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锂电池壳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1031发布日期:2019-06-26 01:1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锂电池壳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锂电池壳盖。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电池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行业之中。作为主要的能量载体和动力来源,对锂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容量高,还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对于现有的锂电池,在锂电池出现过流、过充等异常情况,使得电池的温度过热时,无法提示发出报警信号,电池的安全性能得不到保证。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其可以在锂电池出现过流、过充等异常情况,使得电池的温度过热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增强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锂电池壳盖,其安全、可靠,可以在锂电池出现过流、过充等异常情况,使得电池的温度过热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增强电池的安全性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锂电池壳盖,包括电池盖板;

所述电池盖板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正极垫片和负极垫片;

所述正极垫片的顶部放置有正极压板;

所述负极垫片的顶部放置有负极压板;

所述电池盖板的正下方设置有一个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底部分别设置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

所述正极引脚、支撑板的左端、电池盖板的左端、正极垫片和正极压板,通过一个正极导柱铆接在一起;

所述负极引脚、支撑板的右端、电池盖板的右端、负极垫片和负极压板,通过一个负极导柱铆接在一起;

所述锂电池壳盖上的正极电流经过部件和负极电流流过部件之间,设置有一个过热报警机构,所述过热报警机构用于实时检测所述锂电池壳盖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发出报警信号。

其中,所述正极垫片的顶部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放置有正极压板;

所述负极垫片的顶部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放置有负极压板。

其中,所述正极导柱从下到上依次贯穿正极引脚、支撑板的左端、电池盖板的左端和正极垫片后与正极压板铆接在一起;

所述负极导柱从下到上依次贯穿负极引脚、支撑板的右端、电池盖板的右端、负极垫片后与负极压板铆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正极导柱和负极导柱的外部还分别套有一个密封圈。

其中,所述过热报警机构包括: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和报警器;

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和报警器,与所述锂电池壳盖上的正极电流经过部件和负极电流流过部件串联在一起。

其中,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和报警器通过一根第三导线相连接;

所述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通过一根第一导线与所述锂电池壳盖上的正极电流经过部件相连接;

所述报警器通过一根第二导线与所述锂电池壳盖上的负极电流经过部件相连接。

其中,所述正极电流经过部件和负极电流流过部件分别为正极导柱和负极导柱;

或者,分别为正极压板和负极压板;

或者,分别为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

其中,当所述正极电流经过部件和负极电流流过部件分别为正极导柱和负极导柱时,所述过热报警机构位于电池盖板和支撑板之间的位置。

其中,所述支撑板上还开有过热报警机构容纳槽,所述过热报警机构容纳槽用于嵌入所述过热报警机构。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锂电池壳盖,其安全、可靠,可以在锂电池出现过流、过充等异常情况,使得电池的温度过热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增强电池的安全性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锂电池壳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锂电池壳盖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锂电池壳盖中过热报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正极压板,12、负极压板,21、正极垫片,22、负极垫片;

210、第一凹槽,220、第二凹槽;

3、电池盖板,4、密封圈,5、过热报警机构;

61、正极导柱,62、负极导柱;

7、支撑板,70、过热报警机构容纳槽,81、正极引脚,82、负极引脚;

91、第一导线,92、第二导线,93、第三导线;

10、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元件,20、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锂电池壳盖,应用于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防护,包括电池盖板3;

所述电池盖板3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正极垫片21和负极垫片22;

所述正极垫片21的顶部具有第一凹槽210,所述第一凹槽210上放置有正极压板11;

所述负极垫片22的顶部具有第二凹槽220,所述第二凹槽220上放置有负极压板12;

所述电池盖板3的正下方设置有一个支撑板7;

所述支撑板7的左右两端底部分别设置有正极引脚81和负极引脚82;

所述正极引脚81、支撑板7的左端、电池盖板3的左端、正极垫片21和正极压板11,通过一个正极导柱61铆接在一起,具体为:所述正极导柱61从下到上依次贯穿正极引脚81、支撑板7的左端、电池盖板3的左端和正极垫片21后与正极压板11铆接在一起;

所述负极引脚82、支撑板7的右端、电池盖板3的右端、负极垫片22和负极压板12,通过一个负极导柱62铆接在一起,具体为:所述负极导柱62从下到上依次贯穿负极引脚82、支撑板7的右端、电池盖板3的右端、负极垫片22后与负极压板12铆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锂电池壳盖上的正极电流经过部件和负极电流流过部件之间,设置有一个过热报警机构5,所述过热报警机构5用于实时检测所述锂电池壳盖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发出报警信号(例如声光报警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正极垫片21和负极垫片22为塑料件;所述支撑板7为塑料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过热报警机构5包括: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元件10和报警器20;

所述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元件10和报警器20,与所述锂电池壳盖上的正极电流经过部件和负极电流流过部件串联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元件具有的特性为:在正常温度下是超高电阻状态;当由于例如短路或过充电等情况导致过热时,转换成低电阻状态。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当锂电池中含有NTC元件结构,并且温度过高时,该NTC元件变成高温状态,而转变成低电阻状态,导通预设在电池盖内部的报警回路,发出报警信号,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实现上,所述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元件10和报警器20通过一根第三导线93相连接;

所述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元件10通过一根第一导线91与所述锂电池壳盖上的正极电流经过部件相连接;

所述报警器20通过一根第二导线92与所述锂电池壳盖上的负极电流经过部件相连接。

具体实现上,进一步的,报警器2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蜂鸣报警器、发光报警器和电信号报警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正极电流经过部件可以为所述锂电池壳盖上任意一个正极电流经过的部件,所述负极电流经过部件可以为所述锂电池壳盖上任意一个负极电流经过的部件,例如,所述正极电流经过部件和负极电流流过部件可以分别为正极导柱61和负极导柱62;或者,分别为正极压板11和负极压板12;或者,分别为正极引脚81和负极引脚82。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当所述正极电流经过部件和负极电流流过部件分别为正极导柱61和负极导柱62时,所述过热报警机构5位于电池盖板3和支撑板7之间的位置。

具体实现上,为了减少所述锂电池壳盖的厚度,同时方便对过热报警机构5的位置进行定位固定,所述支撑板7上还开有过热报警机构容纳槽70,所述过热报警机构容纳槽70用于嵌入所述过热报警机构5。

当然,过热报警机构5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在所述锂电池壳盖的其他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正极导柱61和负极导柱62的外部还分别套有一个密封圈4,以增强所述电池壳盖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电池盖板3上焊接有防爆阀膜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2所示,对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上,可以将过热报警机构5连接在正极导柱61和负极导柱62之间,过热报警机构5中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10、报警器20与正极导柱61和负极导柱62形成串联关系。

当锂电池正常工作时,电池温度正常,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10处于超高电阻状态,过热报警机构5无电流通过,处于开路状态;

当锂电池出现过流、过充等异常情况,使得电池的温度过热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10的温度变高,转换成低电阻的状态,过热报警机构5导通,报警器20开始通电工作,发出报警信号,这时候可以请求上位机或者人为操作干预,对锂电池起到保护作用;

当锂电池的故障排除,电池的温度恢复正常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10的温度变低,阻值变高,过热报警机构5无电流通过,恢复开路状态,报警结束,电池便可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锂电池壳盖,其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避免锂离子动力电池发生内短路,防止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发生内短路而出现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有效保证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