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023发布日期:2019-02-10 23:2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绝缘层作为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使用过程中除了隔离作用外还起到防腐、防潮的作用。电缆在加工过程中,包括缆芯制造与护套制作,制作过程中,一般都是缆芯与护套一起成型,通过高温挤塑机实现,因此挤塑后,需要进行一定的降温,而现在的降温设备一般都比较单一,冷却效果差,而且整个设备占地面积很大,促使企业需要准备较大的场地,具有局限性,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冷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冷却箱本体,所述的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水冷箱、第二水冷箱和风冷箱,所述的第一水冷箱、第二水冷箱与所述风冷箱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的第一水冷箱和第二水冷箱均设置有左进右出的、用于连接冷却水水泵的进水端和排水端,所述的第一水冷箱的左上端还设置有电缆进口,所述的风冷箱的右端设置有电缆出口,待冷却电缆从所述电缆进口进入本体通过导向辊组依次经过第一水冷箱、第二水冷箱和风冷箱,最后从所述电缆出口出去,所述的风冷箱内部设置有风机组,多种冷却方式结构加上来回曲折式冷却使得在不增加设备体积的前提下能够大大提高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向辊组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水冷箱、第二水冷箱和风冷箱内的左右两个水平设置有的导向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冷箱的底端还设置有排水坡,便于排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冷箱的左下端位于所述排水坡的端部设置有排水管,方便排出的水外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机组包括至少三个等距设置在所述风冷箱顶部的冷风机,同步冷却,效果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风机包括冷风电机和设置于所述冷风电机下端的风扇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冷却装置解决了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多种冷却方式的结合不仅使得冷却效果大大增强,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来回往复式结构进行辅助冷却,使得设备不需要占用很大的面积,节约了场地,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冷风电机风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本体,3.第一水冷箱,4.第二水冷箱,5.风冷箱,6.连通管,7.进水端,8.排水端,9.电缆进口,10.电缆出口,11.导向辊,12.排水坡,13.排水管,14.冷风电机,15.风扇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冷却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冷却箱本体2,所述的本体2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水冷箱3、第二水冷箱4和风冷箱5,所述的第一水冷箱3、第二水冷箱4与所述风冷箱5之间通过连通管6连通,所述的第一水冷箱3和第二水冷箱4均设置有左进右出的、用于连接冷却水水泵的进水端7和排水端8,所述的第一水冷箱3的左上端还设置有电缆进口9,所述的风冷箱5的右端设置有电缆出口10,待冷却电缆从所述电缆进口进入本体2,通过导向辊组依次经过第一水冷箱3、第二水冷箱4和风冷箱5,最后从所述电缆出口10出去,所述的风冷箱5内部设置有风机组,多种冷却方式结构加上来回曲折式冷却使得在不增加设备体积的前提下能够大大提高冷却效果;所述的导向辊组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水冷箱3、第二水冷箱4和风冷箱5内的左右两个水平设置有的导向辊11;所述的风冷箱5的底端还设置有排水坡12,便于排水;所述的风冷箱5的左下端位于所述排水坡12的端部设置有排水管13,方便排出的水外接;所述的风机组包括至少三个等距设置在所述风冷箱5顶部的冷风机,同步冷却,效果好;所述的冷风机包括冷风电机14和设置于所述冷风电机14下端的风扇组1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冷却装置通过多种冷却方式的结合不仅使得冷却效果大大增强,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来回往复式结构进行辅助冷却,使得设备不需要占用很大的面积,节约了场地,非常实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