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触点式接触件、夹簧、夹簧插套、冠簧及冠簧插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7257发布日期:2019-10-23 01:4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多触点式接触件、夹簧、夹簧插套、冠簧及冠簧插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触点式接触件、夹簧、夹簧插套、冠簧及冠簧插套。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接触件,是用于实现电连接器中与插针连接的导电接触端子,其广泛应用于电子及电器设备中。但是,随着市场对接触件高载流,低损耗两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目前市场上的接触件很少存在满足两方面需求的接触件。

中国专利cn201710845492.8提供一种高载流的冠簧端子,该端子为矩形片卷曲而成的筒状体,本发明采用在矩形片上冲压出数组弹性悬臂梁及数条弹性简支梁,并在矩形片上每条弹性悬臂梁的第一凹陷区上设置凸圆的第一触点,在每条弹性悬臂梁的自由端上设置折弯的第二触点、固定端上设置凸圆的第三触点,并在每条弹性简支梁的两端设置凸圆的第四触点,矩形片卷曲成筒状体的冠簧端子。基本满足高载流的要求。

结合接触电阻r(ω)分析。影响接触电阻r的主要因素有:a.导体有效的导电距离l(m)、b.导体的电阻率ρ(ω·mm2/m)、c.导体有效的导电截面积a(mm2)。

对应原理表达式为:

假设采用相同材料作为接触件材料,即电阻率ρ相同;冠簧端子在与插针接触时实为弹性悬臂梁中部内凹面的顶端接触,即点多点接触,此种接触形式在常规的冠簧结构中极为常见,换句话说其相对的有效导电截面积a不变。其对应有效的导电距离l实为1/2弹性悬臂梁的长度。因此,在导通大电流时,电流的有效导电距离l相对较长,其接触电阻r也会随之增大。最终会产生较大电的消耗。

与此同时,上述技术方案中制作工艺相对繁琐,极大程度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载流,低损耗的多触点式接触件,并且结构较为简单。

本发明公开的多触点式接触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触点式接触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凹面,所述凹面开设有多条第一缝隙和多条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互相平行,且交错排布,所述第一缝隙中部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两端分别设有向凹面弯曲的起翘弹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同一连接条两端的起翘弹片的端部分别折向第一缝隙的两个端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同一连接条两端的起翘弹片的端部分别折向第一缝隙的中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起翘弹片端部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折向连接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缝隙的端部设有辅助弹片,所诉辅助弹片呈“v”字形,所诉辅助弹片的中部折向与凹面相对的凸面,所述辅助弹片的另一端部穿过第二缝隙露出凹面。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夹簧,包括两个如前述的多触点式接触件和衔接片,所述衔接片分别与两个多触点式接触件的主体固定,两个所述多触点式接触件的凸面相对,且所述第一缝隙与衔接片平行,所述主体的凹面边缘设有凸起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第一缝隙垂直。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夹簧插套,包括第一套件,所述第一套件包括环形固定套,还包括如前述的夹簧,所述主体、起翘弹片和衔接片贴附于固定套内壁,所述限位条卡接固定套端部固定。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冠簧,包括如前述的多触点式接触件,所述多触点式接触件卷曲呈一环状结构的冠簧体,所述凹面为冠簧体外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冠簧体一端部设有锯齿纹。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冠簧插套,包括第二套件,所述第二套件一端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侧壁开设有环形凹槽,还包括如前述的冠簧,所述冠簧置于凹槽内,所述冠簧端部分别与凹槽侧壁接触,所述主体和起翘弹片与凹槽底部接触。

本发明公开的多触点式接触件的有益效果是:主体设有凹面,凹面开设有多条第一缝隙和多条第二缝隙,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互相平行,且交错排布,第一缝隙中部设有连接条,连接条两端分别设有向凹面弯曲的起翘弹片。该接触件放入配合的套件内,当外部插件插入时,插件顶触主体与凹面相对的凸面,因此与设于第一缝隙中部的连接条接触,电流通过多个翘起弹片顶触套件内壁导通,此时多个起翘弹片以多触点的形式增加有效导电截面积a;同时有效导电距离l实为短小的起翘弹片的长度,即有效导电距离l变小;在采用相同材料作为接触件材料时,即电阻率ρ相同。其接触电阻r也会随之减小,最终降低电损耗。与此同时,本技术方案中的接触件结构简单,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多触点式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多触点式接触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多触点式接触件a区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多触点式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多触点式接触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多触点式接触件b区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夹簧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夹簧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夹簧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夹簧插套的爆炸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六冠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七冠簧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七冠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八冠簧插套的爆炸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八冠簧插套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3,一种多触点式接触件包括主体110。

主体110设有凹面111,凹面111开设有多条第一缝隙1111和多条第二缝隙1112,第一缝隙1111与第二缝隙1112互相平行,且交错排布,第一缝隙1111中部设有连接条1113,连接条1113两端分别设有向凹面111弯曲的起翘弹片1114。同一连接条1111两端的起翘弹片1114的端部分别折向第一缝隙1111的两个端部。

该接触件放入配合的套件内,当外部插件插入时,插件顶触主体110与凹面111相对的凸面,因此与设于第一缝隙1111中部的连接条1113接触,电流通过多个翘起弹片1114顶触套件内壁导通,此时多个起翘弹片1113以多触点的形式增加有效导电截面积a;同时有效导电距离l实为短小的起翘弹片1114的长度,即有效导电距离l变小;在采用相同材料作为接触件材料的状态下导通大电流,即电阻率ρ相同。其接触电阻r也会随之减小,最终降低电损耗。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接触件结构简单。其制造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冲压、撕裂和弯曲。其中第一缝隙1111中部与连接条1113为一体,连接条1113两端经过冲压,再撕裂出指定尺寸的起翘弹片1114,最后将指定尺寸的起翘弹片1114向第一缝隙1111的端部弯曲即可得到本实施例中的接触件。工序简单,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4和图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起翘弹片2114端的起翘方向改变,即同一连接条2113两端的起翘弹片2114的端部分别折向第一缝隙2111的中部。本实施例中的起翘弹片2114的空间位置相对居中,而凹面211中部至插套内壁的距离相对较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起翘弹片2114的形变距离相对较长,即具有足够的空间发生弹性形变,使其形变性,以及回弹性得到明显的提升。外部插件插入时,插件挤压起翘弹片2114发生较大的形变性可以使插件顺利插入;本实施例中起翘弹片2114的形变距离较长,使其具有较强的回弹性挤压插件,因此,插件、起翘弹片和插套内壁三者紧密顶触。整体接触关系的稳定性得到良好的保障。同时,结合上述起翘弹片2114较强的回弹性,可以使起翘弹片2114在插件拔出后恢复自然状态。延长多触点式接触件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6,较佳的,起翘弹片2114端部设有折弯部21141,折弯部21141折向连接条2113。避免起翘弹片2114端部与插套内壁顶触摩擦。当插件插入时,起翘弹片2114的折弯部21141以其弧面与插套内壁滑动摩擦,使插件插入时更加顺畅。

较佳的,第二缝隙2112的端部设有辅助弹片2116,所诉辅助弹片2116呈“v”字形,所诉辅助弹片2116的中部折向与凹面211相对的凸面(附图中未标识),辅助弹片2116的另一端部穿过第二缝隙2112露出凹面211。

使外部的插件顶触辅助弹片2116的中部,此时辅助弹片2116的另一端部顶触套件内壁,增加了有效导电截面积a,进而辅助降低了接触电阻r。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夹簧,包括两个如前述的多触点式接触件和衔接片320,衔接片320分别与两个多触点式接触件的主体310固定,两个多触点式接触件的凸面相对,且第一缝隙3111与衔接片320平行,主体310的凹面311边缘设有凸起的限位条3116,限位条3116与第一缝隙3111垂直。

本实施例中的夹簧结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优化制成双面结构,通过两个多触点式接触件夹持接触插件,以双倍的接触面积增加有效导电截面积a,进而实现降低接触电阻r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夹簧适配于片状结构的插件。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9和图1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夹簧,包括两个如前述的多触点式接触件和衔接片420,衔接片420分别与两个多触点式接触件的主体410固定,两个多触点式接触件的凸面相对,且第一缝隙4111与衔接片420平行,主体410的凹面411边缘设有凸起的限位条4116,限位条4116与第一缝隙4111垂直。

本实施例中的夹簧结构,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优化制成双面结构,通过两个多触点式接触件夹持接触插件,以双倍的接触面积增加有效导电截面积a,进而实现降低接触电阻r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夹簧适配于片状结构的插件。

实施例五:

请参考图11和图12,在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夹簧插套结构作为进一步的应用。

具体的夹簧插套包括第一套件530。第一套件530包括环形固定套531,还包括如前述的夹簧,主体510、起翘弹片5114和衔接片520贴附于固定套531内壁,限位条5116卡接固定套531端部固定。

其具体的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夹簧两端部挤压;再将夹簧侧向插入固定套531中,直至限位条5116露出固定套531;松开挤压夹簧两端部的力,夹簧随即恢复原装,此时主体510、起翘弹片5114和衔接片520贴附于固定套531内壁,限位条5116卡接固定套531端部固定。

当外部插件插入时,首先与夹簧的凸面接触,随着插件的深入,夹簧的凸面向凹面方向挤压,此时起翘弹片5114的两端部分别顶触固定套531内壁,并且起翘弹片5114自身被压缩发生弹性形变。当插件完全插入时,起翘弹片5114自身的回弹性紧紧地顶触插件和固定套531内壁以实现导通。

较佳的,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四中的夹簧作为接触件,可以提升夹簧插套的接触效果。

实施例六:

请参考图1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冠簧包括如前述的多触点式接触件。将实施例一中的多触点式接触件卷曲呈一环状结构的冠簧体640,凹面611为冠簧体640外壁。

较佳的,冠簧体640一端部设有锯齿纹641。以解决接触端面不平整带来的接触不良问题。

实施例七:

请参考图14和15,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冠簧包括如前述的多触点式接触件。将实施例二中的多触点式接触件卷曲呈一环状结构的冠簧体740,凹面711为冠簧体740外壁。

较佳的,冠簧体740一端部设有锯齿纹741。以解决接触端面不平整带来的接触不良问题。

实施例八:

请参考图16和图17,在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冠簧插套结构作为进一步的应用。

具体的冠簧插套包括第二套件850。第二套件850一端开设有圆槽851,圆槽851侧壁开设有环形凹槽8511,还包括如前述的冠簧,冠簧置于凹槽8511内,冠簧端部分别与凹槽8511侧壁接触,主体810和起翘弹片8114与凹槽8511底部接触。

其具体的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冠簧结构卷曲呈首尾接触的环状结构;将该状态的冠簧插入圆槽851内;松开压合冠簧的力,冠簧随即扩张,主体810和起翘弹片8114与凹槽8511底部接触。

当外部插件插入时,首先与冠簧的凸面接触,随着插件的深入,冠簧的凸面向凹面方向挤压,此时起翘弹片8114的两端部分别顶触凹槽8511底部,并且起翘弹片8114自身被压缩发生弹性形变。当插件完全插入时,起翘弹片8114自身的回弹性紧紧地顶触插件和凹槽8511底部以实现导通。

较佳的,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七中的冠簧作为接触件,可以提升冠簧插套的接触效果。

较佳的,冠簧体840的锯齿纹841置于远离圆槽851槽口一端。本实施例中的锯齿纹841的端部为扁平状的端面,以多个端面顶触凹槽8511侧壁,可以提升有效导电截面积a,降低接触电阻r,进而降低损耗。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触点式接触件,主体设有凹面,凹面开设有多条第一缝隙和多条第二缝隙,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互相平行,且交错排布,第一缝隙中部设有连接条,连接条两端分别设有向凹面弯曲的起翘弹片。该接触件放入配合的套件内,当外部插件插入时,插件顶触主体与凹面相对的凸面,因此与设于第一缝隙中部的连接条接触,电流通过多个翘起弹片顶触套件内壁导通,此时多个起翘弹片以多触点的形式增加有效导电截面积a;同时有效导电距离l实为短小的起翘弹片的长度,即有效导电距离l变小;在采用相同材料作为接触件材料时,即电阻率ρ相同。其接触电阻r也会随之减小,最终降低电损耗。与此同时,本技术方案中的接触件结构简单,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