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2314发布日期:2019-07-17 06:14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控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式温控器。



背景技术:

机械式温控器是一种将定温后的双金属片作为热敏感反应元件,主要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工作原理,当温度增高时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感温片上,温度改变时,感温片的弯曲度会发生改变,当达到预定温度值时,感温片弯曲到某个程度,使触点断开或闭合从而控制电路,使得制冷设备工作或加热设备关闭。当温度下降到复位温度设定时,感温片便迅速恢复,使触点闭合或断开,达到接通或断开电路的目的,从而控制电路。

传统的温控器一般都是通过安装环将温控器设置在发热元件上,在温控器的下端部设置端子,通过端子与接插件实现温控器的电性连接,温控器使用过程中外壳是与设备内其他元件直接产生接触,因此在设备检修或者拆卸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温控器的损坏,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温控器,解决了温控器使用过程中外壳易受损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温控器接插端子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本体、外罩壳、第一安装环、第二安装环和一组导线,所述外罩壳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并且外罩壳套设在温控器本体的外壁上,所述温控器本体的感温面可从外罩壳设有开口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均设置在外罩壳的外壁上,所述导线设置在外罩壳远离开口的端面处,并且导线穿过外罩壳与温控器本体连接,所述外罩壳远离开口的端面的外圆周上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之间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导线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远离外罩壳的端面处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凹槽在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远离外罩壳的端面处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壁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壁直径大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宽度。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温控器,通过在温控器本体外部设置外罩壳,提高了温控器本体的稳定性,通过在外罩壳上设置的凸起个凹槽结构,能够进行导线的稳定安装,本申请的温控器本体通过导线连接替代传统的端子的连接方式,提高了温控器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上述的组合式温控器,所述外罩壳为分体式,包括第一外罩壳本体和第二外罩壳本体,所述第一外罩壳本体和第二外罩壳本体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均设置在第一外罩壳本体的外壁上,所述温控器本体设置在第一外罩壳本体内,所述第二外罩壳本体可卡接在第一外罩壳本体上,所述导线穿过第二外罩壳本体上的通孔与第一外罩壳本体内的温控器本体连接。设置的分体式外罩壳能够便于将外罩壳打开查看导线与温控器本体的连接情况,以及进行温控器的检修。

进一步的,上述的组合式温控器,所述第一外罩壳本体靠近第二外罩壳本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凹台,所述第一凹台的外壁上设于一组V型弹片,所述V型弹片的开口朝向温控器本体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组合式温控器,所述第二外罩壳本体靠近第一外罩壳本体的圆周内壁上设有一组第四凸起,所述一组第四凸起处于同一圆周,所述第四凸起与相邻的第四凸起之间设有第一凹沟,所述V型弹片可处于第一凹沟内。

进一步的,上述的组合式温控器,所述第四凸起内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设置在第四凸起远离第一外罩壳本体的端部,所述V型弹片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凹槽内。V型弹片首先插入第一凹沟内,旋转第一外罩壳本体或第二外罩壳本体,V型弹片在第二外罩壳本体内转动,当V型弹片旋转至第三凹槽处,可插入第三凹槽内,由于V型弹片具有一定弹性,一组V型弹片与第三凹槽之间产生一定张紧力,从而使得第一外罩壳本体和第二外罩壳本体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组合式温控器,所述第二外罩壳本体远离第一外罩壳本体的顶面内壁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温控器本体贴合。弹簧可在第二外罩壳本体与温控器本体的外壁之间产生一定张力,使得第一外罩壳本体和第二外罩壳本体连接稳定。

进一步的,上述的组合式温控器,所述第二外罩壳本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导线可穿过第一通孔。导线穿过第一安装孔,因此旋转第一外罩壳本体或第二外罩壳本体时,能够防止将导线卡住。

进一步的,上述的组合式温控器,所述导线远离温控器本体的端部可设置接插件。设置的接插件可直接与导线另一个接插件连接,连接快速方便。

进一步的,上述的组合式温控器,所述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上设有安装孔。设置的安装孔便于进行温控器本体的安装。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式温控器,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适应性好,通过分体式设计的第一外罩壳本体和第二外罩壳本体,便于进行温控器本体内的检修,同时第一外罩壳本体和第二外罩壳本体的连接结构简单实用,结构稳定,提高了温控器实用的灵活性,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温控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温控器实施例一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温控器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温控器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外罩壳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温控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外罩壳本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外罩壳本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外罩壳本体实施例二的仰视图。

图中:温控器本体1、外罩壳2、第一凸起21、第二凸起22、第三凸起23、第一凹槽24、第一开口25、第二开口26、第一外罩壳本体27、第一凹台271、V型弹片272、第二外罩壳本体28、第四凸起281、第一凹沟282、第三凹槽283、弹簧284、第一通孔285、第二凹槽29、第一安装环3、第二安装环4、导线5、接插件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的组合式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本体1、外罩壳2、第一安装环3、第二安装环4和一组导线5,所述外罩壳2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并且外罩壳2套设在温控器本体1的外壁上,所述温控器本体1的感温面可从外罩壳2设有开口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环3和第二安装环4均设置在外罩壳2的外壁上,所述导线5设置在外罩壳2远离开口的端面处,并且导线5穿过外罩壳2与温控器本体1连接,所述外罩壳2远离开口的端面的外圆周上设有第一凸起21、第二凸起22和第三凸起23,所述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之间设有第一凹槽24,所述第二凸起22和第三凸起23之间设有第二凹槽29,所述导线5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9内,所述第一凹槽24在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远离外罩壳2的端面处形成第一开口25,所述第二凹槽29在第二凸起22和第三凸起23远离外罩壳2的端面处形成第二开口26,所述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9的内壁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9的内壁直径大于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的宽度。由于导线的外层均为橡胶层,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可将导线5压入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9内,由于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的宽度小于导线的直径,可将导线5限制在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9内,防止导线5杂乱分布。导线5远离温控器本体1的端部可设置接插件51。第一安装环3和第二安装环4上设有安装孔

实施例二

如图6-9所示的组合式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本体1、外罩壳2、第一安装环3、第二安装环4和一组导线5,所述外罩壳2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并且外罩壳2套设在温控器本体1的外壁上,所述温控器本体1的感温面可从外罩壳2设有开口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环3和第二安装环4均设置在外罩壳2的外壁上,所述导线5设置在外罩壳2远离开口的端面处,并且导线5穿过外罩壳2与温控器本体1连接,所述外罩壳2远离开口的端面的外圆周上设有第一凸起21、第二凸起22和第三凸起23,所述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之间设有第一凹槽24,所述第二凸起22和第三凸起23之间设有第二凹槽29,所述导线5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9内,所述第一凹槽24在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远离外罩壳2的端面处形成第一开口25,所述第二凹槽29在第二凸起22和第三凸起23远离外罩壳2的端面处形成第二开口26,所述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9的内壁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9的内壁直径大于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的宽度。此外,外罩壳2为分体式,包括第一外罩壳本体27和第二外罩壳本体28,所述第一外罩壳本体27和第二外罩壳本体28的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安装环3和第二安装环4均设置在第一外罩壳本体27的外壁上,所述温控器本体1设置在第一外罩壳本体27内,所述第二外罩壳本体28可卡接在第一外罩壳本体27上,所述导线5穿过第二外罩壳本体28上的通孔与第一外罩壳本体27内的温控器本体1连接。第一外罩壳本体27靠近第二外罩壳本体28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凹台271,所述第一凹台271的外壁上设于一组V型弹片272,所述V型弹片272的开口朝向温控器本体1设置。第二外罩壳本体28靠近第一外罩壳本体27的圆周内壁上设有一组第四凸起281,所述一组第四凸起281处于同一圆周,所述第四凸起281与相邻的第四凸起281之间设有第一凹沟282,所述V型弹片272可处于第一凹沟282内。第四凸起281内设有第三凹槽283,所述第三凹槽283设置在第四凸起281远离第一外罩壳本体27的端部,所述V型弹片272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凹槽283内。第二外罩壳本体28远离第一外罩壳本体27的顶面内壁上设有弹簧284,所述弹簧284与温控器本体1贴合。第二外罩壳本体28上设有第一通孔285,所述导线5可穿过第一通孔285。导线5远离温控器本体1的端部可设置接插件51。第一安装环3和第二安装环4上设有安装孔。

采用分体的外罩壳,可灵活进行外罩壳的更换,安装时,将V型弹片272对准第一凹沟282,将V型弹片272压入第二外罩壳本体28内,转动第二外罩壳本体28,使得V型弹片272旋转至第三凹槽283处,在弹簧284的作用下,将V型弹片272的一端插入第三凹槽283内,从而完成第一外罩壳本体27和第二外罩壳本体28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