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及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2435发布日期:2019-05-21 20:3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壳体及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及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充电管理功能的充电电池其电池外壳一般预留有LED导光孔位,电池外壳内设置有导光柱,以将LED灯发出的光从导光孔射出,LED灯点亮后,光线穿过导光柱和外壳导光孔射出。电池外壳内设置导光柱会使电池外壳内的结构更为复杂,导光柱本身也占用了电池外壳的内部空间,这样会使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降低,并且,导光柱的引光方式会增加操作工序和工时,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及充电电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电池的壳体内部结构复杂、导光件制作成本高且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壳体,包括:

底壳,中空且顶端开口,所述底壳围成有用于适配容置电芯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横截面呈矩形;

面盖,与所述底壳连接且盖设所述底壳顶端的开口,所述面盖开设有导光孔;

导光膜,设置于所述导光孔处;

发光件,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且电连接所述电芯以指示所述电芯的电量情况,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经所述导光孔后通过所述导光膜透出于所述壳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膜与所述导光孔的孔壁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孔变径设置,所述导光孔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大径段靠近所述面盖的底面,所述小径段靠近所述面盖的顶面,所述导光膜收容于所述大径段。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膜为PET导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于所述容置槽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电连接的充电保护板和放电保护板,所述发光件通过贴片固定于所述充电保护板的内侧面,所述放电保护板的外侧面设有多个触点,所述底壳对应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触点穿过的触点孔。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保护板和所述放电保护板均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底壳和所述面盖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容置槽底面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充电保护板卡固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一凸块之间,所述放电保护板卡固于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面盖卡接、焊接或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底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电池,包括上述壳体和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发光件电连接的电芯。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与所述充电保护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电芯的各单体电芯串并联的转接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在面盖上开设有导光孔,并且导光孔处设置有导光膜,壳体内省去了导光柱,因此壳体内留有更多的容置空间,内部结构也更为简单,同时可增加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充电电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光膜安装于导光孔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充电电池中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1所示充电电池中底壳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充电电池中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1所示充电电池中面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充电电池移出面盖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充电电池 20—壳体 100—底壳

101—容置槽 102—台阶 103—卡槽

104—触点孔 105—凸起 110—充电保护板

111—充电接口 120—放电保护板 121—触点

130—转接板 140—第一凸块 150—第二凸块

151—凸筋 160—定位块 170—连接耳

171—安装孔 200—面盖 210—导光孔

211—大径段 212—小径段 220—凸条

230—卡脚 240—通孔 300—导光膜

400—发光件 500—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20,包括底壳100、面盖200、导光膜300及发光件400。底壳100为中空结构且顶端具有开口,底壳100围成有用于适配容置电芯500的容置槽101,容置槽101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大致呈矩形,容置槽101适配容置横截面呈矩形的电芯500。面盖200与底壳100连接固定,并且面板密封壳体20顶端的开口,面盖200开设有导光孔210,导光膜300设于面盖200的导光孔210处。发光件400收容于底壳100的容置槽101中,并且,发光件400的出光面正对于导光孔210,即发光件400发出的光经过导光孔210后通过该导光膜300透出于壳体20之外。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20,由于在面盖200上开设有导光孔210,并且导光孔210处设置有导光膜300,壳体20内省去了导光柱,因此底壳100内留有的容置空间更多,内部结构也更为简单,同时可增加充电电池10的能量密度,降低材料成本。

壳体20为绝缘壳,例如底壳100为塑胶底壳100,面盖200为塑胶面盖200;发光件400可采用LED灯,其方向性好且能节省用电;电芯500可以但不仅限于是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电芯500的横截面呈矩形。

导光膜300可采用PET膜,PET膜又叫高温聚脂薄膜(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导光膜300的外形轮廓适于导光孔210的外形轮廓,导光孔210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环形、矩形等。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膜300与导光孔210的孔壁粘接,即导光膜300的圆周壁与导光孔210的孔壁粘接固定,例如采用工业胶将导光膜300粘接于导光孔210的孔壁。导光膜30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面盖200的厚度,以使导光膜300能收容在导光孔210内,导光膜300不会占用壳体20内部空间,也省去了导光柱,从而能增加充电电池10的能量密度。

如图3、图7所示,导光孔210可以是呈变径设置的结构,导光孔210包括大径段211和小径段212,大径段211靠近面盖200的底面,小径段212靠近面盖200的顶面,小径段212的顶面倒角,导光膜300收容于大径段211中,导光膜300不占用底壳100的容置空间。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导光孔210为阶梯孔,导光膜300收容固定于大径段211,并且,导光膜300完全隐藏在导光孔210中,即导光膜30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大径段211的高度。导光孔210也可以是另一种变径结构,即导光孔210的孔壁包括直段和锥形段,直段靠近面盖200的顶面,锥形段靠近面盖200的底面,锥形段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大,导光膜300粘接于锥形段,导光膜30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锥形段的高度,如此,导光膜300可完全隐藏在导光孔210中。

面盖200可卡接、焊接或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底壳100上。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和图4至图6所示,面盖200的底面靠近四周边缘处凸设有凸条220,底壳100顶端的端面形成有台阶102,凸条220抵靠在台阶102上,面盖200的底面抵靠于底壳100各侧壁的顶端面,即凸条220厚度和宽度适配于台阶102的厚度和宽度。台阶102上还可设置用于卡持凸条220的凸起105,以使面盖200盖设在底壳100时能卡住底壳100。

如图2、图4、图5和图7所示,面盖200的底面靠近四个边角处的位置分别凸设有卡脚230,底壳100对应四个边角处的内壁形成有与卡脚230卡合的卡槽103,即卡槽103沿底壳100内壁的四角的竖直方向开设,面盖200的卡脚230卡入卡槽103中,以使面盖200易安装于底壳100。将面盖200卡接于底壳100后,面盖200可再通过超声波焊接于底壳100,以进一步提高面盖200与底壳1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或者,面盖200直接采用超声波焊接固定于底壳100上,或者采用螺丝固定在底壳100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6及图8所示,底壳100于容置槽10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充电保护板110、放电保护板120,充电保护板110和放电保护板120相互电连接,充电保护板110和放电保护板120分别与电芯500电连接,例如,充电保护板110和放电保护板120通过线缆电连接。充电保护板110和放电保护板120分别设置有保护电路,以在电芯500的电压或温度达到临界值时关掉充电或放电电路,切断外电流,使电芯500电压或温度恢复至预设范围内,充电保护板110和放电保护板120为矩形板或近似于矩形板,且其高度稍小于底壳100的高度。

容置槽101的底面凸设有第一凸块140和第二凸块150,充电保护板110卡固于第一凸块140与底壳100的侧壁之间,放电保护板120卡固于第二凸块150与底壳100的侧壁之间,充电保护板110的一侧与底壳100的侧壁相贴触,放电保护板120的一侧与底壳100的侧壁相贴触,如此,可使底壳100内部的各部件之间形成紧凑的结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容置槽101的底面的一侧并排间隔设置有3个第一凸块140,容置槽101的底面的另一侧并排间隔设置有3个第二凸块150,充电保护板11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伸入底壳100的两卡槽103中,放电保护板12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伸入底壳100的另两卡槽103中。如图1、图2、图4和图6所示,放电保护板120的外侧面设有多个触点121,底壳100对应的侧壁开设有供该多个触点121穿过的触点孔104,以使外部设备能电连接于电芯500。底壳100的侧壁还凸出设置有凸筋151,使充电保护板110卡持在凸筋151与第一凸块140之间,例如,在底壳100的侧壁凸出设置有间隔的两个凸筋151,该两个凸筋151与3个第一凸块140交错设置,以使卡持效果更佳。

卡槽103的底端还可以设置有定位块160,充电保护板11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底端分别抵靠在两侧的定位块160上,使充电保护板110不会沿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充电保护板110的内侧面还固定有充电接口111,充电接口111可以是USB接口,面盖200对应充电接口111的位置开设有使充电接口111外露的通孔240,以方便对电芯500进行充电。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1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壳体20和收容于壳体20内的电芯500,电芯500与发光件400电连接。电芯500的横截面呈矩形,由于导光孔210处设置有导光膜300,壳体20内省去了导光柱,因此壳体20内留有更多的空间,内部结构也更为简单,同时可增加充电电池10的能量密度。在一实施方式中,面盖200可借助底面的卡脚230和凸条220卡接于底壳100,将壳体20内的各部件放置安装好之后,将面盖200盖设并卡接在底壳100上,再通过超声焊接方式将面盖200与底壳100进一步固定,以提高面盖200与底壳100之间的密封性以及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底壳100靠近充电保护板110的侧壁连接有伸出于底壳100的连接耳170,例如,底壳100远离设有触点孔104的侧壁的对称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接耳170,每个连接耳170分别开设有安装孔171,以方便将充电电池10安装固定于电子设备上。

在一实施例中,电芯500与充电保护板110之间设置有转接板130,该转接板130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将电芯500的各单体电芯串并联的电路,转接板130可使充电电池10具有更大的容量。转接板130分别与电芯500、充电保护板110和放电保护板120电连接,转接板130的长度设置为小于电芯500的长度,以便于安装转接板1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