背景技术:

电感线圈是一种可在高频下使用的电感器,其结构简单,性能卓越,线材规格广泛,尤其适用于电感成型技术,一体成型电感由圆铜线绕置的线圈与铁粉采用特殊工艺压铸一次成型,具有耐大电流,低阻抗等特点,电感在成型前,需要将电感线圈点焊在导线架上,然后压铸绝缘铁粉,最后经剪切、折弯等操作而成。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工人使用电烙铁将电感线圈一个个点焊在导线架上,但是导线架的厚度非常薄,而导线架一般是堆叠着供料,这样就会导致工人很容易就会取下两片导线架与电感线圈进行焊接,使得产品的返工率和报废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只通过一片导线架实现对导线架数量进行防呆的工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感线圈的防呆工装,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上堆叠放置有导线架组,所述承载座下部连接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杆以及滑轨,所述滑轨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同步带连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带与提升杆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导线架组的一侧设置有防呆治具,所述防呆治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块,所述两个定位块上设置有供导线架通过的通槽,所述通槽的高度与一片导线架的厚度相同,所述导线架组的上方设置有能够吸附导线架并将导线架移动通过防呆治具的吸附移载机构。

优选的,所述吸附移载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横向滑道,所述横向滑道上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连接有横向气缸,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垂直气缸,所述垂直气缸连接有能够吸附导线架的负压吸盘。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一对导线架定位柱。

优选的,所述导线架上设置有支脚,所述一对导线架定位柱上设置有与支架配合的滑槽。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提升杆上升,提升杆带动承载座以及承载座上的导线架组上升,接着吸附移载机构工作,吸附移载机构首先将导线架吸附接着移送至防呆治具处,使得导线架通过定位块上的通槽,如果只有一片导线架则可以顺利通过,如果有两片和两片以上的导线架则不能通过,实现导线架取料时的数量防呆,本工装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对导线架进行数量防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电感线圈的防呆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工作台;3、承载座;4、导线架组;5、提升杆;6、滑轨;7、电机;8、同步带;9、同步轮;10、连接板;11、定位块;12、通槽;13、基座;14、横向滑道;15、移动板;16、横向气缸;17、垂直气缸;18、负压吸盘;19、导线架定位柱;2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感线圈的防呆工装,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设置有承载座3,所述承载座3上堆叠放置有导线架组4,所述承载座3下部连接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杆5以及滑轨6,所述滑轨6与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电机7,所述电机7通过同步带8连接有同步轮9,所述同步带8与提升杆5之间通过连接板10连接,所述导线架组4的一侧设置有防呆治具,所述防呆治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块11,所述两个定位块11上设置有供导线架通过的通槽12,所述通槽12的高度与一片导线架的厚度相同,所述导线架组4的上方设置有能够吸附导线架并将导线架移动通过防呆治具的吸附移载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电感线圈的防呆工装,其工作原理是,电机7通过同步带8带动提升杆5上升,提升杆5带动承载座3以及承载座3上的导线架组4上升,接着吸附移载机构工作,吸附移载机构首先将导线架吸附接着移送至防呆治具处,使得导线架通过定位块11上的通槽12,如果只有一片导线架则可以顺利通过,如果有两片和两片以上的导线架则不能通过,实现导线架取料时的数量防呆,本工装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对导线架进行数量防呆。

优选的,所述吸附移载机构包括基座13,所述基座13上设置有横向滑道14,所述横向滑道14上设置有移动板15,所述移动板15连接有横向气缸16,所述移动板15上设置有垂直气缸17,所述垂直气缸17连接有能够吸附导线架的负压吸盘18。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2上设置有一对导线架定位柱19。导线架定位柱19能够使得导线架的位置进行限定。

优选的,所述导线架上设置有支脚,所述一对导线架定位柱19上设置有与支架1配合的滑槽20。滑槽20能够的设置能够使得导线架在上升时不会发生错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