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0946发布日期:2019-07-13 08:29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载保护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



背景技术:

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是现有的制冷压缩机常用的器件,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常用的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该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包括,底座1、罩在底座上的罩体11、第一导电柱2、第二导电柱21,接线柱5,静触片8和动触片81;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和接线柱分别穿过底座并固定于底座上,一端位于罩体内,另一端位于罩体外;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在位于罩体外的一端均焊接有导电插片3,另一端连接有电加热元件4;接线柱在位于罩体外的一端设置有压线螺母6,用于将需要接入的电源线固定在接线柱上,另一端设置有压接螺母7,静触片的未设置触点84 的一端为弯曲的,套在接线柱上并通过压接螺母固定;第二导电柱在位于罩体内的一端固定有导电支撑9,动触片的未设置触点82的一端固定于导电支撑未与第二导电柱连接的一端,导电支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调节螺栓10,调节螺栓一端抵在动触片的背面,另一端穿过导电支撑与导电支撑螺纹连接。

参见图1和2,该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使用时,将两个导电插片分别连接制冷压缩机的电机的两个绕组a、b,动触片和静触片的触点接触,静触片通过接线柱接入电源,当线路故障时,压缩机的电机的两个绕组电流升高,加热元件、动触片以及静触片也随着电流升高而发热,由于动触片自身性质,使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形,因此在达到临界条件时,动触片和静触片的触点分离,将电源断开。

这种结构的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在不改变动触点或静触点的导电性能的情况下,不能满足人们对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较高灵敏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改变动触点或静触点的导电性能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灵敏度的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已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包括底座、罩在底座上的罩体、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接线体,静触片和动触片;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分别穿过底座并固定于底座上,一端位于罩体内,另一端位于罩体外;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在位于罩体外的一端均焊接有导电插片,另一端连接有电加热元件;静触片的未设置触点的一端固定在罩体内,与接线体连接;第二导电柱在位于罩体内的一端固定有导电支撑,动触片的未设置触点的一端固定于导电支撑未与第二导电柱连接的一端,导电支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一端抵在动触片的背面,另一端穿过导电支撑与导电支撑螺纹连接;所述罩体内设置有半圆形罩,所述电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半圆形罩内,所述动触片和静触片位于所述半圆形罩内或者位于所述半圆形罩的开口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位于所述罩体内的一端设置有导电支架,所述电加热元件固定于所述导电支架上,并且位于所述静触点远离所述动触点的一侧;所述半圆形罩的两端设置有向半圆形罩体内侧弯曲的弧形延伸部,两个弧形延伸部远离所述半圆形罩体的一端形成所述半圆形罩的开口,所述动触片和静触片位于所述半圆形罩的开口位置,且所述半圆形罩的开口朝向所述动触片远离所述静触片的方向。

优选的,所述半圆形罩的远离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绝缘底座,所述接线体为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穿过底座并固定于底座上,一端位于罩体内,另一端位于罩体外;接线柱在位于罩体外的一端设置有压线螺母,用于将需要接入的电源线固定在接线柱上,另一端设置有压接螺母,静触片的未设置触点的一端为弯曲的,套在接线柱上并通过压接螺母固定。

优选的,所述所述底座为金属底座,所述金属底座即为接线体,所述静触片的未设置触点的一端固定于底座上;所述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与底座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绝缘套或者绝缘涂层。

优选的,所述动触片在所述调节螺栓和动触片的触点之间设置有弧形折弯,所述弧形折弯靠近所述调节螺栓。

优选的,所述弧形折弯的开口位置朝向所述动触片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弧形折弯的弧度为1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通过设置半圆形罩,使得在线路故障时,电加热元件发出的热量相对集中在半圆形罩体内侧及附近,从而使得动触片受热较快,进而在不改变动触点或静触点的导电性能的情况下,提高了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其中半圆形罩使用透视图形式画出;

图4是图3中的一种半圆形罩的侧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其中半圆形罩使用透视图形式画出;

图6是图5在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的一种半圆形罩的侧面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罩体11、第一导电柱2、第二导电柱21、导电插片3、电加热元件4、接线柱5、压线螺母6、压接螺母7、静触片8、动触片81、触点82、弧形折弯83、调节螺栓10、半圆形罩12、弧形延伸部12-1、导电支架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参见图3-图7,包括底座1、罩在底座上的罩体11、第一导电柱2、第二导电柱21,接线体,静触片8和动触片81;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分别穿过底座并固定于底座上,一端位于罩体内,另一端位于罩体外;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在位于罩体外的一端均焊接有导电插片3,另一端连接有电加热元件4;静触片的未设置触点84的一端固定在罩体内,与接线体连接;第二导电柱在位于罩体内的一端固定有导电支撑9,动触片的未设置触点82的一端固定于导电支撑未与第二导电柱连接的一端,导电支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调节螺栓10,调节螺栓一端抵在动触片的背面,另一端穿过导电支撑与导电支撑螺纹连接;所述罩体内设置有半圆形罩12,为了方便区分,图3中将半圆形罩用粗实线标出,所述电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半圆形罩内,所述动触片和静触片位于所述半圆形罩内或者位于所述半圆形罩的开口位置。

本申请中,罩体一般与底座固定连接,优选密封连接,罩体内还可以填充惰性气体,以增大罩体内绝缘程度,罩体可以使用耐高温玻璃制作,电加热元件可以使用现有的电加热元件,比如电热丝、动触一般使用双金属片,导电柱、导电支撑、导电插片和导电支架等导电器件一般使用金属制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通过设置半圆形罩,使得在线路故障时,电加热元件发出的热量相对集中在半圆形罩体内侧及附近,从而使得动触片受热较快,进而在不改变动触点或静触点的导电性能的情况下,提高了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的灵敏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的灵敏度,申请人还做了如下设计:参见图5、图6和图7,所述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位于所述罩体内的一端设置有导电支架13,所述电加热元件固定于所述导电支架上,并且位于所述静触点远离所述动触点的一侧;所述半圆形罩的两端设置有向半圆形罩体内侧弯曲的弧形延伸部12-1,为了方便区分,图7将弧形延伸部用粗实线标出,两个弧形延伸部远离所述半圆形罩体的一端形成所述半圆形罩的开口,所述动触片和静触片位于所述半圆形罩的开口位置,且所述半圆形罩的开口朝向所述动触片远离所述静触片的方向。优选的,所述半圆形罩的远离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通气孔。

上述结构,在线路故障时,半圆形罩内部较大空间经较小的开口扩散时,热气流动速度由慢变快,形成热气流,尤其是设置有通气孔后,热气流速度更快,在对动触点加热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动触点有推动力,有利于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半圆形罩两侧若是密封,效果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5,所述底座为绝缘底座,所述接线体为接线柱5,所述接线柱穿过底座并固定于底座上,一端位于罩体内,另一端位于罩体外;接线柱在位于罩体外的一端设置有压线螺母6,用于将需要接入的电源线固定在接线柱上,另一端设置有压接螺母7,静触片的未设置触点84的一端为弯曲的,套在接线柱上并通过压接螺母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底座为金属底座,所述金属底座即为接线体,所述静触片的未设置触点842的一端固定于底座上;所述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与底座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绝缘套或者绝缘涂层。这种结构相对更简单。

为了防止调节螺栓抵在动触片上妨碍动触片受热变形而影响其灵敏度,参见图8,所述动触片在所述调节螺栓和动触片的触点之间设置有弧形折弯83,所述弧形折弯靠近所述调节螺栓。所述弧形折弯的开口位置朝向所述动触片的背面,所述弧形折弯的弧度优选为10-25°。通过设置弧形折弯,在动触片受热变形时,弧形折弯处受热变形时沿着弧形变形,变形角度相对较大,因此在线路故障时,动触片的触点可以弧形折弯处为折点下落,防止调节螺栓抵在动触片上妨碍动触片受热变形而影响其灵敏度。

作为一种变形,所述弧形折弯的开口位置朝向所述动触片的正面,这样,受重力作用,在动触片变形时,弧形折弯会在一定程度上向伸直的状态发展,从而使得动触片的触点与静触片分离同时与静触片的触点错位,提高分离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