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结构及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2815发布日期:2019-07-06 10:5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冷结构及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风冷结构,特别是一种风冷结构及电池箱。



背景技术:

新能源如今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热点话题。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储能都是新能源最主要成员之一,发展态势喜人。新能源的发展给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源汽车电池、储能电池带来新机。

锂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污染、循环寿命高、无记忆效应、可以快速充电等特性,被广泛应用,锂电池被应用在新能源车辆中。当用作电动车电池时,需要由多个电芯进行并联或串联使用,电芯叠加在一起放在箱体内,电池箱内的散热性不好,会造成电芯的损坏,使得电芯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增加。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电池箱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散热效果较好,且使用寿命较长的电池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散热效果较好,且使用寿命较长的电池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风冷结构,包括:罩体,至少内置有一条散热通道,其中,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口开设于罩体的侧壁上,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开设于罩体的底壁上,且出风端口的位置与电池箱中电池模组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一种风冷结构中,散热通道的数量为若干条,分别位于罩体的左右两侧侧壁,其中,每一条散热通道与电池箱中的两组电池模组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一种风冷结构中,相邻两条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口之间,以及冷空气在罩体内流通的过程中,均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

在上述的一种风冷结构中,从进风端口中进入的冷空气通过散热通道内的分流结构,将其分割形成多股小流量的冷空气。

在上述的一种风冷结构中,分流结构包括两条并排设置的分隔板,将每条散热通道分割成三个流通通道,其中,每个流通通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呈阵列设置的出风孔,且出风孔的位置与电池模组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一种风冷结构中,分隔板的一端与设置在罩体内中的隔板相连,分隔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流板,其中,两块导流板之间设置有缝隙。

在上述的一种风冷结构中,两块导流板的设置方式呈犄角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风冷结构中,在进风端口处设置有一个进风管,且进风管与分流结构之间设置有一个鼓腔,其中,该鼓腔与散热通道相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风冷结构中,进风管的开口方向与其安装的罩体侧壁之间所成的夹角在70°至80°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箱,包括:箱体,内置电池模组,和与电池模组电连接的电池BMS管理系统,以及分别与电池模组、电池BMS管理系统电连接的高压系统,其中,在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上述所述的风冷结构,可拆卸连接于箱体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箱中,风冷结构的罩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槽,且每一个通槽的位置与电池BMS管理系统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箱中,在箱体内设置有若干个空腔,且每个空腔内安装有两组电池模组,其中,相邻两个空腔之间通过挡板相分割,且相邻两个空腔上的散热孔在箱体侧壁上呈上下错位分布。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箱中,在每一个空腔内设置有两个风机,分别位于电池模组的两侧,其中,风机安装于挡板上,且每一个风机与对应的散热孔相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箱中,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座,且每一个安装座与箱体的侧壁相连,其中,每一个安装座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孔,作为电池箱的安装部位。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箱中,在箱体的外围还设置有一个玻璃钢电池罩,且该玻璃钢电池罩与整车车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冷结构,将散热通道设置于罩体内,使得电池模组与散热通道之间形成夹层结构,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另外,当外部的冷空气从进风端口中进入散热通道中时,与电池模组产生的热空气(热量)相遇,若产生冷凝水,可使得冷凝水通过罩体排出,避免电池模组造成绝缘问题,从而提高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箱,将风冷结构制作成一个“模块化结构”,并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可直接安装于箱体上,无需逐步、分块安装,较为方便、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该电池箱将电池模组、电池BMS管理系统以及高压系统集成设置,从而减少线束节点,增大箱体的散热面积,同时便于整体维护。第三方面,箱体的宽度小于整车车顶的宽度,从而方便电池箱的吊起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冷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冷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的安装结构剖示图。

图中,100、罩体;110、分隔板;120、流通通道;130、出风孔;140、导流板;150、进风管;160、鼓腔;170、手柄;180、通槽;190、盖板;200、箱体;210、挡板;220、散热孔;230、安装座;231、安装孔;240、玻璃钢电池罩;300、电池模组;400、电池BMS管理系统;500、高压系统;60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冷结构,包括:罩体100,至少内置有一条散热通道,其中,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口开设于罩体100的侧壁上,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开设于罩体100的底壁上,且出风端口的位置与电池箱中电池模组300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冷结构,将散热通道设置于罩体100内,使得电池模组300与散热通道之间形成夹层结构,从而提高电池模组300的散热效果,另外,当外部的冷空气从进风端口中进入散热通道中时,与电池模组300产生的热空气(热量)相遇,若产生冷凝水,可使得冷凝水通过罩体100排出,避免电池模组300造成绝缘问题,从而提高电池模组300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延长电池模组3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散热通道的出风端口正对于电池模组300,由于电池模组300产生的热空气上浮(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的密度),当冷空气从出风端口中流出时,能够有效的吹走电池模组300上方的热空气,使得电池模组300得到有效、快速地散热。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散热通道的数量为若干条,分别位于罩体100的左右两侧侧壁,其中,每一条散热通道与电池箱中的至少一组电池模组300的位置相对应,优选为两组电池模组300的位置与一条散热通道的位置相对应,一方面,减少散热通道的数量,使得风冷结构变得更为简单,降低其制作工艺,另一方面,提高每一条散热通道的利用率,保障每一组电池模组300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散热。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相邻两条散热通道的进风端口之间,以及冷空气在罩体100内流通的过程中,均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保障每一路冷空气在排出出风端口之前,均为相互独立流动,避免发生气流的对冲,或者紊乱的现象,从而保障电池模组300散热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从进风端口中进入的冷空气通过散热通道内的分流结构,将其分割形成多股小流量的冷空气,一方面,通过罩体100内的夹层结构与分流结构相配合,实现冷空气的均匀化,保障每组电池模组300均能得到相应的冷空气,实现电池箱中每组电池模组300的整体、同步、均匀的降温,提高电池箱散热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分流结构包括两条并排设置的分隔板110,从而将每条散热通道分割成三个流通通道120,其中,每个流通通道12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呈阵列设置的出风孔130,且出风孔130的位置与电池模组300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优选地,分隔板110的一端与设置在罩体100内中的隔板相连,分隔板110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流板140,其中,两块导流板140之间设置有缝隙,当冷空气从进风端口中进入时,通过两块导流板140,将冷空气进行分割,其中两股冷空气通过导流板140分别进入左右两侧的流通通道120内,另一股冷空气通过两个导流板140之间的缝隙进入流通通道120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流板140,能够进一步避免冷空气发生紊乱现象,提高散热的效果。进一步优选地,两块导流板140的设置方式呈犄角结构设置。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进风端口处设置有一个进风管150,且进风管150与分流结构之间设置有一个鼓腔160,其中,该鼓腔160与散热通道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出风端口与电池模组300相对应,并相互连通,使得热空气上浮会进入散热通道内,当冷空气从进风管150中进入散热通道时,会与散热通道内的热空气相遇、接触,从而凝结形成冷凝水,一般冷空气与热空气相遇、接触的位置基本上位于进风管150的出风口位置,所以凝结的冷凝水会滴落于鼓腔160中,而不会经散热通道进入电池模组300中,从而避免电池模组300造成绝缘的问题,进而提高电池模组300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并延长了电池模组300的使用寿命,而凝结成的冷凝水可通过鼓腔160排出,方便、可靠。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进风管150的开口方向与其安装的罩体100侧壁之间所成的夹角在70°至80°之间,优选为75°,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夹角的角度设置在75°,使得冷空气与热空气相遇时,凝结形成的冷凝水只存在于鼓腔160内,而不会进入电池模组300中,从而提高电池模组300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每一个进风管150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手柄170,便于搬运风冷结构。进一步优选地,该风冷结构的材质选用大面积铝合金材质制作而成,一方面可以减轻风冷结构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加快电池模组300的散热速率。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箱,包括:箱体200,内置电池模组300,和与电池模组300电连接的电池BMS管理系统400,以及分别与电池模组300、电池BMS管理系统400电连接的高压系统500,其中,在箱体200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220;上述所述的风冷结构,可拆卸连接于箱体200上。冷空气通过进风管150进入罩体100的夹层中(散热通道中),然后从罩体100的出风孔130中流出,对安装于箱体200中的电池模组300进行散热处理,将分布于电池模组300周围的热空气吹离,并使其从箱体200的散热孔220中排出,最终完成电池箱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箱,将风冷结构制作成一个“模块化结构”,并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可直接安装于箱体200上,无需逐步、分块安装,较为方便、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该电池箱将电池模组300、电池BMS管理系统400以及高压系统500集成设置,从而减少线束节点,增大箱体200的散热面积,同时便于整体维护。第三方面,箱体200的宽度小于整车车顶的宽度,从而方便电池箱的吊起安装。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上述所述的风冷结构的罩体100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槽180,且每一个通槽180的位置与电池BMS管理系统400的位置相对应,方便线路的连接。另一方面在每一个通槽180上可拆卸连接有一块盖板190,当电池BMS管理系统400不工作时,通过盖板190密封该通槽180,避免空气中的灰尘等大分子颗粒进入箱体200内而影响电池BMS管理系统400的信号传输,当电池BMS管理系统400工作时,直接将盖板190打开即可使用,操作较为方便。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箱体200内设置有若干个空腔,且每个空腔内安装有两组电池模组300,其中,相邻两个空腔之间通过挡板210相分割,且相邻两个空腔上的散热孔220在箱体200侧壁上呈上下错位分布,通过错位设置,使得热空气在排放时避免发生对冲现象,同时避免排出的热空气积聚在电池箱的周围,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每一个空腔内设置有两个风机600,分别位于电池模组300的两侧,其中,风机600安装于挡板210上,且每一个风机600与对应的散热孔220相连通,通过风机600,实现快速的热空气排放。在本实施例中,开启风机600,将电池模组300产生的热空气从散热孔220中排出,使得箱体200内形成“负压”状态,从而使得电池箱外部的冷空气从进风管150中进入罩体100中,继而通过罩体100上的出风孔130进入箱体200内,冲散电池模组300周围的热空气,而该热空气在风机600的作用下,进一步快速地从散热孔220中流出,进而实现电池箱的“循环散热”模式。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沿箱体20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座230,且每一个安装座230与箱体200的侧壁相连,其中,每一个安装座230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孔231,作为电池箱的安装部位。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箱体200的外围还设置有一个玻璃钢电池罩240,且该玻璃钢电池罩240与整车车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玻璃钢电池罩240,在天气较为炎热的时候,如夏天,通过玻璃钢电池罩240能为电池箱起到防嗮、隔热的效果;在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如冬天,通过玻璃钢电池罩240能起到保温的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