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线缆的三维DEAN管微通道液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4280发布日期:2019-06-21 23:4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线缆的三维DEAN管微通道液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快速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充电线缆的三维dean管微通道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充电桩专用液冷电缆,目前在国内外有所涉及。随着各大汽车公司燃油车的逐渐减产,与其相伴的加油站也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将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充电站,充电站的硬件设施是充电桩。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规格的充电桩产品,充电桩的电源与充电枪之间的连接,用的是普通快充电缆。这种电缆的散热条件相对较差,充电时间较长。若要对电动车进行快速充电,使充电和加油消耗的时间相差不多,则需要专业的快充电缆,这种能短时间完成电动车充电的电缆,现在所面临的急需要解决关键问题之一即是电缆的散热问题。

当流体在弯曲管道内流动时,由于向心力作用,弯管内侧流体在管内有向弯管外侧流动趋势,从而形成弯管内侧的低压区,在压差作用下,流体从外侧沿着弯管壁面再次流回内侧。这种流动与管的主流动方向垂直,在管内径向平面形成涡流,被称为dean二次流。国内外根据dean流动原理,研究并发展了dean流在多流体多相混合过程的强化效应,同时也发现dean二次流能够有效降低壁面流固耦合边界层厚度,提升壁面对流换热性能。但目前dean二次流应用于强化换热仅有平面化的dean管路设计,如何建立空间拓扑结构,实现充电电缆双路或多路电缆的散热,是dean管在该领域应用的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充电线缆的三维dean管微通道液冷系统,能够保证进一步增加充电功率、减少充电时间时,维持电缆温度在适宜范围,而且电缆直径不变,因而重量小,成本液不至于增加太多。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了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充电线缆的三维dean管微通道液冷系统,包括用于传输正极电流的第一线芯、用于传输负极电流的第二线芯、用于降低第一线芯、第二线芯工作温度的液冷微通道、充电电缆第一控制线、充电电缆第二控制线以及填充保护层,其中,该第一线芯以及该第二线芯设置在该填充保护层的内部,该液冷微通道交错缠绕在所述第一线芯、第二线芯的外侧,该第一控制线、第二控制线设置在该液冷微通道的外侧。

所述的液冷微通道在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之间以左旋螺旋、右旋螺旋交替缠绕,在第一线芯采用左旋螺旋,在第二线芯采用右旋螺旋,液冷微通道每个周期均与第一、第二线芯形成3/4圆周或特定弧长接触,从而形成具有dean流效应的空间拓扑结构。

所述的液冷微通道中设置有工质流体,工质流体为水、乙醇或乙二醇的一种或混合物。

所述液冷微通道与电缆外部散热结构连接,形成闭环回路。工质流体可通过泵实现主动循环,也可利用工质对流效应被动循环。工质流体通过液冷微通道吸收热量后,经由外部散热结构将吸收热量快速导出。

所述的第一控制线和第二控制线可以紧贴液冷微通道外侧。

所述的液冷微通道的材料可为绝缘材料。

所述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由多股铜丝与绝缘塑胶层组成。

绝缘塑胶层为导热硅胶,且其内部有加强钢丝。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本发明将低成本的液冷微通道在电缆线芯上进行左/右螺旋周期性交错缠绕,可以实现充电线缆大电流运行工况下的有效散热,降低电缆许用电流对铜材直径的依赖,节约铜材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电缆的热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形状为椭圆形的示意图;

图3、图4为液冷结构工质流动方向的截面图;

图5为左/右旋螺旋交替缠绕拓扑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未加绝缘层的电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及的一种充电线缆的三维dean管微通道液冷系统,其横截面形状不局限于圆形,亦可为椭圆形或方形,可适用于带有充电枪的快充电缆的充电桩上,其包括用于传输正极电流的第一线芯11、用于传输负极电流的第二线芯12、液冷微通道13、充电电缆第一控制线14、充电电缆第二控制线15以及填充保护层16,其中,该第一线芯11以及该第二线芯13设置在该填充保护层16的内部,该液冷微通道13交错缠绕在所述第一线芯11、第二线芯12的外侧,该第一控制线14、第二控制线15设置在该液冷微通道13的外侧。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线芯11和第二线芯12由多股铜丝101与绝缘塑胶层102组成。所述的绝缘塑胶层导热硅胶,且其内部有加强钢丝。

进一步,所述的液冷微通道13在第一线芯11和第二线芯12之间以左旋螺旋、右旋螺旋交替缠绕,在第一线芯采用左旋螺旋,在第二线芯采用右旋螺旋,液冷微通道每个周期均与第一、第二线芯形成3/4圆周或特定弧长接触,从而形成具有dean流效应的空间拓扑结构。加强二次环流,提高传热效率。所述的液冷微通道13中设置有工质流体,工质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为(1)、(2)、(3)、(4)、(5),如图3所示。液冷微通道内的工质为水、乙醇或乙二醇的一种或混合物,可以满足在冬天户外充电的要求。

所述工质流体在液冷微通道13内流动,通过绕制第一线芯左旋螺旋区域后进入第二线芯右旋螺旋区域,形成dean二次涡流,同时在周期性螺旋方向反转变化条件下形成附加涡流,与dean涡叠加并交替变化,实现强化换热。

所述液冷微通道13的空间拓扑结构参数包括左/右旋螺距、包络弧长、截面直径/当量直径。空间拓扑结构参数可根据充电电缆发热功率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不同换热强度需求。

所述液冷微通道与电缆外部散热结构连接,形成闭环回路。工质流体可通过泵实现主动循环,也可利用工质对流效应被动循环。工质流体通过液冷微通道吸收热量后,经由外部散热结构将电缆热量快速导出。所述外部散热结构可以是翅片散热器,也可以是多组电缆的集中化冷水机散热器。

所述的第一控制线14和第二控制线15可以紧贴液冷微通道13外侧,进一步提高电缆的工作效率,减小电缆的体积。

如图5所示。所述的液冷微通道13的材料可为绝缘材料,诸如:聚丙烯等,这样就可不需要绝缘塑胶层102和202,即所述的第一线芯11仅为多股铜线,进一步减轻电缆的重量。

所述的液冷微通道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亦可是其他形状。

在本发明中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可根据线芯的数量,适当的将液冷微通道13缠绕方式进行变化,但保证呈现类似dean管缠绕,进一步提高快充电缆的快充性能。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对于完整的快充电缆结构还应包括泵机、水箱等配套结构,为便于对系统进行实际设计和应用,在此不再详细阐述,将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线缆的三维DEAN管微通道液冷系统,包括用于传输正极电流的第一线芯、用于传输负极电流的第二线芯、用于降低第一线芯、第二线芯工作温度的液冷微通道、充电电缆第一控制线、充电电缆第二控制线以及填充保护层,其中,该第一线芯以及该第二线芯设置在该填充保护层的内部,该液冷微通道交错缠绕在所述第一线芯、第二线芯的外侧,液冷微通道在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之间采用左/右旋螺旋交替缠绕拓扑结构,形成具备Dean流动及螺旋转向效应叠加的二次涡效应。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液冷微通道散热的效率,能够提升细电缆在大电流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加充电功率,减少充电时间,减少铜丝的利用和绝缘层的使用,减轻电缆的重量。

技术研发人员:蒋方明;曾志坚;曹文炅;王亦伟;彭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2.25
技术公布日:2019.06.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