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779发布日期:2019-03-27 09:5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或插座与安装盒连接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面板根据所设置的功能件不同,可分为开关面板、插座面板、装饰面板等,在使用时,面板需要与安装盒连接以实现面板的支撑和固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墙插、墙开均属于这类。安装盒也称为底盒,分明装和暗装。

现有技术中,面板与安装盒之间主要依靠螺钉实现安装,在销售面板时需要配置螺钉,增加了成本,同时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均存在配置的螺钉擦坏面板表面的风险,另外,安装螺钉需要准备工具,否则无法安装,且,使用工具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无需螺钉就能够实现面板的安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面板与安装盒之间的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面板与安装盒经第一卡接件、第二卡接件旋转卡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无需螺钉,通过旋转卡接实现面板与安装盒之间的连接,因此,本申请具有无需螺钉就能够实现面板的安装的优点。

作为改进,第一卡接件为卡勾,第二卡接件为卡块,这样,结构简单,旋转卡接方便。

作为改进,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这样,便于卡接到位。

作为改进,第一卡接件为卡勾,第二卡接件为卡块,定位结构指:卡勾的横向部分的第一卡接配合面设有凸起,卡块的第二卡接配合面设有与凸起配合的凹陷,这样,结构简单,旋转卡接方便。

作为改进,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之间设有导向结构,这样,容易旋转卡接。

作为改进,第一卡接件为卡勾,第二卡接件为卡块,导向结构指:卡勾的横向部分的两侧或其中一侧设有导向斜面,该导向斜面与横向部分的第一卡接配合面连接,这样,结构简单。

作为改进,第一卡接件至少为两个,第二卡接件的数量与第一卡接件的数量一致,这样,结构简单。

作为改进,第一卡接件为两个,相对或相邻设置,相应的,第二卡接件为两个,并与第一卡接件一一对应设置,这样,结构更为简单。

作为改进,面板设有卡勾,安装盒设有卡块,卡勾位于面板下表面内侧周向,卡勾的横向部分朝向外侧设置,卡块位于安装盒的口部周向并朝向内侧设置,在旋转卡接后,横向部分勾住卡块,这样,结构简单,旋转卡接方便。

作为改进,卡块为横向设置的弧形凸起,这样,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同时不会占用太多安装盒的口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的未连接时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的未连接时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的连接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的面板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的面板的安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的A放大结构示意图(凸起和凹陷配合部分结构采用透视表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的B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面板,2、固定架,3、安装盒,4、第一卡接件,5、第二卡接件,6、凸起,7、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面板与安装盒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面板1与安装盒3之间的第一卡接件4、第二卡接件5,面板1与安装盒3经第一卡接件4、第二卡接件5旋转卡接。

第一卡接件4为卡勾,第二卡接件5为卡块。

面板1设有卡勾,该卡勾设于面板1的固定架2,这样,强度更好。安装盒3设有卡块,卡勾位于固定架2下表面内侧周向,卡勾的横向部分朝向外侧设置,卡块位于安装盒3的口部周向并朝向内侧设置,在旋转卡接后,横向部分勾住卡块。

第一卡接件4与第二卡接件5之间设有定位结构。

定位结构指:卡勾的横向部分的第一卡接配合面设有凸起6,卡块的第二卡接配合面设有与凸起6配合的凹陷。

第一卡接件4与第二卡接件5之间设有导向结构。

导向结构指:卡勾的横向部分的两侧或其中一侧设有导向斜面7,该导向斜面7与横向部分的第一卡接配合面连接。本例中,横向部分的两侧均设有导向斜面7,从而使得横向部分的上部形成梯形结构。

第一卡接件4至少为两个,第二卡接件5的数量与第一卡接件4的数量一致。

本例中,第一卡接件4为两个,相对设置,第二卡接件5为两个,并与第一卡接件4一一对应设置。当然,也可以相邻设置,比如四个的情况下,每边均设置一个,这样,旋转卡接后,可形成四边固定。

卡块为横向设置的弧形凸起。

第一卡接件4、第二卡接件5可进行变化,凡是能够实现旋转卡接的均适用,不加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