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0100发布日期:2019-02-10 22:41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外壳体的内部设有限位部9,所述限位部9用于对安装在外壳体1内部的绝缘体2进行限位,由于需要车削限位部9,因此,外壳体1一般通过车削成型。

所以,现有的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浪费较多的原材料,另外,车削加工耗时也较多,综上,现有的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生产成本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的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外壳体、设于外壳体内的绝缘体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体上的中心端子,还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绝缘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内壳体位于两个所述绝缘体之间,两个所述绝缘体分别抵持所述内壳体,所述中心端子位于所述内壳体内并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绝缘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分别抽引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外周壁抵触所述外壳体的内周壁。

进一步的,还包括抽引成型的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外壳体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与所述外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套筒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接环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开槽将所述卡接环部分隔呈至少两个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上设有第一扣位,所述中心端子上设有两个第二扣位,一个所述第二扣位与一个绝缘体上的第一扣位相配合,另一个所述第二扣位与另一个所述绝缘体上的第一扣位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环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直伸段、圆弧过渡段和圆弧段,所述直伸段与所述圆弧段通过所述圆弧过渡段圆滑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过渡段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外部设置,所述圆弧段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内壳体两端分别抵持两个绝缘体,对两个绝缘体起限位作用,由此免去车削限位部的工序,与此同时内壳体与外壳体加工工艺均为抽引成型,抽引成型可节约原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连接器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1、外壳体;

2、绝缘体;

3、中心端子;

4、内壳体;

5、套筒;

6、卡接环部;

7、第一扣位;

8、第二扣位;

9、限位部

10、直伸段;

11、圆弧过渡段;

12、圆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外壳体抽引成型,利于控制成本,外壳体内部设置抽引成型的内壳体作为限位部。

请参照图2和图3,一种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外壳体1、设于外壳体1内的绝缘体2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体2上的中心端子3,还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内壳体4,所述内壳体4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绝缘体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内壳体4位于两个所述绝缘体2之间,两个所述绝缘体2分别抵持所述内壳体4,所述中心端子3位于所述内壳体4内并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绝缘体2;所述内壳体4与所述外壳体1分别抽引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简述如下:内壳体固定安装在外壳体内并且内壳体两端分别抵触两个绝缘体,起限位作用,而内壳体和外壳体分别抽引成型,加工方便。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内壳体两端分别抵持两个绝缘体,对两个绝缘体起限位作用,由此免去车削限位部的工序,与此同时内壳体与外壳体加工工艺均为抽引成型,抽引成型可节约原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4外周壁抵触所述外壳体1的内周壁。

由上述描述可知,内壳体与外壳体相抵触,增加了连接器的强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抽引成型的套筒5,所述套筒5套设在所述外壳体1的外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套设在外壳体外部的套筒可增加连接器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5与所述外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4位于所述套筒5内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外至内依次固定连接的套筒、外壳体和内壳体形成固定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接环部6。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开槽将所述卡接环部6分隔呈至少两个部分。

由上述描述可知,至少分隔成两个部分的卡接环部具有良好弹性,开槽处提供卡接环形变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环部6包括依次相连的直伸段10、圆弧过渡段11和圆弧段12,所述直伸段10与所述圆弧段12通过所述圆弧过渡段11圆滑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过渡段11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壳体1的外部设置,所述圆弧段12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卡接环部中的直伸段与圆弧段通过圆弧过渡段圆滑过渡可以进一步提高同轴连接器的电学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2上设有第一扣位7,所述中心端子3上设有两个第二扣位8,一个所述第二扣位8与一个绝缘体2上的第一扣位7相配合,另一个所述第二扣位8与另一个所述绝缘体2上的第一扣位7相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扣位与第二扣位相互扣合,使两个绝缘体固定在中心端子上。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两端对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外壳体1、设于外壳体1内的绝缘体2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体2上的中心端子3,还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内壳体4,所述内壳体4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绝缘体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内壳体4位于两个所述绝缘体2之间,两个所述绝缘体2分别抵持所述内壳体4,所述中心端子3位于所述内壳体4内并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绝缘体2;所述内壳体4与所述外壳体1分别抽引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引成型为深抽拉伸成型,所成内壳体4和外壳体1壁厚均匀,另外,内、外壳体加工工序简单,原材料消耗量少,生产成本低。

详细的,所述内壳体4外周壁抵触所述外壳体1的内周壁。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抽引成型的套筒5,所述套筒5套设在所述外壳体1的外部。具体的,所述套筒5与所述外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4位于所述套筒5内部。容易理解的是,由外至内依次固定连接的套筒5、外壳体1和内壳体4形成一固定整体。

详细的,所述外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接环部6。可选的,所述外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开槽将所述卡接环部6分隔呈至少两个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槽数量为为六个,六个开槽将卡接环部6等分为六个部分,六个部分卡接环部6为扣合提供足够的弹性。

所述卡接环部6包括依次相连的直伸段10、圆弧过渡段11和圆弧段12,所述直伸段10与所述圆弧段12通过所述圆弧过渡段11圆滑过渡。

所述圆弧过渡段11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壳体1的外部设置,所述圆弧段12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

详细的,所述绝缘体2上设有第一扣位7,所述中心端子3上设有两个第二扣位8,一个所述第二扣位8与一个绝缘体2上的第一扣位7相配合,另一个所述第二扣位8与另一个所述绝缘体2上的第一扣位7相配合。具体的,两个第一扣位7分别设于中心端子3的两端,所述两个绝缘体2分别扣在中心端子3的两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壳体两端分别抵持两个绝缘体,对两个绝缘体起限位作用,由此免去车削限位部的工序,与此同时内壳体与外壳体加工工艺均为抽引成型,抽引成型可节约原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套设在外壳体外部的套筒可增加连接器的强度;由外至内依次固定连接的套筒、外壳体和内壳体形成固定整体;卡接环部简化相邻两个连接器的连接方式;至少分隔成两个部分的卡接环部具有良好弹性,开槽处提供卡接环形变空间;第一扣位与第二扣位相互扣合,使两个绝缘体固定在中心端子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