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993发布日期:2019-05-21 20:4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设备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在一些电子设备中,往往需要多个部件组装成一个整体,但是由于在制作过程中结构尺寸上容易产生偏差,导致在组装过程中由于各个部件之间产生过定位,或组装时产生的位置偏差而产生良率过低等不良现象。

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工业相机中一般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盖组件、中通组件及后盖组件,其中,各组件中均具有电路板,且电路板上具有连接器,位于前盖组件中的连接器需要与中通组件中的连接器插接,位于后盖组件中的连接器也需要与中通组件中的连接器插接,但是在组装完成后,由于存在尺寸偏差,导致相互连接的连接器插接不良,甚至导致连接器中的pin针弯曲损坏,最终降低了工业相机的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避免由于结构精度产生的误差,而影响装配质量的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具有第一连接器;

第二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具有第二连接器;

第三组件,包括第三壳体及第三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三电路板的第一板面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接的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三电路板的第二板面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插接的第四连接器;

所述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壳体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套接,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套接。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一抵靠面与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一端的端面抵接;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面与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二端的端面抵接。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壳体内具有限位块,所述第三电路板的第一板面与所述限位块抵接。

作为示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块,所述弹性块夹紧在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作为示例,所述弹性块为矩形的硅胶块。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第三壳体上分别具有与所述螺纹孔同轴设置的通孔;

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壳体上的通孔、所述第三壳体上的通孔,与第一壳体上的螺纹孔螺接。

作为示例,所述电子设备为工业相机。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具有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光学镜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及第三组件在进行固定连接时,由于第三组件中的第三壳体与第三电路板之间没有硬性连接,从而使得第三壳体与第三电路板之间能够产生一定的位置偏移,以克服各结构件尺寸误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极大提升了电子设备的装配可靠性及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组件;11-第一壳体;12-第一电路板;13-第一连接器;2-第二组件;21-第二壳体;22-第二电路板;23-第二连接器;3-第三组件;31-第三壳体;311-限位块;32-第三电路板;33-第三连接器;34-第四连接器;4-弹性块;5-螺栓;6-光学镜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组件1、第二组件2和第三组件3,第三组件3位于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之间;其中,第一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一电路板12,第一电路板12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上,其中,第一电路板12上具有第一连接器13;第二组件2包括第二壳体21和第二电路板22,第二电路板22固定在第二壳体21上,其中,第二电路板22上具有第二连接器23;第三组件3包括第三壳体31和第三电路板32;其中,第三电路板32的第一板面上具有用于与第一连接器13插接的第三连接器33,第三电路板32的第二板面上具有用于与第二连接器23插接的第四连接器34;第三壳体31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之间;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第三壳体31及第二壳体21。

具体的,第一组件1、第三组件3和第二组件2依次进行连接,即第一壳体11与第三壳体31相对固定,第三壳体31与第二壳体21相对固定;第一电路板12上的第一连接器13与第三电路板32上的第三连接器33连接,第三电路板32上的第四连接器34与第二电路板22上的第二连接器23连接。由于第三组件3位于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之间,且第三组件3的第三壳体31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连接(抵接),第三组件3中的第三连接器33与第一连接器13连接,第四连接器34与第二连接器23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三组件3中的第三壳体31与第三电路板32之间没有进行固定连接,因此,当各连接部件之间存在(图2中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误差时,仍能保证第三组件3与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之间具有良好的装配效果。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三壳体31为筒状结构,第三壳体31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套接,第三壳体31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21套接。为了保证第三壳体31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之间的定位精度,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抵靠面(图中未标示出),第一抵靠面与第三壳体31的第一端的端面抵接;第二壳体21具有第二抵靠面(图中未标示出),第二抵靠面与第三壳体31的第二端的端面抵接。

第一壳体11上具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壳体21及第三壳体31上分别具有与螺纹孔同轴设置的通孔(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该连接件为螺栓5,螺栓5依次穿过第二壳体21上的通孔、第三壳体31上的通孔,与第一壳体11上的螺纹孔螺接。具体来说,螺栓5由第二壳体21的右端(图2中所示的方向)穿入其通孔内后穿过第三壳体31上的通孔,最后与第一壳体11上的螺纹孔螺接,旋紧螺栓5,使得第一壳体11的第一抵靠面与第三壳体31的第一端面(图2中所示的左端)紧密抵接,使得第二壳体21的第二抵靠面与第三壳体31的第二端面(图中所示的右端)紧密抵接,从而实现了第一壳体11、第三壳体31和第二壳体21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电路板1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壳体11内,并设置在靠近第三壳体31的位置处;第二电路板22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壳体21内,并设置在靠近第三壳体31的位置处,第一电路板12上的第一连接器13与第三电路板32上的第三连接器33插接,第二电路板22上的第二连接器23与第三电路板32上的第四连接器34插接。

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可先将第一电路板12固定在第一壳体11内,将第二电路板22固定在第二壳体21内;然后,将第三电路板32上的第三连接器33与第一连接器13插接,再将第三壳体31套设在第一壳体11上,同时第一壳体11的第一抵靠面与第三壳体31的第一端面抵接,然后将第二壳体21与第三壳体31套接,并使第二壳体21的第二抵靠面与第三壳体31的第二端面抵接,与此同时,第二电路板22上的第二连接器23实现与第三电路板32上第四连接器34的插接。

另外,考虑到第二连接器23与第四连接器34进行插接时会有一定的阻尼力,因此,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二连接器23与第四连接器34稳定的插接,第三壳体31内具有限位块311,第三电路板32的第一板面与限位块311抵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制作精度,该限位块311与三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限位块311为由第三壳体31的内壁向内延伸的块体,且该限位块311在第三壳体31内均匀布设有多个。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第三电路板32左右晃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矩形的弹性块4,弹性块4夹紧在第三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22之间。即在限位块311和弹性块4的夹持作用下,能够防止第二电路板22左右移动,进而增加了第一连接器13与第三连接器33、第二连接器23与第四连接器3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的,上述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多种,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工业相机。第一电路板12上具有摄像模组,摄像模组与第一连接器13电连接。第一壳体11上具有光学镜头组件6。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