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8999发布日期:2019-02-26 17:54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尤其在电池加酸充电工序,需要事先在电池端子的螺纹孔内拧入充电螺栓,然后再夹上充电夹进行充电。目前,拧螺栓采用气动或电动扳手,冲击力大,时常发生螺栓击穿电池端子的螺纹孔底部,造成电池损坏,而且冲击力过大容易造成电子端子产生毛细现象,导致电池端子爬酸腐蚀,发生造成高风险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能够防止端子冲击力大造成端子产生毛细现象,防止冲洗电池时酸水对螺纹孔的腐蚀。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包括螺栓本体和限位块,所述螺栓本体的下部具有螺纹的螺纹杆,上部为无螺纹的螺杆,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螺杆上且位于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杆的交界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固定在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且所述缓冲垫与所述螺纹杆的上部具有预设重叠高度d1。缓冲垫的设置使得螺栓在被拧入电池端子内时,能够避免限位块直接与电池端子接触冲击,对电池端子有明显的缓冲作用,更加能够降低螺栓对电池端子的冲击力,避免端子产生毛细现象,减少电池端子爬酸腐蚀,降低爬酸腐蚀高质量风险,提升电池质量。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为缓冲胶垫。采用缓冲胶垫可以对电池端子的螺纹孔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冲洗电池时酸水对电池端子的螺纹孔的腐蚀。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的高度d2小于或等于待拧入电池端子的螺纹孔的深度d3。这样设计后,螺栓的螺纹杆被拧入电池端子的螺纹孔内之后,螺纹杆的最底端与电池端子的螺纹孔的底部之间还能留有一定的间隙,防止螺栓的最底端与电池端子的螺纹孔的底部接触,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螺栓击穿电池端子的螺纹孔底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在螺栓本体上螺杆与螺纹杆的交界处设置限位块,在将本螺栓拧入电池端子的螺纹孔内时,由于限位块的限位作用,最多只能将本螺栓的螺纹杆的底部拧入电池端子的螺纹孔内,有效避免螺栓被过渡拧入电池端子的螺纹孔最底部,防止螺栓击穿电池端子的螺纹孔底部,也能减少由于冲击力过大而造成的电池端子产生毛细现象,减少电池端子爬酸腐蚀,降低爬酸腐蚀高质量风险,提升电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中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方式1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拧入电池端子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方式1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拧入电池端子之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方式2中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方式2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拧入电池端子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方式2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拧入电池端子之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充电用缓冲螺栓,如图1所示,主要由螺栓本体1和限位块2组成,螺栓本体1的下部位具有螺纹的螺纹杆101,上部为无螺纹的螺杆102,限位块2固定在螺杆102上且位于螺杆102与螺纹杆101的交界处;螺纹杆101的高度d2小于电池端子的螺纹孔4的深度d3。

如图2和3,在使用气动或电动扳手将本螺栓拧入电池端子的螺纹孔4内时,在螺栓的螺纹杆101部分全部拧入电池端子的螺纹孔4内后,限位块2即会限制螺栓被进一步拧入电池端子的螺纹孔4内,此时,螺纹杆101的最底端与电池端子的螺纹孔4的底部之间还能留有一定的间隙d4=d3-d2,防止螺纹杆101的最底端与电池端子的螺纹孔4的底部接触,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螺栓击穿电池端子的螺纹孔4底部。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住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在使用气动或电动扳手将本螺栓拧入电池端子4的螺纹孔内时,限位块2对电池端子4的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电池端子4产生毛细现象,引起爬酸腐蚀,产生爬酸腐蚀质量风险;而且在冲洗电池时酸水对会腐蚀电池端子4的螺纹孔。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在限位块2下表面固定一个缓冲垫3,优选使用缓冲胶垫,该缓冲垫3与螺纹杆101的上部具有预设重叠高度d1。

如图5和6,缓冲垫3的设置使得螺栓在被拧入电池端子4的螺纹孔内时,能够避免限位块2直接与电池端子4接触冲击,对电池端子4有明显的缓冲作用,更加能够降低螺栓对电池端子4的冲击力,避免电池端子4产生毛细现象,减少电池端子4爬酸腐蚀,降低爬酸腐蚀高质量风险,提升电池质量。优选使用缓冲胶垫可以对电池端子4的螺纹孔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冲洗电池时酸水对电池端子4的螺纹孔的腐蚀。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