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及其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7451发布日期:2019-06-18 23:4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及其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开关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及其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



背景技术:

“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是低压电器中的新型产品,是我国九十年代最新研发的填补国内空白的第一代大类,作为新的大类产品,其产品类别代号为“CPS”(Control and Protective Switching Devices)。从其结构和功能上来说,控制与保护开关系列产品已不再是接触器、或断路器、或热继电器等单个产品,而是一套控制保护系统。

它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采用分立元器件(通常是断路器或熔断器+接触器+过载继电器)由于选择不合理而引起的控制和保护配合不合理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克服了由于采用不同考核标准的电器产品之间组合在一起时,保护特性与控制特性配合不协调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控制与保护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连续运行性能。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外壳都是一体式的,在维护控制器模块时需要拆卸整个外壳,拆卸过程较为复杂且容易干涉到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其他模块;同时需要对壳体的端面进行相关操作时,如打码、贴标或者再加工,不便于对壳体进行再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其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具有方便对壳体进行维护以及再操作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开关盖板、显示器盖板以及两对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呈矩形状一体式连接并形成中通的框体,所述开关盖板以及显示器盖板均可拆卸设置于框体的一端端口上并密封该端端口。

如此设置,通过将壳体分为框体以及分别可拆卸固定设置于框体上的开关盖板、显示器盖板,实现开关盖板、显示器盖板定位滑动卡接于框体上;当需要对壳体进行表面加工或者铭牌贴标时,将开关盖板、显示器盖板分别处于框体上滑动并将其拆卸,在对开关盖板、显示器盖板分别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达到对壳体进行维护以及后期再加工处理的作用,提高对壳体后期再加工的便捷性。

进一步设置:在两所述第一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横截面呈L型设置,在所述开关盖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第一导轨滑动嵌合的第一导槽。

如此设置,通过将第一导轨滑动嵌合的第一导槽,实现开关盖板仅沿第一导轨长度方向滑动于框体上,提高开关盖板与框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朝开关盖板处于第一导轨上滑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在开关盖板朝第二侧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开关盖板盖合于框体上时所述限位槽卡接于所述限位板上。

如此设置,通过限位槽卡接于所述限位板上,实现开关盖板处于框体上限位滑动的作用,提高开关盖板处于框体上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嵌合槽,嵌合槽的深度方向与开关盖板处于框体上滑动的方向平行布置,在所述限位槽上设置有嵌位块,开关盖板盖合于框体上时所述嵌位块卡接于所述嵌合槽内。

如此设置,当开关盖板滑动安装于框体上后,通过限位板起到滑动限位的作用,同时通过嵌合槽与嵌位块相配合,使开关盖板盖合于框体上时嵌位块卡接于嵌合槽,提高开关盖板处于框体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两所述第一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横截面呈L型设置,在所述显示器盖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第二导轨嵌合的第二导槽。

如此设置,通过将第二导轨滑动嵌合的第二导槽,实现显示器盖板仅沿第二导轨长度方向滑动于框体上,提高显示器盖板与框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显示器盖板处于框体滑动方向上设置有插接块,多个所述插接块沿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插接块一一对应布置的插接槽,显示器盖板盖合于框体上时所述插接块卡接于所述插接槽内。

如此设置,当显示器盖板滑动安装于框体上后,通过插接块与插接槽相配合,使显示器盖板盖合于框体上时插接块卡接于插接槽内,提高显示器盖板处于框体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开关盖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开关钮的开关通孔。

如此设置,便于在开关盖板上安装开关,提高开关盖板的使用性。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显示器盖板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显示器的显示器通孔、用于安装指示灯的指示灯通孔以及用于安装控制器按钮的按钮通孔。

如此设置,便于在显示器盖板上分别安装显示器、指示灯以及控制器按钮,提高盖板的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具有方便对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进行维护以及操作的作用。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包括基座以及与基座连接的如上述的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

如此设置,便于将壳体安装于基座上,方便对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进行维护以及方便操作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块,在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卡接孔,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端口盖合于所述基座上时,所述凸块卡接于所述卡接孔内。

如此设置,通过凸块卡接于卡接孔内,使壳体的另一端端口盖合于基座上,提高壳体与基座连接的稳定性、便于快速安装以及拆卸的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壳体分为框体以及分别可拆卸固定设置于框体上的开关盖板、显示器盖板,实现开关盖板、显示器盖板定位滑动卡接于框体上,达到对壳体进行维护以及后期再加工处理的作用,提高对壳体后期再加工的便捷性;

2、通过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导槽、第二导槽等实现开关盖板、显示器盖板定位滑动卡接于框体上,再通过限位板、嵌合槽、插接块、插接槽实现开关盖板、显示器盖板限位安装于框体上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中盖板滑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中开关盖板拆卸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中移去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中显示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中开关盖板纵向平面的剖视图;

图7为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爆炸图。

图中:1、壳体;11、基座;111、凸块;2、盖板;21、开关盖板;211、开关通孔;212、第一导槽;213、限位槽;214、嵌位块;22、显示器盖板;221、显示器通孔;222、指示灯通孔;223、按钮通孔;224、第二导槽;225、插接块;3、框体;31、第一侧板;311、第一导轨;312、第二导轨;32、第二侧板;321、限位板;322、嵌合槽;323、插接槽;324、接线插口;325、弧形槽;33、卡接孔;34、安装板;4、接线插座;41、内接线插座;42、外接线插座;421、弧形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及其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盖板2以及两对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板31、第二侧板32;结合图2所示,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之间呈矩形状一体式连接并形成中通的框体3,盖板2设置于该框体3的一端端口上并密封该端端口。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盖板2包括有开关盖板21以及显示器盖板22,在开关盖板2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开关钮的开关通孔211,在显示器盖板22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显示器的显示器通孔221、用于安装指示灯的指示灯通孔222以及用于安装控制器按钮的按钮通孔223;且开关盖板21以及显示器盖板22均可拆卸设置于框体3的一端端口上并密封该端端口。

如图3所示,在两第一侧板3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311,且第一导轨311连接于第一侧板31上时的横截面呈倒L型设置;同时,在开关盖板2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第一导轨311滑动嵌合的第一导槽212,结合图2所示,实现开关盖板21仅沿第一导轨311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框体3上。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第二侧板32朝开关盖板21处于第一导轨311滑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321,在开关盖板21朝第二侧板3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213,开关盖板21盖合于框体3上时限位槽213卡接于限位板321上,实现开关盖板21处于框体3上限位滑动的作用。

如图3所示,在限位板321上开设有嵌合槽322,嵌合槽322的深度方向与开关盖板21处于框体3上滑动的方向平行布置,同时,在限位槽213上设置有嵌位块214,结合图2所示,开关盖板21盖合于框体3上时嵌位块214卡接于所述嵌合槽322内,提高开关盖板21处于框体3上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同理,在两第一侧板31的远离第一导轨31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导轨312,且第二导轨312连接于第一侧板31上时的横截面呈倒L型设置;如图5所示,在显示器盖板2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第二导轨312嵌合的第二导槽224,结合图2所示,实现显示器盖板22仅沿第二导轨312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框体3上。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显示器盖板22处于框体3滑动方向上设置有插接块225,多个插接块225沿第二侧板3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在第二侧板32上开设有多个与插接块225一一对应布置的插接槽323;显示器盖板22盖合于框体3上时插接块225卡接于插接槽323内,提高显示器盖板22处于框体3上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第二侧板32上均开设有接线插口324,接线插口324为圆形、矩形、正多边形、椭圆中的任意一种;两接线插口324处均连接有接线插座4,结合图4所示,接线插座4分为设置于框体3内用于连接壳体1内元件的内接线插座41和设置于框体3外用于连接外接元件的外接线插座42。

如图4所示,外接线插座42的横截面呈L型设置,且外接线插座42的一端插接于接线插口324内用于连接设置于框体3内的元件,另一端置于框体3外用于连接外接元件。

如图4所示,在外接线插座42插接于接线插口324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卡块421,在接线插口32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弧形卡块421相配合的弧形槽325;弧形卡块421沿外接线插座4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弧形槽325一一对应于弧形卡块421设置;提高外接线插座42插接于接线插口324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外接线插座42与框体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工作原理:通过将壳体1分为框体3以及分别可拆卸固定设置于框体3上的开关盖板21、显示器盖板22;并通过第一导轨311、第二导轨312、第一导槽212、第二导槽224等实现开关盖板21、显示器盖板22定位滑动卡接于框体3上,再通过限位板321、嵌合槽322、插接块225、插接槽323实现开关盖板21、显示器盖板22限位安装于框体3上的作用;当需要对壳体1进行表面加工或者铭牌贴标时,将开关盖板21、显示器盖板22分别处于框体3上滑动并将其拆卸,在对开关盖板21、显示器盖板22分别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达到对壳体1进行维护以及后期再加工处理的作用;同时,分别在框体3的两侧设置用于连接壳体1内元件的内接线插座41和用于连接外接元件的外接线插座42,提高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适用性能。

实施例2: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1以及实施例1中的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外壳。

如图7所示,其中,壳体1盖合于基座11上;在基座11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块111,并在第一侧板31上开设有与凸块111相配合的卡接孔33,壳体1的另一端端口盖合于基座11上时,凸块111卡接于所述卡接孔33内,实现壳体1与基座11之间的固定连接作用。

如图1所示,在两第一侧板31朝基座11的一端均连接有安装板34,卡接孔33设置于安装板34上;结合图6所示,同时,安装板34的厚度小于第一侧板31的厚度,且安装板34的外壁与第一侧板31的外壁平齐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