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8659发布日期:2019-06-13 10:0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条形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面栅线电阻和发射极电阻较小的条形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叠片组件是目前高效的太阳能组件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其最大的优势是具有较高的组件转换效率。

具体地,叠片组件是将相邻电池片的边缘稍微重叠,即其中一电池片正面的边缘置于相邻电池片背面的下方,并将正面主栅与背面电极采用导电材料形成导电连接;使得若干电池片以更紧密的方式互相连结,令电池片之间的缝隙降到最低,因此在同样的单位面积中可以铺设更多电池片,吸光面积增加,瓦数也能提高之多。另外,叠片组件几乎不需要焊带,相对的节省了焊带成本。

然而,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未切割前的太阳能电池片100’,其具有若干条形电池片1’,条形电池片1’的正面栅线采用梳型结构,在叠片组件的电池片采用叠片的电气连接方式时,条形电池片1’正面栅线电阻损耗较高,组件功率无法进一步提升。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条形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降低正面栅线电阻和发射极电阻的条形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条形电池片,包括位于所述条形电池片正面边缘的正面主栅、于所述正面主栅一侧依次排布的至少两个副栅区;自所述正面主栅向所述副栅区的延伸方向上,至少两个副栅区的副栅线密度逐渐降低,且所述副栅线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正面主栅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副栅区的若干副栅线均平行地与所述正面主栅相垂直设置,距离所述正面主栅越远的副栅区,其副栅线之间的间距越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不同副栅区的副栅线的长度相同;或不同副栅区的副栅线的长度不同;或部分副栅区的副栅线的长度相同,且该部分副栅区的副栅线与其他部分副栅区的副栅线长度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至少部分副栅区的副栅线长度不同时,靠近所述正面主栅的副栅区的副栅线长度小于远离所述正面主栅的副栅区的副栅线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至少部分所述副栅区内还具有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副栅线的区内连通栅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电池片的正面还具有位于相邻两个副栅区的交界处的区间连通栅线,相邻两个所述副栅区的所有所述副栅线通过区内连通栅线、区间连通栅线实现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电池片的正面还具有位于相邻两个副栅区的交界处的区间连通栅线,所述区间连通栅线与相邻两个副栅区的所有副栅线均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区间连通栅线为直线状或锯齿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包括未被切割分开的若干上述条形电池片,且相邻的所述条形电池片之间具有便于切割的间隙。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具有上述条形电池片,相邻两个条形电池片之间通过边缘叠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常规梳型栅线的条形电池片,本实用新型的条形电池片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副栅区,使得所述副栅线分段设置,缩短了副栅线的长度,减小了副栅线的电阻损耗;且通过靠近所述正面主栅的副栅区的副栅线密度大于远离所述正面主栅的副栅区的副栅线密度,可在不增加不增加形成叠片式光伏组件的条形电池片加工处理技术难度、不增加栅线遮光面积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正面栅线电阻和发射极电阻,从而提升光伏组件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栅线设计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栅线设计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圈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栅线设计示意图,仅示意了图2中圈出部分的局部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栅线设计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圈出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栅线设计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圈出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2所示的太阳能电池片中的条形电池片交叠串联后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圈出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请参阅图2~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片100,其包括未被切割分开的若干条形电池片1,相邻条形电池片1之间具有便于切割的间隙。具体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00为:在硅片上通过常规电池制备工艺形成PN结后,在正面、背面印刷栅线形成若干独立的栅线区,每一栅线区对应的部分构成一个条形电池片1;在间隙处切割后可形成独立的条形电池片1。

通常情况下,同一太阳能电池片100上的若干条形电池片1的形状、栅线设计等相同,最终形成的光伏组件的外观整齐美观;当然为了适应不同的需求,若干条形电池片1的形状、栅线设计等也可以不同。并且,条形电池片1的数量由太阳能电池片100的面积、条形电池片1的形状和面积决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一太阳能电池片100上具有6块相同的条形电池片1,便于后续焊接。

条形电池片1的正面具有正面主栅11和副栅线121,背面具有背面主栅,且正面主栅11、背面主栅分别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缘,便于与其他条形电池片1呈叠片式串联连接。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对正面的副栅线121的设计,提高条形电池片1的效率;其背面的设计采用现有技术,于此不再赘述。

所述条形电池片1包括一条位于正面边缘的具正面主栅11、于所述正面主栅11一侧依次排布的至少两个副栅区12,自所述正面主栅11向所述副栅区12的延伸方向上,至少两个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密度逐渐降低,且所有所述副栅线121均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正面主栅11连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副栅线121密度逐渐降低”指的是,距离所述正面主栅11远的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密度比距离所述正面主栅11近的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密度小;自所述正面主栅11向一侧依次排列的多个副栅区12,副栅线121密度可以为等差式降低,也可以为任意差值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条形电池片1相比于常规梳型栅线的条形电池片1,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副栅区12,使得所述副栅线121分段设置,缩短了副栅线121的长度,减小了副栅线121的电阻损耗;且通过靠近所述正面主栅11的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密度大于远离所述正面主栅11的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密度,可在不增加不增加形成叠片式光伏组件的条形电池加工处理技术难度、不增加栅线遮光面积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正面栅线电阻和发射极电阻,从而提升光伏组件功率。

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的排布方式不限,且不同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的排布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可以参考如图2~图8所示,每一所述副栅区12的若干副栅线121均平行地与所述主栅相垂直设置,距离所述正面主栅11越远的副栅区12,副栅线121之间的间距越大。并且,如图2~图4所示实施例中,不同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的长度相同;而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不同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的长度不同;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中,部分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的长度相同,且该部分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与其他部分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长度不同。

当至少部分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长度不同时,靠近所述正面主栅11的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长度小于远离所述正面主栅11的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长度,该设计能够满足靠近所述正面主栅11的副栅线121承担的电荷传输量较大的需求。

进一步地,至少部分所述副栅区12内还具有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副栅线121的区内连通栅线122,以降低由于栅线印刷工艺导致的断栅现象对电池片功率的影响,也可以避免因局部隐裂而影响功率输出。优选地,所述区内连通栅线122位于该副栅区12内副栅线121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区内连通栅线122的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况:如图2~图6所示,所述区内连通栅线122间断地设置于相邻的两条副栅线121之间;当然,所述区内连通栅线122也可以同时连通相邻的多条副栅线121。如图2~图4所示,所有的副栅区12内均具有所述区内连通栅线122;或参考图5和图6所示,仅副栅线121较长的所述副栅区12内具有所述区内连通栅线122。

另外,所述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均与所述正面主栅11连通的方式可以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如图2~图8所示,所述条形电池片1的正面还具有位于相邻两个副栅区12的交界处的区间连通栅线13,所述区间连通栅线13与相邻两个副栅区12的所有副栅线121均相连通,使得相邻两个副栅区12内的所有副栅线121实现连通。具体地,所述区间连通栅线13可以如图2所示呈与所述副栅线121相垂直的直线状,也可以如图4所示呈锯齿状设置,或者为其他形式。该类实施例中,与所述正面主栅11间隔设置的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通过比其靠近所述正面主栅11的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与所述正面主栅11实现连通。

而其他实施例中,与所述正面主栅11间隔设置的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还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区内连通栅线122、以及区间连通栅线13相配合的方式,实现相邻两个所述副栅区12的所有所述副栅线121的连通,此时所述区间通连栅线13可以与所有所述副栅线121连通,也可以像区内连通栅线122一样间断式设置仅与部分所述副栅线121连通即可。或者,每一副栅区12内的所有副栅线121通过区内连通栅线122连通后,由与其中一条副栅线121或所述区内副栅线121连通的引导副栅线121与所述正面主栅11实现连通。

优选地,所述区间连通栅线13的宽度大于所述副栅线121的宽度,以能传输更多的电荷传输,形成有效地电荷传输路径。

请参阅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串200,具有至少两个依次串联的上述条形电池片1,相邻两个条形电池片1之间通过边缘叠加连接。所述电池串的制作方法为:将一片条形电池片1的正面主栅11与另一片条形电池片1的背面主栅重叠放置,然后通过导电胶将重叠的正面主栅11与背面主栅实现电气连接,同时实现相邻两个条形电池片1的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具有上述条形电池片1,相邻两个条形电池片1之间通过边缘叠加连接。通常,所述光伏组件采用上述电池串200封装制成,其具体采用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的封装工艺,于此不在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条形电池片1相比于常规梳型栅线的条形电池片1,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副栅区12,使得所述副栅线121分段设置,缩短了副栅线121的长度,减小了副栅线121的电阻损耗;且通过靠近所述正面主栅11的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密度大于远离所述正面主栅11的副栅区12的副栅线121密度,可在不增加形成叠片式光伏组件的条形电池片加工处理技术难度、不增加栅线遮光面积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正面栅线电阻和发射极电阻,从而提升光伏组件功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申请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申请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