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铸成型的多缠绕式变压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8224发布日期:2019-06-13 09:5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精铸成型的多缠绕式变压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骨架毛坯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精铸成型的多缠绕式变压器骨架。



背景技术:

目前,变压器骨架是变压器的主体结构组成部分。变压器在当今社会被广泛的使用,其主体部件是必不可少,变压器骨架结构复杂,设置有多处针脚、倒角等异形结构,故而常用精铸一体成型制成。

现有的骨架是缠绕铜线的主要部件,与缠绕在其上的铜线组成磁芯,结构上需要多处针脚、凸块及线槽,用于将长度很长的铜线有序缠至一处,节省变压器铜线放置空间,故而亟需一种变压器骨架,在一定体积内,最大限度的将铜线缠绕在内,保证磁芯面积、铜线缠绕匝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铸成型的多缠绕式变压器骨架,其结构简单、铜线可大量缠绕在其上,具有高收纳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精铸成型的多缠绕式变压器骨架,包括带有中心通孔的缠线柱,所述缠线柱包括布置于顶部及底部的上档板及下挡板,所述下挡板的一侧上设置有多处缠线构件,所述缠线构件包括针脚、第一集线块、第二集线块,所述针脚呈倒钩状,且倒钩的开口向下布置,所述第一集线块及所述第二集线块均设置在所述下挡板底部,且所述第一集线块靠近所述针脚布置,所述第二集线块靠近所述第一集线块布置。

通过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变压器上有与中心通孔相适配的立柱,中心通孔套在立柱上,是变压器骨架装配在变压器上,上挡板及下挡板与缠线柱合围成集线轮形状,铜线在上挡板及下挡板的限制作用下缠绕在缠线柱上,组成磁芯,其中由缠线柱引出的一部分铜线缠绕至倒钩上,并通过第一集线块错位缠绕至第二集线块上,进而可最大限度容纳铜线,增大铜线的缠绕匝数及磁芯表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下挡板靠近所述缠线构件的一端设置有与缠线构件部布置数量相同的置线槽,除边缘处的所述置线槽外,其余的所述置线槽布置在任意两处相邻的所述缠线构件之间,其中布置于边缘的一处置线槽布置在所述下挡板外,其由相邻的所述缠线构件及所述下挡板向外延伸的一端组成。

通过上述中的技术方案,由缠线柱引出的铜线先缠绕至置线槽,由置线槽引出缠绕在倒钩上,置线槽可梳理铜线,避免铜线在缠线构件上过于张紧而造成断裂。

进一步的,所述下挡板底部设置有侧板、固定块,所述侧板及固定块均朝所述下挡板垂直向下的方向延伸布置,所述侧板布置在所述下挡板上靠近所述缠线构件的一端,所述固定块布置在所述下挡板上远离所述缠线构件的一端,所述固定块设置有两处,两处所述固定块上均设置有卯槽,所述卯槽相对布置。

通过上述中的技术方案,侧板及固定板使变压器骨架固定在PCB板上,为焊锡时产生的锡堆与PCB板,和磁芯与PCB板,提供一定距离空间,隔离磁芯与锡堆,避免发生耐压不良,变压器上设置有与卯槽相适配的榫头,卯槽装置在榫头上,是变压器骨架可进一步定位在变压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挡板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一处侧壁由所述侧板向所述下挡板外延伸构成,另一处侧壁由布置在所述下挡板外的所述置线槽一侧构成。

通过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定位槽可与卯槽、中心通孔配合,一共将变压器骨架牢固可靠的装置在变压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挡板一端设置有锯齿纹,所述锯齿纹远离所述缠线构件所在的一端布置。

通过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变压器上也设置有锯齿纹,其咬合于下挡板上的锯齿纹,是下挡板靠近锯齿纹的一端可横向固定在变压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挡板上靠近所述缠线构件的一端及远离所述缠线构件的一端均设置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边缘中心处上设置有方形缺口,所述方形缺口相对布置。

通过上述中的技术方案,承接板上方向缺口所在的一侧向中心通孔中心延伸,至覆盖了中心通孔的两端,故而方形缺口布置在中心通孔上方,其具有卡位的效果,与中心通孔相适配的立柱上还设置有与方形缺口适配的凸块,使承接板可卡接在立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缠线柱直径及高度尺寸比产品实际直径及高度尺寸略大3-8个丝(0.01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塑后的冷却过程中,处于未凝状态下的变压器骨架会受冷而发生收缩,造成尺寸减小,根据塑胶的热收缩率,适当增大变压器骨架塑型易收缩的位置上的尺寸,使变压器骨架即使在收缩后,尺寸也符合公差标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铜线在上挡板及下挡板的限制作用下缠绕在缠线柱上,组成磁芯,其中由缠线柱引出的一部分铜线缠绕至倒钩上,并通过第一集线块错位缠绕至第二集线块上,进而可最大限度容纳铜线,增大铜线的缠绕匝数及磁芯表面积;2.变压器骨架塑型件具有一定的补缩余量,使变压器骨架即使在收缩后,尺寸也符合公差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鸟瞰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缠线柱;11、中心通孔;12、上挡板;121、承接板;1211、方形缺口;13、下挡板;131、置线槽;132、侧板;133、固定块;1331、卯槽;134、定位槽;135、锯齿纹;2、缠线构件;21、针脚;22、第一集线块;23、第二集线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铸成型的多缠绕式变压器骨架,毛坯件上的部件均一体成型制成,包括带有中心通孔11的缠线柱1、上档板及下挡板13,上挡板12上靠近缠线构件2的一端及远离缠线构件2的一端均设置有承接板121,承接板121的边缘中心处上设置有方形缺口1211,方形缺口1211相对布置,承接板121上方向缺口所在的一侧向中心通孔11中心延伸,至覆盖了中心通孔11的两端,故而方形缺口1211布置在中心通孔11上方,其具有卡位的效果,与中心通孔11相适配的立柱上还设置有与方形缺口1211适配的凸块,使承接板121可卡接在立柱上。

缠线柱1直径及高度尺寸比产品实际直径及高度尺寸略大3-8个丝,在注塑后的冷却过程中,处于未凝状态下的变压器骨架会受冷而发生收缩,造成尺寸减小,根据塑胶的热收缩率,适当增大变压器骨架塑型易收缩的位置上的尺寸,使变压器骨架即使在收缩后,尺寸也符合公差标准。

下挡板13的一侧上设置有七处缠线构件2,缠线构件2包括针脚21、第一集线块22、第二集线块23,针脚21呈倒钩状,且倒钩的开口向下布置,第一集线块22及第二集线块23均设置在下挡板13底部,且第一集线块22靠近针脚21布置,第二集线块23靠近第一集线块22布置。

变压器上有与中心通孔11相适配的立柱,中心通孔11套在立柱上,是变压器骨架装配在变压器上,上挡板12及下挡板13与缠线柱1合围成集线轮形状,铜线在上挡板12及下挡板13的限制作用下缠绕在缠线柱1上,组成磁芯,其中由缠线柱1引出的一部分铜线缠绕至倒钩上,并通过第一集线块22错位缠绕至第二集线块23上,进而可最大限度容纳铜线,增大铜线的缠绕匝数及磁芯表面积。

下挡板13靠近缠线构件2的一端设置有七处置线槽131,除边缘处的置线槽131外,其余的置线槽131布置在任意两处相邻的缠线构件2之间,其中布置于边缘的一处置线槽131布置在下挡板13外,其由相邻的缠线构件2及下挡板13向外延伸的一端组成,由缠线柱1引出的铜线先缠绕至置线槽131,由置线槽131引出缠绕在倒钩上,置线槽131可梳理铜线,避免铜线在缠线构件2上过于张紧而造成断裂。

下挡板13底部设置有侧板132、固定块133,侧板132及固定块133均朝下挡板13垂直向下的方向延伸布置,侧板132布置在下挡板13上靠近缠线构件2的一端,固定块133布置在下挡板13上远离缠线构件2的一端,固定块133设置有两处,两处固定块133上均设置有卯槽1331,卯槽1331相对布置,侧板132及固定板使变压器骨架固定在PCB板上,为焊锡时产生的锡堆与PCB板,和磁芯与PCB板,提供一定距离空间,隔离磁芯与锡堆,避免发生耐压不良,变压器上设置有与卯槽1331相适配的榫头,卯槽1331装置在榫头上,是变压器骨架可进一步定位在变压器上。

下挡板13上设置有定位槽134,定位槽134的一处侧壁由侧板132向下挡板13外延伸构成,另一处侧壁由布置在下挡板13外的置线槽131一侧构成,定位槽134可与卯槽1331、中心通孔11配合,一共将变压器骨架牢固可靠的装置在变压器上。下挡板13一端设置有锯齿纹135,锯齿纹135远离缠线构件2所在的一端布置,变压器上也设置有锯齿纹135,其咬合于下挡板13上的锯齿纹135,是下挡板13靠近锯齿纹135的一端可横向固定在变压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多根铜线共同缠绕在缠线柱1上,其中一部分铜线先经置线槽131的疏导,缠绕至倒钩上,再通过第一限位块交错缠绕在第二限位块上,如此,铜线均匀的分成七处,分别布置在插线构件上,在一定体积内,最大限度的将铜线缠绕在内,保证磁芯面积、铜线缠绕匝数,同时通过中心通孔11、方形缺口1211、卯槽1331、定位槽134、锯齿纹135的共同作用下,将变压器骨架横向固定在变压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