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3222发布日期:2019-05-11 00:1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显示装置(例如:手机)中的金属层(例如:阳极层)会对照射在其表面的外界光进行反射,因此,在用户使用该显示装置时,由金属层所反射的反射光极易导致用户的眼睛产生眩晕,从而降低用户使用该显示装置的体验度。

现有技术中,常通过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上设置偏光片,并利用该偏光片将照射在其上的外界光吸除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偏光片的厚度往往在150-200um,也就是说,偏光片虽然解决了反射光带来的影响,但是,较厚的偏光片会导致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大,同时,较大厚度的偏光片还会降低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层所发出的光的透过率,从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够吸收照射至其上的外界光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反射电极、光线控制层,所述光线控制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致变色层,其中,所述光线控制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反射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外界光照射至所述显示基板上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用于根据其上施加的电压,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的状态,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吸收所述外界光。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太阳能电池,其设置在所述反射电极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电极、第四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光电转换层,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用于在外界光照射至所述显示基板上时,将所述外界光中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根据其上施加的电压,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的状态,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层吸收所述外界光。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光电转化层同层设置,且在二者之间设置绝缘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基板为oled基板,所述oled基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具有不同颜色的oled器件;其中,所述oled器件包括顶发射型oled器件;所述反射电极位于所述oled器件的阳极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光线控制层位于所述oled器件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且与所述oled器件对应设置;

外界光照射至所述oled基板上时,所述太阳能电池用于将其所接收到的外界光中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变色为与其对应设置的oled器件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以吸收所述外界光;

外界光未照射至所述oled基板上时,所述电致变色层处于透光状态。

优选的是,每种颜色的oled器件对应设置有一种电致变色层,不同颜色的oled器件对应不同的电致变色层,且为不同种电致变色层提供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层具有不同的面积。

优选的是,所述oled器件包括:红色oled器件,绿色oled器件,蓝色oled器件;

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与所述红色oled器件对应设置的红色电致变色层,与所述绿色oled器件对应设置的绿色电致变色层,以及与所述蓝色oled器件对应设置的蓝色电致变色层;

所述光电转换层包括:为所述红色电致变色层提供电信号的第一光电转换层,为所述绿色电致变色层提供电信号的第二光电转换层,为所述蓝色电致变色层提供电信号的第三光电转换层;

其中,

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光电转换层的面积,所述第三光电转换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层的面积。

优选的是,所述光线控制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基底;

所述太阳能电池设置在所述光线控制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外界光照射至所述显示基板上时,所述太阳能电池用于将其所接收到的外界光中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变为灰色,以吸收所述外界光;

外界光未照射至所述显示基板上时,所述电致变色层处于透光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材料包括紫精类电致变色材料。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显示基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显示基板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显示基板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显示基板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显示基板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基底;2、薄膜晶体管;3、反射电极;4、oled器件;5、像素限定层;6、封装层;7、光线控制层;71、第一电极;72、电致变色层;73、第二电极;8、太阳能电池;81、第三电极;82、光电转换层;83、第四电极;9、绝缘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

“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1,依次设置在基底1上的反射电极3、光线控制层7。具体的,光线控制层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之间的电致变色层72,其中,光线控制层7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反射电极3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当外界光照射至显示基板上时,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用于根据其上施加的电压,控制电致变色层72的状态,以使电致变色层72吸收外界光。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反射电极3的上方设置有光线控制层7,且在外界光照射至显示基板上时,该光线控制层7的第一电极71与第二电极73能够根据其上施加的电压,控制电致变色层72的状态,以使电致变色层72将该外界光吸收。这样一来,外界光不会照射至反射电极3上,也即外界光不会被反射电极3进行反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反射电极3对照射至其上的外界光进行反射所导致的,使用包括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的用户的眼睛产生眩晕的问题,进而提升用户使用该显示装置的体验度。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1,依次设置在基底1上的反射电极3、光线控制层7,以及设置在反射电极3远离基底1一侧的太阳能电池8;其中,光线控制层7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反射电极3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其中,光线控制层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之间的电致变色层72,当然,本实施例的光线控制层7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之间的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在此不做赘述;太阳能电池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电极81、第四电极83,以及设置在第三电极81与第四电极83之间的光电转换层82,第三电极81与第一电极71电连接,第四电极83与第二电极73电连接。

具体的,当外界光照射至显示基板上时,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8能够将外界光中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通过第三电极81、第四电极83分别传输至第一电极71、第二电极73,以使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根据其上施加的电压,以控制电致变色层72的状态,以使电致变色层72吸收外界光。

由此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光线控制层7的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上的电压均是由太阳能电池8所施加的,这样一来,省去了对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额外加电压的控制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当光线控制层7的第一电极71与第二电极73被施加电压之后,二者能够根据其上施加的电压,控制电致变色层72的状态,以使电致变色层72将该外界光吸收,从而使得外界光不会照射至反射电极3上,也即外界光不会被反射电极3进行反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反射电极3对照射至其上的外界光进行反射所导致的,使用包括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的用户的眼睛产生眩晕的问题,进而提升用户使用该显示装置的体验度。其中,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1所示,光线控制层7的第一电极71与太阳能电池8的第三电极81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光线控制层7的第二电极73和太阳能电池8的第四电极83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光线控制层7与太阳能电池8共用上、下电极(其中,此处的上电极为光线控制层7的第二电极73,或者太阳能电池8的第四电极83;此处的下电极为光线控制层7的第一电极71,或者太阳能电池8的第三电极81),该种结构简单,易于制备,且同层设置的光线控制层7与太阳能电池8减小了显示基板的厚度,从而实现包括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2所示,电致变色层72与光电转化层同层设置,且在二者之间设置绝缘结构9。该绝缘结构9能够将光电转换层82与电致变色层72隔绝开,从而避免光电转换层82与电致变色层72直接接触所导致的,光电转换层82中的电信号直接传输至电致变色层72的情况,进而使得电致变色层72的变色结果更加精准,以此来确保变色后的电致变色层72能够将外界光完全吸收。

其中,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为oled基板,该oled基板包括设置在基底1上的、具有不同颜色的oled器件4;其中,oled器件包括顶发射型oled器件;反射电极3位于oled器件的阳极靠近基底1的一侧;光线控制层7位于oled器件背离基底1的一侧,且与oled器件4对应设置。当然,本实施例的oled器件也可以为底发射型oled器件,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当外界光照射至oled基板上时,太阳能电池8能够将外界光中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至第一电极71(或者第三电极81)和第二电极73(或者第四电极83),以使第一电极71(或者第三电极81)和第二电极73(或者第四电极83)根据其上施加的电压,以控制电致变色层72变色为与其对应设置的oled器件4所发出的光的颜色,这样一来,变色后的电致变色层72将只允许与其颜色相同的光透过,以实现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而其他颜色的光均被其所吸收,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当外界光未照射至oled基板上,或者照射至oled基板上的外界光强度较弱时,电致变色层72处于透光状态,以确保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与不同颜色的oled器件4相对应的电致变色层72具有不同的变色电压,例如:绿色电致变色层完全变成绿色所需要的电压为0.5v,而红色电致变色层完全变成红色所需要的电压为1v,因此,为使不同颜色的电致变色层72能够将照射至其上的外界光全部吸收,以提高包括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基板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优选的,如图3所示,每种颜色的oled器件4对应设置有一种电致变色层72,不同颜色的oled器件4对应不同的电致变色层72,且为不同种电致变色层72提供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层82具有不同的面积。

其中,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意图,以下以oled器件4包括:红色oled器件,绿色oled器件,蓝色oled器件为例,对为不同种电致变色层72提供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层82具有不同的面积进行说明。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层72包括:红色电致变色层、绿色电致变色层、蓝色电致变色层;其中,红色电致变色层与红色oled器件对应设置,也即外界光照射至oled基板上时,红光电致变色层变色为红色;绿色电致变色层与绿色oled器件对应设置,也即外界光照射至oled基板上时,绿色电致变色层变色为绿色;蓝色电致变色层与蓝色oled器件对应设置,也即外界光照射至oled基板上时,蓝色电致变色层变色为蓝色。

本实施例的光电转换层82包括:第一光电转换层、第二光电转换层、第三光电转换层;其中,第一光电转换层为红色电致变色层提供电信号;第二光电转换层为绿色电致变色层提供电信号;第三光电转换层为蓝色电致变色层提供电信号。第一光电转换层的面积(也即图3中示出的吸光面l1)大于第三光电转换层的面积(也即图3中示出的吸光面l3),第三光电转换层的面积大于第二光电转换层的面积(也即图3中示出的吸光面l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确保与同种颜色的电致变色层72接收到相同的电信号,优选的,为同种颜色的电致变色层72提供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层82连接同一根导线。具体的,如图3所示,为红色电致变色层提供电信号的第一光电转换层连接同一导线s1,为绿色电致变色层提供电信号的第二光电转换层连接同一导线s2,为蓝色电致变色层提供电信号的第三光电转换层连接同一导线s3。

另外,为避免两相邻光电转换层82相接触所导致的,电信号发生串扰的情况,优选的,如图3所示,为不同电致变色层72提供电信号的、两相邻光电转换层82之间设置有绝缘结构9。

其中,本实施例优选的,电致变色层72的材料包括紫精类电致变色材料。当然,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层72的材料并不局限于紫精类电致变色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综上,由于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包括集成在反射电极3背离基底1一侧的太阳能电池8和光线控制层7,其中,该太阳能电池8能够将其所接收到的外界光中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使光线控制层7中的电致变色层72发生变色,以吸收掉该外界光,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反射电极3对照射至其上的外界光进行反射所导致的,使用包括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的用户的眼睛产生眩晕的问题,进而提升用户使用该显示装置的体验度。

其中,以下对本实施例的oled基板的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的,该oled基板的制备方法如下:

s1、通过构图工艺,在基底1上形成薄膜晶体管2的各层结构。

以下以薄膜晶体管2为顶栅顶接触型薄膜晶体管2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薄膜晶体管2并不局限于顶栅顶接触型薄膜晶体管2,其还可以为顶栅底接触型薄膜晶体管2、底栅顶接触型薄膜晶体管2、底栅底接触型薄膜晶体管2,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该步骤s1包括:

s11、通过构图工艺,在基底1上形成包括薄膜晶体管2的有源层的图形。

s12、通过构图工艺,在步骤s11所形成的有源层背离基底1的一侧,依次形成包括栅极绝缘层和栅极的图形。

s13、在完成上述步骤s12的基底1上,形成层间绝缘层,并在层间绝缘层中形成源极接触过孔和漏极接触过孔。

s14、通过构图工艺,在完成上述步骤s13的基底1上,形成包括薄膜晶体管2的源极、漏极的图形。其中,源极通过源极接触过孔与有源层的源极接触区电连接;漏极通过漏极接触过孔与有源层的漏极接触区电连接。

s2、在完成步骤s1的基底1上,形成像素限定层5、oled器件4、封装层6。

具体的,该步骤s2包括:

s21、在完成步骤s1的基底1上,依次形成反射电极3、oled器件4的阳极。

s22、在完成步骤s21的基底1上,通过溅射、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enhancedchemicalvapordeposition)的方式,沉积像素限定层5,并对像素限定层5进行曝光、显影、刻蚀处理,以形成不同颜色的oled器件4的容纳部,且该容纳部所在位置裸露出oled器件4的阳极。

s23、在每种颜色的容纳部中,依次形成与其相对应的发光层、oled器件4的阴极、封装层6。

s3、在步骤s2所形成的封装层6上,形成图案化的太阳能电池8。

其中,该步骤s3具体包括:

s31、通过溅射工艺,在步骤s2所形成的封装层6上沉积第三电极81层,并通过构图工艺,以形成第三电极81。

s32、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的方式,在步骤s31所形成的第三电极81上沉积光电转换层82。

s33、通过溅射工艺,在步骤s32所形成的光电转换层82上沉积第四电极层,并通过构图工艺,以形成第四电极83。

s34、对完成步骤s33的基底1进行曝光、显影、刻蚀处理,以形成图案化的太阳能电池8。

s4、在完成上述步骤s3的基底1上,形成光线控制层7。

其中,该步骤s4具体包括:

s41、通过溅射工艺,在完成上述步骤s3的基底1上沉积第一电极71层,并通过构图工艺,以形成第一电极71。

s42、通过喷涂固化工艺,在步骤s41所形成的第一电极71上沉积电致变色层72。

s43、通过溅射工艺,在步骤s42所形成的电致变色层72上沉积第二电极73层,并通过构图工艺,以形成第二电极73。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步骤s3、步骤s4时,为避免制备温度过高所导致的、损坏oled器件4的情况,优选的,制备温度应当低于100℃。

至此完成oled基板的制备。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1,依次设置在基底1上的反射电极3、光线控制层7,以及设置在反射电极3远离基底1一侧的太阳能电池8;其中,光线控制层7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反射电极3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其中,光线控制层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之间的电致变色层72;太阳能电池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电极81、第四电极83,以及设置在第三电极81与第四电极83之间的光电转换层82,第三电极81与第一电极71电连接,第四电极83与第二电极73电连接。

具体的,当外界光照射至显示基板上时,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8能够将外界光中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通过第三电极81、第四电极83分别传输至第一电极71、第二电极73,以使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根据其上施加的电压,以控制电致变色层72的状态,以使电致变色层72吸收外界光。

由此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光线控制层7的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上的电压均是由太阳能电池8所施加的,这样一来,省去了对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3额外加电压的控制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当光线控制层7的第一电极71与第二电极73被施加电压之后,二者能够根据其上施加的电压,控制电致变色层72的状态,以使电致变色层72将该外界光吸收,从而使得外界光不会照射至反射电极3上,也即外界光不会被反射电极3进行反射,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反射电极3对照射至其上的外界光进行反射所导致的,使用包括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的用户的眼睛产生眩晕的问题,进而提升用户使用该显示装置的体验度。

特别的是,如图4所示,光线控制层7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基底1,也即光线控制层7整层设置在反射电极3远离基底1的一侧;太阳能电池8设置在光线控制层7远离基底1的一侧,且与显示基板的遮光区对应设置,第三电极81与第二电极73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第四电极83与第一电极71电连接。

具体的,当外界光照射至显示基板上时,太阳能电池8用于将其所接收到的外界光中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控制电致变色层72变为灰色,这样一来,具有一定灰度的电致变色层72不仅能够将照射至其上的外界光吸收掉,其还能够允许与其颜色相同的光透过,以实现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当外界光未照射至显示基板上,或者照射至显示基板上的外界光强度较弱时,电致变色层72处于透光状态,以确保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太阳能电池8与光线控制层7的厚度都是非常小的,因此,即便是将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8设置在光线控制层7的上方,二者也不会增加包括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的厚度。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8仅设置在显示基板的遮光区,也即光线控制层7与显示基板的透光区相对应的位置没有设置太阳能电池8,这样一来,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层所发出的光只需透过极薄的光线控制层7,即可对外进行显示,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便于理解,以下对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的,该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如下:

s1、通过构图工艺,在基底1上形成薄膜晶体管2的各层结构。

以下以薄膜晶体管2为顶栅顶接触型薄膜晶体管2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薄膜晶体管2并不局限于顶栅顶接触型薄膜晶体管2,其还可以为顶栅底接触型薄膜晶体管2、底栅顶接触型薄膜晶体管2、底栅底接触型薄膜晶体管2,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该步骤s1包括:

s11、通过构图工艺,在基底1上形成包括薄膜晶体管2的有源层的图形。

s12、通过构图工艺,在步骤s11所形成的有源层背离基底1的一侧,依次形成包括栅极绝缘层和栅极的图形。

s13、在完成上述步骤s12的基底1上,形成层间绝缘层,并在层间绝缘层中形成源极接触过孔和漏极接触过孔。

s14、通过构图工艺,在完成上述步骤s13的基底1上,形成包括薄膜晶体管2的源极、漏极的图形。其中,所述源极通过所述源极接触过孔与所述有源层的源极接触区电连接;所述漏极通过所述漏极接触过孔与所述有源层的漏极接触区电连接。

s2、在完成步骤s1的基底1上,形成像素限定层5、oled器件4、封装层6。

具体的,该步骤s2包括:

s21、在完成步骤s1的基底1上,依次形成反射电极3、oled器件4的阳极。

s22、在完成步骤s21的基底1上,通过溅射、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enhancedchemicalvapordeposition)的方式,沉积像素限定层5,并对像素限定层5进行曝光、显影、刻蚀处理,以形成不同颜色的oled器件的容纳部。且该容纳部所在位置裸露出oled器件4的阳极。

s23、在每种颜色的容纳部中,依次形成与其相对应的发光层、oled器件4的阴极、封装层6。

s3、在步骤s2所形成的封装层6上,形成光线控制层7。

其中,该步骤s3具体包括:

s31、通过溅射工艺,在步骤s2所形成的封装层6上沉积第一电极71层,并通过构图工艺,以形成第一电极71。

s32、通过喷涂固化工艺,在步骤s31所形成的第一电极71上沉积电致变色层72。

s33、通过溅射工艺,在步骤s32所形成的电致变色层72上沉积第二电极层,并通过构图工艺,以形成第二电极73。

s4、在步骤s3所形成的光线控制层7上,形成图案化的太阳能电池8。

其中,该步骤s4具体包括:

s41、通过溅射工艺,在步骤s3所形成的光线控制层7上沉积第三电极81层,并通过构图工艺,以形成第三电极81。

s42、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的方式,在步骤s41所形成的第三电极81上沉积光电转换层82。

s43、通过溅射工艺,在步骤s42所形成的光电转换层82上沉积第四电极层,并通过构图工艺,以形成第四电极83。

s44、对完成步骤s43的基底1进行曝光、显影、刻蚀处理,以形成图案化的太阳能电池8。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步骤s3、步骤s4时,为避免制备温度过高所导致的、损坏oled器件4的情况,优选的,制备温度应当低于100℃。

至此完成显示基板的制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实施例1-3中任意一种显示基板。

由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故其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另外,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太阳能电池8会与显示装置的锂电池电连接,用于在外界光的照射下,为锂电池充电,从而降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功耗。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